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第148节

“为此,必须教唆那天皇向我大明请援,才能让我大明名正言顺的谴军入驻……而藤原此人傲而无才,本王恐他难当大任……”

“这是殿下的意思?还是……”

“陛下的意思?”

高启一句话问到了点子上。

朱肃略一沉默,最终还是诚实道:“不,这是本王在遇到藤原之后,临时专断起意。”

“不过此前,本王曾向父皇进言,向倭国开疆……父皇亦有此意。”

“哈哈哈哈。果然如此吗。”高启洒脱一笑,朱肃心里却是一僵。这位名士心底深处极为自傲,连老朱昔日给他的官都不做,只辞官云游以吟诗作对为乐。

若不是敬重自己在文坛的那份“抄”出来的名声,这样的名士恐怕连一起忽悠藤原都不会帮忙。

但派遣一得用之人前往倭国,这也是很有必要的事。必须有人去摸清倭国内部政局局势、势力分布,并判断好教唆天皇的时机,以在最恰当的场合提示天皇向大明请求援兵。这个时机不能早,也不能晚。早了,大明自己还没腾出手来,更无力远渡重洋;晚了,倭国南朝天皇败局已定,就算明军去了,也极有可能与已经统合了倭国全部势力的足利幕府陷入拉锯战。

朱肃思来想去,高启是最适合的人选。一则高启本是名士,倭国贵族最是敬慕这样的天朝人物,就算不依靠藤原,高启也极有可能在倭国借着自己的才华如鱼得水,被奉为座上宾;二则高启已经与藤原有了一定交情,由他去倭国“操控”藤原,最是合适不过。

但是这终究不是皇命,只是自己的请求而已。高启不答应,也无可厚非……

“殿下果然心怀大志!竟然想鲸吞倭国!倒是让吾颇感汉唐之遗风!”朱肃正在患得患失,高启却拍桌大赞。“殿下既有此志,启又何惜此身?此去倭国虽山高水远,我辈亦义不容辞。”

他向朱肃眨了眨眼睛:“殿下许是不知,吾平生,最是佩服班定远的功业!”

班定远,即为东汉班超。以一寻常使节的身份,创下了威服西域五十余国的诺大功绩。他这一生,以文官之身建立不

世武勋,最后名垂青史,万古称颂,堪称传奇。

高启居然有志做大明的班超?朱肃大喜。那边厢,同为文人的茹太素、魏观等听完后,却皱起眉头来。茹太素道:“五殿下是否有些好高骛远了?倭国蛮夷之地,取之劳民伤财,又有何益?”

“哎,太素你太死板了。”高启与茹太素等文人都有交情,朱肃还没说话,他闻言先大笑道:“今上素来体恤民力,于兵事又素来稳妥。若是劳民伤财,还需你来担忧吗?”

“若能以一支偏师掌控倭国、平抑倭患,如何能说是无益?再说了,就算我大明出不了兵,大不了再回来便是了。不过是殿下的一步闲棋,何必反对?”

此言一出,茹太素等稳妥派的文官也无法反对了。确实,当今圣上体恤百姓,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若是真的劳民伤财,他也不会允许。

既然有圣上把关,那还有什么好担忧的?

朱肃对高启极为满意,心说果然是高启这种动不动就辞官不做的狂生,更加对自己的胃口。但凡行为狂放者,哪一个胸中没有着自己的豪情壮志?

唔。这一点倒是可以好好运用,以后若再遇到此类的文人,大可以引导其志向,使其用来对抗、中和朝廷中的那些守旧派……

历史大潮,浩浩汤汤。错过这次机会,下一次华夏民族拓土开疆,只怕要再等不下千百年!

……

定下高启日后与藤原同往倭国的事项之后,众人便解散了。大多数人只将朱肃所说的“拓土倭国”,当做一个姑且试之的计策而已,也并不多加关注。朱肃则已经盘算起了出海带哪几部人马,这一次出海救护被倭寇掳掠的大明百姓,也正好可以当做试验藤原是否真心归汉的试金石:若他当真心向大明,必定会一心一意为明军当好“带路党”。

他身为昔日大井田倭寇部的小头目,是知道其他倭寇的老巢隐藏在何处的。如果他能全心全意协助明军剿倭,则足可说明他已经将自己真真正正当做了华夏后人。

眼见其他人都走了,朱棣却仍然坐在椅子上恋栈不去,朱肃奇怪道:“四哥?你怎么了?是有什么话想和我单独说吗?”

