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朱元璋好大儿 第57节

看来,工业现代化离这大明王朝还相当的遥远,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就在他叹息的时候,忽然接到四堂哥托人捎来到口信,请他今天上午去游秦淮河。

唯恐他拒绝,朱棣在信中明确的提到不喝花酒,不招妓,只是兄弟之间把酒言欢,另外请堂弟去见见家人。

听到四堂哥这么说,朱涛感觉无法推脱,也就骑着快马赶到了河边,只见朱棣领着一个仆人,正在岸边等候。

看到朱涛来了,朱棣相当亲热,把他领到湖边的一个画舫上,朱涛早就知道,四堂哥跟着燕王朱棣,给国商司办差,不仅四皇商,还有六品主事官衔。

最近跟着燕王殿下着实的挣了一些钱,也攒了一些家底,而这艘画舫,就是他的家产之一,没事的时候划着船,赏赏河景,颇得其乐。

船上的丫鬟以及仆人相当多,还有几个家里养的歌女乐师,看着贵宾来了以后,就开始奏乐上舞。

就在这时候,从里面出来一个年轻的侍女,对朱棣说:“老爷,夫人亲手烧了一尾鲤鱼,请小叔叔吃好喝好。”

朱棣却相当的豪爽:“大家都是一家人,还有什么忌讳的?这是我的堂弟朱涛,请夫人出来见见吧。”

不一会,就听里面环佩之声轻响,一个雍容华贵的妇人领着一个刚会走的小娃娃缓缓的走了出来。看到有人出来,朱涛赶紧站了起来。

朱棣赶紧给介绍:“这是你的四堂嫂徐氏,旁边的是你侄儿朱炽。”

朱涛不敢怠慢,赶紧起身行礼。

徐氏夫人看起来行动有些不便,只是微微欠身还了半礼说:“小叔不必多礼,大家都是一家人,随意一些就好。”

朱棣继续说:“我自从跟随燕王殿下办差以来,日子过得不错,长子炽儿已经三岁,现在第二个孩子就要出生了,可谓福寿双全,对于眼下的生活是相当珍惜的。”

看他这种略带感慨的话,朱涛不知道该如何接言,附和几声,谁知道,旁边的徐氏却说话了。

“只可惜这场富贵都像逢春的冰花,等太阳一出来,很快就烟消云散,就连现在这场富贵能不能保住,还不好说呢。”

朱涛听了大吃一惊。

“四嫂何出此言?难道最近经商有什么不顺吗?”

这时候,朱棣接过了话题。

“要知道,燕王殿下非常受皇上器重的,有什么差事总是优先想到他,可是最近却传出了一些留言,说燕王殿下有不臣之心,更有大臣建议,不许殿下到燕地就国,永远圈禁京城王府。”

朱涛皱了皱眉,心说朱棣要反的话,我曾经提到过,可是又是谁传到朝廷上去的?那天家里只有两个堂哥和老爹啊。

太平堂哥是个谦谦君子,绝不会没事瞎穿别人的是非,四堂哥在燕王手下做事,估计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唯一有可能的,就是我那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老爹了,你这搞什么?把我们这私下的议论传到庙堂上,嫌我们这清静的日子过得太久了吗。

以后在他们跟前还是少说一些朝政的事,免的麻烦,于是他笑了笑。

“朝廷上的事儿咱们都不懂,四堂哥也不必担心,反正咱们是商人世家,这边的生意做不了,大不了投资那一边,永远不要参与朝廷政事,就什么事儿也没有。”

朱棣叹了一口气,说道。

“堂弟有没有听说过骑虎难下这个词?我如今和燕王殿下捆绑过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殿下倒台,愚兄也会被连累杀头抄家,后果不堪设想了。”

朱涛苦笑道:“看来是小弟当日失言,连累了燕王殿下了。”说话间,有些愧疚。

朱棣和夫人对视一眼,然后又问一句。

“堂弟,你说燕王的出路在哪里?难道真的要在父兄的猜忌中了此一生?”

朱涛想了想,这才说:“其实,可以做的事不少,就看燕王殿下肯不肯吃苦了。”

听到他这么说,朱棣眼前一亮。

“请堂弟教我!”

“最近朝廷不是要伐北元吗?燕王殿下雄才大略,可以请缨北征,安定北疆,为大明开疆拓土。”

朱棣叹一口气:“可是大臣们唯恐他拥兵自重,不敢轻易把大军给他。”

“堂哥,你放心,这回燕王殿下一定能顺利就国,北征也回相当顺利,只不过取得的战果如何,就有说道了。”

“此话怎讲?”

