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一人之下 第101节

“终极盛世是什么?”

“别问了,终究盛世我们是绝不可能做到的。”

成峤越不说越让嬴政好奇,嬴政也不说话,怔怔的盯着成峤。

成峤被盯得没有办法,只能透露出一点让嬴政死心。

“终极盛世的条件之一人人有书读,有希望做到吗?”

嬴政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

当今天下读书人,不,把稍微识一点字的人加起来估计也没有百分之一,这让人人有书读实在不可能。

于是,嬴政只能退而求次道:“高级盛世呢?”

“还是八个字。”

“再卖关子,为兄要生气了。”

“军强,民富,国强,神旺。”

成峤闻言立即吐露出自己心中的高级盛世。

“为兄听说的都是国富民强,为何调换过来了?”

“还有神旺是什么意思?”嬴政疑惑的问道。

“王兄认为是国富民强难,还是民富国强难?”

嬴政思忖一番,恍然大悟道:“是民富国强难,而且还要难很多,自古以来都是国强之策多,民富之策少,甚至富民之策根本没有。”

“正是如此,基本上没有真正富民之策,往往是强国之策。“

“因为出发点不同,强国之策能够不损害百姓便是极好的了,不少强国之策都是以损害百姓的利益为代价,两全其美何其难也?”

嬴政赞同的点点头,身为秦王,如果有以强国但损害百姓的策略摆在眼前,他自认为自己肯定是会用的。

黔首小民历来不被高高在上的肉食者放在眼里,若不是从小就受到小弟的影响,再加上近来的影响,他也不会将黔首小民放在眼中,搞不好还会认为为国牺牲是黔首小民的荣幸。

就算是现在他依旧会用,只是心中会产生一点愧疚,会尽量想办法补偿一番罢了。

“那神旺是何意思?”

“简单来说是让老百姓在闲暇时能够有足够的,感兴趣的娱乐活动,就像王兄闲暇时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打发时间。”

“能够填饱肚子的作物称为粮食,而能够让人缓解疲惫,精神愉悦,神旺气足的活动可称为精神粮食。”

嬴政听完算是明白了成峤的意思,高级盛世比起初级盛世增加一个半条件,统一被神旺取代,民安进化成了民富。

尽管只是升级了一个半,但难度却是陡然上升了不知道多少倍,几乎不可能做到!

不过比起终究盛世在他有生之年绝不可能做到,高级盛世还是有那么一丝可能的。

决定了,有生之年他必定要让秦国进入高级盛世,谁拦路谁就死!

看着嬴政一脸坚定执着的模样,成峤便大概知道嬴政的想法了。

这也好,他提出的初级盛世,高级盛世都必须勤修内政才可能做到。

他不反对开疆拓土,其实他也喜欢开疆拓土,但就算是这是有超凡力量,bug机关兽的秦时世界,也得量力而行。

现在本就地广人稀,拿下那么多土地作用实在不大,只需要拿下该拿的,可以拿的,其他的最多派人去占领一番,留下“自古以来”的名分。

只要种下开拓的思想,再让开拓的思想深入人心,还怕后世人遇到人口与土地的困境后,不去收服故土,开拓新土吗?

“王兄,我觉得统一后秦国应当以内政为主,扩张为辅,只打利大于弊的仗,坚决不打弊大于利的仗。”嬴政趁机建言道。

成峤认为秦国需要保持狼性,。保持血性,保持尚武之心,但又不能穷兵黩武,还不能放松文教,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说得有道理,以前吕相就曾经教过我亏本的买卖坚决不能干。”嬴政赞同的点点头道。

“公子,午膳已经备好。”

书房外,秀娘的声音响起。

“王兄,赏脸尝尝我府中的膳食?”成峤起身笑着邀请道。

“为兄来你这里,还能空着肚子回宫用膳不成?”

“走吧。”

嬴政笑着起身,说完也不客气,径直向书房外走去。

秦时明月中的膳食已经很先进了。

在做法上以成峤的水准也改进不了多少,更多的事想出更多的菜式让厨子研究。

因此,准备的午膳菜式做法上并没有翻新,但菜式却多了宫中没有的,其中有两道嬴政还特别喜欢,特意嘱咐成峤让他府中的厨子去宫中教一教。

这一顿饭吃得可谓是宾主尽欢!

