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第152节

但遗憾的是,阿伏伽德罗的卓越见解长期得不到化学界的承认,反而遭到了不少科学家的反对,被冷落了将近半个世纪。

可现在又不同了,在尊重科学和知识的“唯物主义者”弗兰茨的鼎力支持和资助下,这位遭受冷遇的科学巨匠就获得了与全中欧最好的化学家们交流和探讨的宝贵机会。

这让他极大地完善了自身的理论,同时也让那些鼻孔朝天看人的天才们重新审视自己。

这让他极大地完善了自身的理论,同时也让那些曾经对阿伏伽德罗的理论不屑一顾的天才们重新审视这个理论。

此时在场的化学专家有:

富克斯,巴伐利亚人,矿物学家,分析化学奠基人之一。

德贝莱纳,一位自学成材的天才,创造的由氢化装置组成的充气气体照明灯,极大地影响了当时和后世的公共照明工程,同时也是一位检验原子量方面的专家。不过由于没钱没势,并没有获得他所发明技术的专利,生活十分拮据。

费希尔,波西米亚人,以他发现的“费希尔盐”载入无机化学史册,同时也是伏达电池的先驱

者之一,确立中毒检测的方法。

(伏打电池,早期电池,实用性很差。)

盖莫林(也称格麦林),汉诺威人,氰化物专家,编写了诸多化学入门著作,培养了一批后世闻名的化学家。

米切利希,奥尔登堡人,晶体化学专家,合成了“硝基苯”,在燃料,火药,蔗糖发酵方面均有杰出贡献。

弗里曼·龙格,汉堡人,从煤焦油中萃取酚、氮等物质,研发纸色谱,同时也是纸色谱测定技术的先驱,还是染料化学的大佬。

舍恩拜因,巴登人,全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典型,其中最主要的几个发现是自动氧化、诱导反应、火棉胶(硝化纤维,芜湖起飞)、电化学和钝化铁。虽然一辈子都致力于治病救人,但是他的发明后来基本都成了杀人的武器。

维勒,格麦林的学生,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家之一。

李比希,农业化学奠基人,与维勒一同合成尿素。

(最后这两个是巨佬,如果展开讲,一章都不够,所以不写了。)

等等...

这些在人类化学史留下浓重一笔的人绝非庸才。之所以一直不待见阿伏伽德罗的理论并非是权威的压力,主要原因是当时的自然科学还无法区分出分子和原子。

同时由于有些分子发生了离解的现象,让阿伏伽德罗假说很难给出有说服力的实证解释。

不过由于某只蝴蝶扇了几下翅膀,一些细枝末节的障碍由韧而解,所以他们自然没有理由继对这种理论持否定态度。

同时这些人也很清楚,这个理论的确立,将会给整个化学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历经30年的努力,阿伏伽德罗终于如愿以偿,然而留给他庆祝的时间却不多。因为后面还有人打算展示和论证自己的新成果。

其实此时的阿伏伽德罗很幸运,因为他的成果被人认可的时间提前了二十年,历史上的他甚至没能活着等到那一天的到来。

在弗兰茨的推波助澜之下,一个个新理论、新发明、新方法被提出。这些激动人心的东西,最终将会改变整个世界。

对于皇家科学会的科学家们,这种不断迭代的知识也让他们耳目一新。

当然也有让科学家们头疼的怪物,比如巴贝奇和阿达研究出的蒸汽动力计算机。

之前两人将差分机的精度推进到了小数点后七位,并且简化了使用方法计算精度高达21位。

这让很多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反复计算上。

其实也多亏了弗兰茨旗下那帮狂人们搞出的大功率液压机,让奥地利帝国拥有了远超这个时代的精密零件制造能力。

此时一台需要耗时三个月造价高达两万英镑的20位差分机,在维也纳只需要花费一个星期和3000弗罗林。

而最新式的21位差分机的造价也不过一万弗罗林,并且残次品的出现率较低。

于是乎巴贝奇和阿达就膨胀了,各种意义上的膨胀,由于二人经常去品尝学生作品,甚至还打包回实验室,体重和信心都在飞速增加。

巴贝奇打算研究一种全新的,时间独一无二的分析机。

第四十九章 差分机

“巴贝奇先生,恕我直言,您和您的机器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过于臃肿。”军方的首席武器制造专家,文森茨·奥古斯丁感叹道。

