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朱元璋好大儿 第8节

“恭喜陛下!”刘伯温拱手:“得此天才,朝堂无忧矣!”

何止朝堂无忧,刘伯温心里想到,如今还未及冠的少年,怕是朱元璋驾崩,甚至朱标继位驾崩后,都能继续辅佐新帝。

皇上这下,是找了一个惊才绝艳的三朝老臣啊!

“臣恭喜陛下得此麒麟儿,以后朝堂上,要更有生机了!”李善长也赶紧拍马屁道。

然而,听了刘伯温还有李善长的话,朱元璋的脸色却古怪了起来。

“恭喜个屁!”朱元璋忍不住爆粗口:“咱这个孽子,他不肯当官儿啊!”

不愿意当官儿?

刘伯温眉头一挑,怎么听起来,这位少年英才跟自己的性格差不多呢?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如此性格淡薄的人,又怎么能写得出这样的制度?

若是厌倦了官场却又熟悉权力与人心的老家伙倒也罢了,偏偏是个少年,刘伯温总觉得矛盾的地方太多,更有了想要见上朱元璋这个干儿子的兴趣。

李善长倒是没想那么多,他一方面庆幸自己不用被卸磨杀驴,又对自己这个宰相之位说没就没而觉得惋惜。

算了,活着就好。

李善长在心里安慰自己。

“你们两个帮朕完善了这个内阁任期制,明天大朝会,朕要正式施行!”朱元璋说道。

李善长和刘伯温对视一眼,然后向着朱元璋一齐拱手:“是!”

废除丞相,实行内阁任期制已经是朱元璋下定决心的事了,两人自然不会在这个关头找事儿。也幸亏两人都不是那种视权力如命的人,不然的话,此时恐怕已经闹着死谏了。

这边三人热火朝天的忙着,朱涛那边则十分悠闲。

“太平少爷,您这垄挖的太浅了,这样可没法灌水呀!”

“太平少爷,这还有两桶水您得提着!”

朱标在老唐的指引下,像个勤劳的小蜜蜂,穿梭在田间地头,而朱涛则拿着一本画本,悠闲地坐在躺椅里,借着凉棚的阴影,都快睡着了。

要不是给自己堂哥面子,他现在应该在家里喝着啤酒看丫鬟跳舞,但毕竟是堂哥第一次下地,他自己在家里享受终究是不太好。

终于,朱标忙活完了自己的任务指标,气喘吁吁的钻进凉棚,倒了一大碗茶水就要喝。

“且慢!”朱涛按住了他的手:“堂哥,等气喘匀了再喝,你的身体本就不好,平日生活里更需要注重细节。”

说完,朱涛替朱标把了把脉搏,过了一会儿:“喝吧,问题不大,就是多少还有点心率过速,平时别总瞎操心,慢慢就好了。”

朱标本来干了一上午的活,却看见朱涛在凉棚里优哉游哉的,还有点怨言,但是现在却心里一暖。

父皇和母后虽然也很慈祥,但是终归太忙了,平日很少能照顾到他,更多地是在培养他作为太子该如何如何。

现在却被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给照顾了,朱标有些不好意思,也觉得挺温暖的。

“堂弟呀,虽说读书人耕读传家,往往不干什么重活,但是也不能一锄头不挥呀,你这样是要被人笑话成纨绔子弟的。”朱标劝说道。

在古代,读书和耕种都是最重要的事,就算是一些家境殷实的书香门第的公子哥,往往也要做做样子,亲手栽种些什么。

“堂哥,你是不是误会了什么?”朱涛挑了挑眉头。

“误会什么?”

“误会了我啊。”朱涛笑了:“我本来也不是读书人,反而就是个纨绔子弟啊!”

“我朱涛别的想法没有,就想踏踏实实赚大钱,娶几个漂亮姑娘,当一个痛痛快快的纨绔子弟!”

朱标无语了,他实在不明白,这样惊才绝艳的一个人,理想怎么会这么庸俗?

难道,天才都有些奇怪的癖好?

