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89节

朱载圳所说的“威”可以理解为“真理”。在弱肉强食的十六世纪。真理只存在于大炮的射程之内。

其实不光是十六世纪是这样......只不过后世“大炮”二字换成了“导弹”。

速射炮和龙威炮的试制成功,让朱载圳兴奋异常。他问:“如果我给你们提供充足的银子,这两种炮每月能造多少门?”

赵士祯答道:“以造办处的人力,弗朗机炮每月能造四十门。龙威炮能造十门。”

唐顺之却道:“只是,兵部大量制造火炮,需要皇上的明旨。”

朱载圳道:“皇上那边,我去请旨。”

赵士祯道:“王爷,给您的第三件贺礼,是唐部堂画的草图,他亲力亲为带工匠们制造的。臣可不敢贪天之功。”

唐顺之笑道:“赵主事,出去就说是造办处所制。省得清流们听说这事,骂我这个兵部右堂不务正业,醉心于奇技淫巧。”

第143章 生化手雷?

唐顺之是个全才。正史评价他是“儒学大师”、“军阵奇才”。

同时,他在古人所说的“奇技淫巧”方面,如算学、几何学、特别是军事工程学皆专精。

唐顺之道:“王爷,您是臣的救命恩人。您大婚,臣没什么好献给您的,只能献上一种臣研造的火器。”

杨博这个老家伙今天心情不错,一向不苟言笑的他竟然开起了玩笑:“郡王大婚,献兵戈不祥之器做贺礼。纵观史书也算闻所未闻了。”

朱载圳道:“姻祖父,您老算说到点子上了。我天生就爱兵戈之器。在我看来,兵戈并非不祥之器,而是护佑黎民百姓、富国强兵的大吉之器。”

杨博一愣。朱载圳竟以郡王之尊称呼他为“姻祖父”。

古代百姓家,称呼妻子的祖父为姻祖父。但朱载圳是皇家血脉啊!杨博是他的臣子。

杨博道:“王爷,‘姻祖父’三个字,臣当不起。”

朱载圳道:“姻祖父替朝廷守御北边、经营西北二十多年。说句不好听的,没有您,庚戌之变早就会上演两次甚至三次、四次了。

您有什么当不起的?”

朱载圳跟杨博客套的功夫,唐顺之拿来了一个巴掌大小的圆形器物,这器物是陶制的。

唐顺之道:“王爷,此物名曰‘烂骨头油神炮’。是臣仿照宋时‘火球雷’的古籍绘本,又加以改进制成的。”

朱载圳目瞪口呆:烂骨头油神炮?古籍《火龙神器阵法》中记载的大明生化手榴弹?这玩意儿竟是真实存在的?

《火龙神器阵法》是一本记录大明火器的典籍。

可惜原本失传,后世流传的只是清人的抄本。既然是抄本,自然是越抄越神。

据说,烂骨头油神炮的陶制炮壳里除了装满火药、铁砂,还装有“金汁”、“蒜汁”。

清抄本《火龙神器阵法》中记载:“一击粉碎,肌肤顷烂,眼目立瞎。”

按照抄本所载,称其为战术生化手雷都不为过。

朱载圳问唐顺之:“此物之中可装有毒物?人沾上就肌肤溃烂,眼睛失明的那种。”

唐顺之愣了半天:“什么毒物?王爷真能说笑。这陶壳里装的只有铁砂和火药。外接引线,点燃引线后投掷出去即可。”

朱载圳道:“那为何此物的名字里有‘烂骨头’三个字?”

