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朱元璋好大儿 第137节

这个时候,莫说父皇有可能是试探,就算真的想为自己重新加封,自然也不能接受。

朱元璋见着他们谨小慎微的样子,却不由得心中暗笑,直接放下酒杯说。

“行了,你们两人也不必再胡思乱想,咱说要加封你们的土地,却没说是大明的土地。”

两人更加的发愣,大明的确是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再进行加封了,可不封大明的土地,要封哪里的才是呢?

朱元璋哈哈一笑,看着朱涛说道。

“涛儿,把你的策略给你三哥和四哥讲解一下,让他们也知道你的雄才伟略。”

朱涛无奈,只得把刚才自己说过的话,又给朱棡和朱棣重复了一遍。

虽然在这个讲述的过程之中,两人一直在克制着自己兴奋的心情,但是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是非常激动的。

要知道,如果真的能够把这个想法推行开来,那打下多少疆土,就有多少是自己的封地。

凭着燕王朱棣和晋王朱棡的本领和才能,只怕让他们放开手脚去打,能够打下来的疆域,不亚于大明疆土的面积。

这个时候,他们是难以克制住自己内心的激动的。

而且他们的内心也非常的感激朱涛,若不是朱涛提出这样的一个设想,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去施展理想和抱负。

平心而论,虽然太子朱标是施行仁政怀柔天下,可是若是比起来文治武功的全面发展,这两位皇子却略胜一筹。

既然朱元璋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而且开疆拓土,必然是在为大明建功立业,他们两位皇子也无需再行推脱。

“父皇有这样的打算,是在大明万幸,儿臣愿为大明再拓疆土,打下一片光灿灿的天下来,让大明的威风扬于万邦。”

对于这样的彩虹马屁,朱元璋却是照单全收,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老三现在也学会了说场面话了,不过咱还真的计划,要把大明的疆土比现在拓展一倍还多,就从那个欧罗巴洲开始吧,两年之内就要把它全部拿下,收为我大明的土地。”

刚才朱棣没有说话,并非他不想拍几句马屁,但是他考虑的是另外一个问题。

眼见他有些愣神儿,朱元璋主动问他说。

“老四,你在想些什么呢?难道这个计划有什么不妥之处吗?若是你有什么想法,就只管说出来。”

朱棣其实一直在管着国商司,他经营的是朝廷的钱袋子。

他心里一直非常清楚,其实朝廷去打仗,打的并不一定是前方的兵马,更重要的是后续的钱粮。

一个北伐之战,没能够彻底地歼灭北元,就已经耗费了两百万两库银,如果不是因为朱涛发明的那些炒面和土豆等粮食,恐怕要消耗的更多。

所以他最关心的就是,在前方开疆扩土的同时,后面的粮草能够及时跟得上。

“父皇,儿臣现在的确是有些担忧,朝廷虽然一直在休养生息,但是现在国库之中也只有不到二百万两的存银了,远征欧罗巴,到时候消耗的银两会比打北元余孽要多得多。”

刚才还是满脸兴奋的朱元璋,此时忽然有些不知所措。

他只想到大明铁骑所向无敌,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无论是对方软弱还是强悍,自己想要用兵,就必须有大量的财力进行支撑。

不过,既然这个策略是朱涛提出来的,想必这臭小子肯定是有办法的。

朱元璋拿眼神看了一眼朱涛,问道。

“涛儿,既然你四哥抛出来这样一个难题,那你就给他解决一下吧。”

朱涛点点头,很是郑重的对朱棣说道。

“四哥,其实这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早在之前就已经提出来了,只是你没有注意而已,你还记得咱们征伐东瀛是怎么做的吗?”

朱棣只听到一句话,便瞬间茅塞顿开,马上就兴奋了起来。

应该说,朱涛的办法是非常可行的,当时征伐东瀛银子不够,向百姓和官员发行国债,让他们入股商队,承诺分给他们银子作为红利。

当时大家对于这个办法是将信将疑,毕竟投入这么多的钱,却收益遥遥无期,总归是个很难接受的事儿。

所以,远征东瀛的徐增寿和胡惟庸在前线一直打的有些艰难。

但是他们也的确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在前线一路推进的非常顺利。

徐增寿回京参加朱涛婚礼的时候,顺便还带来了两千倭寇,这些人还吃着泔水猪食,正在朱涛的花香村试验田做奴隶呢。

而且他们已经把大明对于东瀛的殖民计划做了初步的推进,并且得到了收益。

东瀛是一个盛产银矿的地方,朱涛在地图上给胡惟庸和徐增寿做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标注。

等到他们推进到岛上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对银矿的挖掘工作。

而且这些挖掘的工人全都是被征服的倭寇,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是把他们累死了,或者矿塌了都不会心疼。

毕竟这些倭寇的手上全都有累累的血债,他们每个人都死有余辜。

等到他们死之前,若是能够做出一点贡献来,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徐增寿和胡惟庸在前方一边行军,一边派了运输队给户部的府库送回了二百万两银子。

而且他们报告说,后续还会有大量的银两挖掘出来,陆续送抵京城。

朱元璋当然是非常欣喜,于是留了一百两,其他的都分给了这些股东们。

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他们在投入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过还有能分红的那一天,但是分红很快到来了,大家欣喜若狂。

想到这里,朱棣也就明白了,这个模式是可以复制的。

“涛弟,你的意思是说要尽快的发行国债,并且让这些官员百姓全都入股,为进攻欧罗巴积累足够的军费。”

朱涛却笑了笑,他淡然的对朱棣说道。

“四哥,其实之前发行国债是想着让大家知道,我大明一定会想做的事都能做成,不过现在却不必如此大费周章了。”

朱棣不明白朱涛的意思,很是不解的看着朱涛,想等着他的解答。

对于四哥的疑惑,朱涛自然是给予了很细致的讲解。

“其实发行国债那个事情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如今进攻欧罗巴州,只需要找几个大财阀就能办得到了,甚至他们愿意自己出人出钱跟随军队去做那殖民的商队。”

朱棣想了想,有些无奈的对朱涛说道。

“可是就连沈万三都被父皇给斩杀了,应天府内还能够找到什么人可以称之为财阀呢?”

