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父亲是李靖 第16节

崔四如释重负,连滚带爬逃离的内堂,等他滚远,周师爷才说道:“菀松说未来半个月内,他每天可以提供三万贯新铜钱给我们。”

“这么多?”

“小人遇见他的时候,他正在喝花酒,我俩就聊了起来,套了不少有用的消息,关于朝廷对策的。”

“别卖关子,赶紧说。”崔盈顿时来了兴趣。

“今日早朝后,皇帝给戴胄下令每天必须保证在长安投放五万贯铜钱,只要坚持半个月,皇帝就有办法平息现在的铜价。”

“而戴胄拿出两万贯往外兑换,剩下三万贯交给自己的小舅子,去市面上兑换成银子,事成之后,国库的银子归还国库,剩下的银子就进了他的腰包。”

“这一来一回可不少捞钱呀!”

崔盈的关注点明显不在戴胄小舅子身上,他喃喃自语道:“半个月?皇帝有什么手段平息铜价?”

周师爷道:“还能有什么手段,我看八成是皇帝胡说,想让咱们听到他的话,感觉囤新铜钱,无利可图,就此收手!”

崔盈摇头:“没那么简单,咱们得小心应对。”

“公子,朝廷想要翻盘,只有抬高旧铜钱价格一种方法,如果以一千枚旧铜钱一两银子的价格回拢旧铜钱,朝廷哪来的那么多银子?”

崔盈点了点头:“说的也是,周师爷,我就不露面了,你去和那个...那个菀松谈,以市价把他手里的新铜钱收了。”

周师爷拱手:“在下遵命,我这就去见菀松。”

“等一下。”崔盈叫住了周师爷说:“通知商户们,明天旧铜钱米价再涨两成,新铜钱米价降一成,银子的价格不变,给他们一种感觉,旧铜钱会一贬再贬。”

“公子,咱们开始收旧铜钱吗?”

崔盈犹豫片刻道:“不收,朝廷的铜也就能够铸造七十五万贯新铜钱,半个月后,朝廷手里定然没铜,咱们再开始大量收旧铜钱,到那时,旧铜钱不值钱了,百姓震怒,朝廷肯定想办法稳定铜价,就会用你说的法子,咱们把手里的旧铜钱向朝廷换成银子,把新铜钱著成铜器,咱们的本钱肯定能翻一番,甚至更多。”

......

时间又过了五日,长安城的百姓更加惶恐,每天一大早,就会有人在东西两市市署排队,等着把手里的旧铜钱,兑换成新铜钱。

五日的功夫旧铜钱的价值又贬了三成,原本一贯旧铜钱可以买三斗米,现在却只能买一斗半。

没有人明白到底是因为什么,他们只知道自从朝廷发了新铜钱后,他们手里的旧铜钱就不值钱了。

一时间,长安的百姓对朝廷哀声怨道。

而长安的恐慌没有影响到沣水村,这里依旧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该种地的种地,该做工的做工。

挨着沣水河畔的羊毛工厂,带着罩子的烛火已经亮了一夜,张二牛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从水壶中倒出一碗温水一仰脖灌了下去。

心中不由感叹李村长可真是神仙子弟,这壶里的水是昨天晚上打的,一夜过去了,壶里的水依旧温热。

如果我也是沣水村的庄户就好了,张二牛如是想着。

工厂门口传来了一声磬响,张二牛放下了手中的羊毛,站了起来。这时,门外走进来一群欢声笑语的妇女。

自己的婆娘也在队伍里,自从两口子来羊毛工厂做工,自己婆娘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断过。

往年这个时候,是家里最难的时候,庄稼还没有长成,存粮也将吃完,一大家子人只能就着稀粥野菜过日子。

而现在,在羊毛工厂做工,两口子一天的工钱足有五十文,一个月就是一贯五钱,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一贯五钱是什么概念,自己全家累死累活一整年,也剩不下一贯钱。

并且羊毛工厂的活又不累,无非就是搬搬羊毛,纺线织布,女人都能轻松应付。

况且,李村长还在厂区开了一家平价超市,虽然不知道超市是什么东西,但里面的东西是真的便宜。

米面比外边便宜足足两成,而且用旧铜钱买东西和新铜钱一个价。

婆娘把饭盒递给张二牛,接手了纺线的活,张二牛打开饭盒,里面装满了从食堂打来的小米粥,底下还卧了一个从家里拿来的鸡蛋。

刚想说婆娘败家,但一想,自己家现在是双职工家庭,吃得起鸡蛋。

婆娘纺着线高兴说:“老张,你下午早来半个时辰,我和巧姐说好了,跟着她学织布,等学会了,就去织布车间,到那时工钱又能涨一涨。”

