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 第189节

自荀彧数次为他指点迷津之后,他一直笃信乱世将至,而他也想干一番大事,虽然还不知道是什么事。

而如今,不知为何,他恍惚在刘擎身上又看到了治世的希望……

望着发怔的曹操,刘擎心中好笑,今日煮酒,老曹可比历史上的刘备狼狈多了。

“孟德!”刘擎唤道。

“嗯?”

“三

月三日,乃是我与荀氏之女大婚之日,记得来王府喝喜酒,别忘了礼金!”刘擎一边说,一边往外走去。

曹操一咂嘴,喃喃道:“三月三日?这是巧合吗?”

……

袁绍去了趟中山卢奴,但很快回了陈留。

一来,中山形势远远比他想的复杂,一时半会绝非解决不了,更重要的是,陈留会盟之日,已不到一个月。

如今汇聚而来的天下英雄,已有数十位之众,其中拥一方势力,又带着兵马的,也有十八人之多,号称十八军镇。

第一镇,豫州牧黄琬。

第二镇,兖州牧刘岱。

第三镇,冀州刺史贾琮。

第四镇,徐州刺史陶谦。

第五镇,中山国相袁绍。

第六镇,虎贲中郎将袁术。

第七镇,山阳太守袁遗。

第八镇,南阳太守羊续。

第九镇,东郡太守桥瑁。

第十镇,陈留太守张邈。

第十一镇,济北国相鲍信。

第十二镇,河内太守王匡。

第十三镇,长沙太守孙坚。

第十四镇,辽东太守兼属国长史公孙瓒。

第十五镇,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六镇,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七镇,济阴太守丁原。

第十八镇,清河太守姚贡。

各镇兵马,或上万,或数千,统筹来算,足足有十万之多,陈留之外,营帐遍地,粮草辎重,堆积如山。

陈留城中,也愈加拥挤热闹,好似天下人,都来到了陈留一般。

如袁隗所想,袁绍不出意外被推举为盟主,统筹讨董事务,幸亏袁绍如今幕僚够多,各军阵又相互独立,才没有出现混乱的局面。

三月三日,既是歃血为盟日,也是誓师大会之日,这一日愈加接近,袁绍也愈加紧张。

“主公,汝南调拨之粮草,已到陈留。”陈琳说着,递上一本册子。

袁绍并未接过,只是回道:“粮草之事,交给公路即可,无需另报,另外,有孟德的消息吗?”

陈琳摇了摇头,“没有曹操的消息,会不会因为曹嵩尚在雒阳,曹氏心生退却?”

“孟德孝顺,有这可能!”袁绍道。

“盟主,那曹字旗,若继续立在营中,恐有伤盟军士气。”郭图进言道。

“那便先撤了,等孟德到了,再立不迟。”

逢纪上前,“主公,雒阳急报,董卓已召回皇甫嵩,而且有消息传,马腾韩遂已进入关中,正赶往雒阳。”

“可知多少人马?”袁绍问。

逢纪摇了摇头。

袁绍眉头拧了拧,道了声:“贼军势大!恐一时难胜,陈琳,再催一催曹操。”

日月如梭,三月三日,转瞬即到。

袁绍领着众军镇之首领,共聚歃血台,鼓声阵阵,号角隆隆,旌旗蔽空。

望着盟军阵仗,袁绍心中澎湃,与众首领以血抹面,誓为盟约。

袁绍高声朗道:“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集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合力,以至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天诛地灭!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凡我同盟,齐心合力,以至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天诛地灭!”众人齐喊一遍,声势滔天。

袁绍高举利剑,再度大喝:“我命!”

“长沙太守孙坚为先锋,进兵汜水关,大军克日启程,兵发雒阳!”

……

(PS:求推荐票,月票)

十八路诸侯借鉴演义,听着有气势,但具体的按书中写的。

第216章 一念忠奸,渤海保卫战

虎牢关城头,李傕早已经依照贾诩建议,依关而守,他亲自坐镇虎牢,而胡轸所部,则据守汜水关。

汜水关,是虎牢关边上的一座小隘,因濒临汜水而得名,与虎牢关互为犄角,相比虎牢,这里地势险要,虽说不上易守难攻,但这里的问题是大军无法展开。

董卓依贾诩之计布局,弃守虎牢关以东的中牟、阳武等地,将几县之兵,尽数聚于荥阳,并遣徐荣、李蒙率军进驻,据城固守,见机行事,以为后应。

三月三日,陈留会盟之日,董卓于朝堂之上,怒斥袁氏叛逆,聚兵谋反,请任护国将军,总领兵马,同时,革除张温太尉之职,由自己兼任,总管军务,全权负责应对关东联军。

加上董太皇太后的支持,朝堂之上,无人敢出声发对。

这不过是董卓的朝堂过场,在这之前,董卓已经完成调兵遣将,根据贾诩的部署,就等关东联军来攻了。

同时,韩遂马腾率兵十万,正马不停蹄的赶来。

……

三月三日,春回大地,此时的南皮,除了了遍布春意,还带着浓浓的喜庆。

南皮城中人人皆知,渤海国的王,今日要纳荀氏之女为妃。

对于渤海国复立这件事,百姓可是拍手叫好的,刘擎之父虽然称不是什么仁德之主,但对待百姓还算厚道,否则他冤死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为之惋惜。

