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第89节

让人意外的是此时丹麦人不但破解了康格里夫火箭的秘密,甚至还造出了更加轻便,威力更大的版本。

为了得到康格里夫火箭,外交大臣梅特涅甚至向丹麦人承诺会在维也纳和会上给与丹麦政治支持。

只不过丹麦人也不愿意提供图纸,只是派他们的设计师对奥地利的工程师进行了口头指导。

但对于奥地利的工程师们来说,这就足够了。

负责制造康格里夫火箭的奥地利工程师文森特·奥古斯丁,在两个月之内就实现了康格里夫火箭的量产。

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这种武器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只有奥地利和丹麦还对这种武器抱有热情。

此时奥地利帝国的火箭技术世界第一,只不过存量有限,主要配备给海军,用来打击海盗。

奥地利帝***方内部,对于康格里夫火箭的评价两极分化。

一方是以拉德茨基元帅为代表,这些将领觉得康格里夫火箭简直是上天赐予奥地利帝国的武器。

奥地利帝国的骑兵数量庞大,同时陆军也是以高机动性见长。

但是在拿破仑战争时期,由于火炮地位的直线上升,使得奥军对其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尤其是在行军途中,或者是进攻战中,步兵往往需要放慢脚步,以等待笨重的镏重到达战场,这又导致了奥军失去了机动性的优势,同时在火炮技术方面又落后于法军,所以才导致全面的溃败。

(当时奥地利人自己总结的,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打不过法国人,只觉得是战术和武器的差距。)

而康格里夫火箭虽然有6磅、12磅、16磅和28磅四种型号,但是都在士兵身体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这种武器完全可以下发到连队,随着步兵或者骑兵进行机动作战。

同时康格里夫火箭的射速,射程都要远强于同时期的火炮。

另一方则是以温蒂格雷茨亲王和李奇将军为代表,他们觉得康格里夫火箭就是瞎胡闹。东方人几百年前玩剩下的垃圾,只能用于进攻城市,并且十分不

人道。

同时受人诟病的还有它的精准度,这种武器的命中率确实感人,比起滑膛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曾经有人用一百支康格里夫火箭,试图击毁两百米外的一间房屋,结果一百支康格里夫火箭全部未命中。

李奇将军更是将他在意大利的失败,完全归结于这种武器。

事实上,李奇将军的火箭部队跟炮兵在一起,准备为前面的步兵提供掩护,结果不知道是技术问题,还是运气问题,一百多发康格里夫火箭直接命中了,正在前进的奥地利乌迪内第3步兵团。

不但造成了数百人的伤亡,更是让乌迪内第3步兵团彻底崩溃,放跑了烧炭党人的起义军。

海军对于这种武器也不感冒,虽然英国人曾经用它几乎摧毁了整个哥本哈根。

但是在海战中康格里夫火箭的杀伤力极其有限,尤其是大多数海战双方的距离都超过300米。

在这种距离即使是面对战列舰那么大的目标,康格里夫火箭的命中率也十分低下,再加上海上的气候要远比陆地更恶劣,无论是下雨还是风暴都会让康格里夫火箭无效化,有时候康格里夫火箭还会被风吹得改变方向,甚至飞向己方船只。

而且世界各大强国,英、法、俄,就连普鲁士都放弃了对康格里夫火箭的研究,沉迷于研究并且制造它的国家只有丹麦和奥地利,足以证明其并不是主流武器,奥地利帝国不该浪费金钱和人力继续研制这种装备。

“什么好东西?火药是个好东西,东方人用它做爆竹,你用它做康格里夫火箭。”弗里德里希不无讽刺地说道。

“弗兰茨,我劝你最好不要对这个东西抱太大期望。它的射速和射程是很不错,但是这东西的命中率十分可怕,经常会四处乱飞,究竟会打中谁,就连发射者都不知道。”

阿尔布雷希特曾经亲自使用过这种武器,结果那支康格里夫火箭可能是由于装药量太多,直接脱离发射架向着众人头顶飞去,爆炸之后飞出了无数小铁珠却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实际上,康格里夫火箭有三种弹头,分别是高爆弹、散弹、燃烧弹。

但军方通常会使用燃烧弹,因为这种武器的方向不可控,如果爆炸距离超过5米,基本就很难对人造成伤害了。

“放心吧,我就是来帮你们解决命中率问题的。虽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但是最起码不会让这种火箭飞回来伤到自己人。”

