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71节

黄锦一张胖脸笑成了一朵花儿:“王爷可真是专情(晴)啊!”

第114章 百姓十八里相送

三日之后,朱载圳起了个大早。今日他要踏上返京的旅途。

戚继光和俞大猷走了进来。俞大猷如今已做了南直隶总兵。这趟他是专程从金陵赶来杭州,随行护驾的。

俞大猷建议:“王爷,您还是让戚家军的弟兄随行护卫您回京吧。南直隶的卫所军虽然归我管。可山东、北直隶的卫所军靠不住啊!”

朱载圳道:“不成。朝廷里现在已经有非议了。说戚家军是我景川王的私军。我要是带着戚家军上京,朝中那群乌鸦不得说我有谋反之心?

我身边有一百名锦衣卫,再加上各省卫所军沿途接应已经够了。”

俞大猷压低声音:“可是,山东、北直隶卫所军的将领都是裕王的人。”

朱载圳道:“放心吧。我三哥没有那个胆魄。他身边的徐阶、高拱、张居正也不是傻子。他们知道,我如果在路上出了岔子,父皇第一个饶不了我三哥!”

俞大猷又道:“缴获汪直的那五千条火铳,两百多门弗朗机炮还放在军营武库里呢。要不您带回京,给京师三大营装备?有了这批犀利的火器,蒙人再入寇就好打多了。”

朱载圳看向了戚继光:“戚帅,你告诉俞帅我能不能这么干。”

戚继光道:“俞老哥,你快别给王爷挖坑了!京师三大营是禁军中的禁军。京城的看家之犬!若王爷听了你的,带回大批火器装备三大营,朝廷里会有人说他想插手禁军。

皇子插手禁军,往严重了说是图谋不轨,意图谋反!”

朱载圳笑道:“俞帅。要论打仗,你跟戚帅不分伯仲。要论朝堂谋略,你得多跟戚帅学学。”

俞大猷道:“咱老俞是直肠子,不懂那么多弯弯绕,也懒得学。”

黄锦走了进来:“小主子爷,一切都准备妥当了。何小姐也上了轿。”

朱载圳点点头:“好,出发!”

朱载圳出得总督衙门。胡宗宪跪倒在地:“王爷,保重。”

朱载圳扶起胡宗宪:“汝贞兄,我走之后,浙直就交给你了。”

胡宗宪道:“臣定不负王爷所托。”

刘五七也从宁波赶回了杭州。他哭着说:“呜呜呜,嘤嘤嘤。王爷,五七以后不能在您身边伺候了。奴婢心里难受啊。”

朱载圳笑道:“蠢奴婢,哭什么哭。你替我管好宁波贡赠使司,就是大功一件!”

这一趟朱载圳返京,带回了几个重量级人物。

头一个自然是未来的景川王妃,何芳晴。

第二个是刚刚大病初愈的兵部右侍郎唐顺之。

第三个是拟任户部右侍郎王国光。

第四个是拟任景川王詹事府谕德徐渭。

第五个是锦衣卫北镇抚使陆绎。

第六个是拟任塘沽口水师副将邓子龙。

第七个是拟任兵部造办处主事,火器小天才赵士祯。

第二到第五位,都是景川王党的核心骨干成员。邓子龙是未来的水师统帅。赵士祯则是未来的大明火器专家。

至于一同返京的黄锦,算半个景川王党。

留在江南的浙直总督胡宗宪、浙江总兵戚继光、南直隶总兵俞大猷,亦是景川王党的核心骨干成员。

这些人是朱载圳用才干和人格魅力争取来的第一批朝中班底。

虽然严党官员表面上都是景川王党成员。可朱载圳始终觉得,严嵩才是那些人的主人。那头老狐狸始终靠不住。

景川王回京的车队缓缓启程。车队当中,有整整二百辆装满白银的银车。

还有一辆特别奇怪的马车,马车上似乎装的是个笼子。笼子外罩着黄布。只有少数人知道,里面是道门仙物白鹿。

车队向前行了不到五百步就走不动了!因为前来给朱载圳送行的杭州百姓跪了一片,阻塞了街道。

“王爷,请留在我们杭州吧!”

“王爷,您不能走啊!”

朱载圳无奈,只得出了嘉靖帝特赐他回京途中乘坐的四辕辇车。

朱载圳高声道:“乡亲们!孤的确在东南做了一些事。可那都是孤身为朝廷郡王应该做的!

天下不止只有东南啊!京城那边,还有许多事等着我回去做。皇上和裕王爷,等着我回去辅佐。

你们放心,你们的父母官浙直总督胡宗宪是个能臣!他留在杭州,一定会让东南百姓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的!

等到乡亲们都富足了。东南出现了太平盛世光景。孤承诺,一定会回来看大伙儿的!”

商会的于会首高喊道:“乡亲们都让开路!让咱景川王殿下风风光光、顺顺畅畅的回京!”

一个八旬老翁端着一碗酒,来到了朱载圳的辇车前:“王爷,这碗酒是杭州百姓托老朽敬您的。”

朱载圳接过了八旬老翁递上来的酒,一饮而尽。随后他情真意切的说:“乡亲们,孤,哦不,载圳走了!

载圳永远记得你们这些淳朴、善良的东南百姓!记得你们为抗倭大业做出的牺牲!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今后还会相逢!”

百姓们爆发出齐声的呐喊:“景川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载圳坐上了辇车。忽然他听到辇车外,百姓们的哭声震天!

