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第314节

试问有谁不想拥有没有任何制约的权利。他也不过只是一个凡人而已。

随后李总督又召来了赵田丰,这天上午他们在一起谈论了很多,谈的大都是南华,等到最后,李总督问道。

“你的意思是说,当初南华初建时那里也是什么都没有了。”

“是的,当时人不过只有千余人,周围皆是荒原,可靠着引进洋员,大办工厂,兴办商业,不过关键还是要有人,当初南华尚在初建时,朱氏就不惜代价派员去欧美留学,最近几年其国势日盛,也和此有很大的关系!”

看着总督大人,赵田丰这位总督衙门里的洋务第一能臣,直接了当的说道。

“大人这些年办洋务,图的无非就是四个字——富国强兵,可想要富国强兵,就非得派人去外国留学不可,否则,即便是咱们办了铁厂,办了船厂,也不过是舍本逐末而已,毕竟,没有人才,这些工厂总归还是无根之萍,毕竟咱们总不能办什么事,都靠洋人吧!”

其实这些年,办洋务的时候,赵田丰最反感的就是官——厂里要么是官,要么是工人,就没有几个真正自己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基本上都是洋员,那些个官呢?都是外行,外行管内行,能管好吗?

这样的话他和总督大人说过了很多次,可又有什么用呢?为了储才他甚至自己在几家工厂办了学徒学校,以培养人才,可总归还是有所不足。

不是有所不足,是压根儿就不重视。有时候甚至就连赵田丰自己都怀疑当初的选择到底是对是错?

没有人才,怎么办洋务?怎么富国强兵呢?

或许他可以亦步亦趋的返效南华,学习他们办工厂,行商业的路子,可是没有人才一切总归都是无根之萍。

“想要富国强兵,终归还是要有人啊!”

“是啊,人才是根本,大人,朱氏能成就今天的基业,靠的是什么?就是育人,当年其麾下不过只是一群苦力,可今天呢?靠着育才,却隐隐成一强国,大人,朱氏所用的不过也就是十年之功!”

十年!

不过只是区区十年啊!

李总督陷入了沉默,这些年论办洋务,他也是骄傲甚至得意的,他在海州办的船厂已经能造大船了,纱厂每年赢利上百万两,至于铁路也足足修了三千余里,如此成就谁人能比得,就连洋人都说“李大人的数年之功,不下他国十数载”,可那又怎么样呢?

“哎,十年……”

听着总督的叹息,赵田丰想了想说道。

“大人与其长叹,不如奋起直追,以下官看,现在若欲留洋,甚至不必去欧美,欧美各国皆有语言之差,可留学南华却全无语言障碍,而且留学费用也远少于欧美,咱们完全可以派遣一些留学去南华,到那里学习,待学成归后,自然可以为大人所用!”

尽管赵田丰算是叛逃出南华,但是他却一直关注着南华,他一直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那里的一切。

“南华也有大学?”

“大人,四年前,南华就已经创办了南华大学,目前当地有高等学校不下十五所,学科门类可谓俱全。”

“哎,我等远不如朱氏啊!只可恨朝中牵绊太多,我每每提及派留学生出洋,他们总是各种反对,”

长叹一声,李总督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他好像想了好一会儿,然后像是下定什么决心似的说道。

“嗯,既然如此,就按你说的,派人去南华留学,对了……”

想了想,李总督说道。

“让经方也一起去吧!让他也到到那里见识见识!”

------------

第536章 再派遣明使(第一更,求订阅)

这天傍晚,在北洋大臣行辕的书房内。

“经方,你知道为父为何让去南华!”