“说起来,堂弟,当个纨绔子弟有什么好的,以你的才华,完全可以当个大官儿!到时候你就算在街上横着走都没问题,想娶几个就能娶几个。”朱标说道。

其实,他这次留下来不光是要种地和调养身体,还带着秘密任务。

朱元璋离开前暗中交代过,让他劝劝朱涛当官儿。

然而,朱涛撇了撇嘴,拿出了马皇后给的玉佩:“娘说了,有这块儿玉佩,我也可以横着走。至于娶亲,回头我多弄几样宝贝出来多赚些钱,再捐个员外郎的位子,不也能想娶几个就娶几个?何必去趟朝廷的浑水?”

“但是只要你这样的大才当了官儿,就可以恩泽万民了!”朱标急道。

朱涛有多大的才华,朱标是看在眼里的,这样的人进了朝堂,对整个大明的百姓都是有好处的。

朱涛指了指农田:“我不用当官,已经可以恩泽万民了。”

等到这批试验田的土豆一出,直接献上去,只要朝廷不眼瞎,肯定会大力推广,尤其是胡惟庸出事后,官场大肆株连,官员们肯定急需一个好消息稳住朱元璋的杀心,不会有哪个不开眼的敢冒功。

朱标往椅子上一摊,他是彻底服了。

朱标跟着朱元璋打拼多年,尤其是建国后需要人才,也亲自邀请过一些隐士出山。

那些隐士大部分表面淡泊名利,但只不过是待价而沽,条件给到位了,立马就能以天下为己任。

但是朱标发现自己这个堂弟不一样,他是真的隐士,压根儿不愿意露面的那种。

算了,尽力了,还是让父皇亲自想办法吧。

其实朱标作为皇太子,天然地会忽略一些问题。比如朱涛虽然惊才绝艳,但是进了官场,还能不能保持本心。

天下不是没有人才,但是朝堂不需要为民考虑的人才,朝堂需要的是能站队的人。朱涛有朱元璋这个便宜老爹,肯定不用担心那些乱七八糟的。

但是其他人呢,就算有才华有抱负,进了官场也无从施展,不站队,没有派别,就没有人肯提拔你,才华抱负无处施展。

站了队,有了派别,就要把精力用在如何融入派别,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讨好上级,如何保护本派别的利益这些蝇营狗苟的烂事上。

那些做出了不错成绩的英杰,其实可以做得更好,但是他们能用在正事上的力气,恐怕还不到一半。

这就是大明为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也是朱涛为什么不愿意当官的原因。

次日,大朝会。

周围的大臣们热闹地互相寒暄着。

毕竟每次大朝会其实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所以大家心态都很放松。

刘伯温和李善长相视一眼,只有他们两个知道,今天这场大朝会,怕是要被载入史册了。

很快,朱元璋便走进了大殿,众人也肃静了下来。

该走的流程走完,接下来便是各官员汇报管辖内的事件。

“秉陛下,臣有事启奏!”只见李善长第一个走出队伍。

众大臣也没当回事,毕竟李善长现在是左丞相,第一个奏事并无不妥,想来又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罢了。

毕竟,真正的大事,都是皇帝开小会,讨论怎么处理的。

“李卿何事?”朱元璋自然知道李善长要说什么,但还是装模作样,一副好奇的样子。

“臣幸得追随陛下,得以目睹陛下扫除鞑子,剿灭寇孽,开国后,更是承蒙错爱,得以坐上宰相之位。”

李善长缓缓开口,大臣们的脸色却逐渐凝固起来。

听李善长的这几句话,怎么不像是汇报,反而是要致仕?

“而今,臣已垂垂老矣,宰相之职,重若泰山,臣时时惶恐,处理公务亦力不从心,驽马衰老,与国无益,故臣今乞骸骨,望陛下垂怜!”

说完,李善长跪在地上,向着朱元璋一拜。

“什么?”

“李公要致仕?”

“怎么偏偏这个时候?”

