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朱元璋好大儿 第62节

“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怎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我与将军解战袍。”

而此时的朱元璋和朱棣,却又来到了朱涛的庄子上。

朱棣前来,是以国商司的名义商量,再在这里采购一批土豆,尽快运抵军中。

这件事儿谈的非常的顺利,朱涛在原有价格之上又给打了个八折,这让朱棣直呼厚道。

而朱元璋这次来,是考虑朱涛在军事上颇有研究,这次出征辽东虽然势在必得,却也想看看朱涛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武器相赠。

毕竟当初他可是见识过,朱涛为朱家庄设置的两道防贼设施,那可简直就是一个强大要塞的装备,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想到这里朱元璋也就不绕弯子了,他直截了当的问朱涛说。

“涛儿,朝廷已经采纳了你的建议,命吉安侯陆仲亨为征辽将军,江夏侯周德兴为征辽副将军,长兴侯耿炳文为后援粮秣将军,旨意已经下达,大军很快就要出发了。”

朱涛倒是为这个安排感到非常的惊奇,不愧是洪武皇帝,果真还是有两下子的,能够人尽其用。

周德兴这个人并不擅长攻法,但是谋略却无出其右,而耿炳文是一个后勤防守型人才,给他两千人守城,能抵挡几万人进攻。

这样的安排倒是非常合理。

还没等他说什么,朱元璋则继续说道:“爹是想问问你,你还有什么新发明能用在此次作战吗?毕竟打仗除了将士勇猛粮草充沛,还要装备精良才行,你那望远镜这次便会大放异彩,爹想问问还有没有别的可用?”

朱涛叹了口气,心说老爹这个富国公算是越来越上道了,他说:“爹,我就知道您会问这个,我早就给您准备好了一样东西,您要是献给朝廷,估计又要给您加俸禄了。”

听了这话,朱元璋大喜过望了,他马上就问:“好,还是咱的涛儿懂得爹的心思,有什么好东西,快点拿出来吧。”

朱涛吩咐一声,老唐带着几个人,把一个沙盘给抬了进来,小心翼翼的放在了早就排好的桌子上。

等摆放好了以后,朱元璋和朱棣过了一看,顿时就愣住了,这个沙盘做的简直是太精美了。

他们都是带兵打仗出身,也都是统帅千军万马的人,对于地图和沙盘的作用简直太了解了。

沙盘见的太多了,可是这个却不同,不仅做工精美,而且里面的山川、河流、丘陵乃至盆地,全部都栩栩如生,而且精度极佳,概括了大明全境的所有内容。

甚至,大明哪里的山有矿,哪里的地有油,哪里贫瘠哪里富有,哪里四海承平,哪里有兵乱未息,甚至于敌军的布防都标注的清清楚楚。

这哪里是个沙盘,这就是个立体的军用卫星,虽然那时候还没有这个概念,可朱元璋父子打眼一看,就知道这是个难得的宝贝。

朱元璋的眼中开始奕奕放光,咱的涛儿可真是个不可多得的奇才,每一次来这里,都能有不同的惊喜。

这沙盘精确到这个程度,就算是个傻子都能一眼都看明白,更何况是那些百战余生的将军们了,当初起事的时候如果有这么个沙盘,只怕建立大明的时间都要提前不少了。

朱元璋哈哈大笑,他对朱涛说:“涛儿,这可真是个宝贝,甚至可以说是个稀世奇珍,你是从哪里得到的?”

其实,这东西是朱涛前两个月签到得来的,一直都没什么用处,正好朝廷要作战了,拿出来让老爹去献给朝廷,算是物尽其用,送个人情也是好的。

不过,他可不能说什么签到所得,这不让老爹和四堂哥当成怪物看他才怪,只得打了个马虎眼,说道。

“孩儿从各个行商的手中买到了大明各省及州府的地图,研读了半年之久,然后又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制作成了这个沙盘,也是想着有一天能够用的上的。”

这话说出来,朱涛也算是脸不变色心不跳,反正签到来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东西,怎么说也无所谓了。