张二牛放下饭盒,心里想着,自己是不是去找一下老吴,学修理纺纱机。

对,一会就去找他,老子曾经在河里救过他的命,现在跟他学点手艺怎么啦。

张二牛吃完了饭,又把远处的羊毛搬了过来,干完这一切,他提溜着饭盒出了羊毛工厂,迎着初升的太阳,他感觉自己的日子充满了希望。

第29章 大唐版地瓜盛世

李德奖这几天日子很不好过,不知道皇帝发什么神经,竟然下旨等父亲归朝,要带着他一起进宫参加庆功宴。

母亲和大哥乐坏了,谁家将军回朝能带着孩子一起面圣的?只有李家蝎子粑粑独一份!

母亲更是亲自进宫,拜会皇后,求了两个内官,专门教导李德奖宫中礼仪。

母亲和大哥开心了,李德奖却郁闷了,该死的太监,古板像一块砖头,无论他是请求,还是用银子贿赂,两个死太监就是不放他出门。

李德奖暗自腹诽,无聊的皇帝,不在宫中祸害宫女,祸害自己这个长安第一忠厚老实干毛。

暗无天日地过了四天,今天李德奖趁着上茅房的功夫,翻墙出府,骑着快马,和二黑一路跑回了沣水村。

平日赶马车一个时辰的路程,今天硬生生只用了半个时辰就跑完了。

于是,李德奖又悲催了,他的屁股又肿了。

他躺在炕上,啃着苹果,嘴里不住大骂尉迟恭,下手那么狠,一巴掌下去屁股肿了四天。第五天好不容易好了,骑了一趟马,屁股又肿了。

揉着自己麻木的屁股,李德奖心里由衷地佩服尉迟宝林,尉迟恭只是打了自己一巴掌,屁股就肿了四天。

尉迟宝林可是被他爹拿着铜锏揍的,第二天人家就跟没事人似的,穿着明光铠照样揍得崔家恶奴哭爹喊娘。

真特么变态。

马周拿着一件松软的羊毛衫走进来说道:“少爷,张家村的巧姐改良了纺羊毛线的手艺,您看这件羊毛衫如何?”

李德奖抖落几下羊毛衫,很轻巧,和前世的羊毛衫没什么区别。

“不错,不错!”李德奖夸赞道:“找人试穿了吗?”

马周点头:“试穿了,都说软和轻巧还暖和。”

“好,支二十两银子赏给巧姐,提拔她当小组长,工钱翻一番,告诉所有人,只要有人改良了羊毛工艺,咱们大大有赏。”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只要给他们一个平台,他们能迸发出难以想象的潜力。作为一千多年后的现代人,李德奖深知这一点,只要有新发明,他不吝啬赏赐。

马周拱手称是:“少爷,咱们羊毛大衣和羊毛衫在三月下旬上市,天已经转暖,咱们是不是停止生产羊毛大衣,全改成更为轻薄的羊毛衫?”

李德奖抖了一下羊毛衫道:“羊毛大衣先生产一千件,用于广告宣传,你看咱们既然能织出轻薄的羊毛衫,自然能织出轻薄的羊绒呢子,两者之间无非就是一个松散,一个紧密,没多大区别嘛。”

“你要记住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通知下去,谁能织出轻薄的羊毛呢子,赏银五十两。”

“是,少爷,待会我就通知下去。”

李德奖点头:“我让你搞的东西搞出来了没?”

马周眼睛一亮,那些东西真是鬼斧神工,他第一次见的时候真不敢相信那些东西竟然是人做出来的。

他说道:“少爷神鬼手段,马周佩服至极,按照少爷的图样,已经大规模生产了。”

“很好,一定要日夜不停生产,少爷我有大用,这东西若是做不好,老哥的脑袋就没了!”

