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熊孩子说书,皇帝们求闭嘴 第367节

他们有多么看重辛弃疾。

作为目标本身。

辛弃疾顿觉一阵炫目。

他很清楚。

只要自己点点头。

那么此生此世的命运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但很快。

辛弃疾冷静了下来,目光中的迷茫消失的无影无踪。

他已经决定了自己的未来,和将要走下去的路。

小院周围。

看热闹的人群也都目光灼灼的盯着辛弃疾。

他们也很想知道。

这个年少成名的小伙子,究竟会选择哪一个帝国?

但不管选择哪一个。

他都将会向大秦太子赢长安说的那样,成为当今世上最耀眼的流星之一。

“呼~”

辛弃疾深呼一口气,抬起头,郑重其事地向眼前三位皇子皇孙行了一礼。

“三位,抱歉,在下不能跟你们走。”

啊!?

此言一出。

小院周围顿时炸了锅。

“什么!?还不跟他们走?这个辛弃疾的脑子是不是被驴踢了?”

“就是!这可是他一辈子最好的机会了!只要他点点头,都不需要他做任何事情,就能够出将入相,位极人臣。”

“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啊?”

“真是个榆木脑袋!要是我的话,不管怎么说,至少也要挑一个啊。”

“谁知道呢?”

看热闹的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对于普通人来说。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或许八辈子都赶不上。

辛弃疾根本就没有做什么。

他的成名完全是因为大秦太子赢长安的关系。

不需要寒窗苦读,不需要战场厮杀,更不需要以命相搏。

几乎是以天上掉馅饼的方式,让辛弃疾成为当时最瞩目的人。

不是谁都能拥有这样好的机会。

如今大好的前程摆在眼前,他竟然选择放弃。

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何止是吃瓜群众。

就连李承乾,朱高煦,刘据都是一脸惊愕。

他们本以为辛弃疾至少要选择一个人。

这样一来。

不管选择哪一个帝国。

他们都必须为自己的帝国争上一争。

可这个辛弃疾却不按套路出牌。

竟然连续将三个人的邀请全都给拒绝了。

他要干什么?

“我说辛弃疾,你别怪我心直口快,不管是我也好,还是他们也好,都足以显示我们帝国对你的重视了。你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朱高煦和他爷爷朱元璋性格差不多,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心里有什么话,就一定要说出来,否则就觉得不舒服。

李承乾也点头附和:“不错,你到底怎么想的?难道就愿意一辈子窝窝囊囊的待在这个地方,受这个七品芝麻官的气?”

旁边的县太爷顿时面皮一抽。

说话就说话,这样人身攻击就有些过分了。

辛弃疾笑了笑,摇头道:“我并没有打算继续留下来,我是想去投奔一个值得我去投奔的人。”

“谁?”

李承乾,朱高煦,刘据三人同时问道。

就连县太爷也竖起耳朵,想听听辛弃疾的志向几何。

面对众多疑虑的目光。

辛弃疾面色肃然,一字一顿的说道:“当今世上,值都在下投奔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大秦太子赢长安!”.

274 秘密被辛弃疾曝光,可怕的熊孩子!(求订阅!)

懵了!

全都懵了!

小院里。

李承乾,朱高煦,刘据等龙子龙孙,全都惊愕的表情凝固。

又是他?

哥仨的脑海中浮现出同一个画面。

一个唇红齿白的小萌娃,咧着嘴,笑得人畜无害。

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有威胁的人。

可偏偏就是这个小萌娃。

让他们这辈子都无法望~其项背。

哥仨心里苦啊。

如今中原所有的帝国中。

谁人不知?

大秦太子赢长安才-是年轻一代的翘楚。

并且是断层的翘楚。

而作为继承人培养的李承乾,朱高煦和刘据他们,却要遭受着无-穷无尽的压力。

朱元璋,李世民,刘彻他们。

每一次从咸阳城回到自己的帝国,就会无比的怅惘。

他们羡慕,他们眼红,他们嫉妒。

像赢长安这种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都不一定能出现妖孽级别的神童,却并不是他们的子孙后代。

每每想到这里。

朱元璋,李世民,刘彻他们,就会不由自主的将目光放在自己的后代上面。

于是乎。

别人家的孩子就成了李承乾,朱高煦,刘据,还有无数帝国二代们的噩梦。

而这个别人家的孩子,除了赢长安之外还能有谁?

更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

赢长安的年纪还不到十岁,竟然就已经做到了他们这辈子估计都无法做到的功绩。

别说是他们了。

就算是朱元璋,李世民,刘彻他们,都隐约间有被赢长安超越的风险。

这些人哪一个不是雄才大略的皇帝?

哪一个不是几百年出一次的枭雄?

他们已经渐渐老去,年华不在,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子孙后代上。

但看看自己的子孙,再看看赢长安,心中不免又生出一阵悲痛。

于是他们就把这种压力全部都施加在帝国二代皇子的身上。

也就是李承乾,朱高煦他们。

也正因这个原因。

他们才会不远千里而来,付出了很大的艰辛,终于找到了辛弃疾。

正想要说服辛弃疾效命于自己的帝国,以彰显自己的能力并不比赢长安差的时候。

辛弃疾的这句话,彻底让他们破防了。

“我说辛弃疾,你就不能再考虑考虑?”

朱高煦都快要哭了,脸色难看的要命。

在他的眼中。

辛弃疾就像是一只肥鸭子。

只要得到他,回到大明帝国后,就一定可以得到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俩的青睐。

那么第三代大明国君的位置,舍他其谁?

而辛弃疾说的这句话,却硬生生打破了他的幻想。

朱高煦怎么可能还笑得出来?

这样的想法同样存在于李承乾和刘据的脑海里。

首节 上一节 367/4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