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93节

朱载圳强忍着没笑出声,心道:要论演技,蓝道行这厮比严嵩、徐阶还强一些呢!嘴里吐沫子,应该是偷偷含了什么神奇小药片吧?

蓝道行忽然站了起来,用一种古怪的强调说:“我乃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人间弟子朱厚熜、朱载圳何在?”

父子二人连忙拱手:“弟子在。”

蓝道行道:“朱厚熜,看你一脸疑虑,可是想让我答疑解惑?”

嘉靖帝连忙说:“上仙神机妙算。二十年前,您曾借陶仲文之口降下仙谕‘二龙不能相见’。不知这仙谕到而今可还作数?”

蓝道行发出一阵奇怪的笑声。那笑声让嘉靖帝和朱载圳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而蓝道行的表情,明明是哭相.......

蓝道行收敛哭相:“太极生两仪,阴阳循环。万事在于‘变’。此一时彼一时也!

今时今日,‘二龙相见,天下大吉’!”

第150章 那可都是您的钱——您的钱

二龙相见,天下大吉!

一个神棍说了八个字,直接破除了二龙不能相见的诅咒!

有时候,神棍顶大用啊!

蓝道行说完这话,又开始口吐白沫,浑身抽搐。这回他还整了个新活,他像一条蛆一样在地上蠕动了一会儿。

朱载圳看到这一幕,心中暗笑:蓝神仙......真是个神仙!

一柱香功夫后,蓝道行才恢复了正常。

嘉靖帝嘴里喃喃着:“二龙相见,天下大吉......李芳!”

李芳进得朝天观三清殿中:“皇上,有何吩咐?”

嘉靖帝道:“命内阁拟旨,恢复朱载圳亲王爵位。去川留景。”

朱载圳正要开口。嘉靖帝直接一挥袍袖打断了他:“圳儿,不要再推脱了!等朕封你为太子的时候再搞三请三让的那套礼节吧!”

嘉靖帝竟然当着蓝道行、李芳的面,说出了要封朱载圳为太子的想法!

朱载圳这一回不能再推脱了。再推脱就是不给自己亲爹面子。

朱载圳伏地叩首:“谢父皇隆恩。”

景川王再次成为了景王。

嘉靖帝道:“这是在朝天观,咱父子自家的地方,不是奉天殿!父子之间何须客套?

再说了,就凭你平定东南倭患这一桩大功,册封太子都不为过,何况恢复亲王位?”

嘉靖帝第二次提及了封太子的事。

从朝天观出来,月亮已经挂在了柳梢头。

嘉靖帝抬头看着一轮明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圳儿,为了‘二龙相见,天下大吉’的仙谕,今夜咱们父子得喝几杯。”

明代道家并不禁酒。相传纯阳子吕洞宾就是个酒懵子。

朱载圳道:“父皇,那您先回永寿宫。我去御膳房给您做几样下酒菜。”

朱载圳进了御膳房。不知为何,他脑子里想的不是二龙相见的事,而是鞑靼遣使的事。

做完给嘉靖帝的下酒菜,他自己都懵了:烩羊肉、炒羊肉片、红烧羊肉、闷羊肉。

全是羊肉。

厨头刘老西儿小心翼翼的说:“王爷,今晚这顿御膳,会不会太膻气了?”

朱载圳道:“呃,古人云,羊肉就酒,越喝越有。就这样吧。”

朱载圳回到永寿宫,太监们将四个羊肉硬菜摆上了桌。

嘉靖帝是多聪明的人,他看了看四个菜,说:“今日在值房,你跟官员们议过鞑靼的事?”

嘉靖帝虽不参与内阁值房议事,但他的代理人——司礼监掌印李芳却是他放在值房的眼睛和耳朵。

每回值房议事结束,李芳总要事无巨细,将臣子们说过的每一句重要的话都禀告嘉靖帝。

这里不得不说,李芳能做到司礼监掌印,脑子确实好使,跟后世的录音机似的。

朱载圳点点头:“是,父皇。儿臣猜测鞑靼这次派使者来,是敲咱们大明的竹杠。

父皇,儿臣说句不中听的话。所谓的通贡互市,咱们大明每年都要送给鞑靼价值一百八十万两的货物。

他们还想怎么样?”

嘉靖帝忽然问了一句:“庚戌年你多大?”

朱载圳一愣,随后答道:“十三岁。”

嘉靖帝道:“那时候你还小,没上过城楼。没见过那场仗的惨烈。”

朱载圳从嘉靖帝的话音中,听出了避战之意。

朱载圳亦隐晦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父皇,这红焖羊肉,以草原大尾羊的肉质最好。

可惜,御膳房只能找到山东贡上来的鲁南山羊肉。”

嘉靖帝叹了声:“圳儿。你记住,朕不能拿大明的国祚冒险,打一场没有把握的仗!

不就是花点钱嘛?你在东南不是跟胡宗宪说过这样一句话嘛?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大明跟鞑靼......还是花钱买平安吧。不能轻开战端。”

朱载圳听到这话汗毛倒竖!嘉靖帝说走嘴了!

朱载圳当时在巡抚衙门书房,跟胡宗宪、唐顺之、戚继光、俞大猷议事时说的这句话。

这四个人,应该不会把交谈的内容上禀嘉靖帝。

这说明,在书房中议事时,有一个嘉靖帝的耳目,不知道躲在哪个阴暗的小角落里偷听!

