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第3节

“他说的没错,就连汉朝,唐朝就不能避免,我大明王朝又何德何能,能够逃出这个魔咒?”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汗水涔涔而下衣衫湿透。

突然心中一动:“眼前这个年轻人,既然是仙人下凡,而且给我指出了这个魔咒,莫非他有破解之法?他能说出明朝之后是清朝,他能前推五百年?”

“他是上天特意派来拯救我大明的?”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朱元璋突然有了一种想要向他三拜九叩,请求指点的冲动。

不过作为开国皇帝,他的城府很深,不动声色的道,“那么请问先生,大明如何才能避免,历史上的王朝统治超不过三百年的魔咒?”

“这件事情说起来就有点复杂了。”秦宇道。

“虽然复杂,但还请先生不吝赐教。”朱元璋道,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据我所知历史上的王朝之所以会灭亡并被他人取代,都是因为后世出了昏聩的君主。”

“末代君主昏聩,其实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原因。”秦宇道,“甚至,很多末代君主其实并不真的昏聩,是环境造成了他的昏聩。王朝统治了三百年必定会出一个昏君?世上哪有那么巧的事情。”

据他所知,‘黄村长’所推崇的明朝末代君主崇祯,就一点也不昏聩。他甚至还有中兴明朝的雄心壮志,只不过残酷的现实和有限的能力,让他无法拯救明朝。

“请问先生,此话怎讲?”朱元璋拱手求教道。

此时,他的内心是很震撼的。

因为在他的认知里,历史上王朝的衰败全部都是昏君的锅。不但所有史书这么记载,就连李善长刘伯温等大儒也都是这种观点。

而现在秦宇居然说和昏君关系不大,这观点前所未有。

“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之所以逃不出不超过三百年的魔咒,其原因多且复杂。”秦宇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气候。”

“气候?”朱元璋听不明白。

“大地的气候是每三百年一个周期,冷暖交替。”秦宇道,“因此几乎每个王朝的末期,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

每三百年是一个周期?我回去得让史官好好查一查!朱元璋心中暗想。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就会饥民遍地。朝廷处理不好,就会引起动乱。”秦宇继续道,

“古人不明白气候周期的道理,他们会把发生自然灾害,说成是皇帝的德行有问题。于是一些有权势的文臣,便逼迫皇帝下罪己诏,以求得到上天的宽恕。”

“这么做不但没有任何用处,还会让皇帝失去了民心,丧失威严。”

第五章 通透,深刻

“那帮文人真是可恶至极!”朱元璋恨恨的道,似乎对此事深有感触。虽然他对读书人很尊敬,但是内心讨厌也是真的。

因为那帮文人最喜欢搞道德绑架,动不动就说什么圣人之言。强迫皇帝做一些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很多时候皇帝做事还得看他们的脸色。

更为难缠的是,那帮文官还十分迂腐固执,动不动就来个以死进谏。

搞得皇帝都十分为难,听了吧会违背本心。不听吧,如果把进谏的大臣逼死了,皇帝就成了昏君,会被文人士子口诛笔伐,甚至遗臭万年。

“第二个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古代的生产力十分有限,养活不了那么多人。”然而秦宇却不知道他内心的想法继续道,“三百年和平时间给百姓繁衍生息,大约会繁衍十代人,人口暴增。而国家的耕地面积有限,生产的粮食有限。”

“嗯。”朱元璋听了点了点头。

秦宇的这个观点,他也是第一次听到,而且一下就听明白了。人口暴增太多,粮食有限,僧多粥少,社会不发生动荡才怪。

突然心中想道,这个道理十分浅显而且非常明确,但为何刘伯温李善长等大儒,偏偏就想不出来呢?看来那些所谓的大儒,名士都是沽名钓誉。

“第三个原因,就是封建贵族崛起,朝廷权力遭到极大削弱。”秦宇道,“一个新王朝建立后,每个开国功臣都会得到封赏,几代人以后,他们会发展成为世家宗族势力。”

“这个国家是很讲究裙带关系宗族姓氏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同姓之间亲戚之间来往密切,世家宗族,很容易就形成了。”

“不错!”朱元璋听了连连点头,不要说几代人以后了,就连现在的朝廷都有淮西党,浙东党。

“皇帝分封的皇子是明面上瓜分集权,而世家则是在暗处瓜分。”秦宇继续说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家门阀,也就是封建贵族,会逐渐成长成为一棵参天大树。盘根错节,树大根深,势力渗透到了朝廷,俨然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

“这样的贵族世家,即使皇帝想动他们,都不是那么容易。”

