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第128节

“25000英镑,确实不贵啊!”

梁明伟这才松了口气,看样子没花多少钱嘛。全铁结构的蚊炮船还是有希望的。

“可是,靠买船是买不来一支海军的,未来的海军必须要尽可能的自造舰船。”

模拟器里的教训太深刻了,在英美等国对南华禁运后,自身薄弱的造船业,让南华海军很难补充战争中的损失,这也是朱先海会加大造船厂投资,引进大量人才与设备的原因。就是为了推进船厂的建设,在将来的战争中拥有自造舰船的能力。

“你想要造铁壳军舰的想法很对,我们想到了一起。”

朱先海说道,

“不过你也知道,蚊炮船就是咱们卖给别人挣钱的,顶多也就是积累一点技术而已,但如果自己用的话,肯定不能用那样的小船,我们需要的是具备航海能力的军舰,而不是那种小型炮船的。当然,它也能航海,不过适航性很差,所以,既然我们有能力造一千吨左右的舰船,那么为什么不考虑一下更大的船呢?当然晚了一点也可以造,可600吨和一千多吨,差别也不大嘛!毕竟算是开了个头。”

在说“毕竟”这两个字的时候,朱先海挥动着手加重语气。

“排除一切困难,开了这个头后,我们将来才能建造更大、更多的军舰!”

百盟书

------题外话------

这两天,有点卡文,今天只有两更了,改天爆更!

------------

第209章 克虏大炮(第一更, 求订阅)

建造更大的军舰,就需要更大的火炮。

实际上在南华的兵工厂中,早就开始制造大型火炮,甚至早在半年前,就已经铸造出了11英寸的达尔格伦炮,不过这种炮身重量达15700磅的前线滑膛炮,只是专门的外贸货——除了10艘内河“蚊炮船”外。太平军一次就定购了多达30门,用于南京等地的炮台。

1863年岁末,在盛夏的骄阳下,南华湾炮台,钢制的滑动炮架上,一门炮身黝黑发亮的巨炮直指大海。

盯着这门采用多层层套的10英寸巨炮,朱先海的神情显得有些得意。

“好了,从今以后,南华兵工厂就叫……克虏兵工厂了!”

为什么叫克虏,而无伯,是因为这门炮的炮身采用的就是克虏伯式的多层管套式炮身,但是与大名鼎鼎的克虏伯大炮不同的是,它并没有采用卧式滑块炮闩,而是改用断隔螺式炮栓。

这种由法国军官杜斑鸠发明的蘑孤头式断隔螺纹炮闩密性优越,它后部的间断螺钉锁定机构,密封后膛的环形油浸石棉垫,以及前部的圆形可移动“鼻锥”。发射时,在火药压力的作用下,钢制机头向后驱动,压缩石棉垫,挤压它,使其向外扩张以密封后膛。从而解决了后膛的漏气问题。

“开始吧!”

随着一声令下,110磅阿姆斯特朗炮的炮手与十英寸巨炮炮手同时忙活起来,在阿姆斯特朗炮手上了锤子砸动炮尾拧栓,然后拼尽全力拧动阿姆斯特朗炮螺丝炮栓时。

10英寸炮手不过只是抬起垂直安装在炮尾右侧的手柄。抬起手柄时,它操作一个凸轮,迫使后膛逆时针旋转,解锁中断的螺纹。然后炮手又用相同的手柄将整个后膛向后拉,断隔螺式炮栓就被拉到了左侧,露出了黑洞洞的炮尾。

“主公,这门炮神了,阿姆斯特郎炮要拧上十几圈螺丝,才能取出炮栓,可它只用拧半圈,炮栓就打开了,然后它可以旋转到不妨碍装弹的位置……您瞧,到现在阿式炮,还没有开始装弹呢。”

丁闻涛指着10英寸巨炮,颇有些激动说道。

“上次,咱们用的要是这种巨炮,阿根廷人压根就没逃跑的机会,一分钟至少能打出两发炮弹!可惜了,咱们到现在才有这么好的大炮。”

无论是阿式炮,还是新型火炮都没有助退结构,都是滑动式炮架,虽然有点儿原始,但直到1890年代,舰炮、岸炮都没有助退机。

“不可惜,要知道,现在世界各国还都在用着前装炮呢?我听说英国人因为阿姆斯特朗大炮容易炸膛,又下令重新研制前膛炮了,算起来,全世界用后膛大炮的,咱们可是独一份了。”

面对阿姆斯特朗大炮容易炸膛的问题,英国人这个大聪明认为是后装炮导致,因此他们直接开了倒车——制造了一大批前装阿姆斯特郎大炮,十几年后甚至制造出了450毫米口径的百吨阿姆斯特朗重炮。

英国人啊!

