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第65节

“华夏的古代皇帝看其他国家,眼神就像亿万富豪看一群乞丐,就像一位大儒,看一群文盲。”秦宇道,“盲目自大啊!”

“谦受益,满招损。”马皇后道,“盲目自大向来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我们刚才说到要大量掠夺海外的金银和资源……”秦宇道,“这样还不够。”

“还不够?”朱元璋瞪大双眼。

“是的。”秦宇道,“还要在海外建立殖民地——藩属国。”

“金银虽然是最稳定的,也是全世界都流通的货币,但毕竟没法填饱肚子。所以要在海外建立藩属国,组织当地的居民生产粮食,开采金银矿。”

“然后把粮食运回来,把金银运回来,把一切重要的资源都运回本土。”

“藩属国没有这些重要资源,就没法反抗宗主国。”

“另外,每得到一个藩属国,就把这个藩属国作为贸易前哨,和战略要地。”

“正该如此!”朱元璋道。

“中原王朝每在海外建立一个藩属国,就派遣一批读书人过去,教他们华夏的先进文化。”秦宇道,“虽然我们不能盲目自大,但也要承认,在古时候,我们的文化还是高于绝大多数海外小国的。很多海外国家,甚至连自己的文字体系都没有。”

“当年的英吉利在海外建立了大片的藩属国,结果却没有保住。”“那是因为英吉利的文化底蕴不足,他们只有几百年文化,太单薄的文化底蕴,没法凝聚藩属国的人心。”

“如果是我们华夏的王朝去建立藩属国,然后教之以五千年的底蕴文化,效果会大不一样。”

“当年我们有很多炎黄子孙流落到海外,没有封建王朝的加持单凭他们一群人,都能建立马六甲,淡马锡这样的炎黄国家。”

“华夏文化的同化能力,是全世界最强的。”

“秦先生的意思是说,英吉利在海外建立的藩属国保不住,如果换做我们,就保得住?”朱元璋激动的道。

“正是这个意思。”秦宇道,“所以我刚才才说朱棣的郑和下西洋可惜了,多好的建立海外藩属国的机会?就这么被浪费掉了。

“如果朱棣没有被儒家思想洗脑,没有盲目自大,让郑和去海外建立藩属国,一定能恒久远、永流传。”

“朱棣这倒霉孩子本来就没什么雄才大略。”朱元璋道。他依旧觉得应该让朱标继位而不是朱棣,不满最后得到皇位的是他。

不过现在太子已经不会被吓死了,朱棣得到皇位的机会渺茫。

……

“除了建立藩属国之外,在15世纪,很多欧洲国家还进行了大规模的贩卖,人口的血腥贸易。”秦宇说道,“那些青壮都是劳动力,能种粮食,能挖矿,还能当奴隶。”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时搞贸易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面积太小,人口太少,需要大规模的劳动力。”

“而华夏的封建王朝比较大,所以华夏的王朝去建立海外藩属国,不需要他国的人口。”

“嗯,嗯。”朱元璋点点头。他也看过世界地图,虽然华夏的面积并不是世界最大,但也是第三。虽然占全世界的比例小,但也算得上是地大物博。

咱虽然不能盲目自大,但也不能盲目自卑。

……

“秦先生,如果中原王朝的皇帝,大肆从海外掠夺财富,建立众多藩属国……恐怕会被那些大儒骂穷兵黩武,史官也会对他进行不利的记录。”朱元璋道。

第139章 武帝真武,仁宗不仁

“历代皇帝,的确很重视名声,想要流芳千古。”秦宇道,“历代皇帝的谥号中,美谥有武、文、宣、明睿景,平谥有如怀悼哀闵思,恶谥有厉灵炀等等。”

“是啊,皇帝谁还不想得到个美名呢?”朱元璋道,“咱觉得,仁宗这个谥号,应该是最好的吧。”看样子是有点羡慕那个仁字。

“仁宗有什么好的?”然而秦宇却有些不以为然,“古代皇帝当中,武帝是真的‘武’,仁宗是否真的‘仁’,就有待商榷了。”

“此话怎讲?”朱元璋问道。

“仁宗只是对文官集团好,于是一群文官便在史书上对其歌功颂德。就连《史记》中都掺杂了司马迁的个人情感,更何况是后来的史书?”

