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第277节

弗兰茨和教会联手搞出来的移民政策确实很有吸引力,也将绝大多数要前往大洋彼岸——美国的德意志人截留下来了,但也增加了不少问题。蘦

不像后世那样,当时可没有所谓合法与非法之别,国家对国民的管控力度很差,这就造就了移民素质的参差不齐。

本来奥地利的识字率荣获德意志地区倒数第一的“殊荣”,应该没法更差了。但实际上来奥求生的移民中大多来源于各国的最底层,素质还真不怎么高。

而更加可怕的是这些群体喜欢拉帮结伙,党同伐异,甚至反客为主欺负本地人。

再加上大德意志主义思想的传播,让社会动荡加剧,犯罪率飙升,大规模恶性案件不断。

此外便是宗教问题,南德意志移民与奥地利的德意志人在语言风俗习惯方面差别不大,几乎可以无缝融入当地社会。

但是北德意志人则完全不同,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受过小学教育,而且语言习惯和发音与奥地利人有很大不同,再加上大多信仰新教。

这让北德意志人形成了一个特殊团体,只不过并不怎么遭待见罢了。蘦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北德意志移民建立了无数个小团体。

更可怕的是作为德意志人,他们天生就在奥地利帝国的竞争模式中占有优势,再加上相对其他民族较高的素质,让其发展速度远超想象。

此时维也纳的贫民区就几乎被北德意志移民占领了,只不过他们可不是穷人,而是在帝国崭露头角的,甚至有很多弗兰茨从北德拉过来的高素质人才也喜欢和这些人住在一起。

但是传统的奥地利人是看不上这些外来者的,所以两者经常会产生一些摩擦。

可这与波西米亚地区的情况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原本该地的德意志人口就不少。

弗兰茨希望能借北德意志移民来改变人口结构,最好是能让内战消弭于无形。然而现实是此地涌入了上百万的北德意志人,直接成了当地的第三大群体。

现下当地的主要矛盾成了南北德意志人之间的矛盾,至于捷克人只想老实种地赚钱,而犹太人在中间反复横跳好不痛快。蘦

摩拉维亚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甚至整个内莱塔尼亚地区都多多少少都有着类似的经历。

至于教会,这帮上帝的仆人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却耐人寻味。虽然在救人和将移民拉到帝国方面他们功不可没,但是在处理移民矛盾上起的都是负面作用。

比如宗教问题,教会觉得只要北德意志人放弃新教信仰不就解决了吗?于是乎派出大量牧师“上门改教”,这大大激怒了北德意志的新教同盟。

由于如今的奥地利对宗教限制很宽,所以新教同盟可以在国内建教堂,然而如今双方对于信仰的争夺几乎再次引发宗教战争。

所以弗兰茨在接收荷兰难民的时候才会提出天主教徒优先的原则,因为在帝国内部已经打成一锅粥的混乱局面下,再弄些加尔文派进来那画面简直不敢想象。

(实际上北德意志人和荷兰人信仰的新教也不一样,众所周知异端比异教更可怕...)

至于圣斯蒂芬王冠领地的德意志人同样问题多多,在度过了最初的困难时光之后,他们开始要求建立学校、医院、邮局以及自来水厂...蘦

这本来都没什么,弗兰茨最初的目的就是在外莱塔尼亚掺沙子,改善生活条件无可厚非。

但是很快这个群体就已不满足于此,他们要求同等权利,甚至要求进入匈牙利王国议会。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工厂、铺设铁路....

这让弗兰茨气愤不已,他心道,“他们心里难道一点数都没有吗?”

进别人议会,分人家权利?还想建工厂修铁路,真把自己当特区公民了啊?

所以数百人在去

普雷茨堡抗议(匈牙利议会名义上所在地)的路上被马匪屠了个干净,他对此就只当没发生过。

同样心里没数的也包括大马扎尔主义者,他们这种极端行为让其很难与其他民族融洽相处。

而且通过这件事,圣斯蒂芬王冠领地内的大多数民族都选择坚定地站在奥地利一边。毕竟跟着大马扎尔主义者真是死路一条呀。蘦

其实以后世眼光来看,大马扎尔主义者应该吸收作为少数派的北德意志移民以壮大自己的势力。

但是那样做就不是真正的大马扎尔主义者了,这种疯狂带来的只有痛苦和毁灭。

此时的梅特涅已经想通弗兰茨的计划,他正准备单方面和伊利里亚省商定关税。

实际上匈牙利方面之前已经同意了共同协商关税的提议,毕竟奥地利方面给了他们一票否决权,理论上匈牙利人将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意大利的移民问题则完完全全是无心插柳所致,历史上这一时期北意大利地区正处于衰退期。

