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神聊天群 第647节

其实交给管家唐贵的话,他也能够办得妥妥贴贴。

但是长孙明兰还是亲自过问。

因为唐峰是他的夫君,也因为,这样,她才能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要踩过担忧,以至于做出让唐峰为难的事情。

她是他的妻子,应该支持他,而不是让他为难。

唐峰这边已经开始准备出征事宜,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却是还在试探唐王李二的意思

毕竟主帅定下来了,那么他们二人到底谁随军出征?

还是谁都不去呢?

他们不知道唐王的想法如何。

究竟是赞成皇子上战场历练积累,还是开始猜忌了呢?

今日早朝上,便又有人,在太子李承乾或是魏王李泰的指示下,旧话重提。

“陛下,现今平定高句丽的主帅已定,唐国公也领命到军营中去了,不知陛下是否有意让哪位皇子随军出征?毕竟,若是唐国公一举打下了高句丽,也需要有人主持战后的安排。”

唐王却没有理会这人的话,反而提了另外一件事。

“泰山封禅的祭台建造的折子,今日朕已经看过了。就照着折子上说的建吧。众卿家以为,谁去督建合适啊?”

有了督建泰山封禅祭台一事,这些人一时也顾不上平定高句丽的战功了。

毕竟泰山封禅这样的大事,能够插上手,那可比战功收获得多。

“泰山封禅乃是祭祀大事,实在要慎重对待。这祭台的建造,既然是工部与礼部商议的,自然是他们二部众人更为熟悉,不容易出什么差错。”

长孙无忌首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当然了,这话跟没说也是一样的。

“长孙大人说的是,要说建造祭台,自然是工部的人最为娴熟,而礼部的人通晓祭祀礼仪,对以往的泰山封禅多有了解,有他们从旁协助,想来不会有什么差池。”

房玄龄也是跟着说了些场面话。

谁都知道是这么个道理。

就连唐王李二自己也是让工部和礼部上折子。

但现在最重要的不是由哪一部的人去建造祭台,而使由谁去督建。

李承乾身为太子,自然想去。

毕竟,储君是最有资格代天子安排泰山封禅事宜的!

昔年始皇帝和汉武帝,均是自定礼仪,亲至泰山,而后才派人在岱顶立石0 ........

此次唐王李二,要派人先去修整,建造祭台,而后再亲去泰山行封禅礼,自然是太子代天子前去督建,才是最为合适的。

李承乾很想自己开口,想了想,还是冷静下来,让一个礼部的官员,替他先试探一下唐王李二的态度。

毕竟之前他与魏王李泰均想要随军征讨高句丽,但是唐王几次都没有表态。

他如今有些摸不准父皇的意思。

心中有些担忧。

“陛下,若说督建祭台一事,做合适的自然是太子殿下。太子殿下身为储君,身份尊贵,可代陛下亲往泰山,建造祭台,以示陛下泰山封禅的诚心,告慰上天。”

这话要这么说,也是有理。

毕竟这时候的人们,总是信奉皇帝乃天子,是奉天命牧民。

一般说来,应该唯有天子,才有资格祭天。

泰山封禅,封乃祭天,禅乃祭地。

要建造祭台,为表诚意,虽天子不能亲往,也该是太子代天子亲去,才是最好的选择。

“正是此理。泰山封禅乃是祭天地的大事,万万不可马虎。建造祭台此等要事,还是太子亲往,才更显庄重。”

李泰听到这里,心中有些急。

若是太子李承乾有了代天子亲往泰山修建祭台,以待封禅所用的差事,那这太子的名头,4.6岂不是稳了?

但是这些大臣说的也不无道理。

他作为一个皇子,的确不如太子那般,名正言顺!

他自认为人处事也好,论聪明才智也好,自己半点不输给李承乾。

只是因为李承乾比他出身早一点,于是他便是太子,一出身就身份尊贵!

他也是父皇和母后的亲生儿子,所差的不过就是这么一个名正言顺!

只要太子还在位,不管之前遭受过什么处罚斥责,只要太子之位还在李承乾身上,那么日后若是父皇驾崩,李承乾就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而他若是要抢,便是谋逆!

可他又怎么甘心?

只有李承乾被废,他才有可能.

第981章 各有所得

“太子之前出征,正是因为没有经验,才会犯错。这次由唐国公领兵,想必太子殿下也已经了解到战场上的情况。这次若随唐国公出征,想必定能大胜而归,立下战功,扬我大唐威名!”