大臣们一片哗然,都有些不敢相信。

胡惟庸刚去世没多久,李善长好不容易爬到了左丞相的职位,这时候竟然撂挑子不干了,也太不可思议了。

朱元璋一副紧张的样子,蹭的站了起来,快步走下玉阶,将李善长扶了起来:“百室,你这是什么话,朝廷眼下百废待兴,事务繁忙,正是需要你支撑的关头,你怎么能推脱?咱不允许!”

“上位,不是我推脱责任,实在是宰相之职,公务浩如烟海,老臣已经无力处理了。”李善长一脸感动的说道:“老臣跟陛下南征北战,如今开国,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但奈何岁月不饶人,老臣力不从心啊!”

刘伯温在一旁不着痕迹地翻了个白眼,这君臣二人演得倒是挺情真意切地。

“不行,咱不允许!”朱元璋一挥袖子:“朕不允许!大明离不开你呀!”

说完,还激烈的咳嗽了两声。

刘伯温知道,这是给自己的信号,于是站了出来:“陛下,不妨听臣一言?”

“诚意伯,你说!”

“如今朝堂之上,肯定需要李公坐镇,相信李公也不愿意离开朝堂。但李公年老,再让他一个人处理宰相公务,未免强人所难。”

刘伯温从袖子里拿出一份奏章:“臣曾遇到一位大才,他告诉臣,宰相之职,将国务与责任系于一身,于今天的朝堂来说过于落后。不妨撤除宰相,设立内阁,李公便留下,担任第一届内阁首辅,如何?”

“刘基你疯了?”

“诚意伯你在说什么?”

“诚意伯你快住口!”

大臣们听了刘伯温的话,都瞪大了眼睛,武将勋贵还好,毕竟宰相之位存不存在都不关他们的事,但是文臣们却炸锅了。

撤除丞相之位?这是断了他们文臣的路啊!

“肃静!”大太监在台上一甩鞭子,清脆的声音响彻大殿,然而文臣吗一个个仍旧面红耳赤,都顾不上什么礼仪了。

“都给朕闭嘴!”朱元璋怒喝一声,环视众人,所有人赶紧退回自己的位置。

“看看你们一个个成何体统?”朱元璋冷声说道:“这是御前,你们就敢这么闹,我都不敢想象离了朕的视线,你们私下里是有多蔑视皇权!”

“臣不敢!”众大臣纷纷跪下。

“诚意伯,奏章呈上来,朕要好好看看你说的这个大才,给朕提了什么主意!”

大臣们这才注意到不对劲的地方,朱元璋哪是在为了他们御前失仪而发火啊,这分明是在威压他们的气势,原来真正想废除丞相之位的,正是他啊!

朱元璋装模作样浏览了一番,忽然一拍桌子:“好啊!真是精彩!这是哪位大才的想法,真应该请他来担任这第一任内阁首辅啊!”

众人抬起头看向朱元璋,然后互相看了看,心里一片悲凉。

完了,看来废除丞相,已经势在必行了。

“回禀陛下,这位大才不过是个少年,暂时并无出仕的想法。”刘伯温朗声说道。

“少年?竟有这般天才之人?恐怕孔明再世,也不过如此吧。”朱元璋想了想,说道:“你帮朕转告那位少年英才,只要他肯出仕,朕许他公爵之位!”

刘伯温俯首:“臣一定带到。”

好家伙,这是提前给那个神秘少年在朝堂上埋下伏笔啊,只要那个少年一来,至少是个三品官儿,而且谁也不能有异议,毕竟他不但是朱元璋认的儿子,还是朱元璋现在亲口许诺的公爵。

刘伯温不由得有些心惊,皇上对那个少年实在是太重视了!

众人见到朱元璋这么夸张的表现,也都纷纷好奇起来,想看看这个内阁制到底是什么样子。

于是朱元璋让刘伯温当堂宣读。

撤除吃丞相之位,将相权移交给新成立的内阁,内阁由三位首辅,五位参议一起组成,首辅任期五年,由皇上选择是否连任,连任后任期三年,不得超过两任。

李善长、刘伯温两人任第一届内阁首辅,第三位还有参议过几天宣布任命,不过众人猜测,多半是宋濂担任首辅。

首节 上一节 8/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