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第83节

所以,那怕就是拔苗助长,有些事情, 他也是要做的啊!

“这……”

想了想, 李维民说道。

“回东家话,我没去过英国,实在是说不清楚,不过,把此事教给在下,只要有半年他们差不多就能和洋人进行对话,生活应该没有问题的!”

朱先海点了点头。这样也就差不多了,再用半年的时间加强数学学习,差不多有小学水平,到了国外可以先从小学高年级学起。

其实朱先海的要求并不高,第一批留学生能向留美幼童那样出来一批人才,他也就知足了。

培养人才是一个持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万事开头难,只要开了这个头,才能够去规划将来。

“嗯,我吩咐人在学校旁边寻一个合适的地方,在那里办所预备学校,不过这边你也要兼顾着,还有就是看看能不能培养一些教员!”

说罢看着李维民,朱先海笑道。

“维止,只要办好这件事,我那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着!”

李维民闻言,急忙长鞠道。

“在下必定不负东家厚望!”

与李维民探讨了半天学习英语的技巧后,朱先海才离开学校,在离开学校时,他的脸上仍然带着些许欣慰之色。

《控卫在此》

这说看似有点儿草台班子的学校,容纳了整整四千多名学生!他们的年龄各异,但是他们却是南华的第一代小学生,或许他们用的教材谈不上科学,甚至就是老师也谈不上专业——数学还好。但是地理,博物之类的老师,基本上就是照本宣科。

但这至少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决定民族未来的永远都是教育啊!

眼下想要发展现代教育……只能求助于他人了!

办教育要求助于他人,办工厂更要求助于人——和南华所有的工厂一样,做为重点项目的兵工厂的除了十二名协助安装设备、培训工人指导生产的美国工程师之外,还有二十几名从纽约等地聘请的熟练工人。正因为有了他们,兵工厂才能在短时间内生产包括P1853恩菲尔德步枪在内的多种武器,实现了南华的武器自产化。

不过,最终生产这些武器的还是华裔的工匠,李庆恩也是兵工厂的工人,与大多数移民相比,他无疑是幸运的,他和他的妻儿都从长毛的刀口下活了下来,尽管被“卖”到了海外。可至少这边能过上太平日子。

不像在金华老家那样,兵荒马乱的不说,成天不是担心被长毛杀了,就是担心被官兵冒了功。

不过太平日子虽好,但对于作为读书人的的李庆恩,并不甘于做为普通的工匠,与很多读书人不同的是,早在十几年前,他就曾通过借阅友人的《海国图志》等书籍,对西洋有过一定的了解。

咸丰三年在听说上海有西洋人的租界时,李庆恩也曾到过上海租界,在那里见到了西洋大帆船以及蒸汽机,甚至还花银子买了几本西洋书籍,尽管没看懂,但对于机械他有着自己的好奇心。

半年前,进入兵工厂学习操作机床的过程中,在惊讶于机床“削铁如泥”的神奇时,原本就对西洋机器充满好奇的他,立即沉浸于这些让人震惊不已的机器之中,除了正常的机床操作培训之外,李庆恩还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有关机器的知识。甚至主动的向西洋工程师、技师学习英语,通过学习挂图了解各种切削机床到蒸汽机的原理结构。

似乎,对于李庆恩来说,没有什么比学习更重要的事情,白天他在工厂做工,到了晚上,他会就着油灯,靠着刚学的英语连蒙带猜的了解着书中的机械原理,有时候他还会绘制一些图样。

入了夜,又一次,和往常一样,从梦中醒来的李刘氏,睁开眼睛就看到趴在桌前,就着油灯拿着铅笔画着什么的丈夫。

“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睡?明天还要上工呢!”

李刘氏在服装厂里干活,忙了一天,也是累极了。

“就睡了,就睡了……”

李庆恩伸了个懒腰,然后说道。

“要是这事成了,不但咱们能住上大房子,没准我还能当上一个月挣三十块的技师!”

男人的话,让女人笑道。

“你就好好的做你的梦吧,快点儿睡吧,明个还要上工呢。”

女人的笑声,让李庆恩笑了笑,

“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等回头你就知道了。”

------------

第127章 工程师的第一步(第三更,求订阅)

从深夜到凌晨,李庆恩一直在桉前描绘着图纸。直到天将擦亮时,他才长伸个懒腰,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充满了憧憬,盯着图纸自言自语道。

“李家的好日子,就靠你了!”

说完这番话,简单的吃了点早饭, 就匆匆忙忙的赶去了工厂,一路上,看着路边的空地,李庆恩忍不住盘算道。

“兴许到时候,能在这里买块地,然后盖上三间房子, 砖头不够的话,木头的也行……”

有一个自己的家!

这是大多数人的梦想, 不过现在也就是梦而已。

但每一天,李庆恩都觉得自己距离这个梦越来越近了。

在服装厂做工的媳妇一个月能挣六块钱,加上李庆恩一个月十块钱的薪水,日子过的倒也宽裕,毕竟,三个孩子中午都在学堂里吃饭。他们两口子,一个月差不多能剩十二块钱。

现在他们所思所想的无非就是早点从宿舍里搬出去,一家人挤在一个房间有太多的不方便。不过,眼下他们还买不起房子,其实,即便是能买得起,也没得卖——大家住的房子都是公司分的。工人也就是住宿舍而已,一家人的话, 照顾一下也就是同住一个房间。

不过,想买房子, 总得先把钱凑够吧!

快了, 快了……这个发明, 对就是发明,要是被公司采纳了,肯定会发赏钱吧!有了赏钱,肯定就能买得起地,盖得起房子了!