唐顺之答道:“因陶壳内装有百颗铁砂,炸裂后能炸烂人的骨头。故名‘烂骨头’。王爷,臣给您演示下用法。”

说完唐顺之点燃引线,卯足力气将烂骨头油神炮扔了出去。“轰”,顿时火光四溅。

可惜唐顺之始终上了年纪,气力不足。只投出七八丈的距离。

朱载圳道:“我提出两个建议。其一,此物名字不雅。我看不如简洁些,就叫它手榴弹。

其二,陶壳后面可以加装一个木柄。这样一来,投掷的距离可以更远。

以后可以从士兵中挑选臂力过人者,专门负责投掷此物,称之为‘掷弹兵’。”

唐顺之若有所思:“在陶壳后加装木柄?那往外投掷的时候就顺手多了。妙哉!王爷真是全才!既有定国安邦的大谋略,又有在火器方面的奇思妙想。”

朱载圳笑道:“在唐先生面前,我哪里敢称什么全才。好了,第三样贺礼献上了。第四样贺礼呢?”

赵士祯笑道:“这第四样贺礼,是我所制。”

说完赵士祯打开了一个木箱。木箱内有一件古怪的火器。

只见五支火铳被插在一个盾牌上。每一支火铳都不是固定的,可以转动。

赵士祯道:“此物名曰迅雷铳,就是将五支弗朗机铳锯短,放在一起。可连续发射五铳。缺憾在于......废铳!

本来一个火铳手只需装备一支火铳。迅雷铳手每人需装备五支火铳。”

朱载圳道:“废铳?没关系。如今东南已经开放了跟弗朗机人的贡赠贸易。弗朗机火铳会源源不断的运进大明。

你们造办处也可以仿制火铳。”

朱载圳心道:这家什说白了就是最原始的转轮枪。迅雷铳这个名字......总感觉听着别扭。

想到此,他道:“我看,此物可以改叫‘五响转轮枪’。你可以依照多铳合一这个思路,把更多的铳装在一起。以后咱们明军就有七响甚至十几响的转轮枪使了。”

赵士祯喃喃自语:“转轮枪?名副其实,好名字。”

说句后话,接下来的几个月,赵士祯甚至搞出了十八响转轮枪。

那玩意儿已经算得上原始的连发机枪了。

在正史之中,他制出十八响迅雷铳是在万历年间。那时候的他没遇到伯乐,朝廷对他发明的火器根本不重视。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如今有朱载圳的鼎力支持,再加上朱载圳来到大明带来一系列的蝴蝶效应,赵士祯将十八响迅雷铳的发明提前了近四十年。

朱载圳亲自试射了五响转轮枪。优点在于可以在短时间内倾斜火力,缺点是装填太慢。

朱载圳又提出了合理建议:“可以每三人装备一支五响转轮铳。一人做射手,两人专司装填。”

四件贺礼献完。朱载圳笑道:“姻祖父、唐先生、赵主事。你们献给我的这四件贺礼,真比藩属十五邦送上的贺礼加起来还要贵重。

如果说藩属十五邦送上的贺礼轻于鸿毛,你们的四件贺礼重于泰山!”

杨博、唐顺之、赵士祯喜上眉梢。

特别是杨博,之前他还怕景川王大婚,兵部献兵戈不祥之器当贺礼,会引得王爷不悦呢。

三人又领着朱载圳参观了造办处。近千名工匠正在忙碌着。

朱载圳问:“这些工匠每月多少月银?”

杨博答道:“熟练工匠每月发给一两银子。学徒工匠每月九钱银子。”

在大明,匠户属士、农、工、商四等户籍中的第三等。故而为官府直接效力的匠户,即便手艺再高超,也只能拿微薄的月银。

给商人效力的匠户,如果手艺好倒是能拿不少月银。

朱载圳道:“太少了!这些精通火器制造的工匠,都是大明的宝贵财富。至少每人每月要发五两银子!”

唐顺之惊叹:“那不是跟戚家军士兵的军饷一般高了?”

朱载圳点点头:“这些火器工匠对战争胜利起到的作用,不一定就比戚家军将士少。”

第144章 杨博的效忠

朱载圳在兵部造办处待了整整一天。

夕阳西下,朱载圳站在兵部的游廊上望着晚霞。他屏退了左右,身边只剩下杨博一人。

杨博试探性的问:“王爷,听您今日所言,似乎有意北定鞑靼?”