(等到独立之后就变成倒退期。)

不过此时经过前面弗兰茨和弗里德里希叔侄俩一系列操作之后,如今的北意重现生机,威尼斯港更是成了整个地中海最繁荣的港口。蘦

于是乎大量的意大利人涌入帝国境内,现下他们已经超越匈牙利人成为了奥地利第二大族群,并且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很快将超过德意志人口的数量。

弗朗茨二世的愿望似乎要实现了,按照帝国统计局的分析意大利人将在1847年超越德意志人口,荣登帝国内最大民族的宝座。

通常来说人口的增加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好事,但是意大利人是一个很特殊的团体。他们非常恋家,有着很强的家庭观念。

这点从弗朗茨二世身上就能看出来,他对于自己的家人可谓是无微不至。但是这些人往往缺乏上进心,几乎每个被派去北意大利地区的官员都会抱怨地方官效率低下。

而来到北意大利的移民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并且喜欢到城市居住,因为那里能轻易找到工作。

但是当地的土地承载力是有限的,码头上的搬运工比货物还多,到处都是人政府赶都赶不走。

而且这群家伙一点也不想移民,或者到意大利以外的地区工作。蘦

同时他们对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感到骄傲,对德语的兴趣不大,对奥地利文化更是不屑一顾。

然后意大利诸国,尤其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旁支们更是抱怨奥地利抢人,所以它们只能摆烂且要求维也纳宫廷进行赔偿。

第二十五章 有始有终

虽说当下奥地利内部的腐败问题和移民问题已经十分棘手,但是之前发生的运金船事件才是最急切需要解决的,毕竟这涉及到金钱财富方面。觉

加利福尼亚的黄金对于弗兰茨和他的国家来说非常重要,正是有这笔意外之财的支持,帝国才能在发展国内工业的同时大举开发殖民地,甚至还给国民(股东)发放福利待遇。

但现在美国人获悉了这个秘密,再高枕无忧是不可能的了。

虽然之前法美也都已经从陆陆续续的信息中获知了加利福尼亚金矿这一重磅消息,但是在此之前他们并不知道金矿具体的产量和详细资料。

然而现在不同了,负责运金的官员监守自盗,带走的不只是黄金,还有加利福尼亚这块宝地的机密;比如兵力配置,防御重心,机动策略,甚至是城市和产业结构。

这些家伙究竟带走了多少秘密,弗兰茨现在根本无从知晓。至于暗杀这种方法暂时别想了,因为时效性的问题,从大洋彼岸派人调查之后得出结论再汇报给本国这期间已经经过了太长时间。

再说所谓暗杀又不是刺客无双,更不可能像是火影忍者那样的正面作战,那需要大量的情报支持和长时间的潜伏且还需耐心地等待,而且成功率很低。

现在弗兰茨不确定美国人会不会将这些信息公布出去,又或者是借鉴他们盎格鲁撒克逊祖先的丰富经验,从此以后到处打劫奥地利的商船。觉

但是鉴于此时北美的形势,弗兰茨有一种最不好的推断,那就是约翰·泰勒可能会重启美墨战争。

虽然这在某种意义上讲无法避免,但这位未来的储君还是不希望来得这般早。

实际上美利坚此时也面对国内外诸多阻力,首先便是法属德克萨斯殖民地这座大山。

没错!法国人的出现大大降低了美国人的行动能力,大大抑制了其扩张能力,后者也不得不思考行动可能对前者的影响。

法国人刚到德克萨斯第一次与美军交战就给其留下了深刻印象,八年时间仍让参与过的人记忆犹新,但是当时的美国可是没有多少常备军的。

毕竟这可是要花纳税人的钱,虽然历任总统都据理力争,但是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于是乎纳税人们决定自己出钱搞民兵团,这听起来十分滑稽,但事实上却是合法的。觉

是的,有人说早期的美国宪法就是一张巨大的营业执照,这在某种意义上讲确实不假。

只要有足够的财力,你甚至可以自行筹建一支军队,并且承包下州防务。

这种所谓的民兵团自然不会重视所谓的“人才”,而是注重效益。那么什么样的兵团效益才是最高呢?

答案是吃空饷,雇临时工。所以前任德克萨斯总督才说,自己有把握拿回法兰西曾经失去的土地。

有趣的是,此时的美军实际上对法军并没有什么忌惮,甚至还觉得散兵加排队枪毙的战术十分可笑。

最好笑的是法国人的骑兵在冲锋时居然会使用马刀,而不是更有效率的手枪。

要知道在美国就连小孩子都知道,一名牛仔可以同时对付十二名印第安人,因为一名牛仔枪里只有十二发子弹。(当时的冷笑话)觉

约翰·泰勒是个很务实的人,他不相信那些整天坐在屋子里的将军,他派人去边境的民团中,问当地的士兵法国人究竟实力如何?

