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朱元璋好大儿 第69节

“少东家请放心吧,我要是怕疼就不敢做保镖了,干咱们这行的,不能怕疼,更不能怕死。”

朱涛看到徐达这么说,也佩服他的勇气,便对他说道。

“其实,这背痈不是什么大毛病,就是感染后的化脓,要拿刀割开你的后背伤口,把脓水全都放出来,再把烂肉全都割掉,再敷上我特制的药,过段时间彻底痊愈了!”

徐达觉得这个说法有点儿熟悉,想了半天才想起来,原来是关二爷刮骨疗毒里的桥段。

不过,关羽刮的可是骨头,自己只是皮肉相对来说痛苦要少得多,再说还有部分能上麻药的。

想到这里,他便笑着对朱涛说:“少东的请放心,咱老徐要是喊一声疼,那就不够爷们儿!”

徐达跟着朱涛进了手术室,朱元璋在外面紧张地等候着。

毕竟是结义兄弟,又是跟随自己起兵的老人,他对于徐达和汤和的感情,比起对别人自然是不一样。

徐达在手术室里治疗,朱元璋在外面也是捏了一把汗,但是他自然是相信朱涛的医术。

半个时辰之后,朱涛和徐达一起出来了,见到朱元璋这么紧张,连忙说道。

“爹,您就放心吧,徐大的伤口已经完全处理好了,最多有两三个月就能完全痊愈了!”

徐达也觉得此时一身的轻松,笑着对朱元璋说。

“少东家果然是神医国手,刚才还那么难受,做完手术之后竟然觉得全身通泰,咱现在又想吃的东坡肘子了。”

朱涛瞪了徐达一眼,指着旁边的药说道。

“老徐,你忘了刚才在手术室里,咱是怎么跟你说的了,为了防止手术后的伤口再次发炎,你现在必须连续吃消炎药,至少一个月内不能喝酒,不能吃肉,不然有性命之忧!”

徐达挠挠头,他这才想起来,刚才朱涛的嘱咐,很是不好意思的说。

“实在对不住,刚才一高兴就没控制住,您放心吧少东家,我肯定遵从你的嘱咐。”

朱元璋见到徐达这个样子,心里自然也替他高兴,背痈这个事儿折磨了徐达这么多年,没想到,就这么轻易的就被咱涛儿给治好了。

要说朱涛是个神医国手,那可绝对不是夸赞之词,而是实至名归。

涛儿的本事可是大的很,不单单体现在岐黄之术上,咱这个儿子更重要的本事是治国。

想到这里,朱元璋问朱涛说:“爹次来除了让你给老徐治个病,还有一件事情,你也知道,爹在朝中现在和很多重臣都是朋友,他们有些事儿跟我念叨,让我帮他们出主意。”

朱涛带着朱元璋和徐达回到了客厅,是给两人泡上了茶水,然后问道。

“爹,您这个富国公可是个虚爵,怎么就这么爱到处给自己揽活呢?虽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就怕当今皇上刚愎雄猜,把您给打成朋党啊!这朱元璋可不是个好伺候的主子。”

徐达听了这番话,端着茶水的手都开始哆嗦了。

不过朱涛这样的大不敬之辞也不是第一次说了,所以朱元璋早就已经习惯了。

他笑呵呵的看着朱涛,说道。

“就算爹不是朝廷的富国公,单纯只是一个行商,那也不能拒人千里,都说城楼高万丈全靠朋友帮,咱们平时给人家出出主意,关键时候人家就能帮助咱们。”

朱涛觉得这话倒是也有些道理,也就不再反驳,便问道。

“爹说的也对,既然这样,那您就说说吧,最近又遇到什么棘手的事情了。”

朱元璋长叹了一口气,说道。

“现在朝廷尊崇佛教和道教,就是想要劝人向善,教人学好,让大家一心一意都有善念在心,这本是好事,但是现在寺庙一直在增多,而这些寺庙是不纳赋税的,其实朝廷赋税在减少!”

说到这里,徐达在旁边也插了一句嘴说。

“不止如此,那些和尚道士,不事农商,也给朝廷带来一些麻烦,比如僧道不婚,人口何以繁衍?社会又何以向前发展!”

朱涛暗暗点头,心说徐大一个保镖,竟然能够想到这一层,也实属不易。

但转念一想,朱涛却忽然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忽然问道。

“爹,你怎么跟个皇帝似的?”