“朝廷的权利逐渐被封建贵族攫取,那时候的皇帝俨然成了一个吉祥物,光杆司令。”秦宇记得明朝末年,崇祯几乎没有任何实权,连兵都调不动。他想调动左良玉的八十万精兵援救京师,然而左良玉却没有听他的,结果眼睁睁看着京师陷落。

“有道理!”朱元璋连连点头。

“朝廷没有权力,权力都掌握在封建贵族手里。末代的皇帝就算想中兴王朝,也做不了任何事情。一事无成之后只能摆烂,甚至还不得不听从封建贵族的摆布成为傀儡皇帝。”秦宇道,“所以我刚才才说,不是末代皇帝昏聩,而是环境造成了他的昏聩。”

“另外封建贵族会不断的兼并土地,时间久了,国家的绝大部分土地都集中在少数贵族手里。那时候国家即使没有战乱,百姓也会民不聊生。”

朱元璋听了再次点头,当年他就给地主老财放过牛,有亲身体会。地主老财家的土地牛羊多的数不清,而平民百姓连饭都吃不上。

“封建贵族不但掌握了绝大部分土地,还掌握了绝大部分社会财富,又有不交税的特权,于是封建贵族渐渐富的流油,而国家则是变得贫穷。”

“于是就出现了国穷民富的奇怪局面,当然这个‘民’指的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指封建贵族。”

秦宇记得,明朝崇祯时期,国穷民富的现象几乎已经达到了顶峰。皇帝要出兵都拿不出军饷来,还得低声下气向贵族去借。

“而那些封建贵族的子弟,不像皇子那样会受到严格的教育,他们从小就是贵族不愁吃穿不愁前途,因此大多都不学无术,鱼肉乡民,成了十恶不赦的恶棍。在社会上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导致了百姓对朝廷的失望,没有任何公信力可言。”

“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太大,百姓没有饭吃,世家子弟横行霸道恣意妄为。”秦宇道,“这些都是压在百姓头顶的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这时候再加上气候周期冷暖交替引起的天灾,夺走了百姓手中的最后几粒粮食。百姓连苟延残喘都不能了,最后就只能揭竿而起。”

听到这里,朱元璋眼中泪光泛出,想当年他最穷的时候,家里的粮食的确是只有十几颗。

“天灾可以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秦宇说完之后一阵感叹:“我们的老百姓可以说是最善良,最可怜的,但凡有一口吃的,他们都不会造反。因为他们只想安安静静的活着,甚至还有很多人忠诚原来的朝廷,想要舍身报效国家。”

“如此可爱的老百姓,然后可恶的封建贵族,居然还要把他们逼死,逼到无路可走的地步!”

“那些封建贵族,真是可恶至极!”朱元璋冷冷的道,眼中发出一道凌厉的杀意。

“百姓纷纷揭竿而起,朝廷的集权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皇帝这时候已经拿不出钱来赈灾或者是剿灭义军,朝廷很快就会灭亡。”

“就算当时的皇帝再有才能,再有雄心壮志,也无法力挽狂澜。”

“而那些封建贵族,是绝不会和皇帝站一起挽回局面的,皇位又不是他们的。他们也有私心,就算国家再破又怎么样?反正影响不了他们的荣华富贵。甚至即使是外族入侵,他们也都会选择保全自己。甚至一些很强大的世家,会趁机夺取皇位改朝换代!”

“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比如说太原李家。”

一番侃侃而谈,把朱元璋听的是冷汗直冒,心中剧震。

秦宇刚才说的那些话,可以说已经把王朝灭亡的原因,分析的极其通透,解释的明明白白,比历史上任何学者都要说的深刻。

第六章 惊为天人

顿时让朱元璋觉得,历史上的那些所谓军师,贤臣,在秦宇面前都显得是那么的不值一提,甚至名不副实。因为他们从未有人能够真正阐明,王朝衰败的深层次原因。

他们一个个都把王朝的衰败归结到皇帝昏庸头上,简直就是肤浅!

秦宇刚才的一番话,仿佛为朱元璋打开了一扇大门,让他看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让他觉得自己以前就像是井底之蛙,是通过一个小小的井口看历史。

而现在他却是站在百尺高楼上,俯瞰整个历史的真容。

良久之后,才缓缓的道:“先生,我想,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皇帝,如果能够请到您出山辅佐的话,也绝不会三百年就灭亡。”

“那倒是。”秦宇道。

他并没有妄自菲薄,自己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可以说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历史。如果连一个封建王朝的寿命都延续不了,那么以前的知识也白学了。

但凡不是九漏鱼的,估计都能做轻松得到这一点吧。

“请问先生贵姓?”朱元璋这才询问他的姓名。之前之所以没有问,是因为他作为皇帝,根本不需要知道一个普通百姓的名字。

而现在,秦宇已经引起了他极大重视。

“我姓秦,叫秦宇,你以后就叫我秦老师就行。”秦宇道,“当然如果你们这里的人不习惯叫老师,叫先生也是可以的,入乡随俗嘛。”

“原来是秦先生。”朱元璋站起身来,向他行了一礼道,“先生刚才的一席话,真是让咱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

“您有如此高明的学问,简直堪比天人也!”

