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开始的大黄庭 第155节

南阳知府面色一喜:“成啦!”

“老夫怎么感觉这楼梯在晃动,是错觉吗?”

“哎呀,不愧是领兵出征的少年侯爷,这体力,本官就是磕药也远远不及啊!”

“那咱们怎么办?现在上去吗?”

南阳知府伸手拦住了一众官员,摸了摸胡子:“不,再等一等。”

一位矮胖的县令向着南阳知府行了个大礼:“恭喜大人,大计遂成。”

众人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却迟迟听不到楼上声音减弱。

南阳知府抚掌笑道:“看看!我这“女儿”不愧是有名的扬州瘦马,这本事,就是堂堂侯爷,也是欲罢不能,沉溺在了老夫设下的温柔香中。这就叫做,英雄难过美人关。”

一众官员纷纷拍马屁道:“知府大人英明。”

“知府大人,不战而屈人之兵,真乃大智慧呀!”

“下官等要和大人学的还有很多啊。”

时间又过去了一个时辰,楼上的声音这才渐渐停息下来。

“要不怎么说人家能少年封侯呢,瞧瞧这体力。”

“别废话了,李老头你年轻时候也是转瞬即逝,就别吹牛了,快上去看看呐!”

在南阳知府的带领下,一众官员上去准备来个“捉奸在床”。

上了楼后,众人寻着声音来到厢房门前,听着里面的喘息声。

南阳知府酝酿了一下情绪,正准备推门进去,突然,隔壁的房间被一只大脚踹开。

只见薛虹捂着额头走了出来,眼中流露出不满意的神色:“知府大人,贵府是怎么回事,这白天怎么还有办事的,把本侯都吵醒了!

如此待客,未免太失礼了吧!”

一众官员人都麻了,看看薛虹,又看看屋子里再次升起的此起彼伏的吟唱声。

你在这儿,那tm屋子里的是谁啊??

南阳知府反应倒也快,脸色一黑,立刻行礼道:“请侯爷恕罪,下官治家不严,污了侯爷的耳朵,下官该死啊!”

薛虹脸上依旧有着三分怒色:“再有下次,本侯回京定要参你一本!现在本侯还没醒酒,速速让人带本侯去别处休息,再有这种事情发生,就别怪本侯动怒了!哼!”

南阳知府心中又惊又怒,只能连连道歉,并立刻安排人搀扶薛虹换个地方休息。

薛虹脸上冷若冰霜,重重的一甩袖子,转身离去。

一众官员:“完了,这不芭比Q了吗?本来想着拉拢人家,这下没把人家得罪死就算够幸运的了。”

薛虹是谁啊?当今唯一的一个实封的万户侯,不及双十的年纪任职工部右侍郎,隆庆帝眼前的红人、好女婿,更是百姓心目中的英雄,冠军在世。

这样的一位金尊玉贵的人,被他们安排听活春宫,按道理来说,薛虹没当场发飙把他们从楼上扔下去都算薛虹有涵养了。

……

京城内,隆庆帝看着眼前的地图,正在揉着眉心,不知所措。

说实话,这还是头一次,因为国土年纪太大,不好管理而苦恼。

如今罗曼诺夫王朝都城被重炮轰成废墟,偌大的一个王国已经成为了过去,只要隆庆帝想,虽时可以把北边广阔的土地纳入大明的统治。

可是问题来了,人手不够,而且不值得。

如今大明南吞安南,东吞辽东、高丽、东瀛,西吞昆仑山、等地。国土面积已经达到了大明巅峰,就是在历朝历代中也算数的上数的。

虽然很多地方还没有完全控制,可只要大明中心朝堂不出乱子,彻底归化这些地方是迟早的事情。

如今隆庆帝恨不得把手下官员一个人掰成两个用,如今就连民间的大量举人、甚至秀才都开始被征用,派往各番邦用来治理。

可是依旧不够用,地方太大了,需要的官员也太多了。

北边土地虽然广阔,但气候寒冷,适应的作物少,而且距离京师过远,一但出现叛乱出兵镇压也会异常困难。

可是隆庆帝又不想放弃,毕竟按照薛虹给的消息,北边可是有着大量的铜铁煤炭等矿山。

隆庆帝看着那张巨大的地图,凝神冥思。

“唉~真是没想到,朕的能力太强,国土太广也会成为烦恼。改天要去太庙和列祖列宗说说朕的苦恼,嗯,就这么办!”

隆庆帝正要命人收起地图时,脑海中灵光一闪。

隆庆帝走下龙椅,踏着巨大地图向着一处走去。

“中原、九州、周而代商……”

隆庆帝似乎想到了什么,目光在地图上不断巡视着。

“若是朕……再行分封制度……可行否?”

古时,商为大邦,而周为小邦。周王朝在打败商后,没有足够的能力和人口去治理广袤的土地。

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和生产力下,分封制度就是最优的选择。

如今的情况,和当初何其类似。

虽然大明的生产力与周王朝时期有着天壤之别,可是面对着这鞭长莫及之地的处境,与周王朝是相同的。

隆庆帝脚步踏在地图上,仿佛一尊通天彻地的巨人在丈量天下!

东瀛之地,地处海外,然则地理位置重要,不可尽数分封,要酌情处理。

华夏的文明是得上天眷顾的,她拥有着最适合凝聚大一统精神的环境和土地。

以黄河和长江为核心,土地广袤,使得华夏这个民族孕育出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和大一统意识。

可是,天然优越的环境,在保障诞生了文明强大凝聚力的同时,也使得华夏民族,被地理环境困在了这里。

西以昆仑山脉、沙漠为屏障、南、东临海,北边则是匈奴、蒙古。使得华夏民族走不出去这个圈。

否则在汉唐时,华夏就有可能到地中海饮马去了!