如今,渤海国回来了,渤海王也回来了,而且刘擎一来,就磨刀霍霍向豪强,从控制粮价,再到整治盐务,皆是有利于百姓的大好事,无不叫人拍手叫好。

如今渤海王纳妃,全城百姓都出来欢呼庆贺,身居南皮的人,甚至呼朋唤友来南皮,当做自己家有喜事一般请客庆祝。

曹操刚入南皮,便被眼前的拥挤人流惊到了,南皮哪有这么多人,怕是渤海国能赶上的人,都赶来了,难怪今日官道上也如此多的人。

曹操今日的心情,犹为复杂,三月三日,本是陈留会盟之日,而他错过了,月前渤海王亲自去河间国告诉他喜讯,自然是希望他不要再想什么会盟之事了。

“曹将军请!”

一道熟悉的声音传来,打算了曹操的遐想,定睛一看,是荀彧,不知不觉,已到了渤海王府。

“荀国相!”曹操连忙见礼。

“客气客气,你我还是简单称呼吧!”荀彧笑道。

“文若。”曹操换了个称呼。

“孟德神不守舍,可是还在想会盟之事?”荀彧一针见血指出。

曹操尴尬一笑,否认道:“非也非也,我是在想家父,会用何手段惩戒我。”

“嗬嗬,那不过是老一辈的事,我辈英才,自当自己作为,家父做了十年的济南相,守护着济南王刘康一家,近来常遭黄巾荼毒,身体不支,已难以为继。”

曹操没听出荀彧这话中有

何深意,既说道了济南王,又提到了济南相,守护和难以为继……这是变着法子在劝他去济南国接任相位?

“文若有心了!”曹操谢道,毕竟是要人家父亲让位。

“孟德曲解我的意思了。”荀彧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我非在替主公劝你,我的意思是,家父自知能力有限,只有守护一方土地之能,便终身竭尽此能,济南王刘康,乃是先帝亲封,奉先帝之父刘苌嗣,河间王一脉,在他看来,他守护的,既是郡国百姓,也是真正的大汉苗裔,世人只知大汉社稷在朝堂,殊不知,大汉社稷,无处不在!”

荀彧伸手挥过,示意这聚在渤海王府门街两边的人潮,皆是社稷之民,他接着道:“孟德可知,我家主公没来之时,这渤海王府门前,是何模样?”

那日的情景在曹操脑海中乍现,袁绍邀他来南皮之时,还特地来见过渤海王府,那时正值冬日,王府门前的石阶缝中的杂草都枯黄了,冷清,萧瑟,死寂。

人都说,渤海王府门前的草,都无人敢替它拔掉,因为这传到宦官耳中,会被诬陷为渤海王同党。

那日袁绍为了嘲弄已经失势的宦官,还专门拔了一把枯草。

这么一比,还真是,因为刘擎的到来,因为渤海王,这个地方再度恢复了人气与生机。

曹操突然脑中一丝豁然,似有一道强光撕裂了犹疑的阴霾,荀彧将他父亲十年守护济南郡与渤海王府的数月的枯荣变化作比,是在告诉他,大汉社稷,无处不在。

匡扶汉室,匡扶社稷,本就是眼前之事!

而非单单的朝堂之争!

曹操进一步想到:因不同的人力所能及者有限,所以荀彧之父终其一生,不过守着一济南王一支,而刘擎,仅仅是踏足于此,就可以让这里翻天覆地。

在曹操的见证下,刘擎还踏足过许多地方,圉县,长社,阳翟,濮阳,广宗……每一次,都翻天覆地,圉县之地安泰丰收,长社大军灰飞烟灭,阳翟黄巾土崩瓦解……

以前曹操对刘擎的印象,无非是多谋多智英勇善战,概括了说就是潜力无限!

直到现在,他真正领会到,刘擎潜力的真相是什么,是他所到之处的改变,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不经意间,他身上仿佛带着某种神奇的力量,让一切混乱都归于秩序。

叛军归降,流民垦荒,战火之地硕果累累,萧瑟之城喜庆洋洋,曹操不知道这种力量怎么形容,但他直觉刘擎能改变整个天下,他找到了一个词——

天命!

自己呢?

跟着关东联军去讨伐董卓,攻打雒阳?

曹操心中不由得对过去的自己一顿鄙夷!

“文若之言,真当醍醐灌顶!”曹操正身正色,拱手作揖。

荀彧一笑,连忙扶住道:“主公曾言,人心两面,一念成忠,一念成奸,那董卓与袁隗,皆

是一念如此,望孟德好自为之,今日我妹大喜,孟德请自便!”

送曹操入府之后,荀彧做了个请的姿势,自己又去迎接其他客人了。

金戈战马今日也是喜庆装扮,格外兴奋,昂首高蹄,趾高气扬,说的就是它。

骑在上面的刘擎,倒是觉得有点羞耻,好在已经结过一次婚了,这种场面,不是第一次见了。

荀府是给荀彧的府邸,除了王府,这荀氏府邸也是独一档的气派,作为荀采暂住之地。

来渤海郡已有半月,荀采的性子是比较跳脱的,其实她很想见见那个所谓的渤海王,只不过,有老父亲看着,她实在没辙。

首节 上一节 189/5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