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小闲王 第27节

重要环节的地方告诉他们不准进入,谁进入不管有意无意直接开除,他们村里的人连坐都开除出去。”李慎已经把工序都拆开了。

分成不同的车间,重要的环节都是自己在做,这年头可没有什么专利保护。

第66章 天下大同

所有事情的交代一遍,没一会回家看望母亲的武媚也回来了。眼睛红红的。

“怎么啦,没事吧”李慎关心的问

“没事王爷,母亲和妹妹过得很好。只不过原本以为很久才会见面。”

李慎让王洪福给武媚的母亲和妹妹买了个宅子。还有两个下人。让她们母女生活无忧。而李慎每月给她的用度是十二贯,他在宫里基本不用花销,也就偶尔赏赐宫女太监什么的。

所以她每月都会托石头给她们母女送来五贯钱。刚刚见面她母亲还跟她说,跟着纪王未必就比在宫里差。她也是国公小妾,知道的自然是多。如今跟着纪王,荣华富贵。还不用在宫里勾心斗角。没准哪天死了,都不知道消息。而且皇上允许纪王在长安建王府将来必能重用。

“好啦,没关系。以后等我们王府建完了。我们就住进去。以后你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李慎安慰着。

李慎交代完事情后,带着众人回到皇宫。他还要找阎立本研究他的王府呢。如今王府的房子已经开始挖地基了。中主要的几个地下建筑已经修完。尤其是那个大金库,为了安全都是一米见方的钢筋水泥柱子。一体成型的。李慎现在就是准备跟阎立本研究几个新想法。

第二天李慎就被王德叫去太极殿,说是今天陛下有封赏。等他到太极殿的时候一众大臣齐齐的看向这个已经好几个月没见过的李慎。都觉得这个李慎真是走运。能够得到护驾的功劳。

封赏要等到朝会快结束的时候才开始。本来他是亲王应该站在前面。不过他可不愿意那么扎眼。走到武将旁边靠着柱子眯起来。今天的议事重点就是因为阿史那结社率反叛,突厥人留在河南道各种不方便。要让他们回迁到莫南去。

“纪王,纪王。”程咬金喊了李慎几声

“嗯??嗯”李慎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

“李慎,你在干什么,这是朝堂。你在睡觉!”李世民都快气炸了。李慎竟然在朝堂上睡觉。

“啊,哦。阿耶,孩儿起的的太早了。”李慎说道

“哼,你每天都日上三竿才起,你这个坏习惯可不好。”李世民太了解李慎了

“阿耶,我还小。正在长身体。需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李慎狡辩

“行啦。刚刚各位爱卿提议要迁突厥人于莫南,你有何看法。”李世民不想跟李慎纠缠

“为什么要迁突厥人啊。”李慎装作不解

“纪王殿下。因为阿史那结社率叛变之事。突厥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今他们在河南道各州。如果还有叛变对朝廷对百姓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房玄龄帮忙解释道。

“哦。叛变就把整个族人都迁走。那自古以来中原人叛变最多。贞观元年至今叛乱不下十次。几乎每年都有。而其中大部分都是汉人。那如各位大人的意思。我们应该把汉人也给迁走。或者都给他杀光。”李慎不在意的道

“混账。汉人能一样么。那是我大唐子民。怎么能说杀就杀”李世民看李慎胡说怒斥道

“哦。汉人是我大唐子民就可以叛乱。各位大臣可真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叛乱的好台阶啊。”李慎看着一群大臣轻蔑的一笑

“纪王殿下。汉人作乱乃是我大唐内部的事。突厥人不一样”崔仁智站出来反驳

“哦??那我想问一下崔御史,不知你自小读的是什么书”李慎发问

“让然是圣人之书。”崔仁智骄傲的说

“那崔御史可读过《礼记》中的《大道之行也》”李慎又问

“当然读过”

“那你可知其中的含义”李慎道

“这自然知晓。”崔仁智感觉李慎在瞧不起他,他也是读万卷书的人

“我认为你不知道。如果你知道,你就不会说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话了。”李慎反驳

李慎又对着国子监祭酒孔颖达行礼道,:“孔师应该懂我的意思吧。天下为公,是谓大同。突厥已经归降我大唐,他们就是我大唐的子民。他们是国家的财富。各位如果你们被一贯钱砸到了脚,你们会不会把钱扔了。十几万的劳动力啊。你们说不要就不要了。成天吹嘘自己饱读诗书,天下大同都不懂。我都怀疑你们学的是假儒学。还是你们拿圣人的学问当做你们营私的工具。你们扪心自问为什么读书。为了钱,为了权。还是为了地位。我看你们就妄读圣贤书,一群沽名钓誉之辈。”

“哼,纪王的话说的大了吧。”

“就是,你才读几年书。”

“不错。纪王年纪小,口气却这么大。”

