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第234节

这一幕被一旁的阿佳妮看在眼中,两人四目相对。

这一次倒是阿佳妮先移开了视线,这让弗兰茨觉得有些奇怪,不过他并不是很在意。

弗兰茨所不知道的是,上一次在老城歌剧院,当他与那四名首席舞者密谈离开房间之后,过了许久她们都没出来。

而弗兰茨却是面色如常地准备离开,说是有些要紧的事情要办。其实他是想先一步布置好外面的局,准备将那些盯梢的人一网打尽。

弗兰茨的小伙伴们便十分好奇地看向包厢内,他们发现那四名首席舞者或哭或笑,舞台上身姿挺拔,舞步轻灵的她们此时却要相互搀扶着才能离开。

“第一次总是那么奇怪...”理查德·梅特涅吐槽道。

“不愧是弗...是他。”

一群人相互眨着眼,虽然大家都戴着面具,但是却都感受到了对方不怀好意的笑容。

从此弗兰茨便得到了一个“首席终结者”的称号。.

第八十九章 又一次承诺

终于到了女王出行的日子,此时包括首相罗伯特·皮尔在内的所有英国官员都捏了一把汗。

因为最近的暗杀事件实在太多了,女王选择按照原计划出行,这无疑是一步险棋。

万一女王真的出了什么事情,那将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不过高风险的同时也有高回报,如果英法关系可以缓和,然后促成同盟的话,作为此时唯二的海洋强国,做到像当年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那样瓜分世界并不是什么问题。

(教皇子午线的故事讲过了,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人们像参加庆典一样聚集在道路两旁等待着女王车驾的到来,士兵们却有些神情紧张没人敢有丝毫的懈怠。

因为最近一连串的暗杀事件早已让整个英国草木皆兵,而杀手说不定就隐藏在人群之中。

曾经挡住法国胸甲骑兵的那条细细的红线,此时却显得如此地薄弱无力。

其实维多利亚同样紧张,但她不得不装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甚至还要不时招手致意,以显示王室亲民的态度。

前不久维多利亚的侍女蕾久女伯爵便是刚到伦敦就被人射杀了。

当时她坐在马车中四处张望,对伦敦的变化感到新奇,突然一发子弹射入了她的前胸。

虽然管家当即就将蕾久女伯爵送到了医院,但终因失血过多而死。

枪手是在一家家庭旅馆的二楼开的枪,得手之后便迅速趁乱离开。

探长在枪手住的房间中找到了一张字条,上面记录着女伯爵的罪行,她曾经在自己的工厂中将一个女童推入了运转的机械之中,导致女童惨死。

事后女伯爵不但没有认罪,反而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歪曲事实,声称女童因为贪玩才导致了机器被损毁,并要求女童的父母赔偿她的损失。

其实很多暗杀事件发生时凶手都会故意留下一些线索和受害人的罪证,但这些都在英国保密局的筛选之后被列为了绝密。

鉴于上次的暗杀事件,此时道路两旁的窗户都被禁止打开,并且对行经道路两侧的旅店酒馆等重点地区进行了仔细排查。

保密局的人向首相罗伯特·皮尔和女王维多利亚承诺,“绝对万无一失”。

然而终究是性命攸关的事情,一个从未经历生死的人又怎能看澹这一切?

维多利亚的表情有些僵硬,王夫阿尔伯特亲王看出了妻子的异常也知道她的苦衷。

所以他握紧了她的手,两人相视而笑,紧张的气氛顿时削减了不少。

就在这时马车刚好经过一个路口的转角处,只听“轰”的一声。

路旁的房屋发生了剧烈爆炸,围观的人群以及负责警戒的士兵都受到了波及,受惊的马匹纷纷高高抬起前蹄将其上的主人甩下战马。

爆炸的威力巨大,但好在女王的车驾距离够远,而且车夫驾术精湛并没有让马车失控。

….

然而就在大家还没在惊慌失措中恢复过来的时候,人群中有人向女王车驾的方向投掷了手雷。

手忙脚乱的卫士们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老练的车夫也无法将马车驶出混乱的队伍。

眼看那颗手雷的引线越烧越短,阿尔伯特亲王挡在了她的身前...