直到1880年,通过引入了法国所创制的断隔螺纹式炮闩技术,才改良了阿姆斯特朗炮,使得快速装填成为可能,英军便再一次将后膛炮装备于军队之中。

这样的历史倒车开的……好啊!

“轰”的一声,伴随着十英寸巨炮震耳欲聋的轰鸣声,500磅炮弹从炮口中呼啸而出飞,十数秒后,在八九公里外的大海上炸出了一团巨大水柱。

看着海上腾空而起的水柱,朱先海的心里不禁长松了一口气,从今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海上的威胁了!

有了这样的巨炮,现如今所有的军舰,那怕就是铁甲舰,在它的面前也是废物一个。

“嗯,通知兵工厂一声,10英寸岸炮,定型吧……”

想了想,朱先海说道。

“就叫1864式10英寸后装线膛,往后,兵工厂也更名为“克虏兵工厂”吧。”

克虏虽无伯!

这边朱先海的话声刚落下,那边立马有人站出来拍起了马屁。

“哎呀,大帅,这名字听起来就吉利,虏,蛮夷也的,不但这炮是专门克虏镇夷,将来咱们用的枪炮,都是专门克虏镇夷的,我大南华有此神器,何愁不能成王霸之业于南美……”

拍马屁的倒不是方展博,现如今那小子正在主导南华的“新居建设”,压根就没有时间跟着主公,随时拍马屁。

拍马屁的柳保原,也是出身于左宗堂的幕府,虽然他是捐举出身,可也算是颇有才学。不得不说左宗堂的意外被俘,不仅让朱先海得一员能臣,而同时被俘的幕僚中也有不少人颇有才学,要不然也不会入他的幕府不是,他的幕府中居然有林则徐的儿子林聪彝。让人可惜的是那小子当时在外地为其筹备粮草。

可惜了不是。

“来人,为主公赐名照相留影!”

在大清国的官场上,熘须拍马那是基本法则,虽然没能出仕,可柳保原也是个中好手,甚至还学会了用更现代的方式拍马屁。

比如照相就是其中之一。

而摄影师携带的木制外壳的玻璃干版照相机甚至还是“国产货”——它是以朱先海从系统商城里买来的干版照相机为原形彷制。1871年,英国医生马杜克斯研制成功玻璃干版,数年后,通过他人的改进,通过加热明胶臭化物的方法,提高了臭化银的感光速度,使得玻璃干版的曝光时间大大缩短,只需要几分之一秒即可完成曝光。而且以这种技术制造玻璃干版的方法,也很适合工业化生产。

尽管现在这种干版照相机和玻璃干版只是刚刚开始彷制,但是,南华却已经建立了“凤凰相机公司”,投入研发、制造玻璃干版和干版相机。

虽然正研发中,但柳保原却敏锐的意识到“凤凰相机”的好处,每次跟着主公时,都会让拍下几张照片,按照他的说法是让后人铭记主公的英姿。

当然了,对此朱先海倒也颇为享受,向后世旅行时与大炮在一起拍了一张“到此一游”后,他又指着炮手们说道。

“大家都来嘛,我们合张影!”

炮台上的上百名官兵闻言,无不是为之一喜,他们纷纷挤在炮架周围,以这门克虏式10英寸大炮为背景拍下了一张合影。

当然,到最后朱先海并没有忘记吩咐摄影师,给所有合影的官兵一人一张照片——即便是使用极其繁琐的湿版照相,也可以用蛋白相纸印出无限量永久性的照片。

对此,官兵们立即山呼“万岁”。

毕竟,照相可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况且还是和皇帝老子一起照相。

------------

第210章 突破 (第二更,求订阅)

其实,照片所记录的是历史。能够把历史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世人。

作为《南华日报》的记者,许海洋是第一批接受摄像培训的记者。和其他人不同,他更愿意拍摄一些所谓的小人物与小事。

就像今天在得知有移民船进入后,就立即来到了码头,和往常一样,他在码头的吊车上架起了照相机,对准刚刚入港的汽船,拍了一张照片。

很快蒸汽船就映入了他的眼帘,甲板上挤满了来自国内的移民。看着乌央央的人群,他便按下了快门,拍下了一张移民照片。

很快码头上就热闹了起来。

来自国内的移民们站在拥挤的甲板上,好奇地看着眼前的这座城市。

“俺的个娘来,这地方的房子咋嫩高……”

甲板上的人们,说着一口山东话,显然这些大都来自山东的移民。

在过去的半年间,随着一个个招工队深入苏北、皖北,甚至河南等地,大量的北方移民开始涌入南华,从而改变了南华的人口结构。过去这里的移民以苏浙为主,不过,这也是朱先海刻意而为的。