李慎这一顿输出换来了百官的集体抵制。就连孔颖达都觉得李慎真是狂妄。还敢教训朝中大臣。

“好啦,我才不跟你们这群不知所谓的人辩解。阿耶我先回宫了。赏赐啥的以后再说吧。晦气!”说完李慎就要走。

“纪王留步,如纪王所说各位大人都没有理解读书的意义。那敢问纪王不知殿下你理解的意义又是什么。”房玄龄在李慎走得时候突然间问道。房玄龄老谋深算,看人也准。他总觉得这个皇子不简单。只不过为人低调。不爱政事。这可能是李慎最聪明的地方。所以房玄龄突然想知道李慎的答案。而各位大臣也都惊讶的看着房玄龄。不知为什么这个宰相大儒这么在意一个狂妄孩童的话

李慎站住脚回头看了一眼房玄龄。又看了看左右的的大臣。便道;“我辈读书人,学而有成,应辅国治民,各位享受着士农工商的品级待遇。就应该付出相应的责任。为国,如何使我大唐强盛,开疆扩土。为民,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你们成天挂在嘴边的家国天下是。家排在首位,说白了就是先考虑你们自己。我的理想就是让全天下学子们为我大唐之崛起而读书。”

“为大唐之崛起而读书!”李世民听到这句话很是激动。自古以来的读书人都是为了做官,哪怕考不上,也能比普通人高一等。

李慎说完转身慢慢的向殿外走去,“最后送各位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李慎的声音渐行渐远。

第67章 李慎理解的道

而朝堂上却鸦雀无声,都沉浸在李慎最后的这四句话里。这四句话可是宋代大家张载的哲学思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好!好!说的太好了。这才是我等读书人的思想。纪王堪比大家。此句必流传千古。纪王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说出的话让人受益匪浅啊。”孔颖达对着李慎的方向躬身一拜。这一拜让满朝文武都是震惊不已。孔颖达可是圣人之后啊。他都自叹不如,这纪王经此事后,名望必将大涨。

“恭喜陛下,纪王真乃旷世之才”长孙无忌立马拍上马屁。作为盟友在李慎没有威胁李承乾地位之前。长孙无忌肯定是偏向李慎的。李慎这几年给他们家或者说给长乐公主分红十几万贯呐。

“是啊,陛下,纪王竟有如此才华,实乃我大唐之幸。”老狐狸房玄龄也紧跟其后

李世民面无表情,内心却已经乐开了花。任谁听到人夸自己的子女都会高兴。他也被李慎的话惊讶到了。

最近一年李慎根本就不去国子监了,他告诉李世民该学的都学完了。剩下的都是不该学的。

当时把李世民气的都快揍人了。如今李慎放了个大招,让包括魏征在内的老顽固们都夸赞有加。尤其是孔颖达这个老不休。在文学上他就没瞧得起过谁。

“诸位爱卿莫要夸奖。只是孩童的戏言而已。如此当众羞辱朝中大臣。等下了朝,朕亲自惩罚。不能让他这么无法无天”李世民说道

“......”房玄龄他们无语。他们跟随李世民这么多年,对李世民太了解了。于是众人也不接话,心里都在想。这次被你装到了。

李慎装了个X,然后回到大吉殿,心中暗自爽。他那点墨水如果再留下来肯定被发现。所以李慎赶紧开溜。

李慎在大吉殿等赏赐的圣旨,可没想到把李世民等来了。而且还跟着太子。

“见过阿耶。”李慎说道

“嗯,一会我跟高明在你这用膳。”李世民说道

“哦。那我去通知阿姨,让他安排后面做几个阿耶喜欢吃的菜”李慎回道。

“行啦。我知道你一直在大吉殿里喊韦贵妃母妃。以后我特许你可以喊贵妃母妃。也算是对你救驾的奖赏吧。”李世民对着要走得李慎说道

“谢阿耶,只此一事。就顶儿臣所有功劳了”李慎兴奋的行礼道谢。终于可以大庭广众之下喊亲生母亲了。要是别人这可是大忌。这是对皇后的藐视。对礼制的藐视。

“好啦。起来吧。快去准备,朕早上都没有用善”李世民催促

半个时辰后就有宫女开始上菜。而李慎和韦贵妃陪着李世民跟太子一起坐下。

众人边吃边聊着。说些没营养的事。其中包括李慎什么时候出宫啊。王府盖的怎么样啦。而李慎一一回应。还特别请示要五百人护卫看家护院。而李世民直接允许李慎一千人的编制。

“十弟,你不知道,你今日在朝堂上那番话大放光彩。尤其是最后的那四句振聋发聩,大臣们都说你有旷世奇才。孔祭酒都被你折服了。”太子佩服的对李慎说道

“大哥,我哪什么旷世奇才。随便说说而且。况且那帮大臣以后也照样自私自利。对于他们家大于国。这才是他们读书的道”李慎知道不可能因为他几句话就改变

“那如何改变”李世民问道

“只能长远打算。从私塾做起。从小教育读书的孩子要忠于国家,忠于皇室。忠于百姓。

让他们知道有国才有家,有国他们才能不流离失所。虽然不可能做到都会忠君爱国,但最少能有一半就好。

其实最理想的就是朝廷出钱开设学堂。从幼儿开始办私塾,再到小学。大学。每个县都要有小学,每个州都要有大学。

几个临近的村办私塾。一层一层的读。而且不光要学习儒学,还有算学,到了大学可以添加各行各业的学习,比如铁匠。

木匠。泥瓦匠。医学等。不是每个读书人都有机会入朝为官的。剩下的人可以学习这些手艺,为朝廷增加生产力。”李慎说的小学,跟后世的中学差不多。私塾跟小学差不多。

“想法不错。但是一要考虑朝廷不一定有这么多钱建学校。第二百姓也不一定有钱来读书。”李世民分析道

“阿耶,你说的其实就是一个字,钱。无农不稳,无商不富。商业是国家建设的根本。不要相信什么无商不奸,唯利是图。你看看朝堂上哪个官员家里没有买卖。”李慎最讨厌官员的嘴脸