维多利亚回到了现实之中,并没有刺杀,阿尔伯特还坐在自己的身边。

马车行进的速度并不快,当马车转过那个街角的时候暗杀也并没有发生。

其实女王维多利亚从来都不是***派的暗杀目标,而其他任何一方只要有脑子就不可能在伦敦动手。

规矩之所以能成为规矩,那就是因为它是在这个圈子中每个人都默认要遵守的,破坏规矩就要付出代价。而破坏的规矩越大,往往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

维多利亚死在英国产生的

利益,还不足以抵消暗杀本身带来的风险和代价。所以外国人是不可能在英国动手的,而***派他们对女王还抱有期望就更不可能动手了。

当女王的车驾终于到达港口时,这里挤满了人,道路两侧的士兵几乎要挡不住了,而且人群还在从四面八方赶来。

这时候罗伯特·皮尔才知道***派要做什么,但此时已经来不及了,他将兵力都分散了出去。

拥挤的人群冲垮了士兵们组成的屏障,拦在了女王的车驾面前。

负责保护维多利亚女王的皇家卫队立刻围在车驾旁组成了一个巨大方阵,威廉·艾略特(卫队指挥官)沉默地走到队伍前面举起了军刀,士兵们立刻将枪口对准了前面的平民。

不过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派并没有发动进攻,而是打起了横幅“我们要面包!我们要黄油!”

“让开!让开!这是女王的车驾,你们这样等同于谋反!再不让开,我们就开枪了!”一位随行官员声嘶力竭地喊着。

“我们要面包!我们要黄油!...”很快那名随行官员的声音就被平民们的声浪所淹没了。

曾经有一份签名人数高达百万的***书送到了英国国会,但是却无人理睬,于是乎便有了那场浩浩荡荡的***就如同此时此刻。

当时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拿着象征着英国王室权利的权杖走上了白金汉宫的阳台,便有了那次着名的演讲...

“面包会有的!黄油也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感谢你们,是你们造就了英国的强大,没有你们,就没有英国的今天。我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此宣誓我会保护你们应有的权利,财产...”

那个时候聚集在白金汉宫前人群齐声唱起了英国国歌《上帝保佑女王》,就连和人群对峙的士兵们也随着人群唱起了国歌。

在那一瞬间少女和工人们都觉得自己将迎来崭新的明天,然而五年时间过去了。少女已经结婚生子成了少妇,而工人们的境遇却依然没有任何改善,甚至比之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不如。

(实际上在维多利亚统治期间,英国人均身高下降了五厘米,最后不得不降低征兵标准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事...)

一切都好像昨天发生的一般,只不过讽刺的是一面是打着游玩旗号出访法国的维多利亚,另一面是因为自己权益得不到保护而不得不拼命求活的***派。

而这一次维多利亚不顾阿尔伯特亲王的阻拦再次站了出来。

“面包会有的,黄油会有的....我承诺会保护你们应有的权利和财产...”

.

第九十章 自不量力

维也纳,狮王之傲酒店。

所罗门·罗斯柴尔德觉得很恼火,不只是因为剧团的招牌被挖,毕竟他可以扶起来一个就能扶起来第二个。

以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实力,哪怕是让一头阉割过的公猪成为选美大赛小姐也不是问题。

但这位“K先生”却是个难搞的角色,能以闪电般的速度将维也纳地下势力的一极击溃,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要知道温斯特家族在波西米亚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哪怕是奥地利帝国政府想动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也不容易,甚至就连他所罗门·罗斯柴尔德都不敢在布拉格乱来。

不过遇上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只能说温斯特倒霉,毕竟“主子”教训“奴才”乃是天经地义,整个奥地利能将其收拾得这么彻底的,也只有卡尔大公一家了。

而更加不幸的是阿尔布雷希特大公还是一位脾气暴躁的良将,据说炮火响了一天,最后连一只老鼠都没放过。

想到此处所罗门不禁发出了轻蔑的笑声。

“为什么有人总是不知道自己的斤两呢?还敢和手握重兵的皇室成员叫板,真是自不量力。”

当时阿尔布雷希特军中有很多随军记者,他们记录下了温斯特生前最后一句话“你想开战吗?”

