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父亲是李靖 第62节

皇帝的车架走到红薯地前才停下,下车以后,禁军和玄甲军立刻开始分散,不用说,沣水村一会就会装满士兵。

还好村里北伐突厥的年轻人,全被李德奖打发去了学校,当武科的旁听生,不在村里,要不然这些禁卫真敢把村里的年轻人,当做不稳定因素给绑起来。

六尺长的香案已经摆好,整只的牛羊等等祭品已经摆上,皇帝在前,身穿紫袍,手抱勿板,腰配金鱼袋的重臣在后,各个端庄肃穆,威风凛凛。

太常寺卿傅奕是今天的礼官,在皇帝上完三根粗大的檀香后,他从怀里取出一轴黄绫展开,这是给神农的奏表。

一通又臭又长的文言文,李德奖都快睡着了,这时候尉迟恭过来把他拎到了前面,李世民对他说道:“李德奖,你对红薯最为熟悉,还是你先采收吧。”

不就是挖红薯嘛,简单,李德奖拿起铁锹就挖了下去,只听得咔嚓一声,红薯是挖出来了,可惜两半了。

气的李世民破口大骂:“混账行子,就知道你不学无术,挖个红薯还能挖烂!”

第131章 黄河决堤!

最终,在一片骂声中,李德奖被赶出了红薯田,李世民亲自用手扒开泥土,三大块红薯被刨了出来,围观的众人齐齐吸了一口凉气。

三块红薯,每一块都超过一斤,这还了得,一株就产了五斤红薯,这一亩地种了两千株,岂不是就有六千斤。

这些人再也绷不住了,疯一般的涌进红薯田了,蹲在地上就开始扒,威风凛凛的紫袍沾满泥土。

趁着混乱李德奖带着李承乾、李恪和李泰偷了七八块红薯,拎着一把铁锹跑到一处洼地里,李德奖挖坑,李承乾他们去捡柴火。

坑挖好了,柴火也捡来了,看这整齐的树枝应该是庄户家里野生的柴火,不是野外家养的。

先铺一层点火的软草,一层红薯,一层柴火,野生的柴火很干,一点就点着,半个小时后,红薯的香味飘散开来。

李德奖把烤熟的红薯扒了出来,李泰看着黑漆漆的红薯问道:“奖哥儿,这么黑能吃吗?”

“当然能吃,又没让你吃皮!”

稍微晾了晾,李德奖拿起一块,撕去上面黑黑的一层皮,金黄色的红薯瓤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李德奖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小口,紧紧闭上了眼睛,一行清泪从眼角流下。小时候,妈妈做饭的时候,总会往灶头里扔两块红薯,每次吃饭前他都会啃一块红薯,烤红薯的滋味,他一辈子忘不了。

李承乾有样学样,撕开外皮,咬下一小口红薯瓤,香甜软糯,他迫不及待地又咬了一大口,哈赤了几下,又吐回了手里。

煞笔,刚烤出来没多大会的红薯,就敢一口吞一半?就在几人小口小口品尝红薯美味的时候,忽然传来了李世民的怒喝声。

“不孝的东西,放开那块红薯,让朕来!”

李承乾三两口把剩下的红薯吞了肚子里,即便被烫的翻白眼也不吐出来。李德奖还没睁开眼睛,后脑勺就挨了一巴掌,手里的红薯也没了踪影。

他睁开眼睛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贞观大佬们有一个算一个,都在恶狠狠地盯着他们。

李德奖和李承乾他们跑了之后,文武百官冲进红薯田,一亩地很快就被挖的一干二净,他们甚至把大些的土坷垃都捏碎了,生怕漏下一两块红薯。

在确定全部都收干净以后,六千多斤的产量让所有的人目瞪口呆,房玄龄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双目失焦,程咬金掐着腰仰天长啸,威名赫赫的李二郎抱着一块人头大的红薯哭的像月子里的娃。

封建王朝最重要的就是人口,有着这种高产的红薯,大唐就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到那时周边的国家谁还敢撸大唐的胡须。

众人哭完了,嚎完了,也激动完了,扭头一看,李德奖和太子他们了,立刻有狗腿子禀告他们的动向,于是皇帝带着百官就过来了。

“一个个都是败家子,不知道饿死爹娘,不食种粮的道理?书都读到狗肚子去了?”骂完了还不解气,一人又踹了一脚。

李德奖从地上捡起一块红薯,献宝似的双手献给李世民:“陛下,可好吃了,您也尝尝。”

李世民咬了一小口,顿时眼睛一亮,唉呀妈呀,真香!

