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第47节

尽管抽到了10台蒸汽拖拉机,甚至就连加特林都抽出了两架,可朱先海非但不觉得开心,相反还失落到了极点。

自己要这么一堆拖拉机有什么用?

咱要是开启批发功能啊!

虽说拖拉机是开荒刚需,转轮手枪也是必需。

但现在他最想要的不是这些东西啊!

他想要的开启批发功能!

还抽不抽?

朱先海有点儿纠结了。

“抽!”

人生难得几回搏嘛。

[恭喜:用户抽中工厂主权限试用版,试用次数十次。]

什么?

工厂主权限试用版?

试用次数十次?

这是什么鬼?

不是什么鬼,而是……

“终于抽到了一个有用的东西!”

朱先海咽了口口水,激动道。

“这,实在是太棒了!”

这简直就是人困送枕头!

工厂主权限,岂不就是批发商功夫,咱可以直接买他个千儿八百台机床,然后直接上重工业不是!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点开“工厂主权限”时,朱先海愣住了,因为呈现在他眼前的,并不是想象中的批发功能,而是……

“这……这是整套工厂吗?”

睁大眼睛,朱先海简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所谓的“工厂主权限”居然是工厂配套。

“年产万吨炼铁厂居然只需一万两千英镑……就这个了!”

朱先海这边刚一选择,那边他就傻眼了。

居然无法选择。

“系统提示:企业发展需要遵循基本发展原则,首先应该是从技术难度较低的企业开始,大型重工业企业以用户的智商和技术,暂时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请用户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先从小企业做起。”

呃……

智商不够?

技术不行?

被鄙视了!

直到这时候,朱先海才发现,在企业选项里,尽管有很多选择,但是像钢铁厂、船厂之类的工厂,大都是灰色,显然是不可选择的,但是像印染厂、皮革厂、服装厂,罐头厂,肉类加工厂之类的小企业却都被点亮了。

“原来,这个企业家系统,居然是要先发展轻工业啊!”

朱先海自言自语道。

首先发展轻工业,这是因为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技术难度低,且资本周转快,利润回报快,所以各国在发展工业时,轻工业都是其工业化的第一步。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的发展过程,轻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机械维修业以及制造业的发展,提升了技术水平的同时,企业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之久的长期过程。

从英国工业革命,再到德、法、美等国,无不是重复着这条道路,当然,世事也有例,比如苏俄,就没有走这条路,他们首先选择了重工业。因为在他们看来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而这个局面,差不多也是朱先海要面对的局面。

当然了,现在他没有选择。

“这……有点难办啊!”

瞧着被点亮的工厂,朱先海嘀咕道。

“总不能办个服装厂,让几千个糙汉子去踩缝纫机吧!”

自言自语中,突然,其中的一座工厂引起了朱先海的注意。

“农具修造厂……这个,可以选择?”

睁大眼睛,朱先海点开了工厂属性,眼前瞬间一亮,精光一闪,自言自语道。

“没错,没错,可以这样……”

……

动力车间里,蒸汽机喷吐着白烟,驱动着传动天轴,车间内,传动的天轴用皮带与数十台机床连接。

这就是南华农业机械厂最重要的生产车间了。

这里的设备,都从系统买来的,设备不多,不过区区八十九部钻床、铣床,车床之类的机械设备,还有一座融铁的冲天炉,按照系统的工厂设计说明,这是一个主要用于修理制造包括收割机、蒸汽拖拉机配件的农具修理厂,当然了,也可以生产包括马拉收割机在内的各种农具,甚至系统还提供了全套的图纸。

区区几十台机床,瞧着可真不多,可在朱先海看来,这些通用机床,就是南华的工业基础。

说是农具修理厂,可是这些通用机床也就是传说中的“工业母机”,其实从来就没有什么“工业母机”,所谓的“母机”实际上就是通用机床而已,而重工业的发展靠的是什么?

就是机器生产机器!

“有了这些机床,咱们就能不停的生产新机床了……”

尽管车间的木墙甚至还透着缝,漏着光,可朱先海却已经憧憬起了它的未来了,机器才是真正的文明之光啊……

------------

第69章 工业之光(第二更,求收藏,求推荐)

机器易得,工人难训。

尽管刚到南华的时候,伊丽莎白采购的物资中,就有十几部用来修造农具的通用机床,而且随行的两名技术员也培训起了工人,而且朱先海也特意挑出了一百多人学习操作机床,但眼下他们也仅仅只是学徒而已。

当然了,也就是这批学徒工生产出了。南华第一批掷弹筒,第一批手榴弹。

但是现在让他们操作机器,生产机器,还是有点儿太早了。

“没事,让他们一边练习一边生产!”

有些事情着急不来,朱先海甚至还特意拿出了一份图纸。

“咱们现在先生产这个。”

“这是?”

威廉·汉森疑惑道。

“犁铧?它怎么有两个犁铧?”