李德奖接着吩咐道:“工人两班倒,很辛苦,吩咐食堂,一定把饭食做好,不能让工人们饿着肚子。”

“少爷放心,咱们一个班管三顿饭,那些工人平日里都是吃两顿,只有农忙的时候,才会吃三顿,还不见荤腥,哪像现在,大米白面敞开了吃,中饭的时候还有炖肉,工人们欢喜的很,都说少爷是活菩萨。”

“嗯,民以食为天,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只有让他们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马周这时问道:“少爷,地瓜已经出苗了,您要不要去看看?”

李德奖神情陡然端正起来,如果说羊毛和大唐交易所是他的发财工具,那么红薯和那些高产量的农作物,就是他的立身之本。

封建王朝最重要的是什么?

就是粮食。

只要百姓能够吃饱穿暖,他们根本不会想着造反。

粮食和土地是一个王朝的基础。

等这些高产量的农作物收获,献给朝廷,那李家的富贵就稳了。

只要李家不造反,皇帝就不会动李家!

即便改朝换代,有这些高产农作物的功德在,新的统治者也会礼让三分。

“走,去地里面看看!”

村东头的一块农田里,庄户们起好的地垄上,铺了一层塑料薄膜。一根根翠绿的枝叶,破膜而出,在微风中摇曳,令人感到心旷神怡。

这些塑料薄膜是李德奖在小目标广场仓库找到的,本是用来封装货物,现在用来当地膜也好使。

地瓜生长的十分茁壮,在大唐这个时空没有丝毫不适。

李德奖轻轻抚摸着地瓜的枝叶道:“再等二十天就可以分栽了。”

马周也蹲了下来问道:“少爷,这地瓜真能亩产三十石?”

在前世,春地瓜的产量一亩地大概五千斤到七千斤左右,古代一斤十六两,一石相当于后世的一百五十斤。

唐朝一亩相当于后世的0.81亩,折算下来产量四千斤到五千七百斤左右,也就是二十六石到三十八石左右。

李德奖计算产量的时候,取了一个中间值告诉了马周。马周当时听了就表示不信,大唐普遍种植的粟米产量不过两石。

亩产三十石,是粟米的十五倍,任谁听了都不会相信。如果是真的,大唐将永无饥馑之忧。

听到马周的话,李德奖不由笑了,地瓜是在万历年间传入华夏,但大规模推广种植是在雍正乾隆年间,因为地瓜,雍正登基到乾隆退位,华夏人口从一亿增长到了四亿。

清朝能够缔造华夏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地瓜功不可没。

所有后世学者评论康乾盛世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的称呼为地瓜盛世。

既然满清鞑子可以缔造一个地瓜盛世,大唐自然也行,以李世民的胸怀,完全可以缔造一个比满清更开放,更强大的盛世。

李德奖拍拍手上的泥土道:“马周呀,你家少爷什么时候放过空炮?等到了七月,地瓜成熟,你就瞧好吧!”

两人沿着田埂巡查田地,不时蹲下把地膜下面的地瓜苗扒出来,这时两人两马停在了地头前,李德奖抬头一看,呦呵,这不是许久未见的老哥嘛!

第30章 老哥,这是货币战争

“贤弟,你怎么在这?老哥我这一通好找呀!”

李世民一脚踩到了地瓜陇上,踩烂了几支地瓜苗,李德奖的脸顿时抽搐了一下,这可是他李家公侯万代的基石呀!

他大喊道:“老哥,走田埂,再踏坏了地瓜苗,咱俩就绝交!”

李世民抬起的大脚又收了回去,小心翼翼地跨过田陇,走到田埂上,快步走到李德奖面前道:“贤弟,老哥太急了,不小心踩了你的秧苗。”

刚说完话,李世民忽然蹲了下去,扯了一块塑料薄膜惊奇道:“这是什么东西?我怎么没见过?”

这是一千年多年以后的产物,你见过那就怪了,李德奖道:“保温的一种小东西,没什么稀奇。”

听到没什么稀奇,李世民把塑料薄膜扔在地上,这才观察起田陇上的地瓜苗。

“咦~,这又是什么作物,我怎么也没见过?”

李世民是个知农事的皇帝,熟知各种作物,但面前的幼苗却无法和他记忆里任何一种作物相匹配。

他伸出了手,想拔下一根幼苗研究研究,李德奖立马拉住了他,开什么玩笑,刚刚一脚踩死了三四棵,现在还想拔一棵?

超市里的地瓜就这么多,每一株幼苗都弥足珍贵!

首节 上一节 16/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