红薯只烤了八块,只给在场的公爵一人分了一小口,侯爵、伯爵之流根本没份,长孙无忌闭着眼睛仔细品味,品味之后忍不住赞叹:“香甜软糯,回味无穷,微臣还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粮食。”

魏征同样赞叹:“产量高,味道又好,有了这门好粮食,大唐兴盛指日可待呀!”

“陛下,红薯晾晒几天后,就得进窖储存,我看红薯就放在我这里吧!”李德奖说道。

“放你这?”李世民嗤笑道:“那还不得被你全吃了?朕要把红薯全带回宫。”

李德奖面色一僵,我吃我家红薯,还犯罪了?但是为了红薯能够顺利保存到明年,他说道:“陛下,红薯想要保存到明年,光是放在地窖里是不行的,还得采用一些特殊的办法。”

李世民思索了片刻道:“好吧,小子我可警告你,敢偷吃红薯,仔细你的皮,今天朕高兴,给你个表现的机会,中午就在你这吃了。”

李德奖还能说什么,赶紧吩咐工厂食堂造饭,工厂的女工全过来帮忙,食堂大师傅的铲子都冒烟了,才勉勉强强把所有的饭菜做好。

从皇帝到小兵的饭菜都一样,十个人一桌,每桌一大盆红烧肉乱炖,李世民吃的香甜,不住的夸赞食堂大厨比御厨的手艺都好。

吓得李德奖连忙把所有的大厨都给藏了起来,培养一个厨师不容易,万一被打劫走了,明天食堂就得歇菜。

就在众人大快朵颐的时候,一匹快马在禁卫的引导下冲进工厂,所有的筷子都放下了,因为送信的士兵头盔上插了三根红色鸡毛,八百里加急,鸿翎急报!

送信士兵浑身都是干涸的泥浆,神情疲惫至极,他单膝跪地后,从怀中掏出完好无损的急报,用尽浑身最后的力气说道:“禀告陛下,昨天卯时黄河在河阴决堤,河阴、原武、荥阳三县已成泽国,请朝廷速速救援。”

黄河一年四季都有汛期,分别称为桃讯、伏讯、秋汛和凌汛,其中八九月份的秋汛最为危险,历朝历代的黄河决堤,绝大多数都发生在这个时间段。

原本喜气洋洋的工厂食堂,顿时变的针落可闻。李世民一把夺过送信士兵手中的鸿翎急报立即撕开,顾不得检验急报上的火漆是否完整。

房玄龄他们齐齐凑上前,扫完了郑州刺史郑昌的急报之后,房玄龄立刻建议:“陛下,兹事体大,应立刻派遣朝中重臣前往郑州。”

郑经哭嚎着请求李世民派他前去郑州,以拯救家乡的父老乡亲。李世民的脸阴晴不定:“灾一定要救,但事也要查,上一年朝廷刚拨付郑州十万贯用于修缮堤坝,这一场大雨就垮了?”

“摆驾,回宫!”

第132章 赈灾四策

黄河是华夏的母亲河,在黄河流域诞生了无数璀璨的文明,但也给华夏民族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它太不安分了,每一次决堤,每一次改道,都会影响王朝的国运,甚至会直接拖垮一个王朝。

因此,历朝历代都会将治理黄河做为国家的大事,即便在贞观三年蝗灾肆虐,加上出兵突厥的压力下,李世民还是硬生生挤出来了十万贯用于修缮郑州治下的堤坝。

红薯收获的喜悦立刻被黄河决堤的事情冲散,李世民只是生冷的吩咐李德奖和李承乾一起回宫,便没有再说一句话。

李德奖是没资格参加这种级别的会议的,他踏进皇宫的大门,就被内侍带到了长孙的甘露殿。

长孙也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看来黄河决堤的事情她已经知道了,李德奖抱着李治宽慰道:“娘娘,灾难已经发生了,咱们再愁也没用,还不如想办法赈灾呢。”

“你懂什么,洪灾不可怕,怕的是有心之人利用洪灾造反...”说着说着长孙忽然问道:“奖儿,你可有了主意?”