“这要从长计议。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不过今日你说的天下大同说的很有道理。突厥人既然归降我大唐,那就是我大唐的子民。他们十几万人就算种地也能中几百万亩地千万石粮食。不能让他们迁走。”李世民也同意李慎的想法

“十弟,今日大哥在崇文馆与众多学子论学。讨论道如何施政。学子们众说纷纭,孔祭酒也教导过我王道。不知你有何高见”李承乾想听听李慎的说法。

“他们懂得屁王道。大哥不要听他们瞎说。阿耶乃皇帝。你以后继承阿耶的思想就可以了。他们又没当过皇帝。凭什么教你怎么当皇帝。他们只会告诉你仁慈。”李慎不屑的道

“哦。那你怎么理解王道的。”李世民被李慎的马屁拍的很舒服

“我的理解啊。王道就是谁不听话,就杀谁了。”李慎吃了口菜。漫不经心的说。

“荒谬。如此霸道之行,岂能是王道。”李世民反驳

“霸道?霸道应该是听话的也杀了。”李慎又说道

“那天道呢”李承乾又问道

“杀人前,大喊天诛之。”李慎继续说道

“那何为圣人之道。”李承乾继续问

“杀人前先告诉你一声说声对不起。”

“.......”虽然李世民觉得李慎说的好有道理。不过对于李慎说的如此粗坯,李世民表示不想搭理他。

第0章 说点啥

各位看官,大家好。本人是一个新手小白。感谢众多看官对于我的支持还有评论。不过粉丝有点低。希望各位看官拿出你发财的小手,帮忙点一个关注。哪怕不喜欢作品。也帮忙点一点。

写这本小说让我感觉比上学都累。主要还是差资料。各种通史,唐书。还得找译文。有的还看不懂。每一个地方尽量符合历史场景。包括当时的商品价格,百姓收入,官员俸禄。还有宗室俸禄。还有当时历史真实人物存在。就比如除了功臣之外的一些官员。查询资料的时间比写小说时间还长。还有当时大唐的地图。最开始的十道三百六十州一千五百多个县。都要查出来。以备不时之需。人口密度。贞观23年里每年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包括涉及到的人物具体是哪年生的。哪年死的怎么死的。本来想从小时候一笔带过,直接长大成人。可后来发现。之间发生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素材啊。所以就没办法挑一些重大的事。一年一年的写。这可就麻烦了。首先就是各个人物的年纪问题。有时候不是作者不知道,只不过写错了而已。比如李慎是贞观2年生的。也就是公元628年。后面因为本人停了一段时间,前面很多都记不住了。尤其是年份。所以可能会出现时空差错。到时候读者帮忙提醒一下。

这本书里面很多对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看法和和言论都是个人看法。当然每个人对于历史的看法都是不一样。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嘛。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独立思想体。刷快手抖音你看评论区也能看出来。同一件事有的人认为对,他就有人认为错。有的人就是为了扛而扛。所以我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个作品是小白文。可能是因为个人喜欢简单的东西。不喜欢烧脑,阴谋。也可能本人不擅长阴谋诡计。当然我已经买了一本厚黑学准备学习学习。

大家不用花钱打赏。免费的那个给点一下谢谢。其实不瞒大家说我看小说十年了。最近开始看穿越历史类。总感觉离我心里的理想型查一点。所以自己突然就想写一本小说给自己看。看看自己写的怎么样。

写完后感觉写的一般。不过不能半途而非。不过自我感觉还挺良好。很多地方跟不上如今各种类型的小说内容形式。毕竟作为80后,已经年近中年了。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就当是作为自己青春的完结吧。

最后希望各位路过的看官们都能够身体健康,事业有成。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能够看见的就说明我们有缘。过来人送大家几句话:都是黄泉预约客,何必执念每一天。烟花再美,终是灰。剧情再美,终是戏。没事啊就早点睡,一辈子的事,一晚上想不通。希望大家每天都过的开开心心,不要总是去执着于一件事。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等几年后回头一看也就那么回事吧。最后在此感谢各位读者。帮忙多点关注。谢谢。

-

第68章 韦富贵

而李承乾却陷入了沉思当中。“大哥不要想了。你只要记住一点,只要让绝大部分人的利益绑在我李家的战车上。我们就不会倒。朝堂的大臣。世家望族,王侯将相。他们对于我大唐四百来万