------题外话------

这几章算是定下大致的治国思想,我觉得不算水,因为写起来感觉比其他剧情废脑子,本就不擅长这个,下一章开始加快推进剧情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 摊牌了!

成峤与嬴政的交谈尽管对未来影响深远,但目前对秦国却没有什么影响,该进行的事情依旧在向前发展。

赵魏韩楚卫五国达成盟约后立即开始加快调兵遣将,准备军械粮草的速度,确定意向时五国已经开始准备,只不过不敢太过明目张胆。

合纵五国不想给秦国太多反应的时间,直到他们知道大规模动作根本瞒不过秦国后,才开始加快进度。

由于有魏庸这个内鬼,秦国暗中调兵遣将,准备军械粮草的时间要比合纵五国的统帅们预料的时间早得多。

不过为了让敌人以为他们的动作还没有被发现,规模并不大,军队调动,粮草军械调动也找的正当借口,还加上罗网杀手和军中斥候的暗中清扫,消息一点没有传递出去,敌人懵懂无知。

直到合纵五国不再掩饰自己的目的,秦国也不掩饰了,动员能力全部爆发而出,大幅度加快了调动的速度。

论朝廷的效率,六国真是没有一个能打,哪怕是战争这种十万国火急的事情,比起秦国的效率依旧差了不少。

就算由六国先准备,秦国也慢慢追了上来,两边基本上在同一时间段准备完毕。

话说吕不韦,蒙骜,王翦等人真不是吃素的,预料到了一但开战,恐怕新占的地盘如上党郡,东君,太原郡等地方会发生叛乱,进而拖延住秦国的部分兵力。

自秦国崛起后就不停的蚕食山东六国的地盘,由于赵韩魏楚跟秦国接壤,因此这四国的地盘被蚕食得最多,不管是谁掌权都没有停止过蚕食的策略,吕不韦掌权也是一样。

因此,秦国新占据的地盘很多,占地面积也很大,这些地方由于四国的百姓一时间还接受不了秦国的占据,为了稳固地盘,往往需要驻军。

地理位置越紧要的地方驻军自然就越多,地理位置一般的地方也有一定数量的驻军,这一地一些秦军,那一地一些秦军,因此大量秦军被分散在了秦国腹地之外。

这也是历史上合纵联军绕过函谷关后能够一路打到距离咸阳七八十里的重要原因,腹地兵力空虚,根本无法阻拦合纵联军,分兵去守只能是找死,还不如汇聚兵力来咸阳,跟合纵联军来一个决一死战。

历史证明了这种决策的正确性,如果真的分兵去守,那就成了添油战术,大概率会被各个击破,最后没有足够的兵力守护咸阳。

成峤以前提过“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敌失人,人地皆失”的道理,尽管道理大家都明白,但要放弃吃进嘴里的肉何其难也?

好在嬴政,成峤,吕不韦,蒙骜,王翦皆知道合纵联军中有一个秦国的超级大内鬼,为了拥有足够的兵力,趁机狠狠坑合纵联军一波,大家都能够接受。

失去的只是暂时的,等击败了合纵联军,拿回来的东西将会更多!

秦国高层达成了共识,下面的人就算不理解,面对如山的军令也只能执行。

因此,等到合纵五国暗中运作秦国新占之地发生叛乱时可谓相当的顺利,大部分地方根本没有秦军前往镇压,合纵五国的探子进入秦军驻扎的军营时,发现军营中早已经人去楼空了。

之所以说大部分地方没有秦军镇压,而不是全部,那是因为秦国并不是放弃了所有占据的地盘,大城,险关,津要等地势紧要,作用重大的战略战术要冲并没有放弃。

这些地方发生的叛乱被秦军被轻易镇压了,秦军收缩的大部分兵力就藏在其中,成为了一颗颗锐利的钉子,牢牢的钉在新占据的地盘上,随后可以出兵收服失地。

虽然这些钉子并不可能扛住合纵联军的攻击,但想要拿下来必须用人命去填,而且是大量的人命。

毕竟守城方本就占据优势,而且秦军固守的不是大城,就是地势险要的战略战术要冲,军械粮草储备充足,兵精将广,绝对是长着尖刺的硬骨头!

想要把长得尖刺的硬骨头全部啃下,所付出的伤亡绝对是恐怖,代价更是不可承受的。

再说哪一边作为主力去把掉这些硬骨头,也是一个问题,像是赵国地盘的硬骨头,其他国家的军队是绝对不可能为了赵国填进去大量士卒的性命。

那么哪个国家的地盘,哪个国家就去啃硬骨头?