弗兰茨指了指火箭上的尾翼。

“这是什么?好像是弓箭上的尾羽。”弗里德里希说道。

“你不会是把它当成了弓箭吧?”阿尔布雷希特问道。

“有什么不一样吗?加上尾翼之后就可以让火箭在空中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不至于发生太离谱的偏斜。提高命中率,不正是现在军方所需要的吗?”弗兰茨回答。

第二十二章 士气

当然,考虑到奥地利军方的预算并不多,只要在原来的设计上加上简单的尾翼便能直接投入使用,之前生产的康格里夫火箭也不会浪费,顺便再刻上预制破片加强威力。

预制破片就是在弹体上刻上凹槽,或者直接特制的坚硬金属片黏在弹体上,在弹体爆炸时借助冲击力对周围目标加强伤害。

历史上,奥地利帝国对于火箭的研究并没有持续太久,萨多瓦战役中临危受命的火箭部队并没有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

之后火箭便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直到一战奥匈帝国在与俄国的对抗中,火力不足,士兵们在军火库的地下室中找到了这些尘封已久的武器。

但对于战局并没有任何改观,反倒是被俄国拿去,鼓捣出了喀秋莎火箭炮,暴打了第三帝国,从某种意义上讲奥地利人也算是报了当年萨多瓦的一箭之仇。

不只是奥地利人,当时世界军事界的主流,都将精度放在主位,殊不知只要威力足够,数量够多,打不打得准都无所谓,大不了就用洗地战术。

只不过大炮兵主义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还是有些太超前了。

“弗兰茨,如果你的改装确实有效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让火箭军集中火力,然后进行一点突破,也许我们又要回到纵队战术的年代了。”阿尔布雷希特说道。

“大哥,如果对方也有这种武器,那纵队战术岂不是找死?几百发火箭射过去,别说士兵的血肉之躯,就是战列舰也受不了。”弗里德里希反驳道。“随着武器火力的不断升级,未来再将部队集中在一起就是找死。和卡尔爷爷的判断一样,未来是散兵的时代,密集阵形将被彻底淘汰。”弗兰茨说道。

“散兵队形固然能减少伤亡,但是如何保证士兵们的士气?我想你应该知道就连我父亲也承认,只要没了排长的约束,队列中的士兵就会立刻转身逃跑。”阿尔布雷希特说道。

“而且散兵还有一个天敌,那就是骑兵。就算是再老练的战士,在面对高速冲锋的骑兵时也无法保持稳定的命中率。当年拿破仑军中的散兵,无论是个人素质、纪律性,还是士气都是欧洲顶级的,但依然对付不了那些骑上马的农奴。”弗里德里希补充道。

骑马的农奴,是对俄国哥萨克骑兵的一种蔑称。欧洲人普遍认为俄国骑兵缺乏素养,并没有战术,除了野蛮一无是处。

俄国哥萨克骑兵虽然最后赢得了胜利,但实际他们和法国胸甲骑兵交手败多胜少,然而在突击法国精锐散兵,或是猎骑兵时几乎没有失手过。

“士气低是由于没有信仰,他们不知道为何而战。对付骑兵需要射速的武器,一个士兵在骑兵冲自己面前的十几秒时间里,要是能打出三发以上的子弹,不就不必慌张了吗?”

“信仰?我们国家的人都信天主教啊,难道你的意思是剔除奥地利帝国中的新教徒?”弗里德里希说道。

只是说完弗里德里希和阿尔布雷希特的脸色都不太好看,因为他们的母亲和妹妹就是新教徒,而且由于奥地利帝国的宗教自由政策和加入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影响,现在军队里来自北德意志的新教徒并不少。

“我说不是宗教信仰,而是对于这个国家,对于这个帝国的信仰。”弗兰茨说道。

“咱们这个帝国的士兵只信两种东西,一个是天主教,另一个就是家族(指哈布斯堡家族)。至于帝国政府和好多地方政府都是敌对关系,另外你没看到那些匈牙利人的所作所为吗?”阿尔布雷希特说道。

“我只是说解决的办法,我也知道这个短期内无法解决,但是凭借教育和宣传,还是有办法让大多数人相信这一点的。”

弗兰茨说。

“比起那些无用的说教,我觉得还是金钱更有说服力,只要给那些士兵三倍的工资,就算是再懦弱的人也敢拼命。”弗里德里希的语气淡漠,显然他是做过实验的。

“士兵的待遇和地位必须要得到提升,但不能只靠金钱维持,那样不成了雇佣兵吗?”弗兰茨由于固有的现代思想,对于雇佣兵一向是嗤之以鼻。

这时候阿尔布雷希特说道。

“现在国家的募兵制就是雇佣兵的延伸,我也喜欢志愿兵,战斗力又强,又听指挥,很少溃逃,甚至还会自带武器和干粮。可真打起仗来,这种兵能有多少?打上几次,又能剩下多少?”