“嘿嘿,略懂,略懂,五月下旬的时候,陛下下达旨意,用内府的钱以保护价收购农民的粮食,现如今河南大部分的粮食都在咱们手里。”

“俗话说手中有粮,万事不慌,只要百姓有吃有喝,他们就不会跟着别人造反,剩下的事情,咱们慢慢搞就好了。”

听到李德奖的话,长孙心里稍微安定,是呀,只要有粮食,什么都好说,她也没想到,内府以朝廷保护价收的粮食,在这一刻竟然有了奇用。

长孙的脸上有了点笑容:“有什么法子都说出来,别藏着掖着。”

“洪灾治理无非四点,发粮食、堵口子、防瘟疫和建家园,先用大量的粮食稳定民心,然后抽调百姓中的青壮入伍,由咱们的人带着救灾,管吃管住管花钱,再派几个饱学之士洗洗脑...不,是做做思想教育,青壮被抽调了,剩下的老幼就好管理了。”

“再想办法把黄河的口子堵上,然后划定临时聚集区,把百姓集中管理,聚集区必须整洁,不许大小便什么的,防止发生瘟疫。”

“最后等洪水消退,朝廷帮助老百姓重建家园,顺便做做政治宣传,保准百姓对陛下和您感恩戴德。”

李德奖把大宋招募灾民入伍编成厢军的办法,和后世一些救灾的办法结合起来,一股脑告诉而来长孙。

长孙越听眼睛越亮,到了后面甚至开始用纸笔记录,李德奖讲完了,她还在皱着眉毛沉思,不时在纸上写写画画。

看这个样子,一时半会是回不来神了,于是李德奖便抱着李治去找襄城,临来的时候,他揣了四块小红薯,就是想着让襄城也尝尝鲜。

什么皇帝禁令,哪有让媳妇儿尝鲜重要。

襄城居住的地方李德奖不好进,于是他便让内侍把襄城叫到御花园,甘露殿的内侍没有不认识李德奖的,而且李德奖赐婚襄城已经是板上钉钉,内侍很痛快的就答应了下来。

襄城、长乐和清河来到御花园的时候,李德奖和刚刚两岁没几天的李治刨好了坑,铺上了干草。襄城见到李德奖小小的激动了一下,脸皮比城墙还厚的李德奖立刻给了襄城一个大大的拥抱,惹得襄城羞怒无比。

长乐和清河见李德奖没有带零食,失望不已,李德奖把红薯扔到干草上说:“零食有什么好吃的,这才是真正的美味。”

长乐和清河表示不信,李德奖笑道:“小心一会把舌头吞进去。”

还是老办法,一层红薯一层柴,三十分钟后,烤红薯出炉,三人一人一块烤红薯吃的香甜,李德奖则小口小口喂着李治。

“娘娘,尝尝烤红薯。”

这时长孙过来了,李德奖把李治吃剩下的一半给了长孙,小孩子吃红薯要适量,一半正好。

长孙吃了一口红薯,对烤红薯的味道赞不绝口,但忽然画风一转:“你这个败家子,全大唐就这么点红薯,要留着当种子的,你一烤就是四个?”

夫妻俩咋一个样子,好心好意给你们吃烤红薯,还得挨骂,李德奖说道:“娘娘,地里面的红薯多的是,吃几块不打紧。”

“那也不行,以后再敢吃,仔细你的皮。”长孙黛眉一竖,厉声呵斥。

李德奖在甘露殿一直等到了晚上,才等到满心疲惫的李世民和李承乾爷俩儿,朝堂上对于立即放粮赈灾的意见一致,但是赈灾大使的人选意见却统一不了。

世家一派的官员极力推荐郑经担任赈灾大使,但遭到了以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为首的秦王旧部的极力反对。

原因无他,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就是荥阳及周边几个县,而荥阳郑氏在那里只手遮天,派郑经过去,皇帝根本无法掌握救灾的真实情况。

无奈之下,皇帝只得宣布先准备钱粮,赈灾大使的事情,明早再议。

李世民一回到甘露殿,长孙就把她记录李德奖说的话交给了他,李世民研读了一遍后,犹豫了良久后对李德奖说:“李德奖,朕命你去河南赈灾怎么样?”

