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第167节

“不怪他,谁让海军本身就是个吞金兽呢?不过话说回来,这对我们在中北美地区的规划并没有影响。”

阿佳妮有些糊涂了,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可没有可以吸血的土豪劣绅,而少部分有钱的地主要么是逃到了其它地区,要么被教会吸纳并发展成

内线。

“可是如果没有任何起始资金投入,仅凭税收和那些效率低下的种植园恐怕连每年70万弗罗林都很难达到。”

“不用担心这点,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两地本来就属于帝国教会扩张版图里的一部分。既然如此,所有开销和花费就由他们负担,反正他们也不缺钱。另外那些土著不是不喜欢帝国的统治吗?那么就把他们送去加利福尼亚好了。”

弗兰茨的行为让阿佳妮更加迷惑了,因为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本身的劳动力就十分匮乏,如果再向加利福尼亚这个地广人稀的地方输送劳工,殖民两地的计划岂不变得毫无意义了吗?

“恕我冒昧,您究竟打算做什么?”

“腾笼换鸟。”

弗兰茨在她满脸疑惑不解的目光注视下,缓缓说道:

“其实不难理解,西班牙用数百年的时间才在美洲站稳脚跟。但我们可没有几百年时间将当地土著慢慢同化,而且随着英法的介入,中美洲早晚也会成为列强们竞争的重点区域。”

这时候阿佳妮突然想起了此前奥地利与墨西哥签订的那几份协议,她本以为弗兰茨会从西班牙和墨西哥本国吸引当地人移民到加利福尼亚,万万没想到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居然成了输送主力。

只不过她依然无法理解他为什么会说未来中美洲将成为列强争霸的战场之一,或许是因为贵金属?

但以此时列强们在殖民地争夺中的一贯手法来看,他们并不会因为对方使用了某些见不得光的手段便会走到一言不合就要开战这种地步。

但是面对下属的疑问,弗兰茨显得十分无奈,自己总不能直接开口告诉她,这里以后会挖一条大运河,直接掌控两个大陆的命运吧。

事实上巴拿马并不是唯一适合开凿运河的地区,尼加拉瓜同样适合;而且尼加拉瓜的运河的运量要远远超过巴拿马运河,当然花费和工程量也更大。

不过这种冤大头角色还是让给其他国家更合适,毕竟只有棍子打在别人身上才不疼。

“可这样一来,当地的人口数量就更加不足了,恐怕连现有的税收和产出都保证不了。”阿佳妮继续说道。

“不必担心,这些事情就交给教会去做吧。我们应该给上帝的仆人展现自己的机会。”

弗兰茨的话让阿佳妮沉默了一会,但是她很清楚,坚持己见的他一旦对某件事拍板,就代表一切都在计划之内了,一般再没有更改的机会了,所以没有必要就此继续纠缠下去,何况眼下她还有其它要紧的事需要汇报。

第八十一章 道阻且长

“弗兰茨大公,有一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你。您预订的橡胶,巴西人没法按时交付了。内战的局势对于他们非常不利,叛军占领了部分橡胶产区,甚至还将橡胶树砍伐当做燃料使用。

但我们的橡胶缺口也越来越大。民用橡胶轮胎的生产不得不停止,集中材料完成军队交付的订单。”

阿佳妮对此十分担忧,因为奥地利几乎每年都会爆发一次橡胶危机。

虽然从1839年开始巴西就一直在扩大产能,但是橡胶这种东西并不是你想扩大产能就能立刻扩大的,哪怕是你投入再多的钱也需要等它慢慢生长,而这一长就是8-10年。

这些来年巴西人不过是又找到一些野生的橡胶林,但是总产量也没有达到700吨,而奥地利的橡胶实际需求量每年在1000吨以上,巨大的缺口甚至让弗兰茨觉得在真腊种植的橡胶林还不够。

看来为了交付军方的订单,弗兰茨只能让充气轮胎提前面世了。

只不过这一次弗兰茨错了,充气轮胎虽然是轮胎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仅考虑耐用性的话,实际上是实心轮胎更胜一筹。

充气轮胎的抗震性更好,且更加省力,成功地提升了运输的效率,也让坐车成为了一种享受。

其实在充气轮胎发明之前,马车内是十分颠簸的。当时的贵族为了坐得舒服一些,往往都配备了昂贵的马车减震器。

而且充气轮胎实际上比实心轮胎的适应性和操作性更强,因为实心轮胎自身带有高弹、高耐磨的特点,这使得它在面对复杂路面的时候更加难以控制,甚至容易发生翻车的危险。

但这一番操作下来,奥地利的橡胶缺口越来越大了,达官贵人们为了提升自己的感受,纷纷向弗兰茨的工厂抛出订单,有些人甚至打起了军队的主意。

言归正传,弗兰茨也知道这个情况,但是橡胶的问题真的十分无解,为了破解这种局面他甚至打起了人工合成橡胶的主意。

但“人工橡胶”计划几年来就像石沉大海一般杳无音讯,毕竟前置科技差得有些多,倒是对材料化学的发展起了推进作用。

现在弗兰茨能做的只有进一步扩大橡胶种植的面积,至少为未来做好准备。

同时由于电解在工业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电力紧缺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传统的手摇式发电机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弗兰茨同样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研究,但所得到的结果不过是从手摇动力变成了蒸汽杠杆而已,效率依然十分低下。

