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拯救貂蝉何太后,三国大奸臣 第60节

以萧玄、皇甫嵩、王允、杨彪等人为首的公卿百官,这才站起身,然后缓缓的落座。

刘辩头戴平天冠,穿着一身赤纹玄色的冕服,在龙椅上正襟危坐,一副谨小慎微的模样。

坐在一边的何太后,也是穿着凤袍,略施粉黛,有一种雍容华贵的姿态。

顾盼之间,妩媚之余还不失一种威严。

毕竟刘辩懦弱无刚,还没有正式的亲政,所有的朝政大事,都需要群臣一起处理,必须经过何太后点头,才能正式颁布出去。

何太后第一时间,就将目光放在了萧玄的身上,脸上尽是一种温柔的表情,缓声道:“哀家与陛下,这一次能有惊无险,还复洛阳旧都,骠骑将军萧玄居功至伟!”

“萧玄听封!”

“臣萧玄听封!”

“即日起,册封萧玄为太尉,改爵灞侯,并增加食邑高陵、灞县二地八千户!”

闻言,萧玄旋即答应下来,道:“臣萧玄领旨谢恩!”

灞侯的爵位,还有八千户的食邑且不说,这太尉可是实打实的高位。

汉帝国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三公品秩并为一万石,金印紫绶。

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工程,三公各自行使所负责事项的监察权 ,分别开府,置僚佐。

但是,东汉的实权已转移到尚书台,太尉实为丞相﹐与西汉早期掌武事的太尉名同而实异。

太尉作为最高武职,除了评定全国武官的功绩高下、以为升降的依据外,就是作为皇帝的最高军事顾问。

当上太尉的萧玄,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了。

除了萧玄之外,其余的有功之臣,也都被皇帝刘辩与何太后一一封赏。

三公的职位,基本上没有变化,司徒是黄琬,司空是杨彪。

其余大臣的官位,也都原封不动。

萧玄麾下的黄忠、典韦、许褚、薛仁贵、刘伯温、岳飞、李存孝等大将,都得到应有的封赏,或封中郎将,或赐爵都亭侯。

吕布也被委以重任,受封执金吾,封温侯。

其余西凉军的降将,如胡轸、张济、徐荣等人,也都得到封赏,只不过不多。

之后,萧玄又进言道:“陛下、太后,臣以为,曹操、袁绍、孙坚等地方的刺史、郡守,都在这一次的讨董之战中,立有战功。”

“朝廷应该赏罚分明,给予各地方的刺史、郡守封官赐爵!”

闻言,何太后微微颔首,说道:“太尉所言极是。不知道太尉准备让朝廷如何封赏众人?”

萧玄早有准备,于是就从袖子里掏出一道竹简,让内侍递上去,交给何太后与刘辩过目一下。

“擢升原渤海太守袁绍,为卫将军,封邺侯,领冀州刺史。”

“擢升原骁骑校尉曹操,为左将军,封西乡侯,领兖州牧。”

“擢升原南阳太守袁术,为右将军,封宛城侯,领扬州牧!”

“擢升原长沙太守孙坚,为前将军,封桂阳侯,领扬州刺史!”

“擢升原北平太守公孙瓒,为后将军,封长阳侯,领幽州刺史。”

“擢升原北海相孔融,为大司农,入朝受官!”

“擢升原河内太守王匡,为少府,入朝授官!”

第66章 耿直的蔡伯喈

对于萧玄所提出来的分封关东诸侯们,何太后自然是一一遵从。

从每个诸侯受封的官职来看,萧玄的险恶用心就可见一斑。

北海相孔融与河内太守王匡,都被擢升为九卿,但是明升暗降,不得不放弃手中的兵权,入朝为官。

孔融是孔子的后代,世代美名,自然不会做出违抗朝廷命令的事情,让自己背上不忠的骂名。

王匡割据的河内郡,属于司隶校尉部的一部分,萧玄当然是要铲除掉的。

王匡现在也不敢跟朝廷公然对抗。

毕竟他的实力太过弱小。

独木难支!