“这是双轮双铧犁,以后,咱们这边就用这个开垦土地。”

朱先海说道。

“这种双铧犁与和旧式犁头的形状和结构完全不同。它是一种铁制的框架,中间横着一根杠杆,两边各镶一个轮子。铁架子的后下方安装着两个犁铧,正好和前面的一对轮子形成了三角支撑。犁具的前头有牵引挂钩,后面有操纵扶手或称提把,再加上一个控制耕土深度的档位……”

双轮双铧犁,是另一个世界新华夏推广的第一种“先进农具”,只不过它的推广却以失败告终,这种引进自苏俄的双铧犁,虽然工作效率高,但是因为它的整体全是铁架结构,所以它的重量远远超过了两张传统犁具,也就增加了所需的动力。因为用的牲畜数量多,加上犁具本身的长度,占的面积比传统犁具大得多。因此,耕完的土地撂的地边地角也就格外大。总而言之,不轻便、不灵活、效率不高、优越性不大,这也就决定了它到后来必然被看成一块鸡肋的结果。但究其原因,还是“水土不服”,需要的牲畜数量多,是因为华夏缺少农用重挽马,本土马或者牛的挽力小,至于转弯的地边地角大,是因为地块小,转弯次数多。

但这些在南华都不是事——南华这边什么不多,就是地多。至于农用的重挽马,有阿根廷在,会缺马吗?

他们不卖,让马普切人抢就是了。

当然了,这并不是朱先海选择它的原因,之所以选择双轮双铧犁,无它——易上手,它的结构简单,制造公差大到几毫米,它既有铸造件,也有机加件,如此大的制造公差,堪称学徒工的“练手神器”啊,关键是公差大怎么了,不影响使用啊!二十世纪五零年代,不知多少地县级农机厂,就是通过制造它提高工人技术水平,进而敲开了地方工业化的大门。而现在朱先海的计划就是通过制造它来培养技术工人,先让工人练练手再说。

有时候,工业发展就是如此,如果翻阅地方志的话,可以注意到许多工厂是从修配厂开始,通过一点点的技术积累,最终成长为大型工业企业。

慢慢来吧!

看似不起眼的工业之光孕育工业化的希望。

而对于身处工厂里工人来说,他们当然不知道这间看似不大的工厂意味着什么,对于吴六这样的普通工人来说,他所看到的只是……每个月六块大洋的工钱。

这可是包吃包住后的每个月六块大洋。

而且往后要是成了熟练工,还能挣更多……

“八级工,一个月能拿二十块大洋。”

又一次,吴六盘算起了厂子里开出来的工人工资单,怎么算都比种地更划算,那些开荒种地的“农场工人”,每个月也就是4个比索,也就是四个大洋而已。

其实,在制定华工工资待遇时,朱先海是在参考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工薪水平上,又借鉴了后世“八级工资制”,当然了,这种工资制度并不是大锅饭,而是遵从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按劳分配原则,八级工资制从一级到八级,在技术水平、劳动对象、劳动强度等方面都有明确的、不同的其体要求,体现了熟练劳动者与非熟练劳动者、技术高的工人与技术低的工人之间的工资差别。

当然,现在这个工资制度还在完善中,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工资待遇水平与技术水平的互相结合中,可以促进工人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无不是主动学习研究提升自身技术。

当然了,成为熟练工之后,甚至就是带徒弟,也可以得到额外的收入。做过打工人的朱先海很清楚,应该给予打工人什么,才能促进他们的积极性,况且,对于他来说,这些华工就是他的根本所在。对他们极尽压榨,那岂不是自废武功。

“这么算起来的话,还要什么地啊,只要在厂子里干上十几二十年,这辈子就吃喝不愁了……”

心里盘算,吴六又一次把心思用到了车床上,虽说车铣部件现在还谈不上熟练,但是相比刚开始,至少已经没有那么多废品了。

废品率减少,意味着收入的增加,这也是动力啊。

在机器轰鸣声中,一件件泛着金属光泽的双铧轮犁部件,被一一生产了出来,组装成成品后,这些双铧轮犁会被送到南华北部的垦区,那里还有几千人等待着农具呢。

虽然是自产自销,但是随着垦区种植的小麦、棉花收获,就可以收回最初的成本。随着新式农具数量的增加,垦区的面积也在不断的扩大着,当然,对于耕地马匹的需求也在增加。

“已经交付了200套双轮双铧犁,垦区那边需要添置500匹马……”

着着垦区的报告,朱先海想了想,对伊丽莎白说道。

“伊丽莎白,垦区那边的马不够用了,看看让贝利再买1000匹马送到这边。”

“1000匹?”

伊丽莎白愣了愣。

“会不会太多了,最近咱们已经在那里买了一千多匹了,再买的话,不仅会导致马匹涨价,会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

伊丽莎白的提醒,让朱先海的眉头皱成了一团,然后沉吟道。

“嗯,这倒是个问题,这样总是靠买,也不是事啊,想要解决问题,最后还是要靠农业机械化啊……”

------------

第70章 大炮开兮轰他*(第一更,求收藏,求推荐)

农业机械化!

至少要实现耕种拖拉机化吧。

但就眼下来说,这显然也不现实。那怕就是蒸汽拖拉机,要么买,要么造,前者需要大量的资金,后者需要工业基础。

眼下南华全部人口,也不过三千多号人,还有一小半是奴隶,人力严重不足,谈什么工业基础。

人口才是发展的关键啊!

“算算日子,等到五月份的时候,“安莉斯号”差不多就能带着人过来了吧!”

有了人,南华才有未来啊!

“不过,要在他们到达之前,先把安置工作做好啊,也不知道,“安莉斯号”会带多少人过来。”

首节 上一节 47/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