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朱元璋好大儿 第126节

但是朱元璋却是一锤定音,不让他继续多说什么。

要知道,在大明时代立个牌坊可不是个小事儿,说明此人无论是道德文章还是政绩功业,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

就连开国的这些侯爵伯爵们,很多人也没有享受这样的待遇,梁清标出来说了几句便宜话,就能够被赏赐如此厚重,很多人心中多少也是有些泛酸的。

这时,朱棣忽然站了出来,环视了一眼周围的大臣们,然后向上施礼,对朱元璋说道。

“儿臣启奏父皇,对于降爵袭封这样的事情,应该算是千秋万代的功业,不过,刚才说了,九边重镇的王爵可以世袭罔替,儿臣以为,燕王一脉不必如此,若是有我的后代不听从朝廷的旨意,便是与我作对,定不容饶。”

说完之后,他又转眼看向了刚才被委以重任的户部尚书梁清标。

“梁大人,我首先要恭喜你,如今你被陛下封为忠义侯,乃是朝廷的堂堂侯爵,这件事情一定要好好的推行下去,而我会支持你把这件事办完。”

得到了燕王朱棣的鼓励,梁清标自然是异常高兴,他觉得刚才站出来说这几句便宜话,实在是说对了。

不过朱元璋看到朱棣这样的表现,心中也非常高兴,说明这个儿子可是识大体,顾大局。

而且他也知道,朱棣和朱涛的感情非常之好,如今能够站出来这样说,也有这个原因在内。

“不必多说,你是九边重镇之王,为朝廷有大功在先,不必降爵袭封,爵位世袭罔替。”

既然这样,朱棣也就不再多说,就坡下驴地对朱元璋说。

“儿臣多谢父皇,朝廷日后但有任何国策,儿臣必然会竭力遵从,绝不让父皇忧心。”

朱元璋看着朱棣,这个在鄱阳湖时候就跟随在自己身边练习骑射的儿子,本以为他是以武略见长,可现在才知道,他不仅是文采武略都拔尖儿,还如此顾全大体。

“好,当朝皇子若都像你这般,事情就不怕不好办了,既然是这样,咱就封你为宗人府的宗正,管理一切宗室事宜,辅助梁爱卿办好此事。”

这时候,刚刚被罚完俸禄的那三位,心中却有些酸酸的了。

早知道这件事情推行的如此顺利,他们三人也不至于宁肯被罚俸禄,也不敢把事儿接下来。

谁也没有长了前后眼,这件事还是就这样,不过有了朱棣的参与,梁清标瞬间轻松了不少。

毕竟,他们这些皇室宗族可以不把自己一个尚书放在眼中,但是谁又敢去惹手握重兵,脾气又不太好的燕王朱棣。

事情告一段落,礼部尚书黄观想起一件事,连忙出班陈奏说。

“臣忘了启奏,占城国使臣已经来到大明多日,他们想要叩拜陛下,而且臣等已经把赏赐他们的清单全都列好了,一会儿就可以给陛下过目之后,交给户部准备。”

户部尚书梁清标刚刚解决了宗室问题,心里正为高兴的时候,忽然黄观又说了这个,让他又上起火来,直嘬牙花子。

“我说大人,这事儿咱们是不是从长计议,不管怎么说,户部的钱都是百姓交大的赋税,又不是大风刮来的,你这个清单上面礼物如此贵重,我往外拿都觉得有些心疼。”

黄观可是没有梁清标那个觉悟,毕竟他可不是户部尚书,不需要管理理财的事情。

对于这件事情他要做的就是必须给足了自己面子,毕竟大明朝又不差那点儿赏赐的东西,若是小家子气岂不是让人笑话。

“梁大人,话不是这么说的,咱们大明富有万邦,这点东西若是拿不出来,岂不是让那些前来朝见的小国都会小看咱们大明,若是您当不起这个家,就换别人做户部尚书好了。”

这话说的就有些斗气了,但是不管怎么说,朱元璋还是乐于他们时不时的斗来斗去的,这样才好管理。

这时梁清标刚刚受过褒奖,现在就被黄观整的好像没脾气了,半晌之后他才说了一句话。

“既然是这样,那就请黄大人把户部尚书这个差事也都兼起来好了,咱就怕皇大人到时候能累着。”

黄观正想要斗嘴,忽然朱涛打了个哈欠,站了出来说道。

“黄尚书,我有个问题想要问问你,还请你不吝赐教。”

黄观早就已经知道朱涛的本领,所以这个时候朱涛问他问题,这算是在给他面子,自然要接着了。

“定远王不必客气,有什么话您就说,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好好的为您解答。”

这个态度应该算得上是非常到位了,想必朱涛也会满意,黄观为自己的话非常的欣慰,等着朱涛夸他。

没想到朱涛却点了点头,很是平淡的问了一句。

“我跟这儿听了半天了,好像是什么占城国来咱们这儿朝拜,回头还要送他们点东西,听说礼物还挺贵重是吧?”

