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朱元璋好大儿 第52节

还没等朱涛答话,朱棣便继续说。

“别的不敢说,你这个发明,为兄给你推荐到国商司,至少能做一个三品堂官。”

朱棣毕竟只是燕王,不是朱元璋,他可不能随意的封官许愿,说三品官已经算是超出自己权限,还要请旨的。

不过,听完他的话之后,朱涛却是连连摆手,很是无奈的说。

“四堂哥,你别再提这事儿了,我只想做一个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不想做官,公爵我都不想要,何况什么三品官呢?”

朱棣想想也是,不过纺织机这么好的东西,他也不想就这么放弃,于是向朱涛提出了采购之意。

毕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了纺织机,那么国商司就可以自己组织工人,大范围的纺织棉布了。

不过对于他这个建议,朱涛还是很快的就拒绝了,理由也很简单。

“堂哥,你要是要棉布棉衣,我多少都有,但是这纺织机我还是不能卖给你。”

就在朱棣叹了口气准备放弃的时候,朱涛又补了一句说。

“这个东西,我准备等到朱棣造反的时候再献上去的,估计到时候能保小弟一条命。”

扯来扯去,又扯到了这个话题上,朱棣直接就无奈了,难道自己要造反这个事实锤了吗。

尴尬之余,朱棣只能转移话题了,便说:“堂弟,如今已经入冬了,你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棉花的?”

朱涛又是一笑,便说:“四堂哥,你真是忘性有点大,我这里有大棚啊,在大棚里面种植的作物,可以说是四季如春的,而且我这棉花也是自己研究的高产品种。”

本来朱棣也只是为了转移一下话题,缓解一点尴尬的局面,对于朱涛的话,他也并没有太注意听。

既然朱涛不愿意把纺织机卖给国商司,那么自己就来他这里采办棉衣棉布也好,反正是父皇的义子,肉烂在锅里,也是双赢的事情。

“好吧,堂弟,这是三千两的银票,我今天出来的匆忙,只带了这么多,你先收下,就当是个定金,回头我再给你补齐,我先预定十万套棉衣棉被。”

等到朱棣走了以后,朱涛叫来了老唐,吩咐说。

“老唐,你去告诉大家,尽快的赶工棉被和棉衣十万套,争取在十天之内完成,另外,纺织这事要形成规模,大家如果还有愿意干的,我免费赠送织机。”

对于这些庄民来说,免费送织机,基本上就和免费送了他们一个聚宝盆差不多,大家自然是踊跃报名的。

等到朱棣再来的时候,发现这里的纺织已经形成了规模,不仅足以供应他要的十万套棉衣棉被,还有大量的盈余。

朱棣见状十分欣喜,忙对朱涛说。

“堂弟果然大才,这里的纺织已经形成了规模,完全是能够供应足量的棉被和棉衣了,就算是漠北增兵十万,恐怕也没有问题。”

不过,朱涛却没有顺着他的话说,反而笑着说道。

“四堂哥,我剩下的棉衣和棉被就不能卖给你们国商司了,我还另有他用。”

朱棣虽然不明白朱涛剩下的那些棉衣棉被有什么用,可是看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想必真有大用,也便没有追问。

他痛痛快快的把剩下的钱给付了,然后让人把十万套棉衣棉被装车运走。

三天之后,朱元璋也正在考虑入冬以来大范围的灾民如何过冬御寒的问题。

他召集了内阁首辅以及六顾九卿商议这件事情。

“各位爱卿,咱把你们叫来,就是想让你们仔细说说,灾民过冬的事情应该如何处理,你们有啥就说啥吧!”

话音刚落,这些朝廷的大佬们则都开始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李善长作为内阁首辅,首先发言说。

“灾民过冬之事,首先要考虑其保暖的问题,臣建议户部赶紧调派一些储备物资和棉被,以备不时之需。”

这话说的倒是非常的中肯,可是也没什么具体作用。

灾民一股脑的涌向京城,到底谁去发?到底怎么发?这可是一笔糊涂账,李善长此语,其实说了等于没说。

吏部尚书汪海洋忽然又出班跪奏说:“臣的职责是吏部,臣觉得赈灾一事首在用人,臣推荐吏部考功司郎中刘建主管此事。”

没想到他的话刚说完,却忽然被户部尚书给打断了。

“陛下,臣刚刚得到报告,说是外地来京郊的那些灾民们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安置,此时大家都山呼万岁,共颂皇恩呢。”

朱元璋昨天刚刚接到锦衣卫的密奏,说是外地灾民聚集京郊,有冻饿之危,怎么今天就事情解决了呢,他瞪大了眼睛看着户部尚书,问道。

“爱卿快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户部尚书沈梅庄面带喜色,难掩高兴的说道:“臣刚刚接到的消息,京郊开设了一百多个粥棚,不仅免费给粥喝,还给肉包子吃,同时,还建起来好多的临时帐篷给人居住,另外,还免费给每个人都发了崭新的棉被和棉衣呢!”

朱元璋越听越糊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自己一直为这事犯愁,还没有来得及去安排,到底是谁有这样的替君买善之心呢?