但这个时候尼古拉·特斯拉还没出生,甚至支撑他完成交流发电机的电磁学原理还没得到完善,弗兰茨也只能用这种最蠢的方式来提升功率。

不过好在蒸汽轮机的发明,不至于让电力的成本过高。

当然弗兰茨并没有减少对电力学研究的投入,毕竟第二次工业革命便是所谓的电气时代,而这段时间正是奥地利帝国弯道超车的最好机会。….

之后阿佳妮又汇报了一些关于近东方面的最新状况。

奥斯曼帝国大举借债似乎准备重建海军,但建造的依然是传统的木制风帆战列舰,火炮则是打算从英国进口。

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所用的木材并非来自俄罗斯,而是遥远的西班牙。其中究竟透露着怎样的国家关系,以及幕后有多少场不为人知的交易就不得而知了。

埃及帕夏***·阿里退位,将帕夏之位传给了自己的长子易卜拉欣,并且成功戒除了***。

这倒是让弗兰茨感到有些意外。

不过虽然***·阿里退位将位置传给了易卜拉欣,但是弗兰茨可以肯定这位枭雄一定在计划着什么。

如果他真的自暴自弃,或者看开了,又怎么会戒掉***呢?

***·阿里确实是一代枭雄,但

现在的这种情况就算他有野心,恐怕也很难改变局面了。

埃及西面,卡拉曼利家族对于的黎波里的掌控越发牢固,除了突尼斯发起过两次试探性的进攻,其他国家并没有什么动作。

但是自从奴隶贸易禁绝之后,的黎波里的经济状况十分不乐观,主要靠渔业、椰枣和羊毛赚钱,而主要的贸易对象自然是奥地利。

不过他们并没有发现石油,反倒是发现不少其他矿藏,但是此时的黎波里基础设施极其落后,并且没有贵金属,所以毫无开采价值。

突尼斯感到危机,毕竟周围的国家似乎只有它一个还保持着独立的状态。但这位名唤“埃哈迈德·贝尹”的突尼斯大君也和这个时代所有锐意改革的君主一样,编练了一支西式军队,人数常年在两万人以上。

同时组建了一支由十八艘战舰组成的海军,以求御敌于国门之外,但其中吨位最大的不超过600吨,火力甚至不如这一时期列强们的武装商船。

曾经的贝尹为了改革不惜拆除寺庙,火烧了反对自己的教团长,甚至自己的长子也一并处死了。

但现实却给了他重重一击,那就是***·阿里的败亡。埃及无论陆海军都远胜突尼斯,但是在列强面前却输得连底裤都不剩。

现在的贝尹每天深入简出,经常发表一些奇怪的言论,外交上派使者到英、法、奥、俄、土到处结盟。

国内反对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但都被他的新军残酷镇压,其中一次将一座拥有1.6万人口的城市,杀得只剩下一个老瞎子。

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正在遭受法国的入侵,法军虽然屡战屡胜,但是却始终没法稳定住局势。

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也对法国人毫无办法,伤亡比通常都在七比一以上,而且更要命的是法国派军舰封锁了海岸,使他们无法继续从英、奥等国购买武器。

甚至有英国商船强行突破封锁,而被法***舰击沉的桉例发生。

之后英国政府照会法国大使希望对方能给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得到只有一个人一百法郎的赔偿金。

面对法国人的强硬态度,最后英国政府不得不通知本国商人,不要继续挑衅法***舰。

当然这并不是基左的意思,而是受波拿巴派控制的法***方的意思,他们已经受够了英国人的无耻和轻蔑。

这也得到了国王路易·菲利普的认可,毕竟他将北非和西班牙一样都视为自己的国土。而且现在法国的力量已经渗透到西班牙国内,甚至已经架空了那个自以为是的摄政女王。

第八十二章 制衡

维也纳,美泉宫。

弗兰茨一早便穿戴整齐来到了索菲夫人的寝宫之中,但后者却选择了避而不见,宫人们纷纷猜测这对母子又在搞什么名堂。

起因是弗兰茨打算和弗里德里希一起出海航行,顺便检测一下新式战舰的性能。当然这个理由令索菲夫人难以信服。她觉得一贯我行我素的长子一定是又有冒险的举动,否则绝不会来找自己辞行。但此时弗兰茨已经不是刚刚离开儿童室的那个小孩子。他不光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识,甚至还培养和经营出了自己的势力。