朱载圳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念了两句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朱载圳转头对杨博说:“姻祖父,您虽是文人,却是大明的飞将军!”

杨博一声叹息:“臣算什么飞将?废物还差不多!”

朱载圳道:“您若是废物,恐怕满朝文武无一人敢自称为人了。”

杨博敞开了心扉:“王爷,臣二十岁中了进士。进入官场就一直在边关效力。臣入仕后的第一件差事,是陪同首辅翟銮巡边。

臣任职的地方,多为大同、蓟州等等刀兵险地。

在北方的烽火里,臣摸爬滚打十七年。三十七岁的时候,臣被任命为甘肃巡抚,去了西北。

大明鲜有三十七岁的巡抚。这顶官帽能落到臣头上,是因为甘肃地面不太平,鞑靼、土鲁番、叶尔羌轮番入侵甘肃,满朝文官无一人愿去那里。

臣在甘肃任上六年,兴屯田、建屯堡、修水渠、练兵甲。三次击败东犯的土鲁番。终于让甘肃境内肃然。

其后,臣又经略保定、蓟州军务,后来接连做了宣大总督、蓟辽总督.....

为官三十三年,臣不敢有丝毫怠慢!因为臣一怠慢,前方就要打败仗!老百姓就要受外敌入侵之苦!”

说到动情处,杨博摘下了头顶的乌纱帽,指着自己的一头白发说:“王爷,朝廷之中,人人称呼臣为‘老杨博’。可他们忘了一件事,臣今年......只有五十三岁啊!

三十三年戎马崆峒,已经耗尽了臣的心血。臣一个五十三岁的人,看着倒像是七八十岁的人。

可是,臣耗尽一生心血,致力于边防、塞防,又有什么用呢?

到头来只是空忙一场而已!

鞑靼俺答汗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长城成了一扇随时可以推开的破门。

堂堂中华,为了保全都城,竟要年年给俺答汗奉上财帛!

甘肃一省,如今只剩下了甘,没了肃。嘉峪关以东的肃州,已成了土鲁番人的地盘。国势再衰颓下去,恐怕肃州也迟早是土鲁番的囊中之物。

臣时常在想,臣这一生,是不是白忙活了一场?”

说到此处,杨博的眼里流出不甘的泪水。

朱载圳不知道如何安慰这位姻祖父——这位为了大明边疆奔波一生、鏖战一生的老人。

杨博擦了擦眼泪:“王爷,臣这些年夜里常常做梦,梦见卫青降世大明。领着明军弟兄北定鞑靼,西北平土鲁番、叶尔羌。

梦只是梦,无法变为现实。直到您在东南平定倭患,臣如梦方醒,您就是当世的卫青啊!”

杨博说出了掏心窝子的话,朱载圳也不再藏着掖着:“姻祖父,我的杨老部堂。我告诉你,平定了倭患,我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鞑靼俺答汗!

庚戌之变的耻辱,我一定会替大明洗刷干净!

我要让大明的版图,重新囊括北方的草原!

我会再现太祖爷、成祖爷昔日的荣光!”

说完,朱载圳握住了杨博的手。

杨博正色道:“王爷有此雄心壮志,杨博今后愿鞍前马后,誓死追随。拼上臣这条老命,也要陪着当世卫青完成封狼居胥的伟业!”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几句话,杨博这是在表明他的政治立场。今后,他将成为景川王党的一员!

严嵩“效忠”朱载圳,只是利益驱使,这种效忠并不牢靠。

杨博效忠朱载圳,是因为朱载圳能够带着他实现守御明土、封狼居胥、开疆拓土的宏愿。这种效忠才是真的牢靠。

朱载圳心中大为激动:得老杨博襄助,我如虎添翼!

现而今我名义上是皇上最宠信的皇子。可是,我在朝中的根基并不牢靠。严党那伙人靠不住,只是假景川王党。

真心替我效力,又称得上朝廷重臣的,只有京中的唐顺之、王国光,浙直的胡宗宪。

首节 上一节 89/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