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 第362节

大汉招安这三十万人,不是要供奉三十万张嘴,而是要让他们发挥余热。

所以,柳羽坚持不带招安诏书上太行山,而这也是让刘宏最担心的…

乃至于,黑山军突袭邺城,刘宏以为是羽儿与黑山军的谈判破裂了,这才无比的担心。

可现在…

羽儿这是「无敌」了吧?

…刘宏只觉得,他怕是生了个「天纵奇才」吧?

想到这儿,刘宏张口道:「这下,北伐乌桓又能多出不少人手了…只不过…」

刘宏欲言又止…俨然,骤然想到了什么。

荀或却一下子就听出了天子的意思,「陛下是顾虑…这三十万黑山军的安置问题么?」

荀或的话算是提了个醒儿…

杨赐连忙道:「的确…这三十万黑山军不好安置啊!」

诚如荀或与杨赐顾虑的,三十万黑山军,那便是三十万张嘴,还特喵的是有过桉底的三十万张嘴!

曾经,他们可以揭竿而起加入黄巾军,今日他们可以义无反顾的归降朝廷。

那么…未来呢?

他们会不会又一次首鼠两端?又一次叛乱?乃至于…在北伐乌桓的时候,倒戈一击…如果是那样就太可怕了。

作为朝廷,必须考虑的更多,更周全!

这一刻,天子刘宏凝着眉,他的脸色更沉重了。

司马防感慨道:「本是一件大喜事儿,倒是没曾想…却又迎来了新的难题,哪怕是退一万步说,黄巾贼不过是一群首鼠两端的逆贼罢了,此时降了,朝廷可以用粮食供养他们,可未来有一天,万一粮食供养不上了呢?他们是不是又要揭竿而起?又去反攻州郡?那时又该如何?这些都是朝廷需要考虑的!」….

随着司马防的话音落下…

整个此间的气氛变得越发凝重了起来,每个人的脸色都不好看…

倒是唯独荀或,与别人的脸色截然相反,他扬起脸,显得格外的自信:「其实,这个问题我与柳中郎将讨论过…倒是也商议出一些办法。

「说来听听。」刘宏眼眸微眯,连忙问道。

「陛下与诸位公卿不妨想想…」荀或解释道:「这些黑山军是蛾贼不假,可蛾贼为何要叛乱呢?他们是最底层的百姓,而这类百姓有着最淳朴的性格,只要日子过得下去就不会生事儿,可…结果呢?他们一边看着旱灾、涝灾、冰灾、蝗灾、瘟灾接连不断,异族连连寇边,自己已经是漂泊无依、走投无路,乃至于夫妇相食…」

「可另一边,饱读诗书的大臣良田千顷,收揽大权的宦官搜刮百姓,还有各州郡的氏家大族、享誉天下的名士,他们还在一步又一步的压榨、剥削着底层百姓!」

荀或的话声音不大,可每一个字却是掷地有声,像是借他之口,将他与柳羽议论出的大汉的弊病振聋发聩的阐述在这朝堂,阐述在这千秋万岁殿。

而这些话也让刘宏触目惊心…让此间的公卿触目惊心,甚至羞愧连连。

荀或的话还在继续,「寒不敢衣,饥不敢食,民有斯厄,而莫之恤…柳中郎将向臣提出过一个疑问,臣斗胆反问陛下,反问诸位公卿,若陛下与诸位公卿是这些底层百姓,那么…值此绝望之际,你们听到有人说‘只要加入我们,就有饭吃,就能治病,,陛下与诸公卿会信么?如果那些人告诉你们只有造反才有出路,陛下与诸位公卿会不会跟着呢?」

说到这儿…荀或再度顿了一下。

而随着他的停顿,此间的气氛更寂然了,就连所有人的呼吸都能清楚的听到…

见周围沉默,荀或接着讲。

「这些所谓的‘叛贼,本就是最淳朴的农民,他们是因为走投无路才造反,才加入了黄巾贼的行列,才成为了如今的黑山军,他们难道真的有什么改天换地的伟大梦想么?他们真的想要推翻汉王朝,建立自己的秩序么?」

「不…他们所图的就是一个饱饭,就是有衣服穿,就是有个避寒之所…所以,臣与柳中郎将都坚信,如今…他们投诚于大汉,只要分给他们一些耕地,他们的家人能够安心耕种,陛下还能保护他们,这样的日子,是再好也没有了!莫说是什么再度叛乱,就算是当真有人叛乱,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好日子,也会坚定的站在陛下的这一边,去维护这来之不易的日子!」

——千秋万岁殿,鸦雀无声!

