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朱元璋好大儿 第208节

他见到朱涛自然高兴,连忙吩咐内侍太监,给搬个座位上茶。

朱涛却不是来这些客气的,直接从怀中掏出了那道安南国王的战书。

然后,才对朱元璋直接了当的说。

“父皇,儿臣这次派遣道同前往安南,就是想试一试这小国有无敬畏之心,看这情况他们是给脸不要脸,不打也得打了。”

朱元璋却更加的高兴,毕竟这次就算是找到了一个机会。

不然的话,也算得上是师出无名,现在既然有了对方主动跳出来找死,那他也就不必客气了。

于是他看着朱涛,很是有些兴奋的问道。

“那涛儿你觉得,这一次争讨安南需带多少兵马?又有几人可以为将。”

朱涛想了想,直接回答说道。

“军费开支过大再说,征讨安南这样的小国,根本无需大军出征,所以三哥与四哥就不用跟着忙活了,我推荐一人作为主将,但一万兵马足可以把安南打下来。”

朱元璋想了想,还认为他是准备推荐李景隆或者是徐增寿等人。

虽然说这几个人现在都有些长进了,可是如果这样的灭国之战,但是让这几个后辈前去的话,多少还是有些不放心的。

因此,他也是试探着问朱涛说。

“涛儿,咱知道增寿和景隆等人都是你的门人,但是你也不能就如此推他们作为征伐安南的主将,毕竟他们资历还是尚浅呀。”

朱涛却撇了撇嘴,他直接对朱元璋说。

“我什么时候说让李景龙和徐增寿做正房安南的主将了,我只想让他们一个当副将,一个当后勤官。”

其实就算是这样,徐达和李文忠两人已经非常的兴奋了,毕竟在这样的灭国之战中,随随便便担任一个职务都能捞取军功。

若不是因为和朱涛如此的关系,这后勤官和副将也是当不上的。

征伐安南过后,在功劳簿上能够记上一笔,只怕这两个小子就受用不尽了。

朱元璋想了想,好像除了这两人之外,朱涛只剩了另外一个门人李祺,那是李善长的长子,被自己招为驸马。

所以他只得尝试性的问道。

“那你说的可是驸马李祺,可是他一贯指是文官,从来没参与过边疆之事,更没有任何的军事才能,如何担得起这灭国之战。”

朱涛笑了笑,他直接把朱元璋给拒绝了。

“驸马爷那是金尊玉贵之体,如何受得了战事之苦?既然父皇如此动问那我,就直接推荐一个主将,那就是我的弟子解缙。”

他这话一出口,在场所有文武全都是一片哗然。

要知道,这个解缙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如何能够担当起主将之任。

还没等这些文官武将们出来反对,朱元璋自己就有些不自然了,他马上就说。

“朝廷派出一万大军,征讨不臣之国,这是何等大事,如何能将这样的事情交给一个孩子身上,这岂不是儿戏吗,绝不能如此大意。”

朱涛见朱元璋这样说,只是笑呵呵的说道。

“父皇莫非忘了,洪武十二年,我与您初相遇之时,也不过就是个十几岁少年而已。”

朱元璋想了想,忽然觉得这事儿还真是不好反驳,但是他马上就反应过来,这只是一个悖论。

“天底下孩子如果都像你这样,那大明岂不成了真正的天朝上国,正因为天才人数稀少,才可称之为天才。”

这时,徐达和李文忠等人也觉得事情不太对劲儿,赶紧上来解劝。

因为李景隆是朱涛的弟子,因此李文忠一直对他非常客气,而且甚至在朱涛面前不顾年龄,和他平礼相待。

但是推荐解缙挂帅这种儿戏之事,可是绝对不能不说的。

“殿下,这种事儿可绝对不是闹着玩儿的,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解缙虽然管理大明宝钞之事一直都特别得力,但是他真的没有上阵打过仗。”