既然之前想要这战功,那边让他。

太子如果上了战场,自然就不能去泰山督建祭台了。

“不错,太子殿下聪慧,想来定是能够吸取教训,这一次,必定能够有所收获。”

唐王见那些人又开始争辩,心中有些烦躁。

“这次平定高句丽,有唐国公带兵,便足以。无须皇子随军了。”

唐王李二心中是想要速战速决的。

当然了,在唐峰说出他要带新兵的时候,他想的便是要让这小子顺利回来。

本身唐峰自己都只要五万人,其中两万还是新兵。

唐王李二又怎么可能再让太子或是魏王去添乱?

在有十足的把握的时候,让他们跟着稳重的老将军,去战场上历练一番,长些见识,李二还是不介意的。

但是上次除了那样的事,不止对于太子是一个教训,对他也是一个教训。

08  虽然是太子贪功冒进,但是李绩没有管住太子,也是一个原因。

本以为十拿九稳的战事,就算不能大获全胜,至少也能拖住战局的,谁知道结果却不是那么令人满意。

此次唐峰带兵出征,只带了五万人,还要带新兵,他尚且还有些不放心,。

自然更加不可能会让太子参合了。

至于魏王,李二却是从来没有想过,真的要让他胜过太子。

就算到了如今,他虽然对太子不满,却也没有想过要另立太子。

“至于督建祭台一事,便由太子,代朕亲去吧。”

李承乾原本还有些失望,有些忐忑,

以为是父皇不满他与魏王相争,故而谁也不让去了。

谁知道,竟然峰回路转,父皇竟然同意让他,代天子亲去泰山,督建祭台!

狂喜之下,李承乾勉强告诉自己,要冷静,要冷静!

却还是忍不住露出灿烂的笑容,大声道:“儿臣谨遵父皇旨意!父皇放心,儿臣必定认真办事,仔细小心,不让祭台,出任何差错!”

唐王见太子如此高兴,心中略略有些欣慰。

“你便从工部、礼部中,各挑些人,一起前往。具体事宜,你要虚心的向两部官员请教,多多商议,勿要自作主张。”

听着唐王的教诲,李承乾心中的狂喜渐渐压下,隐隐生出些不喜来。

自作主张?

莫不是父皇,还记着他之前的过错?

但是他并不傻,所以没有露出丝毫的痕迹来。

反而恭敬的想唐王李二道:“儿臣谨记。”

不管怎么说,督建祭台这件事,最终还是落在了太子头上。

魏王李泰却是连平定高句丽的战功都捞不到。

这又怎么不让他生气?

之前还做了心理准备,想着若是最终,父皇还是决定由太子督建祭台,那么,有高句丽的战功,他也不算太亏。

而且这次领兵的人还是唐峰。

他若能够与唐峰一起出征,那么待到大胜归来时,之前假的传言,也会变成真的了。

就算不是真的,也会变得更像真的。

到时候,不怕太子不着急。

而只要太子心中有了忌惮,或许刺激之下,就会出些昏招。

到时候,即便是督建祭台,稳固了太子之位,怕也是无用的。

那个皇帝容得下犯上作乱、谋反叛逆的太子呢?

可惜,唐王李二一句话,便绝了魏王李泰的这个念想。

虽然不让魏王跟随唐峰出征,但是唐王也并非厚此薄彼,一味打压儿子的。

他本来就不可能让那样失衡的场面出现。

“北印度一带的戎日王对我大唐十分亲近,决定排遣使臣前来,以示交好之意。北印度的使臣约莫还有几日便能够到达大唐境内,不知陛下,要派何人前去接待?”

陈叔达见之前的事情已经有了决断,便开口说了这件事。

“戎日王,朕有印象。之前你提过。”

唐王记起了这件事。

于是便直接说道:“既然如此,便让魏王代朕接待他们吧。”

李泰本以为这次只能委屈憋气,之后再找机会了。

谁知道,突然砸下这件事。

虽说只是接待使臣,其实算不得什么好差事,便是随便直一位官员,也够了。

但是重要的是唐王李二的话,魏王李泰的“代朕”前去接待使臣。

这意义可非比寻常。

不管是唐王李二有意还是无意,只要有这句话在,那么接待使臣的差事,便大不一样了。

首节 上一节 647/11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