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第146节

当路易·菲利普在杜伊勒里宫宣布这个消息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了,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想从对方的脸上看出有没有听错。

看到众人露出的惊讶表情,路易·菲利普不得不再一次重复了自己的决定,然而大厅内依然没有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相反则是充斥着惊喜、惶恐、不安、愤怒的情绪...

不过此时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路易·波拿巴即后来的拿破仑三世。路易·波拿巴与他叔父的那些兄弟们不和,甚至连伯父约瑟夫都瞧不起,更不用提拿破仑的另外两位兄弟了。

当然法国政府也没有忘记这位年轻的王位觊觎者。

他们成功地拉拢了一个拿破仑的私生子,莱昂伯爵。此人与其生母一样都十分爱慕虚荣,并且都不受拿破仑波拿巴和他的亲人们待见,以至于一直以来他们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而后来,一名受雇于法国政府的官员告诉莱昂伯爵,只要他能和路易·波拿巴决斗,无论胜负输赢,他都能拿到十万法郎的佣金。

很快这位落魄的公子哥就动身前往伦敦,不仅公开羞辱了路易·拿破仑,还诋毁他的身份,并向其发起了决斗。

法国政府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让这位拿破仑波拿巴的侄子身败名裂。所以无论他是否接受决斗,结果都不重要。

如果路易波拿巴拒绝了,那么他的政治影响力将会烟消云散。若是他接受了,无论是杀死对方,还是自行殒命,都难逃手足相残的恶名。

可有的时候,历史就是那样的奇妙。路易·拿破仑并不想参加这场决斗,但是身边的人都告诉他,这场决斗比他的生命更重要。不得已的他只好接受。

在决斗的当天,路易·拿破仑和莱昂的内心都充满了深深的恐惧感。这时候前者开始试图劝说后者不要自相残杀为家族抹黑的同时,并向其询问是否受到外人的胁迫或者蛊惑。

后者听完一口气便将法国政府供出来了,并且还提到了那十万法郎的交易。由于无法得到拿破仑家族的认可,所以莱昂不能享有年金。在拿破仑死后他便失去了经济来源,所以才铤而走险。

“听着,我出十五万法郎,你放弃决斗。”

“我觉得我的名誉值二十万。”

“好吧,成交!”

于是乎,这场闹剧就此落幕。正是由于处理

这件事展现出来的能力,让路易·拿破仑得到他叔父的兄弟们表面上的认可,他们一同出入同一家剧院,以示他们的关系融洽。

不久后,路易·拿破仑决定再次发动起义,用以回应路易·菲利普政府的勾当。他选中了法国的海滨城市布洛涅,此处兵力相对薄弱仅驻扎了250名士兵。

而阿拉德尼兹上尉是一位典型的波拿巴主义者,在与路易·拿破仑见面之后便立刻认同了他的计划。

路易·拿破仑的计划是控制布洛涅之后,便直接向巴黎进军,直至推翻七月王朝。为此他招募了一些退伍兵和失业工人,同时和波兰复***取得了联系。

至此与他合谋的人数已达到了五百,不过这个由法国人和波兰人组成的混合团体,并不了解整个计划的来龙去脉,甚至对会在何时出发又或是前往何处这种再简单不过的细节也不知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道理路易·拿破仑自然懂,所以他很早就向一名英国官员借了五十万法郎,又向五十六个人打出了白条,总共筹集了102万法郎。

至于起义需要的武器则从英国进口,其中包括褐贝斯线膛步枪,以及伯明翰钢刀。而旗帜和军服则是从巴黎采购,为了扩大影响力,他甚至还订购了一台手摇式印刷机,用来印发传单。

1840年8月5日,五车食品,二十匹战马,两箱军服,以及三车武器和几千张传单被运进了布洛涅。路易·拿破仑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当地军营,却被懒散的士兵们直接无视了,直到阿拉德尼兹中尉将他们集合起来。

他向士兵们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只可惜并没有引起那些“短视者”的共鸣,不得已只能向其许以厚利,金钱、勋章、官职...