皇帝对文官集团好,史官就给他一个仁宗的谥号。

史官还会为他编出一系列‘励志小故事’。比如说看到百姓吃不饱会流泪;文官进谏唾沫星子都飞到他脸上了,他自己抹干净了继续听……

这些小故事一听就是文官集团编的,什么唾沫飞到脸上自己抹干净,还不是为了教育以后的皇帝要对进谏的文官好一点,不要杀了他,不要诛了他的九族。

所谓的仁宗,就是皇帝把文官的地位抬的很高,皇帝对文官言听计从,把文官当老师供着。然后文官就成了社会上最上等的人,至于百姓的死活,文官才懒得过问。

比如最著名的宋仁宗。

宋仁宗时期,对外连败与西夏。对内饥民遍地,饿殍遍野,爆发了数十次农民起义

范仲淹、富弼在这时候实施改革,宋仁宗对二人言听计从。历代的封建王朝,若非社会矛盾激发道不可收拾,是绝不会主动变法的。

明仁宗朱高炽之所以得到一个‘仁’字,是因为他老爹朱棣一死,他就立刻把杨士其,蹇义从大牢里放出来,三人抱头痛哭,然后重用都是文官的三扬。

于是文官集团就给他编了一个故事,说明仁宗见到山东灾民,痛哭流涕。

而事实上,就是这个朱高炽,中断了郑和下西洋,烧了郑和积累下来的宝贵航海资料。

“你说仁宗不好?”朱元璋诧异的问道。

“能让百姓能过得好,真心为百姓着想的皇帝,才是真正的仁宗。”秦宇道,“只是对文官集团好算什么?这天下是百姓的,又不是文官集团的。”

“秦先生此话,深得我心。”朱元璋感叹。

“所以历代的仁宗,都当不起一个仁字。要说历史上谁才是真正的仁宗,我觉得对百姓最好的朱元璋算。不过他是开国皇帝,只能用明太祖这个谥号。”秦宇道。

朱元璋和马皇后闻言,都瞪大了双眼。

朱元璋激动的颤抖,没想到秦先生,居然给自己这么高的评价!

……

“秦先生,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想向先生请教。”马皇后道。

“何必用上请教二字?我们在这谈论历史,只不过是无聊的时候聊着玩而已,没必要那么正式,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就行了。”秦宇道。

“先生之前说在西南打土豪,分田地,百姓分得土地,时间久了可能会产生新的地主。”马皇后道,“另外,如果大规模的发展海外贸易,就会多出很多个像沈万三那样的商贾来。”

马皇后还是非常有远见和能力的,朱元璋还没壮大之前,很多内政都是她在搞。

“是啊,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呢?”朱元璋问道。沈万三的经济实力他是知道的,比朝廷还要富有,比国库还要有钱。

朱元璋因此对其忌惮不已,后来还抄了他的家。

如果像沈万三这样的人多了,对朝廷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情。如果任放任他们不管,那么他们就会操纵全国经济,动摇朝廷国本。

地主问题也是一样,新地主产生了,其他百姓又会民不聊生。

“先说土地问题。”秦宇道,“古代允许土地买卖,土地私有,这样必然会产生新的地主。一些百姓懒惰,给他们土地他们也不种,等他们吃不起饭了就会卖土地。一些百姓勤奋头脑灵活,生产的粮食多,积累了一定财富之后,就会收购别人的地。”

“除了勤奋和懒惰之外,还有人用卑劣的办法占有别人的土地。久而久之,新地主就出现了。”

“私有是没问题的,毕竟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块属于他自己的土地。”

“就连小孩都希望拥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私人空间,更何况是成年人?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隐私,不希望被任何外人打扰。”

“就像自然界的狼,需要一个专属于它自己的窝一样。”

“不错!”朱元璋说道。

“所以对于所有人而言,应该允许他们的住房,以及住房附近的小块地方绝对私有。这样就保证了百姓的隐私,保证了所有人的幸福。”

“如果不是主人违反了律法,就连朝廷的差役也不得擅入。”

“百姓的要求不高,他们只希望拥有一块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地方。就像自然界每个动物都有专属于它们的窝一样,这么做才符合自然之道,符合天道。”

“不错,朝廷做事要符合天道。”朱元璋道。

“但是,绝对私有也不行。”秦宇道,“只允许每家每户,拥有一亩半亩私有土地就行了,让大家能在上面建房,能修个小花园安居乐业。其余的土地要全部收归朝廷,不允许私人买卖。”

“无限制的私有,只会导致后来土地兼并严重。土地是朝廷最重要的资源,必须要严格把控,严格控制买卖。这样就从根源上杜绝了,封建贵族兼并土地的问题。”

“古时候的皇帝就是因为太不重视土地了,动不动就给开国功臣分封几千亩土地,给藩王几千亩土地。这才导致后来惑乱朝廷的世家宗族恶龙,被他们亲手养出来。”

朱元璋听了顿时全都明白了:原来,把大部分土地掌控在朝廷手里,才是杜绝土地兼并的唯一办法。

第140章 先生,这是我家的火铳

把土地掌控在朝廷手中,封建贵族想壮大成庞然大物,难!