“老五。”朱棣果然凑了过来。“伱想开拓倭国,是不是如之前说的,想把这倭国作为我们兄弟海外建藩的第一站?”

“你且偷偷对我说说,这倭国又有什么好处?值得你这般费心思?”

朱棣早知道朱肃的来历,自然猜得出朱肃这么废心算计,肯定不止是图那“永靖倭寇”这一点而已。可倭地穷山恶水,朱棣又实在想不到这地方有什么好的,故而特地等人都走了,寻了机会好问朱肃一番。

“呃……”朱肃一时失笑,朱棣这是借着知道自己来历的事,想要先知先觉的挑选个合心意的封地了。

其实他这

样想覆灭倭国,后世与此国的国仇家恨其实是主要原因。但这事和朱棣说便说来话长了,因此只得道:“我告诉你,你不要告诉别人。”

“其实,倭国之内,有数之不尽的金银矿!”

“金银矿!”朱棣一震。“那不就是钱吗?”

他马上反应了过来,打仗最耗费的是什么?钱!

粮可以用钱买,兵可以用钱招,民可以用钱抚……一言以蔽之,只要有钱,就能够打到天边去!

“老五!这块封地我要了!”朱棣双眼已经变成了铜钱状。“你可别和我抢!到时候,往倭国派驻军,我朱棣要在第一个!”

朱肃还能不知道他的心思?自从自己跟他说了亚历山大大帝的事情之后,他就一直憋着一股劲儿,要跟这位先秦时候的西方大帝一较高低。

但朱肃说过“永乐大帝”不擅后勤内政,他也确实一看到粮草调度之类的东西就头大。这一世他又不打算娶妻,自然也生不出那个能干的胖儿子帮自己统筹后勤。

因此,这厮这些时日就在一门心思的物色周边四夷,准备寻一个富庶的蛮夷“抢他丫的”,然后再以此蛮夷国为封地,以其财富为军资,一路往西边打过去,直打到那压力什么大帝的老家才罢休。

现在听说了倭国多金银,他又岂能干休?

“四哥你就别惦记这金银矿了。”朱肃道。“你当我为什么不告诉那些文人这事?现在户部缺银缺的紧。若是他们知道倭国有金银,那还不嗷嗷儿的怂恿爹往东边冲?”

“还不是防着其他人一手。那些金银,爹有用呢!谨身殿里不是挂着幅坤舆万国图嘛?老头子一天到晚的,光盯着那图上的倭国流口水……”

“金银矿肯定是要收到老头子手上的。你就别再想啦!”

自从朱肃对老朱陈明宝钞之害后,老朱就停止了宝钞的滥发。但大明的经济问题已然十分严重,市面上流通的银钱极度的不足。再过上几年,就要到了不发钞不行的地步。

倭国的那些金银矿,可都是老朱给大明宝钞划好的“准备金”。有倭国几乎无穷无尽的金银做保险,大明宝钞,将再无崩溃之危。

第307章 曹渊请随

洪武六年二月初八日,代太子巡视苏松诸事的吴王朱肃,调拨了太仓卫水兵计三千余众,并凑出大小战船近二十余艘,准备于三日后风信到时出海,剿清周边岛上残余的小股倭寇,以彻底平靖苏松隐患。

“殿下,苏州卫千户曹渊求见。”此时的朱肃王驾已迁至太仓卫内,以亲自督促最后的出海事宜。他此时正在与太仓卫指挥使蔡本视察用来出海的船只,却听到了一名王卫的禀报。

“曹渊?”朱肃有些奇怪。曹渊是自己选定的暂代苏州卫指挥使,虽然只是暂代,但自己的奏章已经在送往京中大都督府的路上。只要大都督府一有回函,相信苏州卫指挥使的名头定然会落在曹渊头上。

他现在身负一卫指挥的重责,怎么还私自离开驻地,跑到太仓卫的地方来了?

“宣他来见吧。”不过毕竟是自己选定的人,倒也不好面都不见,就将人赶了回去。

“末将曹渊,见过殿下!”一身甲胄的曹渊远远见到朱肃,忙肃容小跑到了朱肃面前,而后毕恭毕敬的以军中礼节单膝跪地。

朱肃面露不愉,问道:“曹渊,本王将苏州卫托于你手,你擅离职守,跑到太仓来何事?”