朱元璋本来拿着爆米花正在一口一个的开心大嚼,听了朱涛这句话,爆米花都掉在了桌子上。

自己一直以来做保密工作都做得非常好,这到底是谁走漏了风声呢,让咱涛儿知道了,以后还怎么会肯给咱出主意?

不过朱元璋毕竟是雄才大略,处变不惊的大帅出身,不会让朱涛这一句话就给诈唬住,他平静的说道。

“涛儿不许胡说,这样的话要是外头的禁军简校听了去报给通政司,只怕是会被杀头的,以后绝不能再说这样的玩笑话!”

朱涛却也根本没把这事儿当回事儿,他也拿起来一颗爆米花放进嘴里,这才慢悠悠的说。

“开个玩笑而已,不过说心里的话,我觉得,您操心的事儿比那洪武皇帝操心的还要多呢。”

朱元璋心中暗想,这混小子真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自己就是洪武皇帝,哪能不操心?

如果开国皇帝只顾享乐,怎能打造出一片光灿灿的天下呢?但是这话现在又不能和朱涛明着说。

朱涛又笑着说道:“当今陛下曾经做过皇觉寺的行童,所以可能对僧道都有些感情,也就礼佛尊道,孩儿认为,不仅礼佛大可不必,而且灭佛势在必行。”

朱涛这话说出来,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旁边的徐达,都是猛然一惊,这等言论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惊世骇俗了。

听完这话,朱元璋也有点不明就里,忙说:“涛儿,不可以信口雌黄,如果按照你说的抑制佛教,恐怕会激起民变!”

朱涛却笑着回答说:“激起民变的从来都不会是什么庙宇,而是世道,世道不好,人们自然会寻找庙宇做精神寄托,甚至揭竿而起,如今太平世界朗朗乾坤,哪里会有什么民变?”

此时,他忽然有些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继续朗声说道。

“这些和尚道士不事农桑,而且还占据着大量的土地,他们都习惯了租耕田当地主,除了穿着道袍和袈裟,他们和外面的那些地主没有任何区别,久而久之,就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唯有马上丈量全国的寺庙土地,并且将其苛以重税,这才能真正的控制住他们,不让他们为非作歹!”

朱元璋听到了朱涛这番话之后,心头为之一振,涛儿在国事上一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如此雷霆手段却是极其少见。

不过,这事情实在是太大了,自己不能很快就下定决心,要回去之后和几位阁臣以及六部九卿再商量一下才行。

这件事儿就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朱元璋忽然又提到。

“当今皇帝虽然勤政,可是却也有所顾忌,毕竟九州万方事情太过繁重,时间久了之后,恐怕也难胜繁巨。”

朱涛看到朱元璋这样的忧心,更是好笑,这简直就是挣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不过既然自己也算是一个键政者,那就不如就这个问题再多说几句。

“其实这个问题非常容易解决,之前孩儿提到过,想要分开相权就要成立内阁制度,但当时只提到了内阁制,却没提到司礼监的作用!今天就好好的说一说。”

大明建立之时,宫内太监有十三个衙门,却没有司礼监。

这个部门初建于洪武十七年,不过是此时让朱涛给提了出来。

“内阁是由六部九卿之中选拔官员担任阁员,而司礼监则纯由内廷宦官组成,内阁有票拟权,司礼监掌握批红权。”

“所谓票拟,就是遇有国家大事,内阁提出处理意见,而司礼监则负责盖章签字以便施行,只要内阁首辅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全都由皇帝牢牢把控,那皇帝就可以不必这么大费脑筋,而任何大事的最后拍板权也能够完全掌握在皇帝的手里。”

其实,这个制度是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所发明的,一时之间,也使朝廷的制度得以权衡,皇帝得以休憩。

不过,这个建议由朱涛说出来,却让朱元璋实在是拍案叫绝。

“咱涛儿果然是大才,我马上就给朝廷上个折子,建议设置司礼监。”

听了朱元璋的话,朱涛不由得大摇其头,自己这个老爹简直是太过于关心朝政了,反正这个总归不算是一个什么好事儿。

“爹,陛下怎么忙那是陛下的事,你只不过是个闲散公爵,就不要关心这么多了,还是那句话,您说多了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就算皇上不处置您,御史言官参您一个妄议朝政,也够您喝一壶的。”