朱元璋越看这个宝贝越觉得爱不释手,对朱涛更是不住口的夸赞,直夸的朱涛有些不好意思了。

没想到,在一旁的朱棣忽然说:“堂弟,这沙盘这么好,如果真的能在军中推广的话,让每个卫所都能配备一个,那就真的是顶配了,你赶紧生产,这东西无论多高的价格,我们国商司有多少就收多少。”

看到朱棣一脸兴奋的样子,朱涛实在是有点不忍心泼凉水,但是这个沙盘精确到了这样的程度,也的确不是量产货,就算真的让自己去做,大概也只能几个月才造得出一个。

而且就自己这个不到中午不起床的性格,那肯定是没有那份耐心的,所以,朱涛很直接的就表达了自己的拒绝。

“四堂哥,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你应该知道,这东西不是望远镜,没办法通过流水线进行大批量的生产,这个沙盘的上的每一处坐标,都是精确到极致的,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小弟我暂时还做不到。”

朱棣还要说什么的时候,朱元璋冲着他一瞪眼,说道:“老四,别得寸进尺了,这样的好东西,有这么一个就是朝廷的服气了,那有量产的道理,别再把我涛儿累着。”

听了他这话,朱涛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别扭,朱棣却暗自想,您这是越来越入戏了,在朱涛这个义子跟前,我们这些亲儿子都得靠边站了。

这个沙盘先被送往了国商司,然后又通过国商司运送到了陆中亨的军中。

不过,四皇子朱棣一再嘱咐。

“这个沙盘可是独有一份别无分号,这只不过是临时给你老陆用的,可不是送给你的,回头打完了仗,什么样给你的,怎么样还回来!”

陆仲亨看着这个沙盘,眼中都要放出光来了,这可是难得的宝贝,大明所有山川河流,物产布防,可全都在这上面了。

作为一个将军,他见过太多的地图和沙盘,但是就算再精妙的沙盘地图和这个沙盘比起来,也都暗淡失色了。

因此,他还想努力一下,开口对朱棣说道。

“殿下,就凭咱们这份交情,这东西就给我用呗,回头你再让人建一个也就是了。”

朱棣却摆了摆手,一脸嫌弃的回答说。

“你可别闹了,这个可不是什么量产货,我送给你之后,我自己再去哪儿找,你还是赶紧准备准备出征吧,我走了,别送了。”

生怕陆仲亨再就着这个话题继续说下去,朱棣转身就离开了。

三天之后,朱标代替皇帝朱元璋到德胜门相送三位将军出征,把一柄明黄流苏的宝剑递给了陆仲亨,说道。

“陆将军,这把宝剑是皇上的随身佩剑,如今让你暂时佩戴,以示专征专权!皇上说了,阃以内朕主之,阃以外,将军制之!”

陆仲亨双手接过宝剑,直接愣住了,这把宝剑就是尚方宝剑了,而且出了城门之外,所有生杀予夺之事,皇上已经赋予专权,这场仗如果打不赢,后果很严重。

他很郑重的向朱标说道:“请太子殿下放心并代末将转奏陛下,我三人必然能在三个月内扫平余孽,班师回朝!”

朱标看着他们,点头笑道:“我就在京城等待你们报捷的文书,等三位将军得胜归来之时,我亲自与你们解下战袍,接风洗尘。”

等到大军出征之后,朱元璋也在考虑最近的事情,一切都理出了一个头绪。

这时,锦衣卫指挥使马远智忽然正殿之内先向朱元璋失礼,然后说。

“陛下,臣刚刚查获楼船将军赵统私藏盔甲有不臣之心,按律当诛三族,臣已将其关押在北镇抚司大狱之中,但此人嚣张跋扈,不肯招供,臣无奈用刑,他体虚过度竟然死了。”

朱元璋仔细的听着马远智的汇报,觉得好像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但是一时之间也说不出来什么,毕竟锦衣卫办案,三法司无权过问,所以他挥了挥手,让马远智退了出去。

