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朱元璋好大儿 第64节

想是这么想,这几个人对于朱涛还是发自内心的感到佩服的。

就待他们告辞要到内阁之房去拟定章程之时,朱元璋却忽然说了一句。

“咱还有个事儿,要跟你们嘱咐一下,你们在下面和文武百官们说明白了,就向他们公布朱涛是咱的义子,但是这层关系谁也不需点破,而且谁也不准以任何的方式到朱家庄闹事,不然的话一定严惩,三四品的官员如果想要有事请教,可以提前告知太子,由太子或者咱带着前去,五品以下官员,没事就不要去凑那个热闹了。”

众人一惊,陛下这是终于要公布朱涛的身份了?

心中这么想着,这几位首辅的执行力还是极为迅速的,很快,这个旨意传达给了六部衙门和在京的大小官员。

而接到这个旨意的官员们,其中不少,却是满腹疑惑起来。

朱涛是谁?

海禁开放了以后,税收增加了,国库也开始充盈了起来,看到六部报上来的数据,朱元璋喜在心中,就吩咐三位阁臣成立控海司,专管海上贸易。

同时设立关税司,凡是从海上来大明贸易的,都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关税。

当然,这一点还是朱涛提醒他的,要不然对方以当地的价格买了大明最先进的东西,拿到他们本土就会卖出十倍甚至百倍以上的价格。

这么一来,这钱岂不都被那些过海的商人赚了,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儿?

所以成立关税司的意思,就是叫那些西域的商人把赚到的钱再吐出大部分来,这样大明才能赚到钱。

听到这个建议以后,朱元璋马上下令执行。

在执行的过程中,突然有人来汇报。

“陛下,由于跨海贸易的西域商人越来越多,他们那里盛产白银,大量的白银流入了我大明,从前一两白银,可以换洪武制钱一千文,但由于白银流入越来越多,现在一辆白银只能换七百八十文铜钱。”

朱元璋点头,那位官员继续说道。

“而我大明去西域贸易的商船,拿着白银到那边买东西,却需要兑换成黄金,而那里的黄金高的离谱,往往需要我们付出一倍以上的白银,才能换得交易所需要的黄金,这段时间以来,我大明国库的入账亏得离谱,而所有的钱都叫西域那些奸商赚去了,请陛下早作反击之策,避免继续亏损下去。”

朱元璋生性不喜欢拍马屁,当年就有一个名叫茹太素的官员,在奏折里写了许多屁话,而被朱元璋打了四十廷杖。

大臣有什么话直接说,效果反而更好,朱元璋马上召集五品以上的官员,进行廷议。

这时候,一些守旧的大臣马上跳了出来:“皇上受小人的蛊惑,擅自开海禁,终于尝到了开海的恶果,依臣愚见,不如再行海禁,保证大明货币不再贬值。”

还有一些从开海获得利益的大臣,马上跳出来反对,却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

两派的人互相攻击,一时不相上下。

朱元璋虽然雄才大略,但毕竟有其时代的局限,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复杂的金融问题,想了想,便看上了足智多谋的首辅刘伯温。

刘伯温一时也没了主意,情急之下,他悄悄的指了一下金銮殿角落里的一把拖把。

朱元璋的心思多活:刘爱卿指拖把是什么意思?拖把……拖吧,他是叫我拖延一下吗?算了,先散朝再说。

于是他马上命私立太监宣布退朝,然后叫刘伯温留下,眼见所有的人都走了,刘伯温正在低声说。

“少东家有许多奇思妙想,上位何不去问问他?”

朱元璋一拍脑袋:“我咋把涛儿忘了呢?还等什么?赶紧走吧。”

两个人换了一身便装,悄悄的出了皇宫,骑上快马,直奔朱家庄。

这时候的朱涛正在秉笔疾书,不知道写些什么,听到有人进了自己的书房,回头一看,正是朱元璋和刘先生,赶紧过来见礼叙话。

“少东家在忙什么?”

刘伯温赶紧走了,过去看桌子上的书稿,一看并不是小说,也不是什么诗词歌赋,最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大字:《医林改错》。

不由得纳闷了,难道医学上还有什么别人没有发现的错误不成?要知道历代名医辈出,难道见识真的都不如这个血气方刚的少东家?

于是他仔细看下去,第一句话就把他惊呆了。

“思维中枢在脑而不在心。”

不管是哪一代的名医,都认为心是人类的思维器官,谁知道朱涛写《医林改错》,其中第一句话就石破天惊。

他当时竟然跳了起来:“人的思想在脑而不在心,这个你是听谁说的?有据可考吗?”