高明的学问?堪比天人???这秦宇听了这番赞誉之后一阵傻眼,这不是很常见的知识吗?但凡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懂呀。

实在是有点不明白他为什么会把自己抬的那么高。

难道是因为太谦虚?

本来没有那么高的学问,却被抬的很高,那是要折寿的。于是道:“黄村长你说的也太夸张了吧?我刚才说的那些都很普通啊,怎么能称得上高明呢。”

“你说我堪比天人,我自己都觉得脸红。”

很普通?称不上高明?朱元璋听了之后也有些懵,如果这些学问都算不上高明的话,那么什么样的学问才算得上是高明?

满脸狐疑的看着他,还以为他是在凡尔赛。

“先生如此大才,是否愿意出山……”片刻,朱元璋拱了拱手,恭恭敬敬的道。打算立刻表明身份,把这位罕见的大才招揽到宫中。

“出山?”然而听到这两个字秦宇就笑了,“我是来山区支教的,目的就是进山,你却让我出山?要是我喜欢大城市的繁华的话,又怎会到这穷乡僻壤来还一不小心掉下悬崖?”

朱元璋闻言这才回想起他之前的确说过他是专门来山区支教的。心想原来他和所有的贤士一样,都喜欢山野田园与世无争的生活。

像他这样的大才不能强求他做任何事情,必须以礼相待。

他喜欢山野,就让他在山野吧。

反正普天之下都是大明朝的土地,只要他没有去异域番邦,就能随时让他为大明献计献策。而且此地距离应天府也不是很远,以后想来也很方便。

另外,他不知道咱的身份也好,免得以后见了咱像其他大臣一样战战兢兢的,看了就心烦。就连说话都要考虑再三不敢敞开来说,生怕得罪了咱。

于是便把想要招揽他的话,吞回了肚子里。

当下道:“秦先生刚才说的那些实在是太高深,太深刻了,说实话,咱一时半会还有点消化不过来,得回去好好研究研究。家里还有点事,咱就先走了。”

“至于办学的事情,咱会尽快通知那些村民的。”

“那就多谢黄村长了!”秦宇道,“村长慢走。”

这下秦宇又被整的不明白了:你还要回去好好研究?你研究那些没有用的东西干什么?王朝的更替原因,和你有半毛钱关系?

与其研究这些,你还不如多想想怎么让村子富起来。

你这个村长,有些不务正业啊!

不过转念一想,也理解了他的做法,世上的确有一些人喜欢研究历史,认真起来就研究个没完,研究历史应该是他的一个爱好吧。

而且他在这穷乡僻壤当村长,本来就没有很多正事,不研究历史消磨时间,还真找不出其他娱乐项目来。这个落后的村子,穷的连个电视都没有。

……

京师,应天府。

金碧辉煌的建筑群,雄踞城中。

坤宁宫。

“妹子,妹子!”朱元璋还没进门,就大呼小叫起来,一路小跑嘴里还哼着歌,迫不及待想和马皇后分享这个天大的好消息。

二人是感情很深的患难夫妻,无论是当皇帝之前还是当了皇帝以后,朱元璋遇到什么值得一说的事情,都会第一时间告诉马皇后。

“重八,今天又有什么好事情,看把你乐成这样。”马皇后笑着问道。

“告诉你一个天大好消息!”朱元璋道,“咱今天遇到一位绝世高人,有此人在,定能保我大明王朝千秋万代,永世不朽。绝非虚言!”

“绝世高人?有多高?有伯温,善长他们高吗?”然而马皇后听后并没有多大反应,觉得他说的有点夸张。保一个王朝千秋万代的人,哪有那么容易遇到?

“那位高人可比伯温,善长他们的学问高多了。”朱元璋道,“他们两个和此人相比,简直是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完全没有可比性。”

“哦?”马秀英道,“这我可就不信了。”

“重八,你这话把那人吹的太高,把伯温他们贬的太低了。伯温和善长,可是随你一起打过江山的,二人的才情大家有目共睹。”

“他们二人以前的确为咱出过不少有用的计策,这点咱并不否认。然而就算他们两个加起来,依旧比不上那人万万比不上。”朱元璋道。

首节 上一节 3/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