“殿下恕罪!”许是感受到了朱肃的不快,曹渊赶紧将跪姿改成双膝,而后跪伏而下,以额触地:“还请殿下容禀。末将……”

“末将唯愿跟随殿下,却不愿意做苏州卫指挥使!”

此言一出,不止朱肃震惊,连旁边的太仓卫指挥使蔡本,亦是一脸不敢置信之色。

要知道,这个时代可还没有什么文贵武贱的说法,武官品级之贵,与文臣相比也不遑多让。而那些文人想要当官,还得乡试会试一级一级考上去,即使考到了状元,也不一定上来就授一个三品官。

而曹渊,不过是一个区区千户,只因为跟随了这位五殿下几日,竟然就得到了如此的大机缘,年纪轻轻就能一窥三品指挥使之位……即便蔡本也同为一卫指挥使,也是嫉妒万分。

要知道,他这个指挥使的位置,可是昔日跟着常国公刀头舔血、刀山火海里闯出来的……他蔡本,素来也对这个指挥使的职位极为自傲。

而现在,这个曹渊居然说他只想跟随殿下,不愿做指挥使?

蔡本顿时就有种日了狗的感觉。

“……不愿做?”朱肃皱起了眉头。“曹渊,你可想清楚了。”

“苏州卫指挥使可是三品武官,原先以你资历,是万万不够做这指挥使的。本王是看你在平乱中颇有军功,姑且抬举。这是你难得的机缘,若是错过,只怕要追悔终生!”

“更何况,你想跟着本王做什么?本王不过是代太子巡视,回京之后手中便不再有兵权。你莫非,还想在本王的王卫之中做一寻常小卒不成?”

“便是寻

常小卒,末将也是甘愿。”曹渊低下头,说的却是斩钉截铁。“末将深知自己资历尚浅,难以服众。若骤然得居高位,是祸非福。”

“况且若无殿下,末将如今仍在受尽冷眼,蹉跎岁月……非止末将一人,末将手下的那千余兵士,皆愿今后跟随于殿下左右,与殿下建功立业!”

“你这……”朱肃一时无语。“还建功立业……此次出海完毕之后,本王就该回京做个太平王爷了。”

“到时候你曹渊,最多也就是做一些出警入跸的警戒工作,哪有什么军功?便说这次出海,面对的也仅仅是剩下的那些三瓜两枣。军功都不够塞牙缝……”

“殿下,既然曹将军其志甚坚,殿下何不允了他?”见曹渊依旧坚定,朱肃正自哭笑不得,太仓卫指挥使蔡本出言劝道。

“正好本将亦觉得殿下只从我太仓卫抽调三千余人,人数太少……既然曹将军有此心,不如从苏州卫也抽调出千余兄弟。多些人护卫殿下,本将也好更加心安一些。”

他看着年轻的曹渊,心中对其颇为赞许:这是一个懂得进退的年轻人,深知“爬得越高、摔得越惨”的道理。确实,以他的军功若厚颜占着苏州卫指挥使之位,还不知手下有多少人要心中生怨。到时候,指不定就和那杨鲁一样没个好下场。

不如跟紧了这位年轻的殿下,日后的成就,不定还远远不止于一个三品指挥使……这位殿下说自己要回京做个太平王爷,但从他展露的才能来看,应天府的陛下怎么可能放着这位能干的儿子躲懒?至少也是一个封疆塞王。

到时候,还怕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吗?指不定未来前途就不可限量,蔡本也愿意与这样的年轻人结个善缘。

若是自己再年轻几岁,只怕,也不愿意在这江南安泰之地蹉跎岁月,最多只和那些恶心人的倭寇们打交道……如今北元未灭,早晚与大明还有一战。凭借胯下马、掌中枪,在北疆博一个马上封侯、封妻荫子,岂不快哉?

见蔡本为自己说话,曹渊感激的看了蔡本一眼。朱肃失笑道:“蔡指挥实在多虑了,剩下的倭寇都只是残部,三千人都算太多了些,何必再多带苏州卫的一千人……”转头看见曹渊一脸可怜巴巴,心中一软:“罢了罢了,既然如此,你就随本王来吧。只是日后无所成就,莫要心中后悔。”

“是!”曹渊大喜,起身站到了朱肃身后。这位殿下的能耐自己是亲自见过的,就凭他能鼓捣出鸳鸯阵这种混战近乎无敌的阵法,他就不信这位殿下日后真的会只做个太平闲王。

“既然如此,苏州卫那边,还请蔡指挥一并看顾了。”朱肃无奈道。“本王再上奏一封给父皇和大都督府,请调蔡指挥您任职苏州卫指挥使好了。至于太仓卫这边,蔡指挥还请举荐一位可靠的下属,本王好一并禀奏……”