朱涛用自己的复读机属性把这话全都说了一遍,就问黄观是不是这样。

黄观自然是点了点头,然后很是得意的说道。

“正是如此,这就体现我大明如此富有,并且对于下邦小国的宽容博爱。”

朱涛却摇了摇头,轻轻的说了一句。

“我见过败家子儿,可是没见过您这样的,用最通俗的老百姓的话讲,你这叫崽卖爷田不心疼,若是用我自己的话说,你们礼部是不是犯贱?”

黄观是一位大才子,又作为礼部尚书主管祭祀和科举,无论是辩论还是文章,自然是天下独步。

如果面对任何人对他的质疑,只怕都能很轻易的反驳回去,可是朱涛却根本就不按套路出牌。

直接上来就开骂,这样的对话方式,就像黄观这样的大才子,基本上也不知道该怎么接。

半晌之后,他才吞吞吐吐地问出来一句话。

“定远王,你怎么能够这样说我?好歹我也是朝廷的礼部尚书,算得上是六部九卿之列,您这样说,岂不算是有辱斯文?”

朱涛直接就愣了,把事儿办到这么丢人现眼的份上,还敢提什么斯文。

“我去你个香蕉巴拉拉的,你就没想过,就你们礼部办的这缺德事儿,给大明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吗!”

黄观瞬间就懵了,他可是一个非常清廉正派的人,从来不接受别人的礼品,就连冰炭敬这种东西都不要。

一直以来,他都觉得自己完全够得上一个廉吏的称号,但是让朱涛一说,自己好像要不得了,可以直接扔垃圾堆了。

“您把话说清楚了,不然臣实在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我们礼部怎么给大明造成损失的?就算是造成损失,大概也是户部的事儿吧,毕竟我们礼部只管科举,不管财税。”

这时梁清标直接一个白眼翻过来,瞅着黄观,心说你没事总对我开枪干啥,我又没挖了你们家的祖坟。

他也实在是有些看不过去了,直接就上前怼道。

“黄大人,我们户部到现在也没有做什么导致亏空的事情,就是刚才说到宗室降低爵位之事,我也是直接把事揽了过来,当时怎么不见黄大人出头露面呢。”

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这事搞得黄观似乎是有些没面子。

“可是我说你们户部是管钱的,我们你不是管祭祀和科举的,若是真的造成亏空,和我们礼部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我说这话应该没什么毛病吧?”

朱涛淡淡的看着他,有些心里发堵,心说这个连中六元的科举天才,原来竟然是一个二百五。

“黄大人,我这样说你自然是有根据的,你竟然给外邦定下了这么重的一份礼物清单,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他们进贡大明的东西到底有多么的不值钱!”

朱元璋听了朱涛的话,也是觉得有些懵逼,他马上就制止说。

“涛儿不许胡说八道,你这是又睡醒觉了是吧,咱大明富有万邦,赏赐小国一些东西还是拿得出来的。”

朱涛却很是正经的向朱元璋施了一礼,这才说道。

“陛下,我大明还没有到这种不差钱的地步吧,不然的话,咱们就没必要向官员和百姓发行国债用以实行我们的航海计划,既然并不是那么有钱,为什么把这为数不多的钱用来进行赏赐番邦小国!”

黄观还想继续的争辩几句,毕竟这件事儿算是礼部专责,若是不说话,基本上可以被认定不作为。

“定远王,这种事情一直以来都有定制的,下邦向我们朝贡,大明是必须有重大赏赐的,这也显得出来咱们有大国的魄力。”

朱涛却是用鄙夷的眼神扫了一眼,说道。

“大明富有万邦,你怎么就有脸说出这样的话来,我记得两年之前,京郊就有大批的灾民,当时是我拿出了八千两银子和无数的棉衣棉布以及钱粮包子赈灾,若不是我这样做,恐怕抹黑的就不只是京城了吧。”

朱元璋听闻朱涛这话,脸上布满了黑线,新说这种不露脸的事儿,你说他干什么?这不是给老子脸上抹黑嘛。

但是他不得不承认朱涛说的是对的,毕竟现在大明的国库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钱。

如果真的有钱的话,用在国际民生之上,用在老百姓的身上岂不是更好,为什么要赏给这些番邦?