一百多个粥棚,还给包子还发棉被,这一套下来可是花销不少,几千两银子一天都打不住。

他忙问道:“沈爱卿,那你知道,这到底是哪个衙门在处理此事,快说出来,朕要好好的褒奖!”

沈梅庄想了想,边回答说:“陛下,臣已经打听过了,并不是什么衙门在办这件事,这是京郊一位少年庄主自己出钱出物,为朝廷赈灾呢,臣只知道那些负责施粥的人都叫他少东家,却并不知道名姓。”

话说到这里,朱元璋已经彻底的明白了,一股喜悦之色飞上眉梢,大声说道:“好!不错,不愧是咱的儿子,不愧是咱朱元璋的儿子,平时看似纨绔玩乐,实则心里有百姓有天下,还能替老子分忧,涛儿好样的!”

这时候,三位首辅中刘伯温不在,李善长和宋濂也明白了,这位替君买善的人就是上位的义子朱涛了。

也上前夸赞道:“上位,朱涛能有这样的举动,的确是可圈可点的,臣等也为上位能认下这样的义子而高兴啊。”

朱元璋大喜,看到下面的这些公卿们有些懵逼的神色,便连忙解释说:“各位爱卿,你们还不知道吧,前段时间,那位进献土豆的奇才朱涛,咱赏了他一个富国公的虚爵,其实,那也是咱的义子干儿,咱可把他当自己的亲儿子看待呢。”

说到这里,大家算是彻底的明白了,为什么皇上对那个朱涛那么看重,不过按照朱涛现在的表现来看,他也并没有辱没了陛下的看重。

既然是上位的义子,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现在没有任何人敢再说三道四了,反而都开始劝说,要朱元璋封朱涛为郡王。

不过,朱元璋却知道,朱涛这小子,地保这样的小官都不想做,更何况王爷了,于是马上下令说。

“各位爱卿,咱在这里下一道旨意,你们都听清楚了,你们谁也不能透露朱涛和咱的关系,也不能到朱家庄去随便打扰,当然,六部堂官和首辅大学士可以去问政,但不能暴露身份!”

这些六部九卿大臣们听了朱元璋的话,有的也想见识一下这个少年英才,有的却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不一而足,不过他们自然都是点头答应。

散了朝以后,朱元璋带上朱棣,快马加鞭的来到了朱涛的庄子,老唐正在庄外指挥着一些庄客们搬运棉衣棉被,准备打包运走。

见到朱元璋和朱棣到了,马上就上前去大招呼:“老爷和堂少爷来了,少爷知道您今天要回来,今天可是准备好了很多的新菜式等着呢。”

朱元璋点点头,还是笑呵呵的对老唐说。

“老唐,这些棉衣棉被你们准备运到哪里去呢,看这车水马龙的,你们也算是够辛苦了。”

老唐先是一边接过朱元璋的马缰绳,一边回答说:“这是少爷安排的,免费发放给城郊那些灾民们,一文钱都不要的。”

旁边的朱棣虽然早就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可看到眼前这一车车的棉衣棉被装车运走,还是有点诧异。

他就说道:“老唐,这棉被棉衣如今都是紧俏的东西,甚至在有些地方都是有价无市,涛弟竟然愿意无偿送给灾民?”

听了朱棣的话,老唐自豪说道:“堂少爷,我们少爷说了,再贵的东西再多的钱,也不如人命值钱,他说这叫以人为本,人是国家的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听完这话,朱元璋击节叫好,如果大明朝廷的大小官员们都有咱涛儿的这种想法,恐怕就不会再有贪官了,也不会再有灾民了。

朱元璋和朱棣进到了院子里,见到朱涛已经准备好了自己平时最爱吃的红柳烧烤了。

见到他们进来,朱涛显然是有些高兴,直接说道。

“爹,堂哥,今天你们来的真是时候,除了爹最爱吃的烧烤,我还准备了一道开水白菜呢,这道菜我可是费了整整十个时辰的工夫。”

不过,此时朱元璋的注意力显然并没有在吃上,他找了个地方坐下,喝了口茶,其实难以掩饰心头的激动,说道。

“涛儿,为父已经知道了,你在京郊开设了粥棚,还给这些灾民发放包子和棉衣棉被,这种善举我十分赞同,听我朝廷上的朋友说,皇上也特别的高兴呢,准备好好的褒奖!”