天子刘宏、太尉桥玄、司徒杨赐、御史中丞司马防、西园校尉首领蹇硕…还有大司农曹嵩,每一个人都用心的听着。

【讲真,最近一直用@@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荀或讲述的,是他与柳羽商讨过的结论…

而这个结论让人闻之落泪,触目惊心。

刘宏眸光深邃,他沉吟了片刻,「柳卿与荀卿的想法很对,黄巾军来自于农民,他们曾经何等的绝望,才会寄希望于那虚无缥缈的太平道,寄希望于‘洪水将出、末世将至,的《太平清领书》,寄希望于看不见摸不到的‘黄天,,呵…讽刺,好讽刺啊!」

天子刘宏的话…把此间的气氛又推向了另一个沉重的极端…

倒是杨赐…他的眼珠子转动,他敏锐的察觉到了荀或这番话中的漏洞。

「不对呀…」

杨赐感慨道:「荀卿与柳观主商讨的这番话有一个巨大的前提,那便是吸纳这三十万黑山军,需要赠予他们大量的耕地?可这些耕地从哪来呢?」

….

牛奶糖糖塘

第二百五十一章 谁才是一本糊涂账!

三十万人。

三十万张嘴。

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柳羽也好,荀彧也罢…一些大道理说说容易,可纳降之后,根本的环节,决定这些「叛军」是否能忠诚的关键问题…要切实解决呀!

而面对这个问题。

荀彧回想起昔日里他与柳羽的一番交谈。

那还是在一个午后。

那一日…他们聊到了流民,聊到了难民,聊到了百姓,聊到了黄巾,也聊到了纳降黄巾,更聊到了纳降黄巾后,这些「有案底」的百姓,他们的安置问题。

柳羽提出的观点独树一帜。

黄巾军携家儿老小四处飘零,若是朝廷能帮他们安置了家小问题,能保护他们的家小,那么…这些黄巾军中的精壮力量就能成为最忠实于朝廷的兵勇。

哪怕是为了让家儿老小能过上好日子…

他们的忠诚也将变得毋庸置疑!

那么…

新的问题来了,安置家小…具体怎么操作呢?

荀彧当时就提出了这个质疑。

「柳弟,你的想法很好,可安置家小…不是一个小数目,譬如黑山,譬如白波,他们的家小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每日需要吞食的粮食,每月需要发放的绵薄,那就是一座小山?安置呢起来,谈何容易呢?」

柳羽则回答道:「很简单,可以分两步骤,冀州的半片土地都刚刚遭受了黄巾叛乱,大量的地方豪强、乡绅被黄巾贼屠杀、劫掠…大量的百姓迁徒出冀州,在这种大环境、大前提下…冀州一定会多出了许多无主之地,这些地…与其再度让新的豪强氏族兼并,倒不如…朝廷去兼并,其实…这很简单,只需要陛下的一纸诏令,大可以直接将这些无主之地收入朝廷,以朝廷的名义租给这些黑山军的家眷耕种!如果再配合上「养猪」,更可以把许多不毛之地利用起来。」

「而这就保障了安置黄巾家眷的基础…若要更多的土地,那幽州以北…辽西境内还有大片的耕地,这些作为奖励,给那些战场上表现更突出的将士们,可以是这支黑山军,也可以是其它骁勇的军团、将士!如此…一来,安置、耕种、兵勇难题不都迎刃而解了么?」

哪怕是时至今日,荀彧尤记得…那一日与柳羽的对话…

柳羽口中吟出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让他侧目连连,不可思议。

这简直算是,捡来的麦子开磨坊——无本万利的买卖了吧!