如果这样做,那还是联军吗?

干脆收复失地后,各自啃那些硬骨头了。

别说联军解散了各自为政,就是联军离得远了一些,都有可能被秦军袭击的危险,秦国擅进攻,哪怕是防守,也是守中带攻。

像骑兵这种兵种,总不可能拿来守城消耗吧?

每培养一个合格骑兵的成本至少是步兵的三四倍,用来守城,简直是暴殄天物,而且统帅脑子肯定被驴踢了!

因此等到声势浩大的三十万合纵联军把该收复的失地都收服后,就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一个个打过去吧,实力消耗太严重,等打到更加险要的函谷关等关隘时,别说攻破函谷关等险关了,还要面临被秦军反冲击的风险,一旦顶不住,那就是全军溃败的下场。

不打吧,损失也很大,这三十万精兵人吃马嚼,每天消耗的财富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更重要的是无功而返会对军心士气以及各国的心气造成巨大的伤害。

再说合纵联军也不是一拍脑袋,想组建就能组建的,说服各国同意本就是一个难题,更重要的是粮草金银的损耗,战争本就是吞金巨兽。

再想组建合纵联军,就算一切顺利,也得几年有了积蓄才可能。

五国的统帅为了破局,各个绞尽脑汁,当然新任的卫国大将军完全就是凑数的,若是公孙羽,好歹当了那么多年大将军,名气也算过得去,多少有点话语权。

真正做主的是赵韩魏楚四国的统帅,这四国的统帅分别是赵国庞煖,韩国姬无夜,魏国魏庸,楚国春申君黄歇。

庞煖在历史上是赵国末期的着名将领,还是一位纵横家,在这个世界更是隐藏的鬼谷派掌门。

这四人的话语权也不尽相同,庞煖作为合纵联军的实际指挥者话语权第一,但春申君黄歇的话语权完全可以并驾齐驱,甚至还要高一点。

春申君黄歇虽然还没有后世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名号,但却是如今仅存的一位名气最大的公子,平原君赵胜已经于上一年去世了。

信陵君魏无忌因为成峤的插手去世得更早,至于齐国孟尝君田文死得更早得多。

而且名气还不是主要因素,身为楚国君侯,更是楚国令尹的黄歇君权势要比其他三人大得多。

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论权柄,如今的吕不韦都要差一些,要历史上成为权臣的吕不韦权柄才要比楚国的令尹权势更大。

再加上实际上这次合纵联军的真正统帅者“纵约长”是楚王,楚相春申君黄歇暂行纵约长指挥权,只不过黄歇比起赵煖而言并不擅长行军打仗,因此才选择支持庞煖。

正因为有了黄歇的支持,庞煖的话语权才能与黄歇同处第一,如果没有黄歇的支持,楚军半点都不会听他的,韩魏两国军队指挥也会大受影响。

这种指挥模式也是历史上合纵联军战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像第四次合纵伐秦的纵约长以及联军实际统帅都是信陵君魏无忌,名气威望能力都让其他统帅服气,愿意听从魏无忌的号令。

这样齐心协力的合纵联军击败秦军的可能性才比较大。

历史上吕不韦分析出了联军的弱点,也有一说是王翦看出的,上报给吕不韦,吕不韦采用了。

简而言之,吕不韦下令王翦等秦将集中秦军全部精锐力量先进攻最为强大的楚军,楚军在侦查秦军动向后,春胜君黄歇害怕战败,招呼都不给其他盟友打一个,自行东撤了。

这不是坑爹吗?

其余四国军队得知楚军已退,军心动摇,再加上补给线拉得太长补给困难,庞煖只好同意了联军的退军请求。

此次合纵,尽管庞煖富智谋,善纵横,但联军同床异梦,协同不力,终于无功而返。

至于魏庸和姬无夜,自然是军力更为强大,资历更老,名气,背靠魏国的魏庸话语权更大。

姬无夜坐上大将军的时间跟魏庸差不多,但资历比不过魏庸,名气也差不少,人家魏庸好歹斩首了秦军八千,击退了秦军。

如果韩国比魏国更为强大,那么还有争一争的可能,偏偏韩国是七国中的弟中弟。

首节 上一节 101/2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