其实这番意见代表着场所有专家们的心声。但由于几乎他们中的所有人都购买或提前预定了巴贝奇的差分机,自然又不太好当面得罪这个固执的奇才。

实际上由于差分机的出现和应用,让很多研究得以顺利的进行,比如弹道学。

过去进行一次弹道分析需要二十名经过长期训练的精算师和每天至少十个小时的花费,用长达一年时间才能完成。

现在有了差分机,这项工作的用时缩到了只有两个月。当然由于这个时代的武器还很不标准,所以计算的精度有限,还经常被人嘲弄为无用的学科。

而这一次巴贝奇要展示的杰作并不是差分机,而是他研究出的分析机。这台由三万七千个零件组成的庞大机器,高3.5米,重达五吨。如果在算上旁边的蒸汽动力装置,总重量恐怕接近十吨。

“奥古斯丁先生,你知道有一句”大家伙有大智慧”的谚语吗?打个比方,既然我的肚子里容得下的无穷无尽的智慧,它也一样能。还有,请你不要无视我的助手阿达小姐。”

没人喜欢别人拿自己的身材调侃,巴贝奇也不例外;当然更没人愿意说自己的宝贝差,除非哪天太阳从西边升起。

“其实从生理解刨的结构讲,您的智慧应该在脑子里,而不是肚子里,肚子里最长的脏器叫大肠,里面装的是屎。”

文森茨·奥古斯丁辛辣地讽刺道。此人是一个典型的保守主义者,既不喜欢巴贝奇,更无法接受一个女人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事情发生。他私下里甚至称阿达夫人为巴贝奇的情妇。

不过巴贝奇丝毫没把对方的嘲讽放在心上,而是专心致志地为在场的专家们讲解自己的创造结晶。

“先生们,你们还在满足于简单的四则运算和最基本的函数计算吗?”

其实,巴贝奇的差分机已经能运行简单的函数了,所以才会引起英国政府的重视。这项发明对当时的航海学和天文学来说是重大突破。

但是由于那时的英国机械制造业还达不到巴贝奇的要求,最后只能是任其自生自灭。

同样一个重要零件,在英伦工厂里可能需要十几位师傅和几十道工序在经过数天时间并花费上数十英镑的基础上,还无法保证误差小于千分之一。

而在此时的奥地利,只需要几个小时和几十个弗罗林就能完成。

在小规模零件制造业的领域,双方的差距更是能拉到近百倍,因为英国人不可能专门为这一小批零件开辟一条生产线,而奥地利只需要制造一个简单的模具就能实现量产。

言归正传,巴贝奇的”科学课堂”还在继续进行中,只不过在场的其他人似乎并没有被他的兴奋和绪所感染。….

于是乎,他让自己的助手阿达夫人准备了一道非常复杂和繁琐的数学问题,并准备给在场的专家们五分钟时间提前计算,而五分钟后自己再动手。

令人尴尬的是,不到一分钟就有人算出了正确答桉。五分钟过去了,现场已经有一半人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文森茨·奥古斯丁饶有兴致地看着巴贝奇,虽然他自己也没能算出答桉,但是这不妨碍他以一副幸灾乐祸的态度等着对方出丑。

而后者则是早已经习惯了这种尴尬和故意刁难的场面,完全不为所动依旧自顾自地说道,

“女士们,先生们,只要我按下这个开关,奇迹就会发生。到时一组长达25位完全准确的数字,将会清晰地展现在各位眼前。”

此时体重已经超过220磅(之前是150磅)金的科研”巨人”握住了那根杠杆,然后与自己的助手阿达夫人(现在160磅,之前100磅)对视了一眼,

后者给他一个肯定的眼神。

这一刻仿佛周围的一切都静止了,巴贝奇心中听不见喧嚣,眼中只有自己的分析机。

“见证奇迹吧!”巴贝奇拉下了杠杆,随着蒸汽机的轰鸣声,齿轮开始高速运动。

巴贝奇看着手表,一分钟过去了,这是理论上的计算时间,他对着观众高呼道。

“欢迎来到未来!”

只听“轰!”的一声,维也纳皇家女子学院出于对安全隐患的考虑,不得已停课一周....

之后据统计,总共二十几位教授被送入了维也纳总院,万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其中伤势最严重的的当然是距离爆炸中心最近的巴贝奇本人和阿达夫人,但幸运的是他们身上的脂肪起到了缓冲作用,只受了些许的擦伤和骨折。其余的伤者所受的伤情也不算严重,而且考虑到他们这些“高危人士”时常光顾医院,所以这年头做个烧焦几缕头发的实验并亲身体验什么是头破血流都是常事。

此时被一颗飞过来的零件砸伤了脚的文森次·奥古斯丁,即使拄着拐杖还不忘嘲讽被裹成粽子的二人。

“我诚挚地邀请你们加入我的武器开发部门,以后你就带着你的发明去法国搞一次研讨会,把法国人的科学家都炸死,你也算是为国尽忠了...”