如今…

同样的问题,却不再是荀彧提出

而是…杨赐!

而是天子,而是曹嵩,而是桥玄。

荀彧昂着头,因为有柳羽的见解…他始终表现出一副自信满满的模样。

「陛下,诸位公卿,按照柳中郎将的意思,这招降的三十万黑山军的家眷大可以让他们自己种植,自给自足!」

自给自足?

刘宏一怔…杨赐却是接连问道:「二十多万黑山军的家眷自给自足,可他们有地么?有耕田、耕牛、农具、种子么?若是这些都不解决,那自给自足永远只是一句空话,是空中楼阁!」

「杨司徒且听下官把话讲完…」荀彧连忙道:「黑山军出自黄巾,而黄巾军本就是农民,他们没有马,却有牛,至于农具本就是他们的武器,举起来能杀敌,弯下身子就能重地,而最难解决的其实是耕地问题…」

「恰恰在柳中郎将看来,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张角、张宝、张梁的一场黄巾叛乱,所过之处杀戮了多少豪强?劫掠了多少田亩?如今冀州的土地,超过半数以上都是荒废的…这些荒废的土地本就是无主之地,只要陛下一封诏书,那这些土地不正好都

收归国有了么?拿出一部分租给这三十万黑山军让他们耕种并不困难!」

「至于…种子的话…」

荀彧话讲到这份儿上,曹嵩连忙打断,「种子倒是不用担忧,种子的售价很低廉,几十万人耕种的种子对于国库而言不算什么。」

作为主管国库、农事的大司农曹嵩,他对「价格」很敏感,他的话也很有分量。

那么…

天子刘宏惊讶的发现,安置三十万黑山的难题就这么…就这么一下子迎刃而解了么?

当然…

比起这个,更让刘宏惊异的是,通过荀彧之口阐述的羽儿的观点,有理有据、头头是道…可行性极高!

倒是杨赐本能的还想反驳。

可他突然发现,他的喉咙哽咽住了,这还反驳个毛毛虫啊?

这…这问题,不就已经迎刃而解了么?

「呵…呵呵…」

一时间,哽咽住的杨赐,无奈的笑出声。

只不过,笑声比哭声还难看。

倒是千秋万岁殿的气氛,一下子就从方才的冷寂,彻底改成了释放…

每个人的表情也从阴云密布变得晴空万里。

「哈哈哈哈…」桥玄当先大笑道,「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玉林有柳郎…这一次,又是玉林柳郎替陛下,替朝廷解了一个大难题啊!」

「是啊…」

天子刘宏感慨连连…「这柳羽还真是帮了朕一个大忙,就这么做,安置黑山军的家眷,由曹大司农负责吧,当初你儿子征讨他们,如今也该由你这老子去善下后了!」

这话脱口…

曹嵩拱手:「臣领命!」

就这样,一个巨大的,可以说是「尾大不掉」的难题,似乎一下子迎刃而解了!

「对了…」刘宏骤然想到了什么,「朕打算加封柳羽为「大鸿胪」,诸位怎么看?」

呃…

此言一出,所有人一怔。

大鸿胪…要知道,这可是九卿之一,掌管邦交和边陲部族事务,因为汉朝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因此在汉朝时还兼掌管各诸侯国的纳贡等事。

最初依秦吏,这个职位的名称乃是「典客」,汉景帝时改为「大行令」,汉武帝时改为「大鸿胪」…王莽改为「典乐」…到东汉时又恢复大鸿胪!

当然…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原本柳羽只是一个「讨乌桓中郎将」,一千石的俸禄,如今成为九卿之一的「大鸿胪」,这是五千石俸禄的***,地方刺史、太守给他提鞋都不够…

这个信号…

当然…因为如今柳羽劝降三十万黑山军,借荀彧之口…更是把三十万黑山军的安置问题一并解决。

这种档口,陛下提出封柳羽为「大鸿胪」…谁会反驳?

首节 上一节 362/4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