“大明兵精粮足,一百万大军过去,敌人马上闻风而逃,威风是威风了,但就跟捉迷藏一样,消灭不了敌人的有生战力,也是枉然,不管你是五征漠北也好,八征漠北也好,你去了他就跑,你跑了他又回来,争来争去争出个寂寞,对于敌人的国力丝毫无损,这样的北征,打不打有什么区别?”

朱棣陷入了沉思:“那依照你来说,这仗该怎么打?”

“我大明应该训练一只类似于草原骑兵的部队,按照游牧民族的方式在草原上扎下根,然后和当地民族部落通婚,同化他们的风俗,改善他们的生活,用孔孟之道教育他们的人,久而久之,大明南北就再也没有汉人与胡人的分别,四海一家,岂不是更好?”

朱棣想了一下,问道。

“你这个见解倒也非常新颖,只不过北地相当的苦寒,咱们的人到那靠什么生活?”

“其实那边也并非全是不毛之地,也有许多沃野,那里盛产一种植物,名叫黑小麦,您可以找到这种植物,大面积种植,其结果也不亚于江南的鱼米之乡。”

他在这边说,旁边的徐氏拿笔飞速的写,朱涛继续说道。

“另外你要留心,靠东北的出海口,有一个不动港,名叫海参崴,那里一定要派兵驻守,将来大明要出海贸易,没有一个像样的港口,是不成的。”

通过这次聊天,朱棣更是对朱涛佩服不已,兄弟两人把酒尽欢。

两天后,午门之外,一个官员被丢了出来,啪啪啪的一顿板子,打得皮开肉绽,打完之后,一个太监阴森森地问。

“高主编,高大人,疼吗?”

大明晚报主编高启咬着牙,点点头,却说不出话来。

“疼就对了!”

那太监冷笑道。

“那种书你还敢发表,不打你打谁?皇上说了,这个高启胆子不小,要不是刘基求情,咱早就腰斩他了!”

高启汗流浃背,心说自己也是倒霉催的,这倚天屠龙记,说些荒诞不经的武功也就罢了,非要提韩林儿的死,还非要提廖永忠,这不是寿星老喝砒霜,自嫌命长吗?

行刑太监吩咐,把高启游街一天以示惩戒。

高启忍疼谢恩,又苦苦挨了一天,这才被送回报社,不过早就已经又疼又饿,都不敢躺下,只能趴着了。

听说了高启的遭遇,沈婉儿也赶过来向他道歉:“对不起高叔叔,这本倚天屠龙记是在娱乐版块的,我没有好好的校对就发出去了,连累您也被责罚了。”

高启咬着牙,说:“婉儿侄女,我和你爹是好友,这见外话就别说了,只不过,今天晚报的娱乐板块不能开天窗,你还是找朱涛再要些稿子吧。”

沈婉儿也知道,这时候高启不愿意过多提及挨揍的话题,便点头称是,然后就退了出去,她准备去找朱涛要本新书,把这本给换掉。

此时,朱涛现在也正在被老爹教训,朱元璋一伸手:“别藏着掖着了,都拿出来吧。”

朱涛一脸的不情愿:“爹,就不能给我留一台吗?”

朱元璋哼了一声。

“你这小子,编故事也就编故事,不要诽谤当今的圣上,朝廷里一个从四品右侍郎都被打了廷杖,你就能逍遥事外?就算皇帝饶过你,你老子劳心劳力上下打点,这才保住了你小命,要了你的三台电报机,就肉疼成那样?”

朱涛被逼到这份上,哪里还敢硬刚,只好把手头剩下的电报机都交了出去。

沈婉儿到的时候,就看见朱元璋正在对朱涛说些什么,朱涛满面苦色。

来朱涛这儿这么多次,她自然是早已见过朱元璋,对于他要隐瞒身份这件事,也是心照不宣。

见朱涛这副样貌,便以为是自己连累了朱涛,赶紧就上来劝止。

“伯父,这事儿怪涛哥哥,他把这书给我的时候是有交代的,要删减一些不该发表的内容,只不过我和高主编当时觉得有些情节还是很精彩的,没舍得删去,这才惹了祸!”

朱元璋笑着看了看自己老部将的女儿,他也知道这件事同朱涛并无太多关系,只是寻了个由头从他这儿讹点东西而已。

“不管怎么说,这倚天屠龙记固然精彩,里面也确实是有很多不合时宜的内容,看多了可不利于社会的安定。”

沈婉儿急的额头冒汗,也确实觉得自己当初发表时太过莽撞了,见朱涛还是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灵机一动,便道,“那何不让涛哥哥再编一本有利于朝廷教化的书?”

