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第599节

整个广西,原本的地方官基本上全部都是要调动的,特别是那些在大宋危难之时无动于衷的人,无论如何,都不能继续让他们在朝为官。哪怕是那些少数民族,赵洞庭也并没有打算让他们拥有绝对的主权。

他不想有国之国的出现。

如此,泱泱二十数州,数十县城,不仅仅主官需要调动,其余官员也近乎全部都要重新安排。而安排之前,免不得要考虑各方各面的因素,如他们的关系、背景以及能力等等,任务不可谓不繁重。

虽然县令等多数不过九品芝麻官,但为害起来,也将大大阻碍大宋发展。赵洞庭不得不慎重。

大致将名册看过以后,赵洞庭道:“朕先考究考究数日,再和诸位进行决断。”

陆秀夫等人能力还是很好的,名册上,对各位贤才的或多或少有着介绍和评论。

其,绝大多数都是现国子监学子。其外,则都是朝官吏,以民间的贤才最少。

名册上的人,呈现年轻化。

陆秀夫等人听到赵洞庭的话,都是点头。

赵洞庭又道:“如今朝国务院、军院雏形已成,监察院却还只有张监察令独木支撑,诸位不如先想想可举荐哪两位大臣入监察院担任副监察令之职,另外,朕有意再设提刑院,和国务、军、监察院平级,掌全国刑法断案之职,诸位可有良才推荐?”

陆秀夫几人闻言都是微微露出惊色来。

赵洞庭增设提刑院,这代表着原本只是隶属于地方主官之下的提刑司将会分立出去。

而在朝,也必然会出现以提刑院为主的派系。国务院、检察院的权责再度被分拨不少。

此后,国务院主管官员,却没法全权主掌官员调动之权责,而监察院监察官员,却也只有举荐、监察只能,并无断案、削官的权责。国务院想要提官,得和监察院沟通,而监察院想要削官,却又得经过提刑院的审断。也就是说,国务院、监察院、提刑院以后将是互相掣肘的局面。

可以预料,以后,大宋朝除去赵洞庭,将再也不会出现朝纲独断的人。

不论是央,还是地方。哪怕是主官,也不会再出现大权独握的局面。

这对整个大宋都必将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陆秀夫、张世杰等人都是沉吟起来。

最后,陆秀夫率先道:“皇上,老臣觉得王大人或许可以担任提刑令之职。”

王富在大宋原本就鼎鼎有名,若是大宋还是以前的大宋,他为国子监祭酒、教育部尚书倒也无可厚非,可现在,宋朝人才凋敝,以他的声望地位,若要设提刑院,他无疑是最为合适人选之一。

张世杰也跟着点头,“臣也觉得王大人可担此大任。”

张弘范、李恒攻海康时,王富率领国子监众学子上阵厮杀,这让得他们都心生敬意。

赵洞庭闻言,轻笑着看向没有说话的王富,道:“王大人以为如何?”

王富拱道:“皇上,老臣觉得此举不妥。老臣以前从未在提刑司任过职,对提刑司不慎了解。臣以为,还是从提刑司擢升大臣任提刑令更为合适。”

“这倒不是问题。”

赵洞庭摆道:“我们大宋百废待兴,各部门都是重新组建起来的。提刑院也可以这样嘛!”

他不愿意直接从提刑司提拔大臣任提刑令,却也有其余方面的考虑。

以前提刑司的官员本就是同个派系,他需要新的力量注入进去,打破那潭死水。

不论是皇上,还是身居高位者,都绝不愿意看到下面的人铁板一块。拉帮结派可以,但若是某个部门只有一个派系,那那个派系就将很难监管了。

陆秀夫等人眸光微闪,听出来,赵洞庭已是有意让王富担任提刑令之职。

他们对此也没有什么反对的想法,木已成舟,他们还能说什么?

难道让赵洞庭不再设立提刑令?

这不是代表着他们有朝纲独断的野心么?

王富却又道:“可大人已在朝担任军令,老臣和他……”

赵洞庭呵呵笑出声来,“王大人多虑了,朕岂能不相信军令和你的为人?”

原来王富是担心他和天祥风头太盛了。或许,这才是他真正担心的。

起和王怡源成亲后,他和天祥已经是亲家,算是一家人。天祥已是军令,他再为提刑令的话,那便是大宋的四个最高构有两个落到他们,谁知道这以后会不会引起皇上猜忌?

王富身居高位,也是明白得很,皇上绝对不乐意看到有任何人和家族掌握太大权势。

即便现在听到赵洞庭这么说,他心还是担忧。因为,世事难料。

而赵洞庭见他不说话,已是道:“好了,这件事便这么定了,王大人改任提刑令。等朝各级臣都做出决断以后,朕再同时进行颁布。至于监察院和提刑院各两位副令的任命,今夜夜色已深,便不再做讨论,诸位大人回去好生思量,有合适人选再告知朕。”

“是。”

陆秀夫等人都是拱,然后告退离去。

赵洞庭坐在院子里,却是出了神。

其实他也知道现在朝的权利还是太过集了,但是,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立国之初,会出现顶尖豪门望族,这是难以避免的过程,也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只得等到国家大势已定之后,不断从民间吸引贤才,或许这种局面才能改变,他嘴里喃喃,“希望你们都能够坚守住本心吧……”

又过数日。

黄六甲等武鼎堂供奉回来,却并未能找到乐舞。

赵洞庭忧心忡忡,却也束无策。

监察、提刑两员的副令人选,也从陆秀夫等人呈到赵洞庭书案上。

陆秀夫、张世杰、陈龙人对此显然已经经过商议。

监察院副监察令之职,提举了原兵部尚书孙石川,以及原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谢枋得。

而提刑院两位副提刑令,则是提举了原提刑司主管御史丞郝秀,以及监察御史西知礼。

这四人,都是原本大宋朝仅次于陆秀夫等人的大臣。

赵洞庭经过深思熟虑后,心认可陆秀夫等人的举荐。如副监察令、副提刑令这等要职,根本不可能随便从民间选拔贤才担任,只可能从朝擢升。官道,是忌讳一步登天的,因为能力绝对跟不上。

首节 上一节 599/24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