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兄被俘,于谦绑我做皇帝 第114节

哪怕北京来的这些文武权力比较大,但那又如何?

现在这可是在南京城。

“除了首辅大臣陈阁老,商阁老外,尔等论年龄,论资历,有何脸面想排在我等前面?”

南京的吏部尚书张韬,冷笑连连道。

他的这番发言,引得南京其他尚书,连番认同。

纷纷站出来,要与北京城的官员,比资历,比年龄,比科举的早晚。

这帮人都是官场的老油子,要么是品性不端,性格执拗,这才被排挤到这里来。

在南京城憋屈了这么久。

如今,皇帝南下,入主南京城,他们终于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

焉能会把亲近皇帝的机会让给他人?

最重要的是,要出一口心中的恶气。

此次跟随皇帝南下的北京文武,只有数十人。

如今朝堂上,也就仅剩四五十个北京的文武官员。

他们哪里说的过堂上,近二百的南京文武官员?

最终,还是朱祁钰笑着安抚了北京城的文武。

“众卿都是我大明国之重臣,虽地域上分南北,但终究都是为大明的同僚。”

“而且,朕还未从与南京众文武接触过。”

“还是亲近亲近比较好一些。”

新帝这番话,让南京城的文武百官,顿时心情舒畅激昂起来。

还是新皇帝会说话,会做事。

南京城的众文武,忙高呼“陛下圣明,陛下睿智”之类的话。

他们洋洋得意的神色,让北京来的文武看了,心中气愤不已。

这时,南京的吏部尚书张韬,再次走出来,躬身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张卿,何事?”

“陛下,南京镇守太监万德福被查处之后,受此牵连的官员,达到百余众。”

“如今南京城,各部,各司衙门,都有缺额,恳请陛下恩准,从南京国子监挑选优秀士子充任。”

这位南京的吏部天官,慷慨激昂,陈述了一通。

“张卿所言极是。”朱祁钰笑了笑,而后道:“南京国子监祭酒,何在?”

“臣南京国子监祭酒欧阳林,拜见陛下。”

长着八字须的瘦小的国子监祭酒,走了出来。

“欧阳祭酒,如今南京国子监一共有多少监生?”

此话一出,整个朝堂上顿时雅雀无声。

特别是南京的文武百官,神色更是复杂至极。

恐慌,紧张,忧惧,应有尽有。

那位欧阳祭酒,嘴唇更是发抖。

“难道欧阳祭酒,连南京国子监有多少人都不知道吗?”

朱祁钰的声音,不由有些凌厉。

正在这时,又一个官员走了出来:“臣南京国子监博士王卫,拜见陛下。”

“哦?你来回答朕的问题吗?”

“是,陛下。”

只见那个中年官员躬身一礼,而后缓缓道:“如今南京国子监监生一共七万八千六百四十二人。”

此话一出,整个朝堂皆是一震。

甚至,不少南京城的官员,都不敢置信这个数字。

这个数字实在太恐怖了。

内阁首辅陈循,阁老商辂更是蹙眉不已。

这近八万人,这么夸张吗?

要知道北京国子监,如今也才一万二千人而已。

经过这么多年的扩建,北京国子监的规模,可是比南京国子监要大的多。

也只能容纳下一万余人而已。

南京国子监,怎么可能容得下?

朱祁钰冷笑道:“王卫,你的意思南京国子监人数,是北京的六倍有余了?”

“是的,陛下。”

那国子监博士,低着头。

“好,好,今日正好朕没事,去逛逛南京国子监也不错。”

他这话一出,南京的不少官员,吓的浑身发抖起来。

新皇帝不用这么狠吧?

“陛……陛下,如今国子监在读的,也不是……太多。”

那个国子监祭酒已是满脸大汗,双股战战起来.

第115章 天子一怒,南京的天变了

南京国子监。

谁能想到,皇帝刚到南京城。

首先就会来到这里?

不但南京文武没想到,国子监的士子们更是没想到。

如今,在国子监里的监生,并没有多少人。

名册上,虽有近八万之巨。

但大都是挂个名字而已。

平时,根本不会来国子监读书。

当朱祁钰带领文武群臣刚进入国子监,就见到一群醉醺醺的士子,在亭子里饮酒畅饮~。

这一幕不但吓的南京文武-官员,神色苍白。

京师的官员们,也是惊诧莫名:南京的国子监的士子,这么豪-放吗?

在堂堂国子监,就能开怀畅饮,醉酒当歌?

南京吏部尚书张韬,国子监祭酒,博士等大臣,吓的噗通跪倒在地。

“先押下去。”

朱祁钰挥了挥手。

随后,那些醉酒的士子们,便鬼哭狼嚎地被锦衣卫给带走了。

“呵呵,先不要跪着。走,随朕继续参观。”

“让朕看看咱这大明最高的学府。”

朱祁钰继续往前走。

一路所见,见这国子监各种建筑,修葺的是奢华无比,雕梁画栋,假山泉水,园林池塘,应有尽有。

这哪里是一座学府,这整个一个江南园林游览的圣地。

一路上,国子监的学生并没多少。

到了国子监的藏书楼后,才发现有数十个士子,正在潜心的读书,或者探讨学业。

也就是说,整个国子监,一路所见。

也唯有这书楼,能让众人看得出,这是国子监。

“幸亏这南京国子监还有最后一片净地。”

“否则,朕会把你们统统下入诏狱。”

他这番,吓的南京的文武官员,再次冷汗直流,磕头求饶。

国子监,议事厅。

朱祁钰看着南京吏部尚书张韬。

“你让朕从这国子监选拔人才,充任南京各部官职?”

这下,这个南京吏部天官,不敢再说话了。

“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所以还保留南京六部,三司等衙门,其实是因为太祖孝陵,还在于此。”

“这里是我大明龍起之地。”

“这才没有裁撤掉。若尔等都是这个样子,那朕不得不违背祖制,势必要裁汰南京各个衙门了。”

他这番话一出。

两京的官员,俱都跪倒在地,磕头哀求不断。

甚至,连北京的那些官员,也开始哀求起来。

南京六部、三司等衙门,虽无实际大用,但却是发配、养老之地。

这里山清水秀,山高皇帝远。

在这里,既能继续尊享一切官职荣耀,又能远离朝堂是非,在此浑水摸鱼。

若真的撤了,对文武百官们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那样的话,皇帝再发配官员,可能就会发配至岭南,西北边陲之地了。

所以,无论两京的官员,再如何不对付。

在这个问题上,利益却是一致的。

在南京或安享晚年,或隐忍蛰伏一段时间,都是不错的。

总比发配到瘴气横行,万里之遥的岭南好。

“王卫,那些贫穷监生说,是你据理力争,保留了一些贫困监生的名额?”

“回禀陛下,不只是臣一个人的功劳。”

首节 上一节 114/2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