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第78节

“太好了!谢谢您。”朱肃大喜。有马皇后开口,这事儿就算成了八成了!

“你现在该先顾好自己的事!”马皇后突然换了话题,盯着朱肃肃容道。“徐家的那闺女,娘中意的紧。一早就把她当做儿媳妇看了。”

“适合与他结亲的只有老四和你,你必须要将那闺女拿下了!”

“若是让我这儿媳妇飞了,嫁了旁人,你日后也别叫我作娘了!”

这事马皇后居然也知道!朱肃面色顿时大窘,这回不止是奉圣旨泡妞连懿旨也一并奉了,喃喃应对了几句就从坤宁宫落荒而逃。

留下马皇后在里边笑得极为欢畅。

……

冬日后的碧峰山并没有太过萧瑟,山林仍旧郁郁葱葱只是多了几抹枯黄的颜色而已。庄前的水泥道中有几名庄户正打扫着路上的泥土与落叶。这水泥道结实扛造还容易打扫,以往的那些土路一沾点雨水就变得黏黏糊糊,踩来踩去不止恶心还废鞋。

这水泥路多好哇,莫说一点雨水了就是提了水来冲洗也是无事,这样好的路就是皇都应天城里也是没有,庄户们又怎能不悉心爱护?平日里踩上水泥道都得将鞋底的泥土在道旁清理干净,这才敢小心翼翼的踩上道来。生怕这漂亮的水泥道儿沾上一丝的尘土!

那些杀千刀的庄外人,鞋底黄泥巴沾了一堆,也好意思挑着担儿踩着咱们的水泥道,腆着脸赖在咱们肃王庄摆摊子赶都赶不走!

庄子的庄户们越发有了心气儿,也越发瞧不上那些邋遢的外来人。在带

着红袖标内庄头们的督促下,庄子里头可称得上一尘不染,有人躲在树林子里屙屎屙尿肯定是外来人。下河洗澡的会被老人家拿着棍子追着打三四条街。王爷说了,这都是为了让庄子不染瘟疫的手段,那些外来人在咱们庄子里胡闹,这不是害咱们庄子遭瘟么?

王爷仗义啊!原以为划了皇庄来了个王爷,必然也要在咱们这些苦哈哈头上作威作福,可咱们汉人的王爷和那些元人就是不同,对咱们这些自家人就是仗义!建了这么大一个热闹的坊市不说,每日里来这里听书吃酒的人就不知凡几,农闲时做点炊饼来水泥路上卖都足够回家修屋子的。

王爷又弄了个大店面专门供咱们庄里人卖些地里的产货。只要把东西送到殿门口自然有皇庄的管事按市场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往日里要卖点土产都要一大早挑担进城赶市集,费时费力不说还不一定卖的出去,这是王爷带着咱们这些庄户发财啊!昔日哪有这样的好事?

更别提王爷还从庄子里的水泥窑拨出水泥来供庄户盖房子,用水泥盖出来的房子平整坚固不说还冬暖夏凉,现在庄子里谁再住棚子是要被全庄人嘲笑的,王爷都这般提携了还富裕不起来不是懒汉又能是啥?只要肯动手王爷给庄上置办下那么多的产业哪一项不能赚出一栋水泥屋子来?

甚至连庄户的田地王爷都考虑到了,不知是什么东西的黑泥在皇庄管事的安排下往田里一倒,以往黄沙似的耕地慢慢就变得仿佛能攥出油脂来。虽然还没到春耕时节还不知道这样的肥田能多产多少庄稼,但庄户们都对马上要到来的春耕充满着希望。

庄户们亲切的将此地称呼为“肃王庄”。为什么不叫吴王庄?咱们庄子才是殿下的根,这里虽不是殿下的封地但是殿下是咱们的王爷,凭什么非要按封地叫殿下吴王?于是不知在哪一位庄户的带头下,庄户们开始统一称呼朱肃为肃王爷而不称吴王。

更让庄户们感动的是,肃王爷居然连娃子们长大后的出息都考虑好了,特地建了学堂要给娃子们读书识字。这在庄子里可就炸了窝了,要知道明初这个时代能读书的那在百姓心中都是天上文曲星般的人物,朱肃居然要让庄子里的娃娃们个个都读书,这是祖坟冒青烟都不敢想的大好事啊!

