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第243节

江东四大家族……嗯,现在只能算是三大了。

他们平日里各怀心思,为了家族利益明争暗斗,而且割据思想严重,大多不愿支持孙权冒险北伐的战略。

但每逢曹魏南侵的时候,巨大的压力却总能将他们拧成一股绳,暂时放下矛盾,齐心对敌。

当然,也得看见点胜利的希望才行,若是太绝望了……降曹也不是不行,反正必死的是他孙家,又不是他们。

此时他们的定心丸,除了已经恢复元气的自家军队,再次结盟的刘汉援军也是重中之重。

这也是孙权一上来便故意询问求援信使的用意。

“好。”孙权对众人的反应十分满意,至少这次没那么多出来唱反调嚷嚷着降曹的。

再降,再降他长子都没了!

“寡人既不再假意归附曹贼,今自然不当再用其年号‘黄初’,寡人欲改元,卿等以为如何啊?”孙权坐了回去,不紧不慢的问道。

虽然大敌当前,但这些事情也十分重要,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不过他说完之后,堂中臣子们却都沉默了。

孙邵四下看看,最后看了顾雍一眼,终于还是硬着头皮说道:“大王……汉统在西,年号章武,大王于此时改元,只恐不妥。”

孙权表情未变,又将目光投向顾雍。

顾雍也道:“大王既欲讨贼,自当弃用其年号,只是于此时改元确实不妥。大王若有此意,不妨退敌之后,观天下大势再做计议。”

孙权被二人一劝,也觉得没必要在这个时候过分强调自己是独立的一方,而得罪势头正盛的老刘。

就算暂时用章武年号显得自己比他低了一头,但至少要保证此战过程中能一致对敌,这么多事都忍了,也不差这点。

就像顾雍说的,先退敌,若是老刘北伐与曹魏拼个两败俱伤,到时候自己再做这些登基前的试探也不迟。

孙权表情未变,笑道:“是了是了,寡人只是一时疏忽不查,年号改用章武便好。”

“大王英明。”

“今曹丕率三路人马南下伐吴,声势浩大,诸君有何退敌良策?不妨畅所欲言。”

孙权将话题转到了今天的重头戏上,沿江布防、调集军队资源的事情自然一直在做,此时发问一是集思广益、查漏补缺,二则是明确一下具体的防御策略。

“大王。”仍是孙邵率先出声,“曹丕虽为三路大军,今已退两路,只余东线一路尚需略作计议而已。”

“哦?”孙权一挑眉,问道,“愿闻其详。”

“呵呵。”孙邵起身,唤人取来布防地图,“大王请看。”

孙邵走到图前,众人一同看向地图,只见上方画着三条红线。

孙邵道:“此前曹魏伐吴,历来聚重兵于一路,意欲集中兵力攻破我一点。渡江虽难,然若一点被破,其余沿江布防皆形同虚设。

“曹军若突破沿江防线,大军南渡,届时倚仗其骑兵奔袭、野战优势,只恐纵横于吴地,再难阻挡。”

众人点头,这历来便是曹军伐吴的战略思路,并不新鲜。

“然而,也正是由于曹军此策,我江东方可集中有限兵力,集中防御。曹军军势虽众,却受限于地形地势无法排开,空有大军而不得施展。”孙邵继续道。

“只是如今,曹丕伐吴分兵三路,想来却是吸取了此前的教训。如此一来,我东吴也只得分兵而守,总兵力不如曹魏的缺陷便暴露了出来。”

孙权思索片刻皱眉道:“先生所言有理,曹丕麾下亦不乏高明谋士为其献策啊……既如此,为何先生又说三路大军已退其二?”

孙邵笑道:“分兵来攻虽是善策,然北军伐吴不过三条路线而已。”

说罢他指向最西侧的一条红线。

“西路,经襄阳郡与江夏郡北发兵,于荆州攻我江东。若成事,则可顺江长驱直入,旦夕之间便可达我江东腹心之地。”

这也是为何孙权忧心关羽,甚至更甚于曹魏的原因,占据长江上游、又有成熟水军,对东吴的威胁太大了。

不过此时嘛……

“哈哈哈。”众臣连同孙权一起,皆忍不住笑出了声。

你想无视荆州关羽,直接攻打江东的夏口、武昌?

那怕是还没睡醒……

“樊城经当年一战,至今未曾完全修缮,曹魏西路军自保襄樊之地尚且困难,要如何自荆州攻我?”孙邵摆摆手,“西路兵马不过是为了防备关羽而布的守军,做不得数。”

而后他又指向中间那条红线。

“此处,便是历来曹魏伐吴必取之所,濡须了。”孙邵表情严肃,但并不显得沉重,“周泰将军虽身体抱恙,然大王可命新城亭侯朱桓前往协防,定可保濡须不失。”

“朱桓?”

“不错,新城亭侯朱桓胆略过人,正可于濡须抗击曹魏主力。且其善养士卒,轻财重义,麾下部队可称强军,再加上周泰、徐盛等部,濡须地势险要,当万无一失。”

在濡须怎么凭借筑坞防御北军来犯,对濡须守军来说再熟悉不过,此前即使面对曹操大军亦从未失守。

孙权被孙邵这么一说,心中倒是踏实了不少。

“何况,臣以为荆州关羽必不会坐失良机,襄樊难以久持。曹魏若失襄樊,则宛洛难保,其中路兵马届时自退,大王无需忧虑。”

孙权点点头:“嗯,卿所言有理。如此说来,曹丕此二路兵马实不足为虑……那东路呢?”