面对已十六岁的儿子,李总督问道。

“父亲让孩儿过去,必定是想让孩儿学习西洋学问,以备将来为国效力。”

李经方毕恭毕敬的答道。

他是李总督的长子,不过这个长子并不是亲生的,九年前,已年过四十的李总督仍膝下无子,故而便将兄弟的儿子过继到他的名下。

不过两年后,李总督就有了亲生儿子,尽管如此,李总督也视其为亲生长子,甚至在他的心里李经方就是他的福星,自从过继了这个儿子之后,他就飞黄腾达官运亨通起来。而且,李经方聪明过人,是个可造之材。因此在有了亲生儿子后,面对有人说李经方不是长子的流言,李鸿章郑重宣布:“李经方就是我的嗣子”,正式明确了李经方在李家“一哥”的地位。

也正因为有这个内情,李总督才觉得有必要在儿子去南华之前,和他叮嘱一些事情。

“湖涂,要是为父只是想要人学洋务,又何必让你亲去,学徒学堂里可用之人何止千百人?”

轻声训斥后,李总督又说道。

“为父让你去南华学的不单是西洋学问,更重要的是让你到那里学习强国的学问,毕竟,你是李家长子,你不去谁去!”

父亲的叮嘱让李经方的眼眶一热,急忙跪下磕头道。

“父亲苦心,孩儿怎能不知,可远赴南华,往后便不能膝下尽孝……”

看着跪在地上的儿子,李总督长叹道。

“痴儿,你此去只要能学成归来,就已经是为为父尽孝了,去吧,不要辜负为父的一番苦心!”

几天后,在海州在李经方与随行的一百二十三名学生“伪装移民”登上远去的移民船时,站在码头附近的酒楼里,李总督说道。

“贤弟,我这一步到底是对还是错?”

站在他的身侧,刘昆鹏说道。

“方今世界,中国欲要强大,非得求知识于世界不可,大明的大学虽然眼下还不及欧美,可是到那里留学没有任何语言上的障碍,对于总督而言,派遣留学生去大明,就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那怕就是刘昆鹏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也不知道,这一批留明学生开创的是什么样的历史,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从1871年开始,留学大明不仅成了李总督的首选,也成了曾总督,以及天国派遣留学生的首先,毕竟派遣学生学习西洋学问,语言关是最大的障碍。因为大明通行的是汉字是汉语,所以学习语言的时间成本完全为零,加之,因为在大明的国力发展很快,特别是通过大明派遣军队到法国助战的实际先去,让他的国力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这就使得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到大明学习,比起到欧美学习,可以更为直接有效,少走弯路。

1871年2月13日,当“富民号”移民船扬帆出海朝着大洋彼岸驶去时,在日本的东京,一场激烈的讨论正在进行着。

“如果日本欲富国强兵,就必须要派遣留学生去大明,不仅仅是因为到那里留学,学生们的语言完全没有问题,而且大明实在是当今最强国之一,他们不仅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飞船,而且还拥有自动车,这一切都是源自于科学,但这都不是重要的!”

看着大久保利通,尹腾博文说道。

“重要的是,大明只用了十年的时间,就已经挤身强国之列,这才是我们要去学习的东西,十年,十年前,南华不过只是一片荒原,人不过万余,可是现在呢?”

在提到大明时,尹腾博文的语气中充满了憧憬,一直寻求富国强兵之道的他,从来没有想到,富国强兵的例子就在眼前。

“他们不但在西洋人的地方站稳了脚,而且还把军队派到了欧洲,他们的工业品也卖到了全世界,这些难道不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吗?”

“确实,谁能想到,去年大明,嗯,当时还要南华,占领琉球的时候,我们虽然以其为榜样,但也就是如此了,可是现在呢?人家却可以直接派兵到欧洲参战,而且还能以劣势兵力全胜北德十万大军,如此强悍之军力,实在是出人意料啊!”

提到大明兵势之强时,大久保利通甚至有点庆幸去年在琉球问题上,没有和南华发生直接冲突,而且还息事宁人了,要不然南华派来的舰队恐怕就不仅仅只是访问清国了,估计连日本也一同拜访了,到那个时候,恐怕就不仅仅只是签一份条约那么简单了。

“是啊,在我们还夜郎自大的时候,就连英国,那样的当今世界第一强国,居然在他们面前也是忍气吞声,真的是很难想象啊!”