消息传出之后,当天就有好几个庄户带着一家老小到朱肃府门外给王爷叩头。

朱肃现在很头疼。在庄子里普及教育好是好,他现在对那些宫里调派来的匠户是越来越不满意了,不说那些工部官员总觉得他是小孩儿对它的指示阳奉阴违,就说那些工匠,总是闭门造车各行其是,有点经验个个都藏着掖着生怕被旁人和朱肃知道了去。高炉炼钢等技术摸索到现在,竟然没一个有进展的。

倒是由伤残军户掌总的玻璃窑和征兆农闲庄户弄出来的水泥窑,产量一次比一次高质量也越来越好。

工部这些工匠用不得,总觉得他们是在因为某些政治原因给自己使绊子,还是应该培育出属于自己的科学人才才是。于是朱肃就把目光放在了教育上,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教上一批拥有先进知识的人才出来,自己也能多清闲一些不是?

但是最棘手的问题他却没想到,如今学校是建好了,生源也有了,但是……却缺少教师!

那些庄户家的孩子连蒙学都没上过,莫说学数学物理了,连字都不认得。十几岁的少年还要从一个一个的认字开始教起,朱肃纵然想亲自用拼音来教,可他一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

盘算着把李景隆方孝孺等人也拉下水,可庄子里识字的就算全拉上也不过十指之数,又如何教的来这近百人的庄中孩童?

第162章 闻说殿下师从轩辕黄帝?

这几乎就是无解的难题,连聘请些屡试不第的教书先生都请不到:一来北元肆虐过的华夏大地读书人本就稀缺,物以稀为贵之下每一个读书人都是香馍馍,新朝注重科举几乎已是必然诸多商贾大户抢着延请先生为自家子弟蒙学,都指望子弟里出个举人成为官宦人家。哪还有先生愿意来这小小的碧峰书院教授这些泥腿子家的娃娃;二来朱肃自己也看不上那些张口闭口之乎者也的寻常腐儒,这些人说话做事都带着强烈的腐臭味道,让他们来给自己教授学生朱肃非常担心这些学生除了摇头晃脑诵读所谓的圣贤书,就再也学不进其他实用的知识。

自己想培养的不是朝堂上的状元,而是在具体领域能派得上用场的实用型人才。

“老师何不广开门路,从年轻的读书人之中延请人才?您的学识深刻如海必然有人愿意习之,只要您广收门徒那些孩子们自然可以交由我们这些弟子们开蒙。”方孝孺建议道。在皇庄的诸多人之中,只有他称呼朱肃为“老师”,对朱肃以师礼事之。与他同来的徐允恭也只是称呼朱肃为“殿下”。他似乎也知道了自家姐姐与朱肃之间暧昧的流言,自然不再愿意在辈分上矮了朱肃一头。有时看向朱肃的眼神也是颇多审视,总让朱肃感觉如芒在背。因为朱肃之前便也有言在先故而连徐达也不对此多做强求。

“我也曾想过此法,但其实我格物之学,在读书人之中声明颇为狼藉,并无多少读书人愿意学习格物之学。”朱肃叹息道。有些无奈,老朱在朝堂上放出了风声后,却没有多少求学的人找上门来。

按理来说,读书人该是好奇心最重的群体,自己因为那首临江仙也算在词坛颇有了些名气,竟然除了方孝孺之外没有一个人主动上门的。着人暗中打听之后才知道,在大明读书人圈子中普遍认为自己的学识乃是杂学,虽然驳杂却是不入大雅之堂的。

更何况这位五殿下还亲身经商做这等有辱斯文之事,堂堂皇子去思虑经济之道就更加让人不齿。自己的学问在大明读书人眼中只有那首《临江仙》可堪一晒。

至于格物?水泥虽然神奇,却也只是奇技淫巧的小道罢了。

“老师学究天人岂是那些凡夫俗子所能知之?那些人将宝山视作等闲是他们没有福分。师父勿忧弟子势必将我师门发扬光大。教这世人从此不敢在小觑您的学识。”方孝孺义愤填膺。他是第一个做完基础数学的,因此朱肃也将一些基础的物理、化学知识对他讲过。但比起这些实学,方孝孺无疑更在意朱肃随口说出的哲学道理。尤其对心学无比神往。

之前朱肃借用的那句李贽的名言,就让他心驰神往不已。后来又听到朱肃偶然说

出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等言,更加惊叹,闲时常私下揣摩不止。屋中的手稿堆的到处都是,甚至常常呆坐一处从早到晚发呆不挪窝的。