也就是说,嘉靖帝当时派了人监视他!

嘉靖帝自知失言,立马找补:“朕当时派了人在暗处保护你。无意间听到这句话。”

保护,有时候是监视的另一种说辞。

朱载圳没有纠缠这件事:“父皇,可是咱大明的钱——您的钱,不是大水里冲上来的,更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这几句话说到了嘉靖帝的心坎上。在嘉靖帝看来,天下之财皆是他的私财。

嘉靖帝语塞,嘴里的羊肉顿时不香了。

朱载圳继续说道:“父皇。一年一百八十万两,十年就是一千八百万两,二十年呢?三十年呢?

要是他们说翻倍,大明同意。大明今后要给鞑靼人多少财帛?

这些可都是您的钱啊!您的钱!”

最后三个字,朱载圳是咬牙切齿说的。

嘉靖帝有些踟蹰:“如果我们拒绝了鞑靼,他们再次兴兵入寇呢?”

朱载圳分析道:“父皇,庚戌之变时,鞑靼从大同长驱直入,打到京城,是因为乱臣贼子仇鸾故意纵敌入境。且当时三大营战力不强。

这几年,您任用杨老部堂整军经武,编练三大营。三大营已经今非昔比了!

如今武将之中没有仇鸾那样的大奸大恶之徒。大明定能御寇于国门之外。”

嘉靖帝放下了碗筷,陷入了沉思,与其说是沉思,不如说是纠结。

第二天一大早,朱载圳去了一趟皇家报社,找到了申时行。

朱载圳将一份稿子交给了申时行。申时行看了看,只见标题是《庚戌保卫战中的武举子,少年英雄戚继光》。

朱载圳吩咐他道:“这件十二年前的旧事,要放在这一期《大明时报》的头版发。”

申时行道:“王爷,这一期的头版,是您恢复亲王爵位的消息啊。这桩旧闻似乎没有您恢复亲王爵位的消息重要。”

朱载圳道:“按我说的,放头版吧。”

朱载圳这是在为与鞑靼开战做舆论准备。

真正到了刀兵相见的那天,《大明时报》的新闻标题他都想好了——《勿谓言之不预也》!

第151章 俺答汗是个狠人儿啊

申时行拱手道:“王爷,《大明时报》这两个月来已经发行了七期。每一期都被抢购一空。一份报纸甚至会被传阅十次、二十次,直到被百姓们翻烂了。

臣看,五万份的印数远远不够。应该增印至十五万份以上。这样一来,《大明时报》还可以调剂出五万份发往外省。”

《大明时报》卖脱销,朱载圳早就料到了。哪朝哪代的百姓不想了解国家大事?

《大明时报》是当下唯一的报纸,也是他们了解国家大事的唯一渠道。

朱载圳道:“增印?这是好事啊。印力能跟得上么?”

申时行答道:“跟得上。咱皇家报社已经给全京城的印书馆发了交印照子。每期印刷十五万份绝对不成问题。”

大明中后期是古代印刷业的巅峰时期。数百年后,那位所谓的“十全老人”大兴文字狱,直接让印刷业一蹶不振。

一个毁文化的帝王竟被吹捧为什么明君,还妄称盛世。真是几千年未有之怪现象。

自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朱载圳满意的说:“很好!这一期先刊发庚戌之变的旧闻。接下来三期,要分别刊发太祖爷十三次北伐、成祖爷五次北伐的壮举。”

朱载圳这是在利用舆论工具,激发大明各阶层的爱国情绪。

出得皇家报社,朱载圳直接来到了兵部大堂。

杨博拱手:“王爷,您来兵部有何吩咐?”

朱载圳问:“到今天为止,造办处造出了多少虎威速射炮、嘉靖龙威炮、手榴弹、五管转轮枪?”

杨博对于兵部的一应事务,事无巨细都了然于心。他答道:“共造出虎威速射炮四十门,嘉靖龙威炮十门,手榴弹五千枚、五管转轮枪三十支。”

受工业水平所限,火炮、火铳的仿造速度缓慢。

手榴弹则不然。它生产工艺并不复杂。能够快速大量生产。

朱载圳道:“吩咐下去,扩大手榴弹的生产。两个月内,我要见到四万枚手榴弹!

已经造好的手榴弹,要立即发给神机营。让神机营的士兵勤加演练。”

杨博道:“两个月内造四万枚手榴弹?上回赵士祯禀告过,一枚手榴弹造价一两银子啊。”

朱载圳道:“银子不是问题。你去户部找张居正、王国光要就是。”

杨博从朱载圳的话音中听出了端倪:“王爷是想借着此次俺答汗遣使入京的机会,与鞑靼开战?”

朱载圳笑道:“知我者,姻祖父也。不过此次开战,我并不想与鞑靼做殊死之争。

先对鞑靼略施薄惩,挫挫他们的锐气,让他们知道大明并不好惹也就是了。”

杨博面露难色:“与鞑靼开战,满朝文武恐怕都会反对!不光是裕王那方的人,就连严阁老的人都会主和。另外还要看皇上的态度。”

朱载圳道:“不管打与不打,我们先做好准备总是没错的。”

首节 上一节 93/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