朱涛看了一眼在场众人知道,如果自己再不出来制止的话,恐怕这些人都会一拥而上反对自己的推荐。

于是他越过了李文忠,直接走到朱元璋的面前,深施一礼说道。

“父皇请莫担心,儿臣绝对不是拿着国家的前程和将士的性命开玩笑,若是解缙此行挂帅,损兵折将不能收获全功,那儿臣愿死在这打王金鞭之下,为自己的昏聩付出代价。”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朱元璋当然明白,这绝对不是在开玩笑了。

以他对朱涛的信任和了解,若是没有万千把握的话,朱涛绝不会如此说话。

所以,他马上就说道。

“既然涛儿这样说,咱自然是绝对愚忠的,就让解缙挂帅,赏给三品衔,任征南将军,李景隆任后勤主官,徐增寿任副将,五天之后大军开拔,直抵安南。”

很快圣旨就到了朱家庄,还在书房之中研究续写小说的解缙,忽然接到让自己挂帅出征的消息。

说真的,他的确是有些懵逼,但是对于恩师的这种举荐,他也是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感。

接旨之后,把传旨的总管拟送回去,然后他马上就来到了朱涛的书房。

“师父,您让我去征讨安南,就不怕我难以服众,在前面打了败仗给您丢人吗?”

朱涛却仍然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对他说。

“我看你是太拿这个事儿当回事儿了,所以才会有点儿紧张,安南只不过是一个小国而已,还不如我们大明的一个郡,你纠结这个干什么,凭你的才能,如果拿不下这等小国,就别当我的学生了。”

解缙点点头,他跟随朱涛学习已经一年了,在心中也不拿这等小国太当回事儿。

于是,他向朱涛提出了一个要求。

“师父,既然安南国的王子陈日坤已经过了气儿,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如今留在大明,只不过是白吃大米饭而已。”

朱涛却是一脸的无奈,他看着解缙说。

“我留下他,就是为了给你留一个出兵的时候斩首祭旗的祭品。”

解缙现在终于明白,自己一切的谋算全在师傅的掌控之中,他马上就说。

“请师父放心,这次进攻安南,若是打不下来,我绝对不会回来见您。”

老和尚姚广孝,忽然从屏风后面出来,看着解缙说道。

“你要是这样说,估计也不算什么好汉,你应该说如果折损了一兵一卒,都不应该回来。”

解缙心说,这事儿整的就有些难办了吧,毕竟谁家打仗不死人的,就算再是精兵强将,好歹也在战场上有来有往。

不过姚广孝既然这样说了,自己若是不敢答应下来,显得也是有些胆怯。

所以,他只得硬着头皮说道。

“大师不要激我,这种事儿,其实只不过是一个最为简单之事,难道大师不这么说,我就灭不了安南不成,我就在此立下誓言。若是折损大明一兵一卒,我都不会回来见师父。”

朱涛笑着点点头,他对解缙说道。

“你放心吧,之所以老姚能跟你这样说。就是因为我们已经研究出来了一个新式武器,这个武器能够让你在战场上百战百胜。且不会折损兵将。”

然后他又转身,对着一脸坏笑的姚广孝说道。

“老和尚,你别跟这儿只顾着笑,我看你也辛苦一趟吧,跟着解缙出去走一趟,给他顺路也把把关。”

姚广孝倒是不觉得这是一件苦差事,毕竟这种灭国之战是他最喜欢的事儿。

所以,他马上就很高兴的对朱涛说。

“这话真是说到老和尚心里去了,就算是你不说,我也要主动请缨,不过安南国这种小地方,比起北原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就算是把他们都灭了,也没有什么成就感。。”

三天以后,解缙在将台点兵,然后几名校尉把陈日坤给推了上来。

这家伙现在早就已经没有了当初那种傲气,纯纯的就是一个囚犯的模样。

到了现在这种程度,他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对着台上的解缙说。

“你要是个英雄好汉,就不要让我难受,给我一刀来个痛快的,我下辈子都记你的好处。”