“陛下,您让房相、杜相去多好,实在不行您让程将军去也能镇住场子,微臣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不够看呀!”

李德奖想都没想直接拒绝,开什么玩笑,荥阳可是郑家的地盘,小麦期货把郑家坑的那么惨,现在去荥阳去浪,那不是羊入虎口嘛!

虽然李德奖立志要和世家干到底,但他可不是脱了光脊梁,干你一庄上的莽货。

李世民的手掌变换了好几次形状才把自己安抚下来,敢直接拒绝他的,满大唐就这么一个混蛋:“混账,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担君之忧的道理你都忘了?枉朕还想把襄城嫁给你,就你遇事就退缩的样子,怎么配得上朕的女儿?”

老丈人都开始用闺女威胁人了,李德奖还能怎么办,他咬咬牙说道:“只要陛下把河南道的兵权给微臣,还有微臣无论在郑州干什么,无论朝臣们怎么弹劾,陛下都当听不见,微臣就去当这个赈灾大使!”

“你是去赈灾,不是去打仗,要兵权干什么?”李世民显然把重点放在了兵权上。

“陛下,微臣要兵权是赈灾,具体怎么用,先保密,反正不是造反!”

李世民犹豫了片刻,依旧没有下定主意,心烦意乱地摆摆手道:“赶紧滚蛋回家,明天等候朕的旨意!”

第133章 封爵、赐婚、赈灾

“皇帝敕曰:今有代国公之子李德奖,进献奇物红薯,亩产惊人,兹敕封沣水县伯,食邑七百户,永业田一千亩,钦此。”

“皇帝敕曰:朕之长女襄城公主,淑慎性成,勤勉柔顺,雍和粹纯,性行温良,克娴内则,淑德含章,沣水县伯李德奖贵而能俭,无怠遵循,克佐壶仪,轨度端和,敦睦嘉仁,特赐襄城公主下降沣水县伯李德奖,一切礼仪由礼部尚书与钦天监正商议后代办,钦此。”

“皇帝敕曰:任命沣水县伯李德奖为河南道行军总管兼河南道赈灾大使,即日启程,不得有误。”

三道圣旨同时下发一人,国朝开国以来还是头一份,王德念完圣旨后,没有像平日那样恭贺一番,而是问道:“李县伯,陛下让老奴给你带句话,李县伯,您和太子到了河南,务必要先稳定民心,蛊惑民心者一定要下重手处置,莫要起了民乱。”

李德奖接过兵符和大印诧异地问道:“王总管,太子也要去?”

王德道:“太子宅心仁厚,心系百姓,昨天在甘露殿跪了半夜,陛下才允许太子和县伯一道前往河南。”

狗屁的宅心仁厚,这家伙肯定是在长安待腻歪了,想趁着这个机会去河南逛一圈,李德奖又问:“陛下封了太子什么官职?”

“太子没有任何官职,陛下说到了河南一切以县伯为主。”

封伯、赐婚本该要大摆宴席,但是眼下救灾的事情为重,皇帝的命令也很明确,立刻出发,不得有误。

王德谢绝了李靖给的喜钱,带着人立刻返回了皇宫,管家从武库里面拿出一套战甲,这是李靖北征突厥时命人为李德奖打造的。

母亲张出尘泪眼婆娑地为李德奖束甲,昨天还整天闯祸的孩子,今天就要披甲出征了。

“娘,此去河南主要是赈灾,带兵是为了震慑宵小,根本打不了仗,孩儿就不束甲了,您不用担心。”李德奖被沉重的明光铠压的有点喘不过气。

李靖拍着他的肩膀说道:“二郎,如今荥阳之地民心鬻鬻,正是最危险的时候,小心点还是好的。”

“你爹说的对,万事小心,万一遇到民变,你别逞能,情况不对你就跑,以你爹的功劳咋着也能保下你的性命。”张出尘抹着眼泪说,李靖张了张嘴,也没说出话来。

哎,可怜天下父母心呐,这还没出发呢,就攒怼着当逃兵,就连战功赫赫的父亲也不反驳。

“娘~,爹是大唐最善战的将军,孩儿怎么能当逃兵?”

“娘不管,你必须完完整整给娘回来,哪怕爵位丢了,咱们全家去大街上要饭也开心。”张出尘蛮横地说道。

首节 上一节 62/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