可是楼船将军是正四品官衔,同时也兼任水军提督副使,可谓大权在握,就这样轻易的死在了北镇抚司狱中,锦衣卫的权力似乎太大了些。

这天,朱元璋带着朱标和朱棣来,到了朱涛的庄子上,又是点了他最为喜欢的红柳烤肉,喝着朱涛特制的鲜麦生啤。

吃过了这么多的特色菜,包括鸳鸯火锅,但是还是这烤肉大块朵颐,比较符合老朱的口味。

一边喝着酒,一边吃着烤串儿,朱元璋开始叹了口气。

朱涛见父亲有犯愁之事,连忙问道。

“爹,是经商的时候遇到什么难事儿了?还是朝廷上又有什么难解的疑惑?有朋友向您问策了?孩儿或许能帮上一些。”

朱元璋长出一口气,这才有些无奈的问朱涛说。

“涛儿,你说说,朝廷建立锦衣卫,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咱想听听你的见解。”

朱涛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就给出了回答,因为读书的时候,这个问题他曾经想过不止一次。

“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军,禁军检校遍布各地,为皇帝刺探情报,这样就让朝臣和富商大户不敢对朝廷有所欺瞒,这是其有利之处。”

凡事有利就有弊,既然朱涛提到了有利之处,那必然就会还有弊端。

朱元璋没有说话,一边嚼着嘴里的串儿,一边等待着朱涛的后文。

果然,朱涛继续说道:“但是朝廷设置锦衣卫,又把锦衣卫独立办案的权力赋予的极高,三法司都无权过问,这就让锦衣卫从指挥使到百户小旗都飞扬跋扈,甚至擅自生杀,从而恐怕就会尾大不掉。”

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也是朱元璋最为担心之处,一个四品的楼船将军,在没有任何证据的前提下说杀也就杀了,锦衣卫也太大胆了。

这样以来,也就是朱元璋这样的铁腕皇帝还算是能够镇得住,将来皇帝如果有暗弱之君,恐怕又会重蹈晚唐覆辙。

“涛儿,既然这么麻烦,是否要削弱锦衣卫的权力呢?或者说干脆取消锦衣卫。”

朱涛却笑道:“哪有那么简单,脚疼了就砍脚,头疼了岂不是就要砍头?”

看着朱涛这样的表情,朱标就已经知道了,想必是他一定有了什么好办法了,便直接问道。

“堂弟,你就不要卖关子了,有什么好办法就赶紧说吧,现在叔父是朝廷的富国公,给朝廷建言献策也是分属应当的。”

朱涛想了想,便回答说:“爹,两位堂哥,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锦衣卫没有作用,而是锦衣卫权力太大无法制约,那么就分走他们的一部分权力就好了,这也没什么可说的,就像是唐朝的群相制是一个道理,大家都有这个权力了,就自然大家的权力都小了。”

对于这个办法,朱元璋也考虑过,只不过没有具体的办法,总不能在锦衣卫之外,再设置一个新的检校机构吧,他问朱涛。

“涛儿,爹是明白你的意思,不过锦衣卫已经尾大不掉了,再成立新的禁军检校,和锦衣卫一样的职能,岂不是抱薪救火?”

朱涛却笑了,他对朱元璋说:“爹,您的思维有些限制住了,锦衣卫原名叫亲军都尉府,属于外朝衙门,但如果在皇宫里设置一个同样的机构呢,由宦官充任统领,就可以形成有效制约了,我朝规定,宦官品级不得超过四品,官品卑微,又是宫中奴婢,自然头顶上只有一片天,就是皇帝,可他们却又是皇帝的近侍,一般人不敢得罪,就能以小制大互相监督了。”

说完之后,朱涛又补了一句:“这个机构,因为在皇宫大内,不妨就叫做内行厂吧。”

其实这个内行厂本来就是出于对锦衣卫和东厂的制约,在正德年间成立的,朱涛懒得想名字,就直接搬用了。

朱元璋听了朱涛的话,自然是拍案叫绝,毕竟他是一代铁腕帝王又雄才大略,自然能够明白这里面的门道。

登基之初,为了防止太监干政,他对所有宦官衙门都给予了打压,并且立了铁牌盟誓。

朱涛说的自然有理,锦衣卫属于外朝,宦官系统属于宫内,而且宦官卑微只能依仗皇帝,品级又低,却无人敢惹,这样以小治大互相制衡,倒是非常好的主意。

“朝廷有什么难事儿到涛儿这里都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咱儿子要是不出来做官,那可真是太委屈了。”