这是一个他从未触及的世界,方孝孺对将他领进这个世界的朱肃越发奉若神明。

朱肃有些无奈的对满眼炙热的方孝孺摆了摆手,示意他先行退下。原以为将这个读书种子召入门下会是一个好帮手,没想到他只是一心研究哲学对实学却是兴致缺缺。不能指望他日后能成为科学家帮自己搞研究了。朱肃现在迫切需要的是能够代替他指导大明朝技术变革,好让他名正言顺偷懒摸鱼不必事必躬亲的人才。

这个大弟子,八成已经是养废了。

出师不利啊。

心烦意乱之下决定四下走一走,带上狗儿和几个护卫便出门散心。今日阳光高照已经有了些暖意,道旁朱肃吩咐种下的行道树还光秃秃的没有抽芽。河那边有不少庄户正在热火朝天的做活,不是在耕地而是按朱肃的规划正在开挖一个大水库,建成后即使枯水期也不愁没有浇地的水可用顺带还能给庄子里添一个大大的水力磨坊。

“殿下果然是高人子弟,短短数月就将此地治理的井井有条。我观庄中运送土方之法与别处不同,并不仰赖民夫人力只一人便可提起百斤重担,这也是殿下的学问吗?”旁边竟响起声响,朱肃一惊之下扭头去看,只见一只带一名老仆的青衣老者正轻捋着短须,站在旁边微笑着看他。

朱肃见了老者的脸,也是一怔,继而笑道:“想不到会在这里遇见刘师,刘师近日可还安好?朱肃这厢有礼了。”毕恭毕敬躬身为礼。

“呵呵,老夫布衣出行又与殿下在此山野之间偶遇,我都未曾见礼殿下又何必如此多礼平添几分俗气。”刘基刘伯温呵呵笑着,看向朱肃的眼神越发欣赏。“殿下还未直言那徒手引提百担之法是何原理?老夫粗略观之倒是与水井所用滑车有些许相似。可为何徒手便能提百担?”

刘伯温问的是那边用来从坑中运出沙石的滑轮组,汉朝时老祖宗们就将定滑轮用于从井中汲水之用。但是单个的定滑轮并不十分省力,故而刘伯温看着能轻松提起许多砂石的滑轮组颇为好奇。

将滑轮组与汲水用的定滑轮的关系对刘伯温略加说明,朱肃指着远处那名正在指挥庄户们的少年背影笑道:“这滑轮组倒不是出自我手,是魏国公府小公爷为清运此处泥沙专门设计。”

“哦?竟是出自徐小公爷之手?”刘伯温有些惊奇,捋着颌下花白的短须道:“短短数月,竟已经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此乃利国利民之良法,有此学问,天下不知要省下多少人力!”

说完一双老眼灼灼看向朱肃:“殿下学问见识,由此可见一斑了。老夫尚有一事未明,今日正巧问一问殿下。”

“闻说殿下师从黄帝轩辕氏,可有此事?这世间,真有修仙长生之法不成?”

“轩辕黄帝?”朱肃整个人一呆。“怎么可能!黄帝始祖已作古千年,怎么可能当我的师父?”

“所谓长生,虚无缥缈,求之途耗光阴岂是智者所为?若真有人有大能耐得以长生,何以不闻于世?前元肆虐天下板荡之时,又为何不现身拯救我等子孙后事于水火?”

第163章 高丽学子

“哈哈哈,老夫亦觉得此为无稽之谈。天下间岂能有长生不灭者。殿下师从异人却有人以讹传讹将殿下之师讹传为人皇之祖,殿下可知这是缘何?”刘伯温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讶异的朱肃。

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流言的朱肃心中是震惊的,老朱确实给自己编造了一个黄袍人师父,但在朝会上却并未言明其身份。将黄袍人牵强附会为轩辕黄帝那性质就完全不同了,人皇的弟子又岂有居于他人之下的道理?

明白了,全明白了。有这种流言必定是胡惟庸一系在捣的鬼。意图以流言掀起波澜使得自己为太子朱标甚至是老朱所忌惮。

真毒啊。这是非逼我赶鸭子上架不可。幸亏我摊牌的早,大哥和爹都清楚我这一身的学识究竟来自何处,要不然以帝王家的多疑自己顷刻间就要危若累卵,非得仰赖他胡惟庸的力量来自保不可。

“看殿下表情,只有庆幸,却无惊惶。莫非料定此流言有惊无险?”刘伯温看着朱肃的表情,猜到了些什么。

“莫非……此事乃是有人嘱咐殿下……”说着对天上使了个眼色。

“刘师只需知晓,我对权位毫无觊觎之心便是。”朱肃无奈一笑。“若非情势所逼,谁耐烦和那满肚子坏水的家伙打交道?”