这句话本来就带着十分浓重的傲气和傻气,再加上那些随军记者的添油加醋之后,更是显得温斯特这位枭雄像小丑一样可笑。而且这些随军记者都是弗兰茨安排的,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美化这次行动。很多时候哪怕是在打击罪恶,也要注意形象,否则可能会沦为像蝙蝠侠那样被舆论攻击的对象。

此时维也纳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之一,便是太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的出身和学识无法帮助他们成为官员。

再加上奥地利自身赐官制度的弊端,哪怕是已经在部分部门和单位采取的考试制度(如首相府、中央银行..)依然还有大量对此不满的人员。

弗兰茨之前也采取了支教的方式,但是绝大多数留在维也纳的大学生都目高于顶,他们不屑于教小孩子,更不屑于那低工资,哪怕是翻了三倍对比起在维也纳的收入还是要低一些。

而且当时维也纳的基础设施建设确实是冠绝奥地利,哪怕是米兰和布拉格也无法与其相比。

于是乎弗兰茨便将目光转向了媒体和娱乐业,记者便是他为这些目高于顶的人安排的职业之一。

“如果你没法阻止战争,那你就把真相告诉世界。”然而那些真正能成为战地记者的人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他们必须绝对忠诚于奥地利帝国和哈布斯堡皇室。

至于他们写出来的东西,当然只能也必须是弗兰茨想要的。

….

那些不老实的,或者是过于耿直的,弗兰茨觉得可以安排到国外工作。

剩下的人还可以让他们去当狗仔队。没错,一面为己方造势,一面疯狂抹黑对手。

虽说有理不在声高,但是在人们素质普遍不高的十九世纪,声音大的那一方肯定更有优势。

维也纳本来就是一座消费型城市,所以弗兰茨十分看好它的第三产业。

虽说当时他是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但在那之前弗兰茨其实就已经做过调查,考虑过整个计划的可行性所以才做出的承诺。

那天弗兰茨被四位首席舞者堵在包厢之中,他看了一眼自己的侍卫队长波尔多上校。后者给弗兰茨一个他懂了的眼神,然后迅速离开房间就并将门反锁了起来...

弗兰茨只能硬着头皮和她们聊了聊人生以及自己的计划。

她们也都是聪明人,很快就明白了弗兰茨的意思。

这是她

们这一生第一次与人坦诚相见,因为弗兰茨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以及足以让人信服的力量。

虽说弗兰茨是打着帮她们脱离苦海,以及走上光辉人生的旗号,但实际上签的却是和韩娱一样的“卖身契”。

只不过这份契约究竟会不会成为卖身契,还要看弗兰茨本人的态度,以及她们自身的表现。

之所以弗兰茨会这样做,是他不想有一天出现“将军枯骨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的局面。

而且偶像这种东西,无论什么时代人们都是需要的,它可以是负面的,当然也能是正面的,具体还要看人和环境,以及是否有外力干涉。

言归正传,所罗门并不清楚这位“K先生”的目的,他是来维也纳分一杯羹,还是要将整块蛋糕独吞?

这才是所罗门关心的事情,毕竟只有清楚对方的目的,才能做出最好的应对,是收下当狗,还是联手,亦或是联合其他人将其铲除。

但问题是这位“K先生”似乎大有来头,因为其住在卡尔大公的府邸,这让一般人根本就不敢接近调查。

想来也是,如果不是与卡尔大公家族关系匪浅,又怎么可能请得动阿尔布雷希特大公那样的人。

毕竟这位维也纳城防军司令并不关心军事以外的事情,和他父亲一样家族的账目一概不管,钱财都是由几十位管家打理。

这一次带兵剿灭了温斯特一家的直接影响,就是卡尔大公家族很多本来不怎么赚钱,或者有亏空的产业都突然变得十分赚钱了。

据说那位几十年不出大公府邸的老管家也在前不久外出了,目的极有可能就是到各地查清账目。

首节 上一节 234/3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