朱涛自信的说:“当然有,看了我这篇文稿以后你就知道了。”

他脑海里记得这本《医林改错》,是清末医学家王清任的著作。

这本书里提出,思维中枢在脑而不在心这个前无古人的观点,是书中最大的闪光点。

仅仅这一个闪光点存在,就掩盖了他理论上其他方面的不足,因此也可以称得上是一本了不起的著作。

朱元璋对朱涛的话非常信任,想也不想,就准备把书稿带走发布,不过这个虽然震惊他,却并不是他来的目的。

于是他开门见山,把朝野上下面临的窘境跟朱涛说了一遍,谁知道朱涛却毫不在乎的笑了笑。

“爹,你这个富国公简直比皇帝还忙,不过这也好解决,黄金总比白银贵重不是,只要我大明也改变币制度,推行金本位制,也就是虽然市面上流行的是铜钱,收取赋税通用的是白银,但所有的这些辅助货币都必须折算成黄金,才能结算。”

顿了一下,见朱元璋和刘伯温都在洗耳恭听,他继续说道。

“至于跨海过来的贸易也是,他们的国土里不是盛产金银吗?那我们就干脆叫他们黄金结算,拿来白银也行,必须得折算成黄金。”

在唐宋太平时期,一两黄金可以兑换白银六两五钱,但朱元璋御前开了海禁,导致大量白银流入造成了贬值,现在一两黄金却能兑换白银十两五钱。

那些奸商,利用白银廉价买走大明的东西,赚取中间的差价。而白银贬值的恶果却叫大明承受。

这种以邻为壑的方法非常恶毒,但按着朱涛的方法,才能有效的规避其中的风险。

朱元璋马上命令刘伯温赶紧回去主持内阁会议,把朱涛的办法拟成奏章自己会马上提准发行。

谈完这事以后,朱元璋又提起来,海水晒盐的场地巨大,效果不佳,问朱涛有什么办法没有?

朱涛笑了笑:“我们可以利用卤水制盐呀。”

“卤水制盐,怎么个制法?”

“这得需要大量的烧碱,具体方法我可以写出来,也可以给您画出一些图纸,你把这些进献给朝廷,马上执行就行。”

由于盐铁归朝廷专卖,朱元璋非常重视这事,于是就在朱涛的书房里盯着,很快,朱涛就写了一本《制盐手册》,并且画出了图纸,朱元璋马上带回了朝廷,叫朝臣们讨论这个办法的可行性。

这几天,朱元璋的心情非常好,因为大明突然改变了币制,所有的银币和铜币都要折换成金币才能做海外贸易。

而且在金币的重量以及成色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这些规定传了出来,就那些跨海而来的奸商们叫苦不迭,大家面面相觑。

都说大明人傻钱多,遍地是黄金,就怕你不捡,到了以后却发现,这就是谣言害死人呀。

不知道是谁在旁边神助攻,大明的官方居然聪明了起来,所有需要购买大明货物的货币,都要兑换成黄金,而且都要到指定的宝券局铸造成一定规制的金锭。

黄金纯度不够的,还需要扣杂费,一整套政策下来,那些奸商轻视之心顿减,只好夹起尾巴,老老实实的跟大明做生意。

买到了大明的货物以后,还要补交一大笔交易关税,这就表明他们要把自己赚得的暴利大部分都要留在大明了,也真的郁闷啊。

这些人坐船离境以后,交头接耳一商量,既然大明不当这个冤大头,那么这个冤大头也只有自己享受的的那些买家来当了。

还能怎么办?涨价呗。

回到他们本土怎么涨价,朱元璋并不关心,他关心的只有一个,现在黄金源源不断的进了大明的国库。

自己金銮殿上的盘龙柱,还有那些匾都可以重新涂一遍金粉了,这在从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儿,涛儿可真是咱的福星呀!

想到这里,他想叫朱涛出仕为官的思想更加坚定了,只不过这小子嘴太臭,发誓要等着咱龙驭宾天之后才出来做官。

咱咋摊上了这么一个傻儿子,正在郁闷的时候,突然有太监来报。

“陛下,魏国公徐公爷求见。”

“叫他进来吧。”

徐达一脸焦急的走了进来,行完礼之后就开门见山。

“上位,臣想求您一件事。”

“咱们是兄弟,有事直说!”

