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震惊!姚广孝竟说我帝王相 第64节

说罢,朱棣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文武百官们齐声道:“恭祝皇上,为天下遴选人才!”

朱棣将酒杯递给了身旁的王景弘后开口道。

“圣儿,今天外边的应天府,肯定很热闹吧。”

朱瞻圣拱手道:“鱼龙一夜宵间舞,火树银花不夜天!”

“现在应天府大街小巷外,百姓们都在庆祝,热闹非凡。”

朱棣轻笑道:“哈哈,热闹点好啊,有人气。”

“可惜,如今朕不便随意外出。”

“不然,朕正想去街上与百姓们普天同庆。”

“等运河修通了,赶考的举子会更多。”

“唐太宗第一次举办科举的时候,跑到外边看举子入场。”

“志得意满的说,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呵呵呵。”

“朕现在的心情和他是一样的!”

“今年的卷子,朕看过,比去年好多了。”

“这一科将来要出首辅,出个大学士,最好能为朕为大明出一个治理边疆的大才!”

朱瞻圣默默地听着,他爷爷朱棣每一句话都有用意在内。

很显然,老爷子看过今年这一科的答卷后,这是发现了大才!

不然,老爷子也不会说出这番话。

朱瞻圣默默思考着,似乎想到了什么,难道...

朱棣看向朱瞻圣道:“太孙,这一科加考可是你出的主意。”

“若是能出一些人才大才,这可都是你的功劳!”

朱瞻圣心中明白,他爷爷这是给他摔功劳呢。

有这番话在,这一科甭管出了那些大才,日后必定是他的人!

朱瞻圣起身拱手道:“实乃是托了皇爷爷您的福分,孙儿不敢居功!”

朱棣笑道:“哈哈,好,好啊!”

“谦虚,不贪功,这才是朕的好孙儿!”

“朕听说,这一次考题,你也参与了?”

“听说,这一科不少举子们,都被你的题吸引了。”

朱瞻圣拱手道:“孙儿才疏学浅,只是提了一些建议。”

“想永乐初年,当时孙儿年幼有幸去到了第一次科举。”

“孙儿记得,当时都没见到几个人参加。”

“如今,参加的人越来越多,这是皇爷爷您皇恩浩荡!天下学子们归心!”

“孙儿也是运气好,真正吸引天下学子们的,是皇爷爷您呀!”

朱棣闻言龙颜大悦道:“哈哈,说得好,这马屁拍的朕爱听!”

“不过,你说永乐初年第一科没多少人。”

“如今在场的大臣,可是有不少都是第一科出来!”

“你这是一杆子,打翻了一船人呐!”

在场的文武百官们笑了起来。

面上笑着,心中却都加了小心。

这爷孙俩一唱一和的,保不准又有什么套路呢!

今日中午,大殿内,那一幕幕他们还记忆犹新!

与此同时,赵王朱高燧低声嘀咕道:“二哥呀,你监国,老爷子点名大侄子上...”

朱高煦不屑的笑了笑:“这有什么!我就这么一个儿子!”

“圣儿要是能上去,到时候我还是他老子!”

“到时候,我天天去你和老大家里待着,看我怎么使唤你们!”

朱高燧:“.....,二哥您当我没说!”

与此同时,朱瞻圣微笑道:“吉时已到!”

“请皇爷爷御笔钦点鳌头!”

朱棣开心的拿起毛笔,粘上血红的朱砂在卷子上点了点。

大太监王景弘喊道:“传,新科进士,于谦,曹斌,杨伦!随旨觐见!”

下一刻,三位新科进士走了进来。

然而此刻于谦却满身的酒气,晃晃悠悠走在最后边....

三人一起跪下...

于谦:“吾皇...万...万岁..万...”

现场文武百官全都傻眼了,他们今天算是开了眼了!

朱棣冷着脸朝着下边走来。

朱瞻圣立即起身跟了上去......

第60章 于谦五言诗硬刚,朱棣:来人呐给朕查

朱棣走到近前,看着滑稽的于谦反倒露出了笑意。

“于谦!”

“呵呵,你喝了多少酒啊?”

于谦跪在地上低着头不言不语。

朱棣玩味道:“你想当本朝的李太白?”

一旁,朱瞻圣见状拱手道:“回禀皇爷爷。”

“孙儿觉得,于谦可能是遇到了什么难事,这才一时...”

朱棣摆手道:“让他自己说说。”

于谦抬头道:“回皇上话,昨天接到信,家中老娘过世了。”

朱瞻圣看向朱棣,朱棣微微点头示意于谦继续说下去。

于谦目中带泪道:“学生心痛不已饮酒二升,至今未醒。”

朱棣皱眉道:“父母已故,岂能饮酒?”

于谦强打精神道:“学生,自幼蒙寡母养大成人。”

“未及报恩,本想饮酒醉死,辜负了父母的恩情。”

朱棣闻言开口道:“真是个怪人呢!”

“既然如此,朕也不责备了。”

“不过,有过就要罚,圣儿想想怎么惩罚合适!”

朱瞻圣眼珠一转拱手道:“皇爷爷,孙儿看。”

“不如就罚他以故乡为题,写一首五言古风,或思乡或怀情!”

“倒也应景!”

朱棣点头道:“准了!”

朱瞻圣心头一喜,这可是个机会。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于谦老家之中连年闹荒,地方官...

啧啧,这些年他大伯朱高炽监国,看似一派繁荣。

可除了京师之外,不知道有多少地方连年饿死人!

然而,朝廷每年都会从国库中,拿出大头去赈灾。

而这些赈灾的官员,可几乎都是太子一脉的人!

当初朱高炽可是没少以赈灾为借口哭穷,搞的朱棣这仗都打的不痛快。

以他对于谦的了解,啧啧!

果然不出他所料,于谦是真刚啊,直接开口道。

“皇上,太孙殿下,臣的诗怕不应景!”

朱棣见于谦的眼神似乎想到了什么...

“但说无妨!”

于谦冷笑几声开口道。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

“老翁拥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好家伙,此诗一出,现场官员惊呼,这于谦是要找死呀!

朱瞻圣给朱高煦递了一个眼神。

朱高煦心领神会跑上来道:“于谦!你喝多了?怎么敢在御前如此胡说八道!”

朱棣叉腰道:“老二!朕还没老糊涂!用不着你来遮掩。”

“这些年太子监国,永乐一片盛世。”

“可这盛世的背后,竟然真有这么不堪吗!”

“太子年年跟朕说,国家要赈灾没钱没粮,可这钱这粮都花哪去了!”

朱瞻圣拱手道:“皇爷爷息怒,咱大明疆土广袤。”

“任用官员众多,其中难免有一些鸡鸣狗盗之辈。”

朱棣摆手道:“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那的官员,隐瞒不报?”

首节 上一节 64/1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