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 第215节

日前,张宁收到了刘擎传书,信中说了河内局势,并命其引兵渡河,从箕关进入河内。

袁绍军与董卓军的战斗,刘擎也要参与其中,而且矛头明确,为的就是对付袁绍。

对于袁氏,张宁心中也只有恨,因为他们令张角走上了绝路,此战,无论出于奉命,还是自我,张宁都欣然接受。

只不过,眼下临汾,只有两万兵马,便先率两万兵马前去了。

杨奉接到张宁的整兵出征命令,横竖看了数遍,也不理解,为何汾水以南的地盘都没有占据,却要去攻箕关外的河内郡了。

不过对于张宁的命令,他向来是言听计从的,先不说她是圣女将军,是与刘擎合作的谋主,更重要的则是,在张宁的指挥下,白波军日益发展壮大,控制范围不仅突破了白波谷和白波谷以北地区,更是肃清了外族贼寇和因战乱流离失所的流民,将他们都引渡到了冀州。

而白波军,也逐步占据了汾水以北的半壁河东。

虽然兵马人数扩大至十万,但如今沃野千里,尽在掌握,张宁将兵马分散至各县屯田,只在临汾留了两万常备军,用来抵御牛辅大军。

在张宁带领下,白波军不仅拥有了自己城池、良田,原先因为蜷缩在白波谷中的各种问题,好似都荡然无存了一般。

整兵三日之后,张宁率军渡河,数十只小舟在汾水上来回穿梭,而一条长达数十里的行军队伍,也至汾水向着箕关逐步延伸。

杨奉忍了数日,还是没忍住寻到张宁来问。

“圣女将军,此战我们,是去作甚?”

“渤海王欲取河内,我去助其一臂之力。”张宁直言不讳道。

杨奉面露惊讶,渤海王已经强大要进兵司隶了吗?那岂不是要与朝廷作对?

张宁见状,知道杨奉想到别处去了,便道:“是袁绍与董卓欲争夺河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渤海王只是伺机而动,而我们,便是其底牌。”

毕竟在他人看来,渤海王是渤海王,白波军是白波军。

杨奉懂了,接着道:“我军全军进兵箕关,若是董卓派人渡河偷袭我们如何是好?”

“杨将军多虑了,我已传信给郭将军,我不在,河东大局,便由他掌握,他会抽调兵马进驻临汾的。”

杨奉点了点头,心想圣女将军,做事自然比他周全。

张宁又道:“不过,箕关与河南太近,我军行动,必被董卓所知,我不怕他派兵进攻临汾,但我

担心董卓派骑兵断我粮道,临汾到箕关,两百多里,中途又有汾水和王屋山阻隔,粮草不容有失。”

杨奉又点了点头,心想圣女将军,思虑真是周全。

张宁突然望向杨奉,问道:“敌军若来,必从东垣出,你军中可有较为机敏又行事稳妥的小将,我欲分兵三千,命其盯住东垣。”

“机敏……又稳妥……”杨奉嘀咕着这两个词,然后道:“机敏与否,不得而知,不过此人领兵,却颇有章法,令行禁止,堪比汉军!”

“哦?白波军中还有这等人?该是个好人选。”张宁道。

“嗯,此人名徐晃,乃是北面的杨县人,加入白波军半年时间,在与外族贼寇战斗中,立下不少功劳,便被我提拔为统领了,我这便去寻他过来!”杨奉说完,很主动的去亲自去找徐晃了。

和其他几位将领不同,杨奉做事积极主动,喜亲力亲为,这便是张宁将他带在身边的原因。

未多久,头裹褐巾,面色威严,虎背熊腰的徐晃便出现在了张宁面前。

“卑职徐晃,见过圣女将军!”徐晃见礼,尽管动作毫无章法,但这个劲头,便给张宁一种认真的感觉。

此人可堪大任,张宁心想。

“徐晃,我封你为先路将军,领兵驻守粮道,你可愿意?”

“徐晃但听圣女将军驱策!”

张宁心笑,这个回答,凸显徐晃并不呆板。

“你若完成任务,今后便是将军,若是完不成,我两万大军便会陷入断粮之危,事关重大,望你周知!”张宁刻意提醒道。

“圣女将军放心,徐晃会活着,粮草也不会断!”徐晃答道。

一旁的杨奉都有些为他捏一把汗,这话听着,怎么像说大话。

“好!徐晃听令,命你率三千骑兵,防住东垣之敌,切记,多派斥候侦查!”

“徐晃领命!”徐晃声音,掷地有声。

……

(PS:求月票,推荐票支持。)

第237章 生活不止河内的战事

小平津关,贾诩伫立关城,眺望大河以北,一边欣赏开阔的风光,一边思索,是贾诩最喜欢做的事。

原本贾诩在小平津关有个家,不过投效董卓之后,便将夫人和孩子接去雒阳了,送信的在贾诩的宅子找不到人,通常都会找到这里来。

一阵脚步声之后,贾诩手中多了一封信报,期间甚至没有言语,信使呈上信,默默的候在一旁,已经十分默契。

信言:白波军南渡汾水,向箕关行进。

字越少,事越大越急。

“去请王方将军来!”贾诩下令。

白波军还是掺和进来了,关于河内战局,贾诩思虑良多,除了知己知彼,了解自己的对手袁绍之外,贾诩还重点关注了魏郡厉温,以及河东的白波军。

特别是白波军,可以说他们一渡汾水,信报就给自己送来了。

河东白波军,圣女将军张宁的名声,不仅在河东区域大,甚至在雒阳,也不小。

奇葩的是,虽说白波军亦是黄巾,但白波军的名声,却是出奇的好,他们不但不打家劫舍,打杀官府,甚至还清剿了困扰河东郡许久的外族贼寇,可以说是真正的义兵了。

谁能想到,张角的女儿,走上与她父亲截然不同的“造反”路。

对此,贾诩反而有点高看这个张宁。

先前牛辅征讨河东北部失利,说明张宁不仅有治地之能,军事实力也不俗。

“先生,你寻我!”王方的声音从后面传来。

贾诩收回发散的思绪,双眼再度有神,他回身道:“王将军,河东信报,白波军已渡过汾水,目下,正向箕关进兵。”