“多谢殿下!”蔡本大喜,这可说是意外之喜了。虽然苏州卫和太仓卫都是卫所,但卫所与卫所之间也是有三六九等的。苏州卫地处富庶的苏州城中,若是不求升迁,无疑就是一等一的上等卫所。况且太仓卫也是由自己的属下接任……

朱肃看着大喜过望的蔡本,也是微笑着将其扶起。本来想培植与自己颇有情谊的曹渊掌管苏州卫,就是希望日后自己想要在苏州展开海贸的时候,能多出一份助力。

而现在自己刻意施恩于蔡本,希望日后蔡本也能知恩图报吧。

第308章 出海剿倭

至此,苏松诸事算是安置完毕。朱肃带上一众兵将和藤原、高启诸人,只待扬帆起航,靖清倭寇之后,便可直接顺河归航应天。

“……所以,你们为什么会在这里……”

事情总不会如预想中顺利。海船上,朱肃看着甲板上正在自己眼前晃荡的一大群人,心中颇感无奈。

不止是藤原、高启和曹渊、姚广孝等人,最后连朱樉、朱棣、戴思恭、甚至是茹太素都跟着自己来到了海船之上。

“本王在这里很奇怪吗?老五你身体素来孱弱,娘可是时常嘱咐我要多多照看你这个幼弟的。”朱棣一脸的义正严辞。

谎言!朱肃知道,他其实只是想凑热闹,顺带到大明之外的地界去看看而已。

“老五你那《射雕》才说到一半……若是在苏州等你回来再听,岂不教你二哥我心痒难耐?”说这话的是朱樉。这倒不是谎言。自从那日朱肃发现他颇为认同《水浒传》中种种的暴力径之后,朱肃便决定“将计就计”,以后世的金庸武侠小说来“掰正”朱樉已经略微有些扭曲了的三观。首选的,便是以北宋为背景的《射雕》。

同是讲述江湖人物,《射雕》之中有侠骨柔情,又有各种光怪陆离的武功,果不其然的将朱樉对《水浒》的兴趣全部吸引了过去。更兼《射雕》之中正邪分明,滥杀的反派被塑造的让人厌恶,而性格正派的郭靖却一路奇遇不断,一路还有美女作伴。就连出身显贵的朱樉都对其十分艳羡,恨不得自己也能有郭靖这样传奇的人生经历。

朱肃只能希望,《射雕》中那份“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正邪观,能多少将这位二哥有些扭曲了的三观纠正过来。

从现下的状况来看,《射雕》成果显著。朱樉对那些投奔金朝的反派之流极为厌恶,而对丘处机、洪七公等义士却十分喜爱。

……当然坏处也有。自从对朱樉说了射雕之后,朱肃就无一日能够安宁。只要闲下来无事,就会被自家这位二哥追着“催更”。

那叫一个烦不胜烦。

“老朽自然要跟着殿下。殿下允诺的那‘显微镜’,老朽还未能得见。莫非殿下想要甩开老朽不成。”这是戴思恭,这位醉心医学的老人越发怀疑朱肃昔日是在糊弄他,偏偏朱肃偶尔说出的医学知识,又时而让他有醍醐灌顶之感。对能够窥视“邪毒”的显微镜,也日复一日的越加心痒难耐。

如今二人虽身份相差悬殊,可相处已越来越如忘年交一般。戴思恭本就不甚讲究俗礼尊卑,与朱肃熟稔了之后,脸皮也越发厚了起来。催促显微镜的事也催的越发勤了。

得,又是一个跟在屁股后面催债的。

“莫看老夫,老夫身为巡河御史,如今太湖水患已平,自然是要回京复命的。”

“殿下他日或

要直接乘船自河道入京,老夫顺便搭一个顺风舟,殿下不会不允吧?”

茹大炮仗梗着脖子,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朱肃撇撇嘴,什么搭顺风舟,剿倭和回京一个往东一个往西,怎么顺风这两都顺不到一块儿去。

无非是这老头儿担心自己兄弟三个整出什么有碍国体的行径来,故而找了个借口看着自己三人罢了。

也是,也就他这个啥都不怕的大炮仗,能让无法无天的朱樉、朱棣两人有所忌惮……

朱肃很厚脸皮的将自己排除在外。

首节 上一节 148/2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