这样一来,萧玄就能一口气铲除掉两个竞争对手,收为己用,顺便还将司州、凉州都纳入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

在册封各路诸侯的事情上,萧玄更是暗暗动了不少的手脚。

兖州刺史是刘岱,萧玄就专门封曹孟德为兖州牧,让二人在兖州分庭抗礼。

幽州牧是刘虞,萧玄就专门封公孙瓒为幽州刺史,让二人在幽州对着干。

冀州牧是韩馥,萧玄就特意封袁绍为冀州刺史,让二人在冀州分庭抗礼,相互牵制。

扬州那里,孙坚是扬州刺史,袁术是扬州牧,二人自然是势不两立,势成水火的。

州刺史和州牧,看起来都是一州的大佬,封疆大吏,实则是有所不同的。

刺史只是负责巡查地方官员,起到监督作用。

而州牧不仅成为太守的上级,而且掌握了一个州的兵马、钱粮、人事等大权。

当然,不论是刺史也好,州牧也罢,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同样会被其他的割据势力消灭掉。

萧玄的这一种做法,是“阳谋”,而且足够的恶心人。

诸侯们知道萧玄的险恶用心,却也不能不接受。

这就是掌握天子的好处。

挟天子以令诸侯!

萧玄相信,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大汉的各个州郡,会陷入一段看似较为平和的局面中。

因为各个州郡的诸侯,都会和平发展一段时间,然后进行惨烈的争霸战。

萧玄在这个事情上,可谓是给足了袁绍、公孙瓒、曹操等诸侯的“大义名分”。

“陛下、太后,臣有事启奏!”

这个时候,已经是九卿之一的廷尉王允手持牙笏,站了出来。

“何事?”

“臣,要弹劾侍中蔡邕!”

王允指着站在不远处的蔡邕,厉声道:“前几日,蔡邕到董卓的尸首处哭泣并祭拜!实在是大逆不道!”

“臣请陛下和太后,将蔡邕这个董卓的余孽,狼心狗肺之辈,斩首示众!”

“以儆效尤!”

闻言,包括何太后、刘辩在内,满朝的公卿百官都不禁一片哗然。

蔡邕竟然干出这种事情?

真的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要知道,蔡邕可是名满天下的一代鸿儒。

在董卓当权的时候,蔡邕被任命为代理祭酒,很受董卓敬重。

之后,蔡邕又被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三天之内,遍历三台。

又升任巴郡太守,被留任侍中……

董卓对于蔡邕而言,或多或少,是有一些知遇之恩的。

不过蔡邕这人不会来事。

原本投靠到董卓麾下的公卿百官,都连忙趁着这个时候跟董卓撇清关系。

只有蔡邕这个耿直性格的人,才会感念董卓对自己的恩德。

居然还去祭拜董卓?

蔡邕这不是在找死吗?

话说,董卓死得很惨,先是被吕布砍了脑袋,悬挂在洛阳的城头上,早已经腐烂、发臭,然后风干。

董卓的尸体,更是不堪入目。

因为董卓生的肥胖,脂肪太多,所以就被仇恨他的人点了天灯……

对于这个事情,之前的萧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完全是不闻不问。

毕竟,董卓这厮干的坏事太多,死后遭到这样的报应是在所难免的。

“蔡大人,王大人说的这个事情,是真的吗?”

坐在御座上的何太后,不禁黛眉一蹙,将目光放在了蔡邕的身上。

蔡邕的脸上尽是惊恐万状的神色,但是不敢欺瞒天子和太后,于是躬身作揖道:“回禀太后,臣……”

“臣之前的确是去祭拜过董卓。这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顿了一下,蔡邕很是惭愧的道:“臣蒙董卓的知遇之恩,实在是不敢忘记。”

蔡邕,实在是太耿直了。

不是一块做官的料!

站在不远处的萧玄见状,不禁暗暗摇头。

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

后来,蔡邕因罪被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

但就算是这样,蔡邕还是不长记性的。

毫无疑问,蔡邕是一代鸿儒,学问很高,只不过情商太低了,没有多少的政治头脑。

蔡邕自己也不愿意入朝为官的,当年是被董卓逼着出仕。

王允于是冲着蔡邕横眉冷对,大声呵斥道:“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差点倾覆了汉室。”

“你作为臣子,应该一同愤恨,但你却想着自己受到的礼遇,忘记了操守!”

“现在上天诛杀了有罪的人,你却反而为他感到伤痛,这难道不是和他一同作为逆贼吗?”

王允又转过身,朝着陛台之上的何太后、刘辩进言道:“陛下、太后,臣以为应当将蔡邕收押起来,革职查办!或直接斩首示众!”

“这……”

刘辩与何太后都很是迟疑。

蔡邕连忙下跪,语气哽咽的道:“陛下、太后,臣蔡邕知道自己罪孽深重,朝廷可以让臣受到刻额染墨、截断双脚的刑罚,以求继续完成汉史。”

蔡邕是一个做学问的人,一门心思的编撰史书,的确了不得。

首节 上一节 60/1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