“箕关?那遭了,箕关压根没有兵力驻守!”王方急道,“箕关原是何进之军防守,可后来不少人皆投了袁绍,董公收拢兵力,并未接防箕关。”

王方将箕关的情况介绍了一遍,然而贾诩对这些自然知晓,甚至他压根不关心箕关能否守住。

“王将军,箕关守住与否,并不关键,我军情报不够,不知张宁来意,不过,有一点毋庸置疑,她不是为了自己或白波军来打这一仗的。”贾诩道。

不关键,不是戏言,而是张宁行军,已犯兵家大忌,贾诩并不害怕她占据箕关。

不是为了自己,这是毫无疑问的,贾诩的算盘很简单,参与河内之战,这本身并不符合白波军的利益,若张宁想要扩张,应趁雒阳防守战之时,一举吞并整个富庶的河东郡即可,没必要来争多山的河内郡。

所以,必然是有人与她做了交易,利益大到足以让她拖拽出一条两三百里的补给线,若非董公已经撤回牛辅,这可是极其危险的行动。

除了董公,按理说只有袁绍了,可袁绍会和黄巾合作吗?他可是听说在河内,袁绍军已经和黑山军有过不少小规模冲突了。

他又能许诺张宁什么

呢?

如果不是袁绍,还会有谁觊觎河内呢?

厉温?不太可能!

“文和先生,白波军来,自然是为了对付我们的,董公先前牛将军征讨他们,现在他们反过来要报复董公了。”王方道。

贾诩听了,这不失为一条不太可能的可能。

报复?那格局也太小了,还是那句话,张宁应该做的是趁董公与袁绍激战之时,彻底控制河东郡。

“此事还是需要禀告董公,派一将牵制张宁后道,若其对河内战况不利,便可截断她的粮道。”

王方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那箕关,我是否需要先下手抢占?”

贾诩摇了摇头,道:“此为分兵之计,王将军若分兵把守,正中敌人下怀!”

“箕关若失,张宁虎视河内,首当其冲便是野王,如此,朱太守岂不陷入绝境?”王方道。

先前朱儁已经将野王附近的袁绍兵力布置送来,袁绍显然已经看穿了朱儁那一手,不过贾诩如此布置,本就没有遮掩,这一点就与箕关很像。

袁绍不得不分兵来看着朱儁,而且要时刻戒备朱儁的袭击。

只要袁绍分兵,贾诩的用意便达到了,而朱儁能否创造意外之喜,那便凭他的本事了。

“先生,我们何时发动攻击?”王方又问。

贾诩淡淡一笑,这都不知是王方第几次问这个问题了,于是道:“时机未到!”

“要何时机?”

贾诩捋了捋胡须,自然是士气高低的时机了,主动渡河进攻,乃是冒险之举,必须需要时机。

但贾诩还是随意寻了借口,对王方道:“南边战事即将开始,各路兵马虽然有各自将军率领,但粮草供给,却只有董公一人,待南边战事暂告,我军再主动进兵!”

这就是所谓的时机了。

王方听了,满意的告退了。

……

所谓的南边,便是虎牢关战场与轩辕关战场。

李傕守虎牢关,关外甚至都没有关东联军的影子。

而牛辅守轩辕、大谷等关口,依然没有撞见关东联军。

就在董卓以为关东联军已经泄气,东面与南面战线已经高枕无忧之际,一封急报顿时将董卓清梦惊醒。

关东联军孙坚部,已经攻陷梁县!

前一刻,高枕无忧,后一刻,雒阳的南大门,已经失守。

“快!给咱速召徐荣李蒙来见!”董卓下令。

徐荣李蒙,奉命回雒阳领赏休整,将郭汜段煨换去了荥阳。

徐荣领了中郎将,荥阳令,而李蒙封了校尉,两人回到雒阳,可谓春风得意,特别徐荣,以一己之力击败四支关东联军,名声大振,在雒阳城中,获得了神将之名。

更有趣的是,上一任在雒阳传得神乎其神的“神将”,便是刘擎。

有好事者甚至将两人比较起来探讨,终究是一力平黄巾的刘擎更厉害,还是一力败四军的徐荣更厉害。

这让刘擎莫名其妙又在雒阳火了一

把。

徐荣府宅中,登门送礼者络绎不绝,其中还有不少是原先看不起武夫的文官,而且,送请帖邀请徐荣的,送拜帖请求一见的,更是令徐荣分身乏术,疲于应付。

徐荣叹道:“被数支大军围困,也不会落得如此狼狈!”

董公召他回来,真的是休整的吗?怎么比在荥阳还累。

终于,得到董卓召见的徐荣顿时恢复了精神,他还特意换上了作战甲衣。

徐荣与李蒙来到太尉府,不难发现,主座之上的董公看上去有些不安,该是又有战事了,徐荣心想。

“拜见董公!”两人其道。

看着徐荣新制战甲熠熠生辉,董卓心情大好,当即命两人入座。

董卓眉开眼笑,对徐荣道:“徐将军,新甲可还合身?”

“多谢董公赐甲,非常合身!”徐荣回道。

首节 上一节 215/5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