不是我们的老祖宗没有进取之心,而是以当时的情况注定就走不出去。

隆庆帝:“安南此地不与分封,应全力完成归附……至于北边……”

北边一大片草原,可以用作大明的马场。

隆庆帝想起薛虹曾经和他提起的“民族自治、循序渐进。”

隆庆帝决定,以瀚海为界限,东西二百里向南延伸,此地直属大明管辖,驻扎军队,建造大明马场,设立布政司,高层官员由大明官员担任,中层官员由当地人与大明官员参半、吏员全部由当地人担任。

第三百四十七章 分封(下)

隆庆帝:“夏大伴,朕怎么说你就给朕怎么画!自瀚海西五百里……”

……

隆庆帝看着眼前,被划分为一百几十块的罗曼诺夫王朝国土,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当天晚上,隆庆帝便召集来了内阁重臣以及六部尚书商议此事。

只要这些人都同意了,那基本上再启用分封也就没有什么阻力了。

会议最终的结果便是,全票通过。一件关系世界格局的大事,在十几个老头在御书房的“友好洽谈”下,达成了最终的结果。

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古今如此。

第二天一早的朝会上,一开始,礼部尚书黄锦便扔出了一个炸懵了整个朝堂的重磅炸弹。

“臣黄锦,奏请陛下,重启分封!”

一句话,群臣愕然。

这老黄头是要干什么?大明虽然一开始是分封知府的,可是如今早就被朱祁钰给废除了呀!

并且大明皇室,除了皇帝的位置外,不再有世袭罔替,而是一代代直接降等袭爵,到了三代后更是会跳着降爵。

比如从前:皇帝的儿子是亲王,亲王的嫡长子还是亲王。

从朱祁钰以后,亲王将王位传给下一代以后,自动变成郡王,再传再降……除非有功者才可以不降等袭爵。

就是为了防止出现宗室太多,尾大不掉,拖垮国家的情况。这是于谦晚年提出来的建议。直接被当时已经即将走入生命尽头的朱祁钰采纳了。

这也是这一世,大明的情况比上一世好得多的原因之一。

除了出现了隆庆帝这个雄才伟略的君主外,也有于谦的莫大功劳。

原本的历史上,明朝将各种灭亡原因综合起来,最后基本就是一句话:国家没钱了。

各地大灾,国家拿不出钱赈灾。

边关动荡,国家拿不出钱养兵。

河堤失修,国家拿不出钱修理。

基本上历史上大部分国家,最后都是因为财政崩溃被活生生拖死了。

朱元璋在位期间,一口气封了25位诸侯王,基本都是自己的儿子。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以后,意识到了藩王的危害,因此开始削藩。

可是朱允炆这犊子削的太狠了根本不给人活路,他那不单单是削藩,他TM那是叔叔消消乐。

后来朱棣上位,虽然废除了藩王,但是却给了更优厚的待遇将他们及他们的后代养了起来。

人一但没有了生存的忧虑,繁衍能力就会高到可怕!

根据记载:生下五六十个孩子的藩王,那都不算多。据统计,明朝庆成王朱钟镒,生了超过100个孩子。过年聚会的时候,兄弟姐妹们,居然互不相识。

明朝初期,藩王不多,财政压力还不明显,可到了后期需要国家养着的宗室人数高达二十多万!

亲王每年的俸禄是一万石,郡王是两千石,镇国将军是一千石,辅国将军是八百石,奉国将军是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两百石。

除了这些基本工资以外,宗室们还有大量封地。这些田产是宗室们的私人财产,算是额外的收入了。这些土地上的佃户,只需要向宗室们缴纳租金,无需再向朝廷交税。所以说无形中,也是对明朝朝廷收入的一种伤害。

到了明朝末期,宗室的开销几乎成为掏空国库的重要因素之一,导致崇祯皇帝穿着打补丁的龙袍吊死在歪脖子树上面。

崇祯可是皇帝啊,居然沦落到要穿打补丁的衣服!

所以说,如此庞大的宗室这tm拿什么去养?拿命吗?

不得不说,这一世于谦于少保没被杀,真是华夏的大幸!

于谦替大明后世解决一个大麻烦。

如今黄锦提出再启分封无疑是在挑战朱祁钰留下的规矩制度。

不过这些大臣也都是老人精了,他们心里也都明白,如今整个朝堂都是隆庆帝的人,黄锦的提议到底成还是不成主要还是看隆庆帝的意思。

于是大臣们纷纷努力的偷窥向隆庆帝,可是在隆庆帝脸上根本看不出来任何的信息。

好吧,是时候发挥大臣必备技能,揣摩圣意。

首先,以黄锦的身份来说,隆庆帝的亲家,基本上和隆庆帝就是穿一条裤子的,这老b登要是没和隆庆帝通过信那才出鬼了呢。

其次,黄锦提议再启用分封的目的是什么?是某种试探,还是真的因为某种原因而要启动分封制度……

哦,是了。如今隆庆帝真正做到超宗越祖,把大明的疆土推到了顶峰。

可是疆土太大,难免鞭长莫及。

这种情况,隆庆帝想要重启分封就不足为奇了。

首节 上一节 155/1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