“徐增寿那小子从前有眼无珠,去朱家庄搞事,但已经受到教训了,被罚在家闭门思过,效果很好,现在已经改过从善了,臣恳请上位再给他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

由于徐达平时谦虚谨慎,御前奏对也相当得体。

朱元璋对他的印象相当的好,原本就没想难为他的小儿子,听他这么说,便就坡下驴。

“正巧,新成立的内行厂提督李东梅调晋升为内宫监管事太监,内行厂一大摊子事儿没有人管,既然增寿在家闲着,就叫他替咱管理一下内行厂。”

听着朱元璋这些话,徐达马上就换了一副苦瓜脸。

“上位,臣小儿子虽然不成气候,也不是该罚,但罪不至宫刑吧,请上位开恩。”

他这么一说,都把朱元璋弄愣了:“你这是做什么?咱啥时候说要把增寿判处宫刑了?”

“你不是说叫他做内行厂的厂公吗?”

“署理!在太监里暂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手,朕想叫增寿以亲信外戚的身份,监督一下内行厂那些奴才们,免得他们没有了限制,出去胡作非为,激起民怨。”

听朱元璋这么说,徐达这才放心,赶紧跪下给朱元璋磕头谢恩。

“徐达,咱说过多少次?没有外人的时候,咱兄弟之间不需要这么拘礼,你有必要跟咱这么见外吗?”

徐达恭敬的说:“兄弟之情一直都在,但君臣之礼不可废,臣弟谨守臣道,为上位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听他这么说,朱元璋非常的欣慰,拍了拍他肩膀。

“你叫增寿递一份履历到咱这里,就去履职吧,告诉他好好干,咱绝不会亏待他的。”

朝堂上风起云涌,朱涛在朱家庄却毫不关心,他把清末王清任那本《医林改错》删除了一些不合理的臆想,把其中的一些真知灼见整理一下,准备付梓出版。

又应沈婉儿之约,在晚报的《大明美食》板块,供稿了一篇伊面做法的稿子。

所谓的伊面,是诞生于清朝的一种面条美食,是方便面的前身,由于发明者叫伊秉绶,所以才被命名为伊面。

这东西在后世虽然非常常见,但在明朝却是头一回,只可惜的是只能神往,虽说得到了作法,并发表在大明美食上,但还是做不出来。

民间也众说纷纭,没有办法之下,她只好来到了朱涛的庄子里,点名要吃朱涛亲自做的伊面。

在供给这篇稿子之前,朱涛早有推出这款美食的想法,婉儿的这篇稿子。其实是在给他未来计划要开的饭馆打广告。

于是早就把面条用油炸了,晾了起来,等到婉儿来了以后,他就拿着晾好的面条,对婉儿说:“灵玉,看我给你表演一个新手艺。”

这东西放在滚水里,再加上一定的调料,既然自动成了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看得婉儿十指大动。

正当两个人要吃这顿浪漫的午餐的时候,庄子外面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正是曾经化名为王大锤,上这里闹事的徐增寿。

只不过最近他和朱涛已经冰释前嫌,并且也帮着朱涛解决了许多做实验的场地问题,两个人的私交还不错。

到了朱涛的住处了,闻到了饭香就闯了进来:“好香的面,给俺也盛一碗。”

朱涛也没把他当外人,就给他也盛了一碗,问他为什么有空到这里,他的保镖老爹最近有没有修理他?

徐增寿摇了摇头,其实他也是很无奈的,刚刚在家里和徐达说不干这差事,是挨了两脚跑出来的。

马上就和朱涛抱怨说。

“一言难尽啊,老爷子委托富国公,给我谋了个差事,叫我这么血气方刚的男人去皇宫里管理一群太监,被那些娘娘腔嗡嗡嗡地烦着,我一刻也不想呆了。刚跟老爹说我要辞职,就被他练了一顿铁拳,没办法,只能趁着公务之余,到少东家这蹭一顿饭。”

朱涛笑了笑,也没有说话,徐增寿忽然发牢骚的抱怨一句。

“说实在的少东家,我宁可还到你这里喂猪,也不做这什么内行厂的厂公,要不,我还是跟你混吧,你这里吃好喝好的,我就别出去了。”

内行厂的活现在并不多,徐增寿倒有一大把的空闲时间,而朱涛倒也乐得多这么一个只管饭不要钱的劳动力,就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他。

首节 上一节 64/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