得到的结果让其感到振奋,法军早已不堪一击。

不过俄勒冈的英国人却是实打实地威胁,帕麦斯顿这个人非常难缠,而那些西部移民又似乎只在乎眼前的利益。

美利坚在这条通往太平洋的路上似乎占尽了优势,但是却始终无法逾越这道障碍。

老实说这次帕麦斯顿可谓是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鞠躬尽瘁了,拒绝执行托利党外交大臣的绥靖

政策,用几千殖民军和美国十几万移民斗智斗勇,并且忽悠得对方生活几乎不能自理,真可谓是神来之笔。

不过他的这一系列逆天操作,却让加拿大总督查尔斯·梅特卡夫爵士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要知道后者刚一上任就被约翰·泰勒强迫着重修了美加边界,之后的一系列事件中更是被其压得抬不起头了。觉

但是此时前者刚来就将俄勒冈地区的美加局势逆转,这样更加显得他无能。于是乎约翰·泰勒和这位加拿大总督同时祭出了绝招,就是出钱贿赂英国***。

钱到位,事儿就好办,很快白厅(对英国伦敦政府的另外一个称呼)就下达命令,将帕麦斯顿调往印度殖民地。

至于理由,那当然是要多少有多少,而且平日里这位盛气凌人的政治家得罪的人多了去了。

此时想看他倒霉的人自然也很多,毕竟印度现在可是个火药桶,内部起义不断,外部还有锡克帝国和阿富汗帝国两大强敌。

他也很无奈,不过这位反复横跳的天才没法违抗伦敦的命令,哪怕他想越级向女王求助,可是帕麦斯顿在温莎城堡干的那档子事儿,十分看重道德的维多利亚可不会向着这样一个家伙说话。

阿尔伯特亲王倒是个英明且不拘小节的统治者,但是帕麦斯顿与其关系也很差,因为后者是一只老狐狸,而前者却是天生的猎人。

但最主要的是这俩人政见不合,后者激进的外交策略让前者厌恶;前者更倾向于解决国内矛盾和改革大英帝国现有体系。觉

阿尔伯特亲王是一位亲民的政治家,他会去了解民间疾苦,严谨、理性,而又十分务实。

热心科学、建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资助大学、甚至还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万国工业博览会),1851年伦敦世博会,向公众展示工业革命的奇迹,有力地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威望。

为失业者奔走呼号,努力提高工人工资,并且尝试改变穷人的待遇,表现出了贫民的极大关注和同情。

同时态度强硬放逐了女王曾经的导师梅尔本子爵威廉·拉姆,解雇了“深得民心”的外相帕麦斯顿。

他是从1689年以来玛丽二世的丈夫威廉三世之后,第一个敢对议会说不的王夫,堪称十九世纪最强赘婿。

改造伦敦的公共卫生设施,在暴发瘟疫时亲自到最危险的地方送去食物和药品,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英雄式的人物。

帕麦斯顿知道自己的调任已成定局也不纠结,但还是给美国人留了一个“礼物”也算是有始有终。觉

第二十六章 不宣而战

“解决了”俄勒冈和德克萨斯两个心头大患,约翰·泰勒开始了自己的下一步计划。那就是继续将印第安人“礼送出境”。鼮

毕竟没屠过印第安人的美国总统就像是没打过俄土战争的沙皇一样,犹如没有灵魂的。

约翰·泰勒一心想成为一个伟大的总统,所以必须要在这件事情上重拳出击。虽然美国人驱逐印第安人的行动一直在持续,但是不搞出点花样显然没法做到青史留名的程度。

于是乎这位美利坚大统领便签署第二次西迁令。

第一次西迁令是用来突破俄勒冈和尝试进入加利福尼亚,虽然失败了,但是还是给奥地利方面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第二次西迁令的诱惑稍微比第一次强一些也更加“文明”,因为这一次约翰·泰勒声称印第安人将成为自己打下领土后那片土地的主人,而且将被视为美国公民,两个民族将永远“友好”地走向未来。

当然美利坚国内还有一些固有矛盾,比如南北问题,比如工商业和农牧业的矛盾..但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54岁的约翰·泰勒总统和24岁的茱莉亚·加德纳结婚了,年龄跨度如此之大的婚姻自然会遭人非议,但前者觉得在真爱面前并不重要。鼮

他解决完了自己的人生大事之后,就开始着手解决关乎美国命运的大事了。

首节 上一节 277/3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