朱载圳忽然想起了后世李叔同大师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想到来东南这一年多的酸甜苦辣,想到他遇到过的那些淳朴善良的东南百姓,想到与他并肩作战的那些戚家军勇士.......他的泪水如热翔一般流出了眼眶。

谁为老百姓干过事,老百姓不会忘记。古今如此。

道路两侧送别朱载圳的百姓,从总督府外斜街,一直排到了杭州北定门。

即便是车队出了北定门。还有几万百姓一直跟着出了城,送了整整十八里。

黄锦骑马跟在何芳晴的轿子边。他对轿子里的何芳晴说:“何小姐,看到了吧。咱们王爷是多么的得民心啊!

过段日子您嫁给他,简直就是嫁给了嘉靖朝的第一贤王!

等到大婚之时,千万东南百姓都会祝福您与景川王和和美美、早生贵子、一胎生俩!”

辇车上的朱载圳掀开辇帘,最后看了一眼杭州城。

别了,杭州城。

我还会回来的。到那时,定然是一个江南盛世!

(今日第七更。求看到这儿的书友,去书评区给个五星评价。因为评分影响到曝光,直接关系收入。收入是这本书更新速度和总字数的保障。可乐是职业写手,指着写书养家糊口五年了,已经没了为爱发电的资格。)

第115章 大丈夫生当人杰,死亦鬼雄。豪气干云,无过如此

金陵,明孝陵。

金陵山川形胜,虎踞龙蟠。

明孝陵埋葬着明太祖朱元璋、孝慈高皇后马秀英。虽大明已迁都顺天,但孝陵依旧被大明历代皇帝视作祖宗之根本。

太祖爷跟发妻马秀英恩爱至深。因马秀英过逝后谥“孝慈高皇后”,太祖爷取她谥号的第一个字,将他们今后的合葬陵寝命名为“孝”。

洪武帝的九世孙朱载圳,率领随员、金陵六部官员、南直隶地方官,浩浩荡荡的前来祭拜孝陵。

朱载圳等人先来到了距离孝陵五里处的下马亭。

下马亭前立着一块硕大石碑,高三丈,宽两丈,上书八个大字“诸司官员下马”。

再往前,是五里长的神道。太祖爷已经驾崩一百六十多年了。但走在这漫长的神道上,朱载圳还是能够感受到太祖爷的威武霸气。

金陵“虎踞龙蟠”,虎踞指的是城西的清凉山,龙蟠指的则是孝陵所在紫金山。

即便我死了,我也要让巨龙匍匐在我脚下!化为我的坐骑!

大丈夫生当人杰,死亦鬼雄。豪气干云,无过如此!

太祖爷在修建陵寝时,还干过另一件更霸气的事。

孝陵中其实埋着不止一位开国皇帝。共葬有两位“太祖”。

太祖陵寝的前方,有一座十几丈高的山岗,名曰“孙陵岗”。那里是吴太祖孙权的陵寝所在地。

洪武朝权相胡惟庸曾建议太祖爷,孙权陵寝占据王气宝地,应将孙陵岗铲平。

太祖爷霸气的一挥手:“那不成了鹰占枭巢了?孙权也算是一代枭雄。就让他给咱守门吧!”

于是乎,明孝陵之中保留了孙权陵寝。

太祖爷还专门命人在神道的尽头雕刻了一座“孙权持剑侍立像”。

东吴开国皇帝又如何?咱敬重你,才让你给咱守门。寻常的皇帝还不配当咱的侍卫呢!

古往今来,唯吾独尊!

朱载圳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可当他行走在漫长、庄严、肃穆的神道上,他仿佛听到了祖宗的呼唤:

“孩子,来吧。让咱看看咱那平定东南倭患的好玄玄孙!”

“孩子,来吧,来看看你的祖宗是一个怎样的帝王!”

穿过漫长的神道,朱载圳率众官来到了安放太祖爷、孝慈高马皇后神牌的享殿。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复杂祭祀仪式后,朱载圳单独进得享殿。

他虔诚的行了三拜九叩大礼。随后他抬起头,凝望着太祖爷的神牌。

这是祖先与后人跨越一百六十年光阴的对视。

朱载圳情不自禁的说:“太祖爷,您打烂了一个旧王朝,建立了一个新王朝。

您的那些帝王正道、那些旁门左道、那些德政、那些杀戮,归根结底无非是为了让普天下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载圳跟您一样,惟愿天下太平!

为了‘天下太平’这四个字,载圳愿奋斗终生!

总有一天,载圳要让大明的日月旗,飘扬在八方寰宇!

总有一天,载圳要让大明的每一个百姓,都过上衣食富足的生活!

总有一天,载圳要让大明成为古往今来第一强盛之汉人王朝!”

说完,朱载圳站起身,低头拱手迈着碎步向享殿的门口退去。

他似乎是出现了幻听。

一个苍老的声音似有似无的在他耳边响起:“好孩子,有志气!”

拜谒完享殿,朱载圳通过神道返回。很奇怪,走了来回十里的路程,他却丝毫感觉不到疲惫,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一个多月后,嘉靖四十一年夏,京城南郊。

(注:时间线没有错。主角开场嘉靖三十九年夏,陆炳回京、嘉靖帝传旨到湖广,又是两个月。装病晃晃悠悠回了京已是嘉靖三十九年底、四十年初。

在宫里待了俩月。怒喷群臣去东南,路程一个多月。练兵、灭汪直、灭徐海、分遣戚家军彻底平定倭患,已是四十年冬。

首节 上一节 71/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