巴贝奇依然高昂着自己头颅,不去理会对方的嘲讽,心中暗道“老子是英国人”。

文森次·奥古斯丁看到对方哑口无言,自觉是打了一场大胜仗一般,拄着拐杖离去,可不巧的是刚好和一群小萝莉迎头相撞,还不及发出惨叫就淹没在萝莉的海洋之中。

“你们这是?”

巴贝奇看着眼前一个个带着小篮子的萝莉们,有些感动也有些疑惑。

“老师!我们支持你们!你们一定要继续你们的研究!”

“是啊,老师我们还带了吃的!”

“是啊,我亲手做的!”

“老师,加油!”

“老师,加油!”

.....

甚至还有小萝莉带来了弗洛林用以体现出她们的诚意。显然这些孩子并不是那些完全不谙世事的小鬼。

只不过她们并不会当面向人展示这些,而是选择将钱压在食物的下面,然后隐藏在篮子里。

巴贝奇和阿达深受感动。他们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艰辛和鼓噪的工作居然有这么多人支持,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日后每当他们觉得研究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总会想起今天的事情,然后就会重新充满动力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这群萝莉支持他们的最主要原因是,她们想要更多的旷课时间,而且这两位老师完成了她们一直都想不敢做的事情—炸了学校。.

第五十章 奥地利帝国铁路二期工程

奥地利的内来塔尼亚铁路主要干线基本完成,人们可以直接从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坐火车到北德意志的汉堡,过去几个月的路程,现在要30小时。

而此时德意志邦联的其他国家,除了几条主要干线以外,其他的铁路依然在修建之中。

这就给奥地利一方提供了巨大的优势,凡是铁路经过的地区,到处充斥着奥地利的商品和文化印记。

当地的居民都开始学南德意志语,甚至是维也纳话。

维也纳话就是一种以德语为主的混合语言,厨房用语是捷克语,而点餐和叫服务员用的是波兰语,骂人的时候说乌克兰语,去教堂时说拉丁语,偶尔也会用到一些南斯拉夫语和吉普赛语。

(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斯洛文尼亚语,在当时的相似度高达95%)

这极大地加速了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三个地区的民族融合速度,意大利的传统贵族和地方势力受到严重的冲击,新兴的资产阶级对奥地利政府的依赖程度大大加强。

此时的奥地利并没有对北意大利像历史上一样采取姑息政策,也没有采取过激的民族至上政策对当地强行进行奥地利化,不过公然叫嚣独立和试图羞辱殴打军人、官员的地方势力被依法处理。

小商人和资本家本来就受到地方势力的打压、剥削,而帝国政府的所作所为正巧保护了他们的利益。

国家征收的税务和地方上制定的苛捐杂税、抽成一比,简直是不值一提。这些人自然是没有理由不拥护奥地利的统治,毕竟受损失的只有那些地主老爷和门阀,他们反倒是因为关税的取消获利颇丰。

至于农奴和劳工,更是视帝国为救世主一般。

此时奥地利帝国,维也纳—布拉格—德累斯顿铁路、维也纳—林茨—萨尔茨堡—慕尼黑铁路、维也纳—格拉茨—乌迪内—威尼斯—米兰—帕尔马—摩德纳—卢卡—佛罗伦萨铁路、维也纳—布尔诺—利沃夫—克拉科夫铁路已经完成。

唯一没有通车的便是,格拉茨—卢布尔雅那—的里雅斯特,这里的地势过于险要,并不是加大投资就能解决的问题。

奥地利帝国第一期铁路工程已经基本完成,第二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继续细化内来塔尼亚铁路网,同时沟通萨格勒布和贝尔格来德。

萨尔茨堡—因斯布鲁克—费尔德基希—布雷根茨,萨尔茨堡—比绍夫斯霍芬—赛尔茨谷—格拉茨。林茨—格拉茨,维也纳-布鲁克安德莫尔—克拉根福—菲拉赫—乌迪内,布鲁克安德莫尔—格拉茨,因斯布鲁克—博来纳—乌迪内—米兰。

布拉格—布尔诺—普热罗夫—俄斯特拉发—卡托维兹,布尔诺—布热茨拉夫—维也纳,布拉格—皮尔森—多马日利采—慕尼黑,布拉格—乌斯季—德累斯顿,布拉格—弗罗茨瓦夫...….

总长度约为15000公里,预计25年完工,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合理的预期,毕竟此前奥地利帝国的建设速度就是每年300公里左右。

首节 上一节 152/3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