正在士兵们欢呼庆祝的时候,突然有人大叫“宪兵来了!”。场面顿时变得混乱不堪,路易·拿破仑和他的追随者们在慌乱中展开射击,击伤了多名士兵。随后士兵们开始还击,起义宣告失败。

此时的路易·拿破仑只能选择向海边逃窜,然后在那里登船离开法国。只不过他们在半路遭遇了法军,后者并没有半点同情心,直接向其开火。

交火十五分钟之后,三名密谋者被击毙,还有一人淹死在河中,而此处距离海边还有五公里的距离,走投无路的路易·拿破仑只能选择投降。

他效仿叔父的行动以再次失败而收场,他之前为此付出的时间(3年)、金钱(大概200万法郎)和精力,在此刻都显得异常荒诞。

而路易·菲利普对于这场胜利则是显得十分满足,他认为那个科西嘉人的侄子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那些士兵爱戴自己胜过拿破仑·波拿巴。

然而实际情况则是那名高喊“宪兵来了”的士兵,当时只有14岁,他那么做完全是出于好奇和玩耍的心理。

但不幸的是他也成为了此战唯一阵亡的法国士兵,一发流弹击中了他的眼睛结束了他的生命。

事毕路易·菲利普决定将这个不安分的王位觊觎者关进监狱以绝后患。此刻的他认为已经完成了自己成为法兰西皇帝的第一步。

之后他还要亲自封拿破仑为法兰西皇帝,并接过他的佩剑和权杖。

第三十七章 数学家孟德尔

三年前,成功培育了高产小麦的老孟德尔拿到了弗兰茨许诺的两万弗罗林奖金,让他们一家摆脱了长期以来生活拮据的日子。

老孟德尔将为妻子治病而借的1700弗罗林债务全部偿还,还在家乡的海因策道夫村购买了两百亩土地,并雇佣了两名佣人,再把余下的钱储存到了银行,也算是完成了他一个农民最朴质的梦想。

而他的儿子格雷戈尔·孟德尔也从中受益。

这位未来闻名于世的伟大生物学家打消了攒钱用于进修奥尔米茨大学的打算,而是靠着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超越常人的优秀能力,最终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整个奥地利帝国最好的高等学府-维也纳大学。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他并没有将生物作为自己的修习主科,反而是选择了数学专业。

很快这位未来生物界的大佬就在数学方面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天赋,这让得知消息后的弗兰茨感到十分尴尬。

尽管熟知历史上这位科学巨匠的一生经历,可是你总不能跑到一个数学天才面前,郑重其事地告诉后者,“数学专业不适合你,生物学才是你真正的归宿。当然在闲暇时记得不要忘了种豌豆…”

时隔三年,当弗兰茨再次与小孟德尔相遇时,当初那个黑瘦拘谨的少年,此刻已经长成了一个小白胖子。岁月的流逝并没有让他对这位大公的感激之情有丝毫的减弱。

毕竟当初如果没有后者大方地出手相助,他们一家会和历史上一样在穷困潦倒的泥潭里挣扎,并且他的父亲将会在一次工作中不慎被砸断了腿让家里失去了收入来源,而只能靠人接济度日。

虽然这两万弗罗林是老孟德尔凭本事赚到的,但他和他的儿子一样依然十分感激弗兰茨给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并且帮他追回了其中被黑掉的那一万六千弗罗林。

除此之外,这些年来奥地利几乎各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老孟德尔对这个帝国和它的统治者哈布斯堡家族有很大的好感。

“殿下,能再次见到您是我的荣幸!”脱帽行礼后,小孟德尔发自真心地说道。

“您好,能见到你也是我的荣幸,孟德尔先生。”

弗兰茨的话让对方受宠若惊。

“您居然知道我的名字!这是太荣幸了!...”

穿越之后几乎天天接受别人的疯狂恭维,让弗兰茨已经习以为常了,但他还有些不好意思去接受这么一位在人类历史上举足轻重的科学家对自己如此的毕恭毕敬,便趁机转移话题道,。

“您不必如此,我来是想问您几个问题。”

孟德尔收回了手,恭敬地道,“这是我的荣幸,弗兰茨大公。”

“您能实话告诉我您对这个国家的看法吗?”

“奥地利帝国是个伟大的国家,虽然它有些专制守旧,但我觉得这是有它的道理的.”小孟德尔突然意识到了自己可能说错了话,便立即改口说道。

“我说的是权威性,对,帝国的权威性非常强,这点非常好,我非常爱它!帝国万岁!...”

毫无疑问,他是一个求生欲非常强的人。

只不过让弗兰茨没想到的是,某些观念居然已经如此地深入人心。看来有必要提前采取一些措施,否则等1848年降临时再做恐怕就来不及了。

“我知道的,您放心,这次是秘密谈话,并不会有人对此做记录,更不会有人追究您的责任。”

弗兰茨本意是想安抚一下眼前这位不安的天才,谁曾想却适得其反,此刻的小孟德尔变得更加惶恐起来。

他觉得这一切实在太过反常,自己明明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新生,就算在几年前和皇储有过一面之缘,对方也不可能记得自己。