“哦?情势所逼好!情势所逼好哇!”刘伯温竟畅快大笑起来。“我只当殿下为小人挑唆,起了夺取日月之心。不想竟是为人所逼,甚好。”

“庙堂尊位,只是浮云。殿下能为常人所不为,当明心见性,一心传扬学问,莫陷入那泥潭中去。如此方不负贵师尊所授的一身所学啊。”

他竟然是担心自己误入歧途,特来劝诫自己的。对于他人的好意朱肃从来不敢怠慢,当即面容一肃,直言道:“受教了。还请刘师放心。这天下,我只认父皇和大哥是皇帝。这朝堂,也不该有人搅弄风云扰乱朝纲。”

朱肃已经说的如此直白了,刘伯温颇为欣慰的点点头。最担心这孩子被胡惟庸挑唆出了反心,自古权位惑人心,大明难得有高人的弟子现事,若是因为醉心权术夭折了导致学问失传绝对是莫大的损失。

“闻说殿下意图为碧峰书院招收先生,不知老朽才疏学浅可堪殿下一用否?”去了心中疑虑,刘伯温对朱肃眨了眨眼睛,目光颇为狡黠。

“刘师愿意屈就?”这一惊可是非同小可!刘伯温在后世可是被神化了的人物,民间云“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虽然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夸张,但老刘无疑是朱元璋集团之中最为重要的谋士之一。从他如今明明已经告病致仕,却仍被老朱强行留在应天,时不时还要入宫垂询就知道,他在老朱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在老朱心中与他拥有同样地位的谋士,

也仅仅只有一个李善长而已。

这样的顶级谋士,愿意来自己的草台班子当教书先生?

“哈哈哈哈,老夫本就常想弃了这一身名禄,回青田去教书度日了。闲时含饴弄孙,岂不快意?”刘伯温笑道。“只是蒙陛下错爱,迟迟不准我回乡。老夫才没能实现这愿景。如今殿下欲办书院,正和我心相合。还能一窥殿下所学,妙甚!”

“更何况……”说着上下看着朱肃,面露慈色。“殿下如今为清流所忌。老夫若在此,他们也能多收敛些……”

朱肃体会了刘伯温的深意。如今朝中浙东清流一派多视自己为眼中钉,刘伯温虽久无实职,但在浙东清流文官眼里却一直都是精神领袖。

若是由他出面,那些清流对自己的敌视也能少一些。可以避免几分日后可能发生的太子党与吴王党之争。

这位老人对自己的保护之意,让朱肃铭感莫名。

……

当日朱肃便将刘伯温安排在一栋小楼里住了下来,并应刘伯温的要求,将自己这些日子写出的教科书和图纸一一奉上。刘伯温见了在老朱那里惊鸿一瞥的数学以及各色图纸,喜的整个人都精神焕发了起来。当晚熬了个通宵将朱肃的数学通读一遍,第二天一早就拿着解出的题目去找朱肃印证。吃完早饭又龙精虎猛的跑到水库的工地上去,准备用自己学了一夜的新算学知识算一算徐允恭弄出来的动滑轮。

得知碧峰书院缺少先生更是寄出书信,准备将认识的几位在野遗贤统统招到书院来。有这格物的学问不怕那些老家伙不趋之若鹜,与方孝孺聊过之后对其更是大为赞赏。

“此子非常子也。殿下所学太过偏于实际,不为主流世俗所接受。然此子能将格物与儒学融会贯通,将此实学转变为为天下读书人所接受的显学。”刘伯温道。“可遣其四下为格物一门讲学,或可招揽许多读书人拜入格物一门麾下!”

倒是没有想到这样的途径,突然想起来孔圣人也是通过四下游学讲学,方才成功传播了儒家思想奠定了圣人的地位的。方孝孺一心将格物一门往哲学上靠,或许这个方法真的可行?