事传事越传越多,英国人要是知道他们不敢开炮的行为,在东方被传为软弱的话,估计连肠子都能悔青,不过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后悔药可吃。

而对于习惯了西洋人压迫的东亚各国,尤其是对于日本这个急欲寻求富国强兵之策的国家而言,大明的突然崛起,就像是一轮明日照亮了这个黑夜,毕竟,在此之前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富国强兵到底如何富,如何强,就像是置身黑夜之中一样,根本就摸不着头脑,可是现在活生生的例子就在他们的眼前,自然希望向他们学习了。

“所以我们才应该向他们学习嘛,而且我特意让人去琉球那边询问过,在南华读大学的成本很低,只要通过高中能力测试,就可以申请大学。至于语言也是极为便利的,毕竟,但凡是士族出身,总会读写汉字的。”

深吸一口气,尹腾博文说道,

“还有此次出访,虽然是为了修约,但吏重要的是参观考察欧美各国先进文化和制度,以备作为参考,我的建议是把大明也列入其中,甚至可以作为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毕竟,大明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彷啊!”

提到

“去大明吧!如果那里真的能找到富强策,那我们必须要派出我们的人去学习,就像历史上的“遣唐使”一样,那些“遣唐使”改变了日本,向中国学习是千年来日本的传统和习惯,我想学习中国,应该不会有任何人反对的!”

燃文

当年他们是靠着攘夷推翻的幕府,可是现在呢?大久保利通他们所推行是比幕府更激进的“西化”,也正因如此,才会遭至许多攘夷志士的反对,尽管大久保利通为了改革翻云覆雨,铁血无情,不论敌友,挡在他前进道路上的只能是灰飞烟灭。

但是能减少一些反对,也是极其重要的。

“是的,是时候,再次向中国学习了!”

曾几何时,随着明王朝的灭亡,在中国为满清统治沦为夷狄后,日本对中国是极其轻视的,而现在大明的崛起,让日本又一次看到了学习的榜样。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榜样确实是个值得学习的好榜样。他们仅仅只是用了短短十年的时间,就做到了其他国家用几十年都做不到的事。

想到这大久保利通有些感慨的说道。

“哎呀!真的很想知道,这个大明到底是什么模样啊!”

------------

第537章 英国人想撑死我大明(第二更,求订阅)

1871年,3月12日。

这一天,按照英国殖民大臣固兰湖伯爵的说法——这是令人悲伤的一天,米字旗第一次从殖民地降下。

没事,往后,往后他们就会习惯这一切。现在不过只是刚刚开始而已,无论是什么事情,总要由陌生到熟练。

这些事情提前练习一下,没有问题。

这一天,在不列颠哥伦比亚殖民地的首府温哥华,在这座人口仅只有不到两千人的城市中央的总督府内,一面米字旗缓缓的降下了,随后在军乐队的演奏中,一面日月同辉旗缓缓升起。

“从现在开始,这片殖民地和这里的人们就交给你们了!希望你们能够善待所有人!”

面对前总督亨得斯略有些伤感的话语,梁百涛这位刚从阿拉斯加任上调任来此的“北海总督区”总督,笑着说道,

“请你放心,他们每一个人,都会受到平等的对待!我是说真正的平等!”

之所以直到现在才完成不列颠哥伦比亚殖民地的交接,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在这片殖民地有超过一万欧裔居民,其中有半数来自美国,还有近两千人来自英国,在购地谈判中,针对那些人的权益英国提出了额外的条件,什么保持自治传统啦,什么法律习惯啦。尽管最终达成了协议,但谈判进行的很不容易。

梁百涛之所以会说到平等,是因为在这片殖民地生活着超过7000华人!