到了厂子里,李庆恩就直奔厂子的红楼,厂子里的洋师都在那里办公,在工厂总工史道姆先生的办公室前敲了敲门。

“总工先生。”

进了办公室,李庆恩行礼道。

“李,有什么事吗?”

史道姆对这个好学的华夏人有一些印象。

“总工先生,是这样的,我有一个关于改进步枪的构思,这是我绘制的图纸,想请总工先生指点一二。”

虽然李庆恩说的很客气,但史道姆却有些不耐烦的说道。

“改进步枪?你……”

打量着李庆恩,史道姆的语气中尽是怀疑。

“我们生产的步枪,都是非常好的产品,根本就不需要改进,况且,你只是一个工人,设计武器,那是工程师的事情, 李,还有十五分钟就到工作时间了,我希望你不要浪费你的工作时间,明白吗?”

面对总工拒绝,李庆恩仍然试图劝说道。

“总工先生,麻烦您看一下,我说的是P1853步枪,它完全有改进的……”

不等他说完,史道姆说道。

“李,你们中国人有一句话,叫不务正业,你只是工人而已!明白吗?好了,你可以出去了!”

被轰了出来后,李庆恩站在那里,好一会都没回过神来。

“一个扎辫子的家伙,居然会设计武器,简直就是笑话!”

总工嚷嚷声传到走廊里,只让他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紧攥着拳手,他喃喃道。

“怎、怎么会这样……凭什么,凭什么……”

尽管怒火在心头燃烧着,但李庆恩仍然深吸几口气,然后自言自语道。

“你凭什么不信,凭什么!你凭什么觉得我们做不到,你们洋人能行的,凭什么我们就不行……”

自言自语中,李庆恩看了一眼手头的图纸,在心里暗自想到。

“你不信,我就去找东家,对,找东家!”

作为一个工人,想见东家倒也不难,毕竟,斯宾塞都能提着他发明的步枪进白宫见到林肯,只要排会队就行。况且在得知有工人有发明就献给公司时,朱先海的好奇心就被勾了起来。

工人的发明!

这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人当然要见了。

“……1853式步枪射程远威力大,但是射速慢,而斯宾塞步枪虽然射速快,但是射程近、威力小,保安队目前使用的这两种武器,都有其不足,我的想法是,如果在P1853步枪的基础上,使用了金属定装弹,改装成后装枪,那岂不就能克服它的不足?”

李庆恩一边讲解,一边指着图纸介绍着它的构想。

看着李庆恩绘制的图纸,朱先海说道。

“这是你的设计?”

“是的,东家,我的想法是在枪管尾部原本火帽击发部分拿掉,装上这个活门机匣,就成了活门步枪了,击针倾斜地置于活门中,扣动扳机后,击锤回转打击击针,进而击发枪弹。活门步枪虽然是单发步枪,但它可以完成自动抛壳。只要打开活门,弹壳随即就会被“抛壳器”抛出。它的改造成本很低,但却可以打金属定装弹,如此一来,射速就可以提高很多,我估计最少可以提高一倍。”

甚至可能是两倍!

朱先海在心里自言自语道。

从图纸上来看,朱先海可以看到,他的发明与历史上英国改进恩菲尔德P1853步枪用的施耐德的设计完全不同,从结构上来说反倒有点儿像是美国的活门步枪。

这玩意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当然是省钱,生产这玩意能大量使用P1853前装枪的部件,能省不少钱,经过这个改造,每分钟战斗射速能提高到8-15发一分钟,比以前装枪时代顶天一分钟打4发火力密度高了一倍不止……

历史上,美国人类似的活门步枪在美墨战争中仍然有使用记录,至于类似的施耐德步枪直到甲午战争,日军还有一个师团在用那玩意。

尽管这玩意只是过度性质,最终肯定会被淘汰。但让朱先海欣慰的是,这居然是国人设计的,尽管它的结构看起来还有些粗糙,还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可这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吧!

满面笑容的看着面前的李庆恩,朱先海真正被同胞的智慧所惊讶,欧美各国类似的改进是在南北战争之后,而面前这个中年人却比他们提前了几年,更重要的是,他别说没有接受过兵器设计教育,就连基本的机械学也是一知半解。

“很好!”

想了想,朱先海说道。

“这样,这个发明我很看好,而且肯定很有前途,虽然目前还没有实物,不过仅仅只是凭着你的这个想法,就应该得到奖励,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奖励?”

------------

第128章 千金买骨(第四更,求订阅)

什么样的奖励?

面对东家询问,李庆恩愣住了,按下心头的欢喜,他想了很多。

要一笔赏金?

还是要一处房子?

可得到这些又怎么样呢?

就在他犹豫的功夫,朱先海笑道。

“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只要你的要求合理,我都会答应你的!”

与其说是肯定会答应, 倒不如说朱先海想“千金买骨”。

他希望用李庆恩作为“马骨”,用他作为例子去激发起国人研究技术、学习技术的热情。

仅仅只是金钱上的刺激一定能完全激发人们的好学之心,但如果是金钱加荣誉呢?

一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激起了华夏士人千年追求功名的热情。

如果“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书”,从“四书五经”变成科学研究, 变成现代科学呢?

当科学研究、技术研究可以给他们带来声誉与财富的话,以国人的热情会产生什么样的蜕变呢?

朱先海很期待看到这一切,期待着看到人们的改变,期待看到满怀热情的同胞们投入到这场工业革命之中,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去点亮人类文明,就像华夏的先祖用自的智慧照耀了人类文明一样。

面对东家给予的选择。

李庆恩犹豫了。

首节 上一节 83/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