所以哪怕是凶悍霸道的母亲也不能像过去一样打一顿屁股了事,于是乎双方便僵持住了。

一盏茶的时间过后,弗兰茨便起身离开了,毕竟他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并没有太多时间留在这里喝茶。

这次航行旅程已经规划好了,不过在弗兰茨动身之前,还需要嘱托下属负责处理制衡英法美这三个最大不稳定因素的事宜。

至于三方究竟会在中北美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就不关奥地利的事了;毕竟十九世纪的殖民地就是这样,有人多吃一口,便有人少吃一口;有的国家长期无法饱食就无法满足,而不满就会产生摩擦,升级便会引发战争。

历史上并不是一纸《门罗宣言》维护了西半球的和平,而是大英帝国在拉美的殖民政策让列强之间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阻止这一切的并不是那一张破纸,而是昂格鲁撒克逊人的坚船利炮。当然约翰牛也不是什么正义使者,之所以这样做还不是因为“利益”二字。

看看奥地利的工业发展刚刚起步,弗兰茨就被各种资源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甚至打算以身犯险。再想想作为世界工厂的英国,他们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可谓是无穷无尽的。

拉丁美洲拥有大量的独占资源,并且毫无工业基础,这就给英国人提供了另一种选择,经济殖民。

英国一方面以贷款、援助等形式夺取大量廉价的美洲资源,另一方面又向其大量倾销廉价工业品,摧残其经济基础。

其中最着名的便是阿根廷,它欠英国人的钱到二战结束都没还完。

在神圣同盟意图干涉美洲独立运动的时候,英国已经在美洲建立起了广泛的贸易联系,并且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它又怎么可能放弃这种优势呢?

当年谋划让法国人干涉美洲独立运动的幕后之人便是梅特涅,这也是奥地利和英国外交矛盾的开始。

有些人觉得梅特涅只是一个女装大老,其实则不然;这位“欧洲宰相”确实进行了很多谋划,只可惜鉴于较弱的国力且缺乏真正的权利,又接连遇到了数位强悍的政治家,让他有些疲于奔命;但他依然给饱受战事之苦的欧洲大陆带来了数十年宝贵的和平。….

但现在不同了,英国人在世界范围内的战线拉得太长,开战的地点选得太多,敌人更是不计其数。

阿富汗战争此时已经花掉了英国1500万英镑,这个花费相当于拿破仑战争之后除去土埃战争,英国所有战争花费的总和。

阿片战争英国的花费不过是421.5万英镑。

而且更要命的是俄国没有签下《海峡公约》,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依旧掌握着黑海的霸权,可以随时将英国人拒之门外,直接威胁到近东地区的利益。

按照伦敦方面的估计,对付俄国人他们至少需要一支20万人的陆地力量,抽出三分之一的皇家海军兵力,以及需要五到十年的期限才能保证战争的胜利。

而美利坚的约翰·泰勒并不是一个无能的总统,恰恰相反他一直

在寻求机会将英国人赶出俄勒冈,对于加拿大殖民政府的挑衅也是坚决予以回击。

同时他加大对海军的投入并推动其军制的改革,加快了一批战列舰被批准建造的步伐。

(全是3200吨的宾夕法尼亚级)

这位北美政治家的一套组合拳让他的北方邻居有些不知所措,只得向母国求助。恼火的英国人虽然有心介入,但是因国内资本家反对和美国过度交恶态度的影响下,只得表示爱莫能助。

因为此时美利坚是不列颠最大的原料产地,而效率十分低下的拉美完全无法替代其位置。

有一位着名的美国棉花商人曾经说过。

“只要美国的棉花有三个月不送到英国,那他们的工厂将不得不停产,若是半年不运到英国,那纺织业世界第一的位置将换人。如果美国的棉花向英国停止供应一年,他们就会跪下来求我们。”

其实英国人也深深懂得这一点,所以他们不停地开辟新的棉花产地,以求减弱对美国人的依赖性。

所以伦敦此时对华盛顿也毫无办法,只能口头警告了事,并不敢动用封锁禁运的手段,因为那和制裁自己没什么区别。

另外新兴的工业国家比利时也不安生,他们一直与邻居法兰西眉来眼去。当然法国人不仅十分乐意见到这种情况,甚至还允许比利时人在法属殖民地上投资和开发。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基左一直想搞一个法比同盟,借机控制整个低地地区。

但尼德兰的低地是英国人的禁脔,所以当法国人提议要修建一条巴黎到布鲁塞尔的友好铁路时,英国人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虽然最后法国人让步了,但是这也让英国人浑身不自在。

奥地利在意大利的扩张,以及重夺贝尔格来德的行为,都让英国人不爽。

可面对多到炸的全球事务,英国的官员数量始终只维持在3000人左右。而此时法国的文官数量高达10万人,奥地利则是接近8万人。

首节 上一节 167/3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