所以,朱元璋没有说话,而朱涛却仍然是一副咄咄逼人的样子,看着黄观说。

“我大明百姓招谁惹谁了,他们交纳上来的赋税,是要充实我大明国库,让大明国富民强,这些钱不是让你们拿来打肿脸充胖子的!我才说你们礼部是又犯贱又不要脸,难道我说的有什么错不成?”

这一番义正词严的话说下来,把个连中六元的天才直接给整的一脸懵逼,他想要反驳什么,但是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从内心之中,黄观也相信朱涛说的是对的,可是这与礼制却并不相合。

这下子,整的这位礼部尚书非常的没面子,几乎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得唯唯诺诺的站在一旁不再说话。

这时,作为内阁次辅的李善长也站了出来,他拉了下朱涛的衣角说道。

“定远王,这事儿你就少说两句吧,这毕竟也是有固定制度的,有些事儿可不能这么说。”

这时,朱涛却是一脸的鄙夷神色,说道。

“不管是什么样的规矩,全都是人定的,只要是不合理就一定要改掉,这朝廷的规矩很多更改过,为什么这种事就不能更改!”

对于朱涛,李善长自然是非常的佩服,但是他也只得无奈的说了一句。

“可是这规矩毕竟是陛下定下来的,若是更改了,岂不是让陛下很没有面子,天子毕竟是金口玉言。”

没想到的是,朱元璋却是一直在听着他们的辩论,最后一拍说案大声说道。

“你们不要再争辩了,这件事儿咱已经仔细的想过了,涛儿说的非常的有道理,不合理的规矩就是要改变。”

这些大臣们简直都全懵逼了,就算您再宠爱这个朱涛,只怕也不能这样子吧。

难道朝廷的规矩能够说改就改,只是因为朱涛说了几句反对的话。

可是朱元璋却是语气忽然又缓和了下来,对朱涛说。

“ 涛儿,你现在还年轻,有些事情还并不太明白,对于这些周边小国虽然国力不如大明,但是如果屡屡犯边,也是大明的一块心病,咱赏赐他们的东西,其实也是在拉拢她们,算是无奈之举。”

朱元璋耐心的给朱涛去讲解其中的道理,已经是很难得了。

要知道换了别的大臣,洪武皇帝估计是没有这个耐心的,说得通就说,说不通的话,大概率直接就会拉出去砍头,发配戍边三千里都是轻的。

这时,见朱元璋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李善长则赶紧出来打个圆场。

“定远王,这个事儿看来还真得从长计议,所以您还是不要再多说了,咱们回头再说,有时间的话,您到内阁的值房来,老臣和您多商量一下。”

李善长算得上是开国公爵中的大佬,也是内阁的实际当家人,他的话实则是非常有分量的。

可是朱涛却根本就没有当回事,他连朱元璋都敢顶,何况这个内阁次辅呢。

“一味的拉拢根本就没有什么效果,压制才是真正的一劳永逸,只要是把他们都打怕了,那就绝对不会再有后续问题。”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看来朱涛还是年轻,轻动刀兵可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哪怕是对小国用兵。

“涛儿,这些事儿你还真是并不太懂,还是不要太过操心了。”

朱涛想了想,也觉得略有浅薄,不过他忽然想起来了一招,于是说道。

“爹,孩儿虽然是有一个办法,但是不知能否实用,说出来,大伙一起参详一下。”

朱元璋却哈哈大笑,没想到这个一向自负的朱涛竟然如此的谦虚起来,倒是让大家有些不太习惯。

“行了,你小子有什么话还藏着掖着的,直接说不就是了。”

朱涛点了点头,然后这才说道。

“咱们可以对他们搞文化侵袭,也就是说,把咱大明的圣贤书和心学理学等圣人之道全部输出给这些小国,让他们学习咱们的文化,这些国家的读书人能够得到大明的认证,才能真正在他们国内吃得开,这样的话他们就会完全的认可咱们大明,就不会再有刀兵之事了。”

这个策略一出,无论是朱元璋还是在场的这些大臣们,全都目瞪口呆,毕竟这种事根本就没有先例,谁知道能不能成功。

听完朱涛的话,黄观又一次站了出来说道。

“此事根本就没有什么先例,既然如此,就不如赏赐来得方便,我看还是不要这么费劲,直接赏钱也就是了。”

这时候,朱涛还没有开口反驳,燕王朱棣却第一个站了出来。

首节 上一节 126/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