解缙点了点头,他也知道,鸟之将死其茗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到了现在这个程度,陈日坤已经不祈求还有活命的机会了。

其实陈日坤只不过就是一个纨绔子弟,他和解缙并没有什么仇,但是这次打安南,必须借着这个由头来出兵。

解缙看了一眼陈日坤,直接回答他说。

“既然殿下信任我,朝廷又派我为出兵主将,用你的人头祭旗是必须的了,不过我与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自然不会折磨你,会让你痛快且体面的离开。”

说完,他看了一眼旁边的刽子手,然后说道。

“动手的时候一定要利索一点,不要让安南王子有什么痛苦,是我们大明作为天朝上国应有的仁慈。”

陈日坤在旁边听了这话,简直心中是一万只羊驼飞奔而过。

毕竟无论是痛快的死还是体面的死,最终也逃不了是个死字,自己只不过是来朝贡的,除了吃喝玩乐也没干啥别的事儿。

可是就因为这样就稀里糊涂的把命给丢了,这种冤枉上哪里去说,实在是让人无法接手。

但是现在主动权已经不掌握在他的手里,一个时辰之后,他的人头就已经挂在了旗杆之上。

此时,朝廷就要出兵征伐安南的消息,很快就传回了安南国内。

安南国王胡继民十分的不爽,对于大明来说,他可是以前极为客气的。

但是大明想要打安南,根本就不需要找个什么理由,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就想拿你当通道,就只为了吃辣椒。

不过这事儿也不能怪大明,毕竟这个向大明宣战的诏书是胡继民自己下的。

所以,当大明出兵的消息传回来的时候,他面对着殿下的群臣,问道。

“现在明朝已经出兵想要打我安南,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好好的说一说,朕一定要广纳众人之长。”

这时,其中一个叫李大红的将军站出来,撇着大嘴说道。

“陛下,像这种事儿您根本就不用费心,咱们安南易守难攻烟障四起,又有数万精兵,若是抵挡他们恐怕也不费力气。”

李大红刚刚说完,旁边又站出一个大臣,几乎是用义愤填膺的语气说。

“臣刚刚得到线报,说是大明在出兵之前把陈日坤斩首祭旗,虽然他是前任的安南王子已经过时了,也是在打我安南的脸。”

听到这里,胡继民虽然觉得陈日坤不是自己儿子,死了也就死了,但是他们这一文一武说的多少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想了想,他就对这些文武们说道。

“大家都不要再多说别的,反正和大明宣战的诏书是朕下的,也就是说,这一仗必然是要打的,既然要打就必须打得胜,这才是咱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说完之后,他马上就看了一眼胡平之。

胡平之是现在最掌握实权的人,也是现任的安南国王胡继民的亲侄子。

当胡继民把陈朝的天下打下来的时候,他因为没有亲生之子,就把侄子立为了自己的继承人,同时掌握一切安南国军国大事。

“平之,你现在是丞相又是国内的太尉,现在是你该说话的时候了,你倒是说说自己有什么看法,咱们和大明如何去打这一仗。”

其实,就算是胡继民不问,胡平之也早就想站出来说两句了,他怎么说也是安南国的继承人,不说话岂不是很没面子。

“陛下,其实咱们也犯不上把大明太当回事,刚才李将军说过了,安南易守难攻又兵精,粮足,就算是有大明十万精锐到此我们也会把他们灭杀于城池之下。”

这时,胡继民忽然想起了一个问题,然后问在场的文武臣将道。

“这一次,倒是不知道哪位大明的元帅领兵,莫非是徐达或者蓝玉,如果是他们的话,咱们还真是不能掉以轻心。”

这时,安南国的兵部尚书忽然出班启奏说。

“陛下您多虑了,这一次大明也是太过于轻敌,只派了一万多兵马,而且根本没有任何老将领兵,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挂帅出征。”

首节 上一节 208/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