朱元璋想到自己现在的身份,只不过是朱涛的爹,一个闲散的四等富国公,也就没有继续争论。

不过,他回到了宫中之后,却马上招来了三位阁臣,细说朱涛的建议之后,对他们说道。

“这两个事情,一个是设置司礼监,另外一个是灭佛兴儒,具体的情况等下去你们商议一下,给出票拟。”

这几天朱涛的心情非常之好,他已经把沥青路的事情规划得非常明确了。

按照朱元璋的规划,至少把南直隶的主要道路全部铺设成柏油路。

当时,朱涛说到自己必须有大量的延川石液才能进行沥青的提炼,没想到国商司很快就把几十吨的延川石液给送到了朱家庄。

既然有这样多的物资储备,那一切都不是问题了,朱涛已经把提炼沥青的技术教给了老唐,那剩下的事情,就由他去带着那些工人们去做就行了。

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南直隶地区有四条柏油路已经铺设完成了,而且很快就通过了工部的验收。

朱涛的心情自然是非常好的,毕竟这铺设柏油路的事情也算是利国利民,他没有不用心去做的道理。

当然,这事儿也不会让他白白的去做,这些柏油路验收通过之后,朱涛收到了工部付的工程款八千两银子。

这提炼沥青不是主要的工作,最为主要的事情是在延川石液中提取大量的石油才行。

老唐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执行者,他在提炼出大量沥青的同时,也很快就提炼出了一吨左右的汽油。

按照朱涛的安排,这些汽油全部都被存放在静心湖仓库的一个比较保密的角落之中。

朱涛每次在吃完饭之后,就会带着老唐和马大肚等几个心腹前往静心湖研究些什么,但是从来不让别人随行。

为此,静心湖景区还专门停止营业十多天,这让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十分的心急。

十多天后,朱元璋带着朱标来到了庄子上。

刚进院子,他就有些耐不住性子的问道。

“涛儿,你上次说今天要给我们一个大的惊喜,到底是什么?快点说吧,咱都闷了好些日子了。”

朱标也看着朱涛,在考虑着他到底能够拿出些什么来,能让大家在眼前一亮。

“堂弟,有什么你就不要藏着掖着了,快拿出来看看吧,看看你又搞了一个什么发明或者是什么好吃的吧?或者是什么新种子?”

朱涛笑着对朱元璋和朱标说:“爹,堂哥,咱们现在就去一趟静心湖,那个惊喜就在那里等着。”

几人扬鞭打马来到静心湖上,朱涛指着湖边上停泊着那个蒸汽船说。

“这一艘蒸汽船大家都是见过的,因为当初是锅炉为其提供能量,所以行进速度很慢,但是我从延川石液里提取了大量汽油,现在用汽油为船提供动力,咱们今天就来看一看,它到底能够跑多快。”

其实关于这艘蒸汽船,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和朱棣,都已经期待了许久。

见朱涛这样说,朱元璋先是笑着猜想了一下。

“恐怕能够日行三百多里也没什么问题吧?至少比那自行车要快的许多了。”

朱涛摇了摇头,又看向了在旁边站着的朱标问道。

“堂哥,你来猜一下,这艘船到底能够跑多快,就往最多了猜就行。”

朱标心想,既然朱涛这个妖孽能够研制出这一艘不用扬帆自起航的船,自然能够拿得出手。

日行三百里不在话下,五百里恐怕也不是问题。

他当然会往最多了猜,直接说道:“这艘船大概能够日行五百里以上,我猜的如何?”

朱涛笑了笑,他对老唐说。

“你把这艘船加满汽油,然后演示给我爹和太平堂哥看看,咱们就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惊喜了。”

听到朱涛的话之后,老唐领命而去,他很快就把船加满了汽油,在得到朱涛信号以后,蒸汽船拔锚起航。

静心湖从湖边到对岸大概也有十几里,蒸汽船从湖边出发,到了对岸又回到湖边。

整个过程如同离弦之箭,三十里地,一个来回竟然还不到一刻钟的时间。

换句话说,如果有足够的汽油作为支撑,保守估计,这艘蒸汽船每天能行进两千里的行程。

平心而论,大明的任何一艘铁甲舰都无法做到这样的速度。

而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速度几乎就可以等同于同等的战斗力。

朱元璋瞬间就明白了,这何止是一个惊喜,简直能让他喜出望外了,大明朝的舰队如果都装备了这样的动能,那必然天下无敌。

首节 上一节 69/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