他们都是在菲沙河谷淘金潮期间来到这里的——1858年有人在菲沙河谷中游的波士顿滩地区,传出发现大金矿,有轮船把800盎司黄金运到加州旧金山的铸币厂。当年更有传言指“黄金躺在河溪底部,如石卵般大”,引致在加州淘金遭到排挤的华人,大批北上至此寻找新的淘金机会。那次淘金热吸引了超过25000名淘金客的涌入,到1863年全盛时期,当地有3000个淘金场,开采黄金近400万元。但这场淘金热只持续了几年,尽管在巴克围还是本地最大淘金镇,镇上的人口有1万多人,但每年开采黄金不到顶峰时的四分之一,许多淘金客早就离开了那里,剩下的那些人不过只是勉强维持生计而已,其中华人却占了6成。

只不过,他们从来没有受到公平的对待,华人淘金客从来都是被警察和官员敲诈,被勒索的对象。

这也是为什么梁百涛会特意强调“平等”的原因,事实上,平等对待也是双方谈判的核心。

这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毕竟在过去他们在这里从来没有做到什么公平。更没有做到平等对待!

“愿上帝保佑他们!”

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亨得斯特意看一眼不远处的一些美国商人,那些美国商人的表情各异,尽管他们并不美国政府派来的代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大明购买不列颠哥伦比亚这件事上,美国是充满敌意的,在伦敦做出出售不列颠哥伦比亚殖民地的决定时,殖民地议会曾通过表决,一部分人曾主张并入美国,但是他们的表决根本左右不了伦敦的决定。

而美国官方是什么态度?对大明获得这片土地敌意最大的就是美国人。

“美国尽管无意获得不列颠哥伦比亚殖民地,但是美国坚决反对英国将此地出售给大明帝国。”

这是在美国获知这一消息后,通过驻英大使提出的抗议。可他们的抗议根本就没有任何国家理会。对英国而言,美国对大明表现出来的敌意,正是他们所渴望看到的。

几个小时后,在从船上看着渐渐远去的温哥华,不,应该说是北海省了,亨得斯自言自语道。

“今天最失落的人,应该是美国人吧!不过,这不正是伦敦的意图吗?”

……

“陛下,臣以为为了避免因为北海省激化与美国之间的矛盾,我们应该尽可能的通过一些措施来缓和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否则,咱们就让伦敦的阴谋如愿了!”

作为外交大臣的朱国忠,尽管并不是华人,但他的身份是极其特殊的——他是尹利莎白的弟弟,他以副团长的身份曾经随左宗堂一同出访过欧美各国,对欧美各国都非常了解,这也是朱先海会以其为外交大臣的原因。

除了他是尹利莎白的兄弟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朱先海希望通过委任他作为外交大臣,向全世界展现出大明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对各族裔都是平等的。

不过这小子也有意思,三年前归化入籍的时候,他给找人给自己起了名字,在听说自己的身份在中国叫“国舅”时,特意找了一个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国舅的名字,于是乎大明国舅朱国忠新鲜出炉了。

“不需要理会什么伦敦的阴谋!”

面对朱宗的提醒,朱先海直接了当的说道,

“他们的阴谋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挑起我们和美国之间的冲突,可是实际上,他们最大的阴谋,并不仅仅只是如此,他们之所以把不列颠哥伦比亚卖给我们,本质上是为了分散我们的国力,大明目前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人口不足,区区几百万人口分散了美洲大陆的南北两头,这导致了我们的力量是分散的,过去我们在北美只有阿拉斯加,那个地方就是一个大冰柜,我们肯定不会为了保护阿拉斯加投入太多的军力,但是不列颠哥伦比亚卖给我们之后,一切就改变了!”

从雪茄烟盒里取出雪茄递给朱国忠一根,朱先海自己也点着一根,然后说道。

“我们会向那里运送移民,我们会在当地开垦土地,建立工厂,我们的投资越多,当地就越值得我们保卫,而这也意味着,我们不会容忍任何一方威胁到它的安全,美国!”

首节 上一节 314/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