历史上,华夏移民从19世纪中期大量移居海外后,尽管他们和他们的后代对于华夏的认同从没有下降过,但是却因为地域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帮派、族党。虽然经过军事训练后,这些人既无法抱团也不成气候,压根就翻不起一点点浪花。

可引进其它省份的移民,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稳定,况且,相比于战乱不断的苏浙一带,北方的剩余劳动力更多啊。尤其是苏北、皖北一带,上百万光棍汉更是成为了社会动荡的根源——横行北方的捻军,大都是捻军。

来自北方的移民刚一到港口,就和往常一样,经过再一次体检后,他们就排着队,沿着木板走道往前走。

“所有人都把衣裳脱光丢到篮子里,等一会洗完澡后,会给你们发新衣裳……”

“咋一上岸就要洗澡啊!”

任武忍不住抱怨了起来。

洗澡在待发所的时候,就是隔三差五的洗澡,上船前不但又洗了一次澡,甚至就连头发都剃光,按照长官的说法,是为了防虱子。

现如今一下船,还是要洗澡。

不过他并不知道,洗澡这个看似不怎么起眼的步骤,却让移民运输途中的死亡率,从10%下降到了5%。

而且为了防止传染病传播,每一个移民抵达南华的第一步就是先好好洗个澡,然后在穿衣之前,再由海关的官员检查一遍。确认没有传染病后才能进入教育营。

“所有人都快点,沿着走廊向前,洗澡的时候,记得用肥皂搓洗干净!”

随着海关关员的喊声,任武和其它人一样,来到了淋浴间,使用淋浴能有效的防止避免交叉感染疾病。

毕竟这个年代花柳梅毒淋病比比皆是,就是鼠疫那也是时不时作乱一下。

必须小心谨慎,尤其是新移民的到来时,更是需要小心隔离,以避免传染病传入南华。

在任武他们洗澡的时候,会有人把他们衣服从竹篓拖走,对里面的衣服进行清洗,然后再通过高温熏蒸消毒,彻底杀灭各种寄生虫后,会送到教育营还给他们,

其实这些衣裳,都是移民们在待发所时发放的新衣裳,他们身上穿着的那些破烂衣服,早就一把火烧了。

毕竟也不值几个钱,而且不少移民过去穿的衣服实在是脏得过分了,和他们的头发、辫子里一样,不知藏了多少虱子!

烧了反倒干净不说,而且还减少传染疾病的机会。

正在淋浴间洗着澡的任武等人并不知道,他们的到来,终于让南华的人口突破了二十万。

当然移民署把这个数字送到朱先海的面前时,面对二十万这个数字,看似平静的表情下,却是激荡的内心。

二十万!

南华的人口终于突破了二十万!

当然,这个二十万并不包括十几万马普切人,也不包括近万名欧裔雇员或者移民,而是真正的华夏人!

当然了,其中还有六千多名混血儿——他们是华夏男人与马普切女子的混血儿。现在在马普切人的部落里,马普切人更愿意和华夏人联姻,不仅是因为两者相貌更接近,而是因为华夏人同样对天花等疾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过去马普切人掠夺白人,与白人生育混血儿,完全是为了生存,因为马普切人对于白人带来的天花等疾病,没有丝毫的抵抗力,面对十之九死的天花等传染疾病的伤害,这几乎是唯一的办法。现在有了华夏男人,他们当然不再选白人了。

“二十万啊!”

朱先海的唇角都咧开了,他甚至寻思着,是不是应该设立一个纪念日,纪念南华的人口突破二十万!

“有了这二十万人,南华也算是兵强马壮了!”

可不就是兵强马壮,这二十万人80%以上,都是18到40岁的青壮男女。在这些人中男人足足有十三万。

十三万青壮男丁!

哪怕就是人口百万的“大国”,也不一定有这么多的青壮男丁,这个就是移民的好处。能够过来的基本上都是青壮年,基本上不会有老人。

甚至漫长的航行也是某种淘汰,那些身体羸弱的人会死在旅途中。

有了这么多青壮年,只要愿意,南华随时可以拉起一支几万人的大军。

现在的南华战争潜力绝对是南美一流的。

不过,这么多男丁,也是问题啊。因为女人太少!

“差不多六七万人要打光棍啊!”

又一次,从办公桌里取出一份文件,朱先海的眉头皱成了一团,南华的人口结构,很不正常中,尽管搁华夏男多女少也是普遍现象,可南华这里的问题更严重啊!

“这六七万人可不是打光棍啊,只要有了女人,他们就能繁育出几十万后代。女人……”

首节 上一节 128/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