313.第308章 天时已至

孙邵直至此时面色方稍显凝重,道:“东路军若北方传讯无误,当是曹休领兵来犯……张辽亦引兵相随,臣料此一路方是此次胜负之所在。

“其若自东路来攻,必经洞口,臣以为当选一可堪大任之人,前往洞口御敌。”

江东众臣,尤其是孙权,听见张辽这个名字就忍不住心里咯噔一下。

过于惨痛的回忆难免会给人留下心理阴影,尤其是曾被张辽率少量骑兵突脸,差点饮恨逍遥津的孙权,对这个人的名字更是敏感异常。

但孙权毕竟也是心性过人的一方首领,迅速调整好了心态。

他见众臣大多面带惊恐之色,忙一拍案几:“哼!张辽又如何,纵然他骑兵作战再勇猛,难道还能令马匹踏浪而行不成?”

对啊,张辽再猛,毕竟不通水战,他还能骑着马驰骋大江之上不成?

众臣闻听此言,心中这才惧意稍减。

“大王所言极是,张辽匹夫引兵犯境,定叫他领教我东吴水军的厉害。”

“正是,纵然陆战不敌,我东吴水战却不惧他!”

几位也不知是给别人鼓劲,还是在安慰自己,纷纷出言附和。

只是几人话语之间明显底气不足,一开口就先低了别人一头……

但总归臣子们不似方才一般面带惧色,孙权忙道:“不错!此番他敢引兵犯吴,正当报此前合肥之仇!诸君,何人肯为寡人往东路据敌?”

刚才还叫嚣着要让张辽领教厉害的几位,一听这话立刻收声低头,仿佛与身下席子融为一体,存在感直线下降……

孙权环视群臣,心中顿生恼怒之感。

每当此时忍不住便会想,若周郎、鲁子敬尚在,何至于此?

便是吕蒙、陆逊亦可为寡人分忧啊……

孙邵长于大局战略,内政后勤,却不能真个领兵去前线指挥作战。

正当此时,却有一人起身发声:“大王,臣吕范,愿往拒敌!”

孙权定睛看去,一人傲立堂中,正是建威将军、兼领丹阳太守、宛陵侯——吕范,吕子衡。

吕范气质威严,仪表不凡,此时身穿一套不久前刚从赵氏商号花大价钱置办的极品蜀锦华服,更显得贵气逼人。

吕范也是从孙策时期就追随侍奉的老臣了,先随孙策破庐江,克陈瑀,定七县,又随周瑜征战赤壁,可说是为江东孙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本是汝南县吏,并非江东本地士族,因此深得孙策、孙权兄弟信任。

当然人无完人,吕范对崇尚节俭的说法不屑一顾。

穿则顶级蜀锦、喝则窖藏葡萄酒、吃则每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起生活之奢靡,江东本地大族都要甘拜下风。

当初赵管事为了打开江东上流社会市场,可是没少在此人身上下功夫,吕范堪称引领江东奢侈品风潮的第一人。

甚至他身上衣服之华美形制,堪比孙权身上的王者服饰。

然而孙权此时看他这一身,非但不恼,反而面露喜色起身道:“吕将军愿为国家分忧,寡人之心甚慰啊,哈哈哈。”

曾有人背地里打过小报告,说吕范服饰逾矩。

孙权当时却借“管仲逾礼,桓公优而容之,无损于霸”给怼回去了,此后再没人敢借这个问题攻击吕范,为何?

就因为一点,有事儿他是真上啊!

随后又一人起身拱手,朗声道:“臣朱然,亦愿前往迎敌!”

眼看发小在这关键时刻也挺身而出,孙权方才的坏心情一扫而光,笑道:“好,好!汝等皆国之忠臣良将啊,哈哈。”

虽没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但我江东仍有忠义老臣、智勇后辈!

孙权顿时意气风发,大手一挥。

“吕范听令!”

“臣在。”

“寡人任汝为前将军、假节,改封南昌侯,统兵五万,往洞口迎敌!”

“遵命!”

“朱然听令。”

“末将在。”

“今任汝为征北将军,封淮陵侯,率本部人马,协助吕将军一同迎敌。”

吕范岁数大了,吃过见过,表现得还算淡定。

朱然则双手微颤,显得十分激动,抱拳朗声道:“谢大王!曹军若想自洞口入我东吴,需先碎末将尸骨!”

“好,既如此,寡人便静待二位将军捷报。”

古往今来,多是等立了功之后再论功行赏,任免官职的。

然而此次孙权破天荒的战前拜将,甚至封侯,足见其对这场战役的重视。

败则亡国,胜则兴邦,由不得不重视。

不过除此之外,孙权此举亦有别的心思……

东路这么关键,他只给了吕范五万兵,不是他不想多给,实是不能。

东吴经过恢复,如今若是举全境之力,硬是挤他个二十万兵马出来也能做到。

但真正能派出去顶大用的却不多,江东另外三大家族,在亲眼目睹了陆逊惨死、陆家衰败之后,遇事都不愿再去做炮灰了。

而且万一前线战况不利,说不定还憋着翻身做主呢……到时绑了孙权献给曹丕的事,也未必做不出来。

因此他必须留出足够的中央军,来应对“不时之需”,也就和孙家绑定最牢的朱家,尚能遇事当先。

孙权大力提拔朱然可不是什么单纯的发小感情。

他这既是在树榜样刺激其他家族,告诉他们敢上就吃肉,不敢上在后面缩着……吃屎都没有热乎的。

同时也是在利用这个机会,把忠于他孙家的人都提到高位。

首节 上一节 243/2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