朱棣说到这里,才觉得自己是有些失言了,毕竟老子杀了的人自己觉得可惜,那岂不是和朱元璋对着干了。

不过他偷眼看了一下朱元璋,好像老爹也并没有怎么生气。

他也就不再说话,直接把这个话题揭了过去。

其实沈万三的死是一个不作就不死的典型,当时朱元璋是想要修筑南京的城墙。

而沈万三自己找到了朱元璋,说是凭借自己的财力,不需要户部拨款,就能够独自把南京城墙给修一遍。

对于这样财大气粗的商人,若是换了别的皇帝,就算是表面上对其进行慰劳,恐怕也是心里不舒服的。

可朱元璋不是别的皇帝,他直接找了个理由把沈万三给杀了。

朱涛不想就沈万三的事情再多说什么,那可能是在披龙鳞,于是他笑着对朱棣说。

“四哥,其实你的想法多少是有些墨守成规的,如果我们没有沈万三,完全可以造出一个来,但是必须有两个条件,就是第一他要必须完全为国所用,第二必须是咱们自己家人。”

朱棣笑了笑,有些无奈的说道。

“涛弟,莫非你是想去做这个商队的头领吗?”

听了朱棣这话,朱涛却完全无奈的一摊手说。

“别说让我去做商队的首领,就算去让我做欧罗巴的国王我都不干,我有个朱家庄混吃等死就行了。”

朱涛这话,直接把朱棣给噎了回去,不过仔细想想,好像也没什么毛病。

在旁边的朱元璋也是跟着笑了一阵子,这才对朱棣说。

“老四啊,平时你和涛儿走动的最勤,怎么就不了解他这个懒散的性子呢,别说欧罗巴国王,就是大明皇帝他也不愿意干的。”

朱棣挠了挠头,他还真是没想到这一层,所以刚才问的那个问题多少有些愚蠢。

不过毕竟是堂堂燕王,有了话题误差就得赶紧往回拽。

“可是若是真的这样的话,那岂不是又把财富都聚集到商人的手中了,无论商人是谁,国家总有损失的。”

朱元璋其实也有疑虑,他知道必须让朱涛给出解决的办法。

不过他之所以没有多说什么,就是因为朱涛每次给出策略的时候,绝对会也有详细的说明。

这时朱涛盯着朱棣和朱棡,说道。

“三哥和四哥,你们都是大明最有文韬武略的皇子,可是却不晓得商人的本性,商人重利,所以重用商人,就可以为国家聚集钱财。”

朱棡有些觉得无奈,为了让商人聚财,就必须把大部分的财富向商人那里聚集,这也有些说不过去吧。

“可是商人手里有钱,怎么让阵前成为国家的呢?你总得有一个制约他们的办法吧。”

朱涛笑着说道。

“这很简单,我们和他们签订合同,以国家的名义,让他们去聚敛财富,掠夺其他小国之间的资源,和他们一九分账,他们自然会乐此不疲。”

若是平常的做生意,想要和别人一九分账的话,大概率会被别人视之为最大的奸商。

可是若是一个国家去重用商人和商人如此分成,就是对商人最大的恩惠了。

毕竟财富的基数是非常大的,哪怕只能得到十分之一,就足以丰衣足食几辈子。

这时,朱棣和朱棡也早就明白了朱涛这个规划的可行性,他们在内心之中自然感叹不已。

这时,朱涛笑着对他们说道。

“等到我们文化输出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始兵力输出,到时候无论是欧罗巴州还是其他的蛮夷小国,他们的财富终将为我们所有。”

说了半天,觉得有些口干舌燥,朱涛到旁边自己倒了杯茶,然后继续说。

“我们可以把他们国内的贵重物品直接兑换成金钱,也可以把相应的资源运回到国内使用。”

朱元璋听的简直两眼放光了,他憧憬着这件事情未来的发展。

“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使用安南国的木材,东瀛国的银矿和奴隶,爪哇国的大米和水稻,甚至打下天竺来之后,可以把他们的全部人口当猪猡使唤,整个大明都让这些蛮夷,以举国之力奉养。”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前景,而且朱元璋相信,有了朱涛的谋划,这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实现。

若不是因为怕在儿子们面前丢了面子,朱元璋基本上都快要流口水了。

想来想去,他就对朱涛说道。

“涛儿,既然这个主意是你想出来的,那么无论你来选择谁做这个皇商,都由你自己说了算,咱绝对不掣肘。”

这话一出,无论是朱棣还是朱棡都有些羡慕不已,毕竟这可是一个绝大的权力呀。

无论是朱涛选择了谁,都能够让此人迅速一飞冲天,成为大明朝廷新的沈万三。

只要是这个风声出去,来上朱涛这里的人走关系的人,基本上就会把门槛给挤破。

到最后无论是能不能被选中,至少要孝敬朱涛是少不了的。

再换句话说,其实就是朱元璋在给朱涛一个隐形的钱袋子,无论是在这里面拿多少,都是他自己说了算。

可是朱涛却一摊手,直接对朱元璋说道。

“老爹,我知道您是为了我好,想让我在这里面整点钱花,不过我也不是为了偷懒,这事儿我真不想干,只是给您提个建议就行了。”

朱元璋见自己的想法被朱涛这样直截了当的说了出来,也是略觉无奈,便问道。

首节 上一节 137/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