听了这话,朱元璋眼前一亮,“这倒是个好主意。”

两人便将目光投向了朱涛。

这下子,压力就又回到了朱涛这边。

朱涛满头黑线,仔细想了想金大侠的那些书,多数都是反对朝廷的,梁羽生的那些书也都一个路线,绞尽脑汁,忽然眼前一亮,想到了什么。

既然是要有助于朝廷教化的东西,那可以是医术也可以是农书,前几天自己正在写那本《外科正宗》就可以啊。

把这个主意和老爹一说,朱元璋自然是欣然拍板,这件事方才总算是翻篇了。

几天之后,朱涛从沈婉儿那里得知,高启被罚了三个月的俸禄,小惩大诫。

同时因为挨了那顿板子,整个人也都比平时收敛多了,做事也同时严谨起来。

其实朱涛心中明白,但是却不能多说,这个高启也是多少心中有些元末遗民的意思,虽然入仕为官,却内心之中有些对朱元璋不满。

不过,这顿板子打下来,他自然会被现实给教育,然后学聪明一点。

现在,朱涛更在意的不是别的,而是发展新的农作物,因为他在花香村的那些良田已经都开垦的差不多了,只要有新的种子,就可以进行新的实验了。

从灾民逃荒前往京郊,再到陕西灾荒物价上涨,虽然都被很快解决了,可说明现在粮食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大明王朝建立已经有十二年了,虽然老朱兢兢业业,可仍然是在元末战争的基础上做重建工作。

如果能让大明的府库粮仓全都充盈,仅仅靠土豆的储备和推广是不够的,要充分利用土地,必须有一种农作物,是无论在什么土地上都能够长得出来,而且产量要高才行。

正在朱涛犯愁的时候,这天他竟然签到出了黑豆,这让他不由得拍手大笑,想什么就来什么。

这黑豆可是好东西,亩产可以达到将近两千斤,而且营养丰富,具有很强大的维生素和脂肪含量,可以人吃也可以喂马。

最为重要的是,它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娇气的选择土地,哪怕是极寒之地也能种植,且不受一点影响。

想到这里,他马上就把老唐给叫了过来,问道:“老唐,现在花香村那边的实验田发展的怎么样了?”

老唐正想汇报这件事,见朱涛问,便神采奕奕的说。

“少爷,就算您不问,我也正想说这事儿呢,现在那边的房屋早就已经建设好了,工人们都能按时拿到工钱,干劲儿很足,试验田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大棚也搭好了,只要找到合适的种子,那咱们就随时可以开始。”

对于老唐的办事能力,朱涛自然是一点都不担心。

所以,他可以很放心能把这些交给老唐,自己只需要定出规划就行。

“老唐,这是我刚刚研制的黑豆种子,你现在马上就让人把种上去,要精心培育,也许将来会有大用处。”

老唐又问了一些关于黑豆栽种的具体情况,然后便领命而去。

此时,朱元璋正在和六部九卿的重要官员们商议去进攻东北的事情。

没想到,关于这个想法,这些官员们竟然众口一词的表示了反对,包括刚刚病愈的刘伯温。

在朱涛的私人医院里休养了一段时间之后,刘伯温正式回归了朝堂,现在他已经完全康复了。

作为当朝首辅,刘伯温的意见当然至关重要,他反对的理由也非常简单。

“陛下,臣认为东北乃是极寒之地,又荒远不毛,就算是我们把那里打下来也没有什么意思,反而要分兵驻守,迁居百姓,实在是劳而无功之举。”

刘伯温的话刚一出口,便引得朝臣们纷纷附和,宋濂也接着这个话茬说道。

“陛下,臣以为刘大人说的非常有道理,臣也不赞成向东北出兵,而且就算打下那边的土地,因为天气的原因,根本就无法种植粮食,到时我们仅仅需要养兵就消耗巨大国力,得不偿失。”

三位首辅之中有两位反对,朱元璋心中恼火,但是又不得不给他们面子,只得压住火气问道。

“大家还有什么意见,不妨说出来一起商议?”

按照朱元璋的意思,如果有一位六部九卿重臣出来反驳,那自己至少有了理论上的支持者。

朱元璋虽然是铁腕帝王,但是他既然建立了内阁议政制度,就不能不给内阁首辅留些许面子。

这时他忽然想到了自己儿子朱涛,于是便摆摆手,对在场的臣子们说。

首节 上一节 57/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