“唯一的解释就是那件事暴露了,果然做人还是要本分一点。”小孟德尔心中如此想

着。

弗兰茨自然不可能知道刚才对方的内心活动,此时的他只想岔开这个尴尬的话题,毕竟大学校园场所可是各种思想的汇集地,无论听到什么都不是稀奇事。

“您喜欢数学吗?”弗兰茨问道。

“非常喜欢,因为数学即真理。”小孟德尔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很好.请您坚持下去,帝国需要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去打开天窗让人们知道什么才是真理,而不是那些相对的和不确定的由人缔造的理论。”

小孟德尔懵懂地点了点头,虽然他不太确定弗兰茨大公在指什么,但是继续在数学的路上走下去肯定没错。

“那就好,如果有困难尽可以找我帮忙。要是有兴趣还可以去皇家科学会与那些前辈们多交流。”

此时的所谓奥地利皇家科学会,与其说是一个科学组织,更不如说是类似周末沙龙一类的俱乐部。简单概括,就是供一群各国学界的大咖在一起交流的平台。

能受到邀请的无一不是此时在某一领域的专家。当然有些例外的参与者则是经过弗兰茨的特别推荐,他们全都是未来会在人类科学史上留下一笔的人物。

所以当他将皇家科学会的邀请函交到小孟德尔的手上之时,后者觉得沉重无比。

“是!”

弗兰茨听完后只是礼节性地点了点头,便转身离开,刚走了几步,又转头说道。

“我忘说了,偶尔您也可以尝试养几盆绿植,比如说豌豆就很不错。”

这句话久久回荡在小孟德尔的耳边,让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大公要他养豌豆呢?

在返回美泉宫的马车上,阿佳妮有些不解地问道。

“刚才那个小胖子,不,是刚才那位年轻的学者,他真的有资格进入科学会吗?”

“你是说孟德尔先生,我看过了,他的成绩的确很优异,没有任何问题。”弗兰茨有些敷衍地说道。

“他是很厉害,但是整个维也纳像他这样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看着阿佳妮似乎有些不满的样子,弗兰茨只是无所谓地摊了摊手道,“聪明人有成百上千,但是孟德尔只有一个。”

“可他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刚刚进入大学新生而已,就像您一直委以重任的多普勒先生,只不过是一个不太成功的中学老师。

您不知道您的很多做法都让一些科学界真正的权威困惑不已吗?他们不过是碍于您的身份不敢向您提意见而已。”

看着阿佳妮又急又气的样子,弗兰茨心中忍不住笑道。

“评判一个科学家的标准应该是什么?是资历?还是年龄?不,都不是。阿佳妮小姐,您应该明白,盲目相信权威主义可不是什么好现象,就算是我也不能例外。”

“您居然还知道权威主义的危害啊?”

第三十八章 姨妈来访

阿佳妮一副深受其害的样子,让弗兰茨觉得很奇怪。因为根据后者的了解,前者在流亡之前就是一个整天花天酒地的贵女大小姐,又怎么会和学术权威这方面扯上关系呢?

“那我问你,你看我是不是身兼四种身份-军阀、财阀、门阀、神阀?对了,再加一个学阀之后就五毒俱全了。”

阿佳妮自然不会去接这种炸弹,她继续阐述她之前的观点。

“您现在命令一名中学老师,去率领一群整个奥地利帝国乃至全欧洲最优秀的学者们,去研究一些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的奇思妙想。难道这不是权威主义吗?”

弗兰茨有些无奈地挠了挠头,他总不能说自己是穿越者,所有的这些研究都是百年之后经过证实的正确方向。

至于多普勒本人在1848年之后转变了研究方向,变得趋炎附势之后立刻就成了维也纳物理学院的院长,说这种人没有才能简直是笑话。

可弗兰茨并不想要一个趋炎附势的傀儡,他知道学阀这种东西有多可怕。

当年那个强大的东方古国正是因程朱理学的兴起,导致“外圆内方”的情况出现,即对外软弱无能,对内残酷统治,加之思想禁锢。

好处是统治稳定,坏处是劣币驱逐良币,几乎杜绝了爆发科技革命的可能,或者连带周边地区一起摆烂。

学术权威一旦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规模效应,即垄断性和排他性,到时候所谓的学术和科学就会变成人情世故。

试想一下,如果一群酒囊饭袋,推杯换盏之际就决定了某些重要的研究项目,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一幕。

而且弗兰茨之所以会用多普勒这种毫无根基的学者,就是因为不容易拉帮结派,当然如果他真没有那个能力,那就换人,毕竟国家资源有限。

不过弗兰茨并不会因为某些人的几句话,而改变对人对事物的看法,就算身边极为亲近的人也不例外。

“手伸出来,让我看看你是不是收人好处了。”

弗兰茨从阿佳妮的手里开始找起,他觉得对方一定是收了什么人的好处,否则怎么会对科研有兴趣呢。

首节 上一节 146/3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