朱涛伸了伸懒腰,很是无奈的看了一眼老爹朱元璋,心想,这老生常谈的话题怎么又提起来了。

“爹,我只想做一个纨绔子弟,吃喝玩乐就好,可不想做什么官,不然的话,别说什么富国公、富民侯的,我在献上几件发明都能挣他几个爵位,真是做了官,您可就吃不到我做的红柳烧烤了,到那时候,三更起床五更朝见,哪还有时间考虑吃喝。”

看到朱涛这一副样子,朱元璋虽然面上有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但是却也非常理解。

别说当官了,当皇帝都是一个苦差事,能不干就不干,自己算是一个劳模型人才,批阅奏折经常会批到半夜。

这皇上当的,真不如一个每天只知道考虑吃喝玩乐搞发明的小庄主舒服。

在旁边的朱棣却也仍然有些不明白,他便问道:“如果设置内行厂,锦衣卫势力衰微,岂不是也让内行厂得势,仍旧是此消彼长,不好控制。”

朱涛听了朱棣的话,哈哈大笑回答说:“堂哥,如果你是锦衣卫指挥使,你会甘心自己的权力被内行场提督给夺了去吗?所以他们就会互相监督,而最终的决策权和判断权都在皇帝一个人的手里,我说锦衣卫指挥使和内行厂提督太监命运也都在皇帝的手里,这就不存在尾大不掉了。”

朱棣刚想要说什么的时候,朱涛继续说道:“内行厂并不设置单独的提刑衙门,没有刑讯的权力,只有调查的权力,他们的可能带来的威胁也就大大降低了。”

到了这里,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都被朱涛给解决了,朱棣自然也没什么话说。

回去之后,朱标牵头,三位内阁成员一起拟定了关于设置内行场的旨意,任命李东梅为提督太监。

时隔不久,贵州知府赵继涛发来了一份加急奏折,直接到了御前。

里面的内容含糊其辞,说是凉国公蓝玉的家奴蓝宝玉竟然在贵州境内出没,并且违反朝廷茶马贸易禁令,向云南边境走私,仅一次便获利两百多万两银子,和贵州巡检司发生了冲突,打伤了一名巡检司下属官吏。

这时,朱元璋马上就觉得不太对劲儿,蓝玉的家奴蓝宝玉,这个名字,他似乎在哪里听说过。

很快他就想起来了,原来朱涛在不久前就提过这个名字,以他举例,说明勋贵难以制约。

此人不过是蓝玉的一个普通家奴,竟然能在大街上和青田知县史正文对骂,甚至打断了那位县太爷的胳膊。

而这位史县令竟然没有任何地方就可以申冤,可见勋贵们已经张狂到什么地步了。

朱元璋马上就招来了马元智,这位锦衣卫指挥使似乎早就知道情况,于是回答说。

“皇上,这不过就是贵州知府一面之词,恐怕不能采信,臣已派锦衣卫前往贵州打探消息,不日便可回报,私以为此事不过就是地方官府的虚报,凉国公蓝玉乃朝廷勋贵之臣,怎会纵容家奴做这等事情,臣是万万不肯相信的!”

朱元璋叹了口气,他何尝愿意相信,蓝玉平常的确是嚣张跋扈惯了,仗着是朱标的姻亲,有战功傍身,走路也都横着走。

可是,平时要是不收敛,咱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若是违反朝廷茶马贸易禁令,还要公开打伤巡检,这便是大罪。

看马元智的意思,恐怕让锦衣卫去查,几乎是查不出什么东西来了,于是朱元璋挥手让马元鸷离去。

等他走了之后,朱元璋叫来了刑部尚书刘铁铭,大理寺卿张必正,吩咐他们务必要查清此案,给自己一个交代。

两人喏喏连声,承诺必然会好好的办案,不会辜负圣恩,然后就退了下去。

首节 上一节 62/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