庄户家的娃娃们成功入了学,刘伯温的两个儿子刘琏和刘璟承担了认字蒙学的工作。徐允恭李文忠朱守谦方孝孺并刘琏刘璟几人,则在书院中学习朱肃的格物与刘伯温的经世之法。出乎朱肃意料的是,听闻刘伯温在碧峰书院任教,勋贵之中竟有许多人将自家儿子送到了碧峰皇庄要拜入书院学习。吉安侯陆仲亨之子陆贤、永嘉侯朱亮祖之子朱暹等赫然在列。

“听闻殿下有意广收生源,我等特来给殿下撑个场子。另招揽了一名贤才可拜入殿下门下。”朱暹对着朱肃抱拳道。虽然称呼朱肃为殿下但话语中的态度却并不恭敬。他自小随朱亮祖领军素来自诩自己智勇双全,若不是父亲朱亮祖打发他来做朱肃的谋士,他是打死也不会来这种过家家般的书院的。

在他的身后,一位身穿文士袍的书生上前一步,对着朱肃跪地一礼:“学生王在贤,拜见上国皇子殿下!”

“上国?”朱肃眉头皱起,那王再贤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状极恭顺。“学生乃是高丽国人氏。闻得上国殿下有异人所授之学问,因此特来瞻仰上国异人高明的学问!”

第164章 宇宙舔狗

数月前,高丽国王遣使臣郑梦周奉表贺供,且奏请大明允准高丽子弟入太学。

皇帝朱元璋并没把这当成一件大事。答复曰:高丽欲谴子弟入太学,此亦美事。着中书省熟议此事。故而,太学之中,便多了一批来自高丽的留学生。

这位王在贤,便是数月前刚刚入学太学的高丽留学生之一。朱肃身边的内侍狗儿就是在那次随着高丽使团来到大明的。对于宇宙国这个国度,朱肃从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进行揣测,对这些来求学的高丽人亦抱持着极大的戒备,总觉得他们是想把华夏学说偷回去申遗……

故而这些留学生的事情,也从狗儿口中打听的颇为详细。

“你高丽使团留在应天的尚有一十六人,一十六人尽皆入了太学读书。你亦是其中之一。”

“既然已入了太学,又何必来我这碧峰书院?”朱肃居高临下的看着跪在地上的王在贤。

王在贤露出谄媚的笑脸:“我等高丽子民素来仰慕中原王化,有若萤火之仰日月、孝子之慕慈父。不惟君臣之论,亦且仰上国声明文物之盛。”

“今闻殿下之才得仙人所授,我等下国子民,惊叹敬慕之余,自然亦生瞻仰之心。”

“伏望殿下察小人向化之诚,使我高丽互乡之童得齿虞庠之胄,小人不胜庆幸!”说完再度付下身子,做五体投地状。

中原之人素来沽名钓誉,只需极尽谦恭,往往便会将珍贵的学识倾囊相授,以期在域外也能扬己身之名。

莫说这位五殿下只是一个少年,就算是一名白发苍苍的宿儒,见自己将姿态摆的这般低,也该感动不已将自己扶起主动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了。思及此,王在贤的脸上闪过一抹得意。

宇宙国在明代就这?朱肃满脸嫌弃的看着趴在地上的王在贤。这个家伙张口上国闭口慈父,着实把朱肃恶心了个够呛。萤火和日月也就罢了,居然把高丽和大明比作孝子和慈父。一把胡子了还说自己是无知的“互乡之童”,明明一身儒衫还毫无文人尊严的对自己一个少年趴在地上跪拜。

朱肃甚至怀疑,自己要是叫他舔鞋的话,这位高丽留学生也会笑嘻嘻的照办不误。

不是自称有六千年的悠久历史吗?万物起源的宇宙国就这?

“遣他退下吧。高丽之人竟毫无风骨,本王甚为不喜。”朱肃甚至不想直接和此人说话,只是用厌恶的语气打发将他带来的朱暹。

朱暹愣了一愣,有些不快的对朱肃道:“殿下此举只怕不大妥当,我大明乃礼仪之邦,如此不讲情面有碍我大明国体……”

“连陛下都不反对高丽学子入太学,区区碧峰书院,难道门槛更强于国之太学乎?”

“世子是我明人,还是高丽人?”朱肃挑了挑眉头,开声直呛。“大明子民尚有千千

万万有意读书,却不得其门。高丽人莫非有什么过人之处,值得世子另眼相看?”

“有让他入学的那份资源,我更愿意择一大明子民而传之。”

“高丽人想学我学问?等我大明人人皆有书读的时候,再言不迟!”

说罢,仍旧没有看趴在地上的王在贤一眼,直接离去。

首节 上一节 78/2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