“我们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以及提升军人地位,来增强人民为国家效力的意愿。也可以让人民长期沉醉在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的美好幻想之中...”

“弗兰茨,没想到你还是一个普鲁士爱好者,军队拥有国家的思想很危险啊。”弗里德里希指着脑袋笑着说。

“弗兰茨,你能去想办法救匈牙利人,证明你是一个仁慈的人。当一支军队拥有一个国家时,人民会比现在痛苦得多。你可以问问你庄园里那些普鲁士人,问问他们愿不愿意回去?”阿尔布雷希特说道。

“阿尔布雷希特叔叔,没想到你一副老实忠厚的模样,居然也会误导小孩子。”弗兰茨正色说道。

给容克地主干活和给皇室干活能一样吗?弗兰茨自己的操作,难道他不知道其中学问吗?

阿尔布雷希特有些尴尬,说好的老实人骗人更容易成功呢?怎么自己第一次骗人就被人识破了。

弗里德里希则是在一旁吐槽道。

“大哥,你以为兴亡皆,百姓苦。那句歌词是谁填的?波兰人吗?”

阿尔布雷希特有些不可思议地问道。

“可是如此沉重的歌词,弗兰茨你是怎么想到的?”

弗兰茨摇了摇头说道。

“并不是我想到的,而是我在一本书上看来的。”

“那么另一个问题,弗兰茨你知道现在全世界射速最快的射手开三枪需要多久吗?”

“44秒。”

对于阿尔布雷希特的自问自答,弗兰茨只是摇了摇头,然后打开一个盒子,从里面拿出一支左轮手枪,放在桌子上。

“有了这个,最新款的柯尔特左轮手枪,随便什么人5秒钟都能开六枪。”

第二十三章 入股

维也纳,皇家花园。

弗里德里希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拦住阿尔布雷希特。

阿尔布雷希特说的枪中显然不包括手枪,只不过让弗兰茨强行钻了空子,这让他觉得很没面子。

但弗兰茨说得也没错,在左轮手枪出现之前,谁又能想象五秒六发的枪械会真的出现。

此时柯尔特左轮手枪,更是不需要按压击锤就能直接实现连射。

说不定哪天真会出现,一支可以连射的步枪。

念及此处,阿尔布雷希特冷静下来了。

“你说的是后膛枪吧?”

弗兰茨点了点头,心中赞叹道。

“不愧是军人世家,不愧是名将,反应速度果然远超这个时代的普通人。”

“后膛枪看起来很美好,但是它造价昂贵,射程太近,精度太差,最主要的是这种枪容易出现各种事故,轻则被火药灼伤脸部,严重的话会致残,甚至致死。”

阿尔布雷希特的话中包含着后膛枪的缺点。

首先是造价昂贵,一把后膛枪的价格几乎是前膛枪的三倍,对于奥地利陆军这种庞大的组织来说,更新装备所需的资金更是海量。

后膛枪射程只有400码,而此时奥地利的主力滑膛枪有1000码射程。

由于米涅弹还没有发明,此时后膛枪的精确度并不如后世想象的那样高,反而由于子弹的问题经常出现卡膛现象。

至于事故,最严重的就是密闭性问题,火药在枪膛内急速燃烧,灼热的气体从后膛缝隙中喷向射手脸部,给射手留下十分惨痛的记忆。

以至于试射员都不愿意操作这种武器,更是有很多将军认为后膛枪是一种低贱的武器。

“高贵的枪应该用嘴吃东西,用***吃东西的枪是低贱的。”这是此时欧洲军界的共识。

“阿尔布雷希特叔叔,相信我,技术一定会进步的。后膛枪的事情交给我就好了,我打算建一家兵工厂。你有没有兴趣入股?”弗兰茨问道。

“入股,你很缺钱吗?”阿尔布雷希特随手掏出一张支票,在上面填上了十万弗罗林的金额。

此时支票的最大面额就是十万弗罗林,并且在奥地利帝国只有两家银行才有这种支票,一家是罗斯柴尔德银行,另一家是奥地利帝国特许银行。

而且十万弗罗林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大概是一个普通士兵1000年的工资。(*500差不多就是现在的价值。)

弗兰茨的年金为12000弗罗林,是整个皇室中除了皇帝本人以外最高的,其次是他的父亲和路易大公爵为10000弗罗林,他母亲仅有5000弗罗林。

首节 上一节 89/3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