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奸臣!以德服人,惊呆了女帝 第236节

她故作平静,语气却是柔和了不少。

“以后也只给我画......”

“好。”

杨易自然是满口答应。

至于他怎么做就是另一回事了.

【188】高阳和长乐的踪迹暴露!李世民麻了!女大不中留!

一个时辰后。

紫微宫。

乾元殿。

杨易出现在以往女帝所处的位置。

他执笔批阅奏章。

现在他跟女帝是夫妻,批阅奏章这样的事情,不算什么。

他在乾元殿呆了半日,便离开。

刚到魏王府。

杨玉环便急匆匆过来道:“殿下,皇庄派人来了,说是有事要禀报魏王殿下........”

杨易一怔。

皇庄?

随即,他仿佛想起来什么似的,便道:“让他去书房见我.......”

“是。”杨玉环恭敬道。

一炷香后。

书房内。

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杨易的面前。

杨易瞥了他一眼,随即道:“老李头.......”

面前的这个老头正是在皇庄负责水稻试验田的老李头。

老李头恭敬的行了一礼。

“小老儿参加魏王殿下......”

杨易摆摆手。

“行了行了,说吧,什么事情?莫非是水稻出了什么问题?”

老李头连连摇头,满是皱纹的脸上堆满了谄媚之色。

“魏王殿下放心,有我照看,那杂交水稻不会出任何的问题。”

“小老儿是来报喜的,杂交水稻已经成熟了,估摸着至少亩产二千斤!”

他即便是早已经见过了那些水稻的的规模,此时也仍然是带着激动之色。

他种了这么多年的田地,亩产两千斤对他而言,简直是个奇迹。

杨易闻言,面上顿时露出喜色。

“好,现在就带本王去看看!”

他心里有些急不可耐起来。

民以食为天。

杂交水稻的高产在他的意料之中。

但是实际种植跟想象中的产量还是有区别的。

现在杂交水稻已经成熟可以收获,他正好可以去看看成熟后是多大的规模。

这是他的一小步,但却是大周百姓的一大步。

一个时辰后。

杨易和老李头出现在皇庄。

老李头引着他往杂交水稻的试验田走去。

杨易看着熟悉中带着陌生的皇庄,不禁有些感慨。

他自从上次来这里交代过之后,便再也没有来过。

这里的变化还是挺大的。

片刻后。

杨易和老李头出现在杂交水稻面前。

老李头神色越发的激动。

“魏王殿下,我已经派人在收割了,但是以这些产量的规模,至少要等到两日之后才能将其全部弄完` 」。”

“根据小老儿的经验,粗略估计,至少也有两千多斤.......”

他的心都有些颤抖。

亩产两千斤,在这个时代几乎不能用高产来形容了,简直是神迹!

何况,这还是他的估计,实际产量甚至要高于此。

杨易目光深邃,他看着远处的稻田,心里极为振奋。

他走近摸了摸沉甸甸的稻穗,嘴角微微翘起。

“若是将此物在洛阳大面积种植,引水灌溉,那真是洛阳熟,天下足!”

杨易在这里呆了片刻,随即离开。

两个时辰后。

夜幕降临。

婚房内。

杨易将杂交水稻收获的事情跟女帝讲了一遍。

“两千多斤?”

武曌冷艳的俏脸上满是震惊之色。

【叮!情绪值+1000】

她眸光潋滟的看着杨易。

“你打算怎么处理这些水稻?”

杨易摸了摸下巴,沉吟道:“这些水稻对我大周百姓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我打算用《大周报》将杂交水稻宣传出去,然后借此将杂交水稻的种子广泛传播于百姓之中........”

“《大周报》在百姓之中的影响力很大,而且我又亲自为杂交水稻背书,百姓们定然会对其抱有极大的信任和兴趣.......”

“只要有人开始种植杂交水稻,那么这些杂交水稻成为家家户户的主粮食也是迟早的事情而已。”

武曌陷入沉思。

她凤眸中闪过思索之色。

随即,她缓缓道:“要让《大周报》专门为你出一期特刊,此乃福万民,利众生的无上功德,朕要让天下所有的百姓都承你的恩德.......”

杨易愕然,他旋即反应过来。

“对于大周的形象而言,确实是一件好事。”

一个国家的名声好坏,对于本身而言,还是影响很大的。

在与各国都保持交流的情况下,大周能出一个能够让全天下百姓都吃饱饭的圣人,对于大周也是有极大的裨益。

这个时候讲究师出有名。

至少,大周弄出了亩产数千斤的水稻,无论是哪个国家都得承情谊,在道义上便是弱了一头。

武曌瞥了他一眼,俏脸上露出一丝神秘莫测之色。

“若非不太合适,朕甚至要代天封神!”

杨易嘴角一抽。

他无奈的笑了笑。

“没必要这么夸张......”

武曌轻哼一声。

“这可是千年以来,从未有人能够解决的问题。”

“只要有了足够的粮食储备,即便是面对旱灾,也能最大程度的减小危害。”

“二十年前,大周经逢大旱,不知道多少人饿死,甚至易子而食。”

“这杂交水稻一出世,不用朕添油加醋,你就是他们心目中的活佛!”

两日后。

老李头派人送来消息。

杂交水稻收割完成,最后的亩产量达到了两千八百斤。

《大周报》很快将杂交水稻的消息报道出去。

此时。

明国、唐国、秦国等国的使臣团刚准备离开。

“什么?!至少亩产两千斤!”

朱棣大惊失色。

他用力握紧报纸,激荡的心情让他几乎难以自抑。

明国这两年农业的收成并不好,朱棣心知肚明。

但是即便是放在收成好的时候,也不过亩产三百斤左右。

那还是有着最优渥的环境条件。

而大周现在的杂交水稻,亩产两千斤,简直是堪称神迹。

其他国家的使臣跟他有相同的反应。

谁都知道杂交水稻的面世,对于这个亩产量不住三百斤的时代,是什么概念。

一时间,洛阳又搅动风云。

首节 上一节 236/6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