给百姓的那点私有驻地只是九牛一毛,朝廷不至于连这点地方都不给他们。天下是天下人的,给所有人一小块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天公地道。

朝廷做事,要符合天道。

贵族们占据的大片土地才是大头,才是朝廷应该重点收回的。

咱回去之后,就把土地都收回来,趁着他们还没有做大,将他们扼杀在摇篮之中,朱元璋心中暗暗想道。

“秦先生,已经分封出去的土地该怎么收回呢?”朱元璋又问道,“把他们已经得到的土地收归朝廷,就是直接动了他们的利益。”

“一个王朝刚刚建立,皇帝就要大刀阔斧动那么多人的利益,恐怕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弹。”

以朱元璋的铁血手腕,想要动那些贵族阶层还是能够做到的。但是他不愿滥杀无辜,他杀的人都有取死之道。现在那些封建贵族,只是土地多而已,不适合对他们大开杀戒。

“新王朝建立,才是朝廷把土地收回的最佳时机。因为在这个时候,贵族们的反对力量最小。”秦宇道,“如果在王朝中期想要搞这个大动作,基本上不可能。”

“因为在王朝中期,封建贵族已经发展起来了。”

“开国之初的封建贵族就只是一颗小树苗,等时间久了,等他们长成了参天大树,就动不了了。也就是说,这项措施是越早施行越好,越往后拖越难办。”

“这个时候,就要看开国皇帝的手腕和魄力了。”

咱觉得咱自己还是有那个魄力的,朱元璋心中想道。

“虽然要用到手腕和魄力,但也不能太铁血。已经分封出去的土地没人愿意交出来,总不能把他们全杀了,以滚滚人头落地为代价收回。”秦宇道,“在这里就要用到一个折中的办法了,那就是承认土地暂时属于他们,不过所有权还是归朝廷,只是朝廷承包给他们。”

“具体年限,视具体情况而定。时间一到,朝廷全部收回。”

“另外,再责令那些封建贵族,把他们原有的土地,分给他们的子孙和族人。”

“这不就是推恩令吗?”马皇后道。

“是的。推恩令可以用在分封的诸王身上,也可以用在封建贵族身上。”秦宇道。

“好!就这么办。”朱元璋大喜。

“至于嬢嬢问的第二个问题,鼓励海外通商,会出现很多超级商贾,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秦宇道,“这些超级商贾如果不加以管控,他们就会形成财阀。”

“对于财阀,朝廷肯定不能放任自流,要实行中庸之道。既不能让他们发展不起来,又不能让他们掌控整个朝廷的经济命脉。”

“对商贾课以重税,比如说资产超过十万两,就让他上交一成的税,超过百万两就收两成,千万两就收四成……具体收多少,也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收的税用来搞基础建设,用来强国,用来富民。”

“嗯,嗯。”二人听的连连点头。

……

今天秦宇给他们讲的知识点有点多,总结起来有三点,开放贸易,掠夺财富,和把土地收归朝廷。细节是要给所有人一块私人的土地,土地收归朝廷所有的时候要用承包的方式加上推恩令,开放贸易课重税……如此多的要点一般人还真就记不住。

不过马皇后记得住,她是读过书的,记忆力好。

聊完了历史之后,秦宇又和夫妇二人,聊了一会儿关于他们的儿女的学习。总归起来就是一句话,他们的几个儿女都很优秀。

这一点秦宇也觉得比较诧异,以前他教过的学生免有良莠不齐的情况。但黄村长的这几个儿女好像就没有差的,一个个都很文明懂礼,居然一点儿也不调皮。

就连陆黑蛋陆富贵那几个不是村长儿子的,也都对他很尊敬,把他的话奉为圭臬。

简直让老师省心。

“这是我带过的,最好带的一届学生了。”他经常对自己说。

首节 上一节 65/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