朱涛笑了笑,他分明是能看得出来自己老爹的神色,这兴奋之情是遮掩不住的,这老爹,的确是个合格的保皇党。

他回答说:“今年的天气格外的寒冷,百姓储粮不够,上万灾民进入京郊,如果一旦安置不好,那就会形成大乱子,说不好他们搂草打兔子就把我朱家庄给抢了,与其让他们抢,不如我主动给。”

想了想之后,朱涛又继续说道:“当然,孩儿也有行善之心,但这也不是为了那皇帝老儿,朝廷该做的事情,还是要朝廷做,我也没有那么多的银子。”

朱元璋点点头,他当然知道,朱涛就是再富裕,也拿不出那么多的钱供应上万的灾民,现在这个善举,只怕已经把他那些卖望远镜的积蓄给花光了。

不过,朱涛这个孩子,虽然尚未及冠,玩心还这么大,就能做出这样的善举,无论怎么说,都已经非常的不容易了。

自己能认下这样的一个好儿子,那是咱朱元璋赚到了,以后有机会公开身份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的晋封他。

想到此处,朱元璋也忽然意识到,这样下去,只怕是把朱家庄都搬空了也不够,因为朱涛的财力有限,而听说有人这样行善,外地灾民入京的只怕以后更多。

朱元璋就问朱涛说:“涛儿,你只怕为了这些灾民,已经花光了你的积蓄,以后你也难以为继了,想做纨绔子弟,手里没钱也不好办呀。”

听了朱元璋的话,朱涛却是胸有成竹的回答说:“孩儿早就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靠赈济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我要让他们真正的富起来,成为有钱人,那就不需要赈济了。”

本来正在吃爆米花的朱棣忽然一愣,虽然他十分认可朱涛的能力,可是灾民就是灾民,能吃饱穿暖都不至于流落到京郊讨饭,让他们富起来谈何容易。

他看着朱涛,想听听这个堂弟还有什么真知灼见。

朱涛直说了四个字:“以工代赈!”

然后他详细的解释说:“前段时间,我这里棉花大丰收,我就让老唐找人制作了数百架纺织机,然后让庄客们每人免费领取一架,然后提供棉花进行纺织,获取工钱,我这里就有了足够的棉衣棉被卖给国商司,而他们也赚到了钱。前段时间因为进献土豆,皇上赐我三千倾土地,我还没正式接收,等收回来后,就可以安置这些灾民了。”

朱元璋认真的听着他的话,没有插言,朱棣却挠挠头,扔出了一个问题。

“堂弟,你这朱家庄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怎么能容得下这么多人呢?”

朱涛笑了笑,展开了一张图纸,说道。

“爹,四堂哥,这是手绘的设计图,接收完那三千倾土地后,就可以马上让老唐着实安排在那里修建房屋和基础设施,让这些人得以安置了,到时候,我土地里产出的东西,你们国商司一采购,他们的钱不就有了,我的纨绔子弟也能继续当了。”

朱元璋听到这里,自然也为朱涛的心思叫好,于是说道:“涛儿,这个主意实在不错,等我回去,也和我朝廷上的朋友说一下,尤其那个工部尚书和我不错,让他多弄点利民的工程,招募民夫,也就同时解决了很多灾民的问题了。”

见老爹都表态了,朱棣自然也不能落后,再说,这也是在朱元璋面前的表现机会,于是就马上说。

“堂弟,你就放心吧,你这里产了什么好的东西,尽管告诉我就行,我们国商司有的是钱,就怕没有好东西,只要是东西质量好,有多少我们要多少!”

朱元璋建立大明以来,一直都向励精图治,打造出一个光灿灿的盛世。

如今是洪武十二年,朱元璋已经登基很久,京郊仍然出现灾民,这让他的眉头难以舒展。

前有朱涛替君买善之举,后有以工代赈之策,这可真是解了朱元璋的后顾之忧,让他内心无比激动。

心情好的时候,食欲自然也就大开了,谈完了这些正事,他忽然想起来朱涛刚才提及的那个什么开水白菜。

于是,他便很是好奇的问道。

“涛儿,咱刚才进来的时候,你说今天要吃开水煮白菜,难道现在是你赈灾灾民把钱花光了,只能吃白菜了不成?”

朱棣也在旁边很是无奈的想着,每次来到朱涛的庄子里都能大块朵颐,吃上与众不同的新菜品,让他流连忘返。

平心而论,无论是自己的燕王府还是国商司的堂食,甚至是宫中御膳房的伙食,都比不上这里的肉串和鱼香肉丝。

不过,今天要吃的开水白菜,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他心中也疑惑,于是便问。

“堂弟,这开水白菜又是什么菜品?你给咱好好的说一说,让咱也长长见识吧!”

看到老爹和堂哥一脸的疑惑,朱涛也能理解,毕竟这道菜可是后世名菜,能在国宴上露个脸的。

不过,这道菜的制作工序实在是太过复杂,说起来恐怕都要说个半天,一句半句的自然也说不清楚。

朱涛便直接卖了个关子,说道:“爹,四堂哥,你们一会儿等尝过了这道菜,就知道好吃不好吃了。”

很快,菜品和烤串都陆续的上来了,除了有平常的麻婆豆腐和鱼香肉丝等,果然有一道开水白菜。

果然,就是清汤里面卧着几颗小白菜,似乎没什么特别的,不过,朱元璋还是忍不住尝了一口。

只是一口,他就开始闭上眼睛开始直接咂摸起滋味来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白菜也能做出这样的味道,可谓神来之笔,庖厨封神制作了。

朱棣也夹了一筷子,同样也是被这个味道给征服了,他却忍不住说:“堂弟,你可是神了,平平无奇一道白菜,都被你给做出这样的味道,可惜了,太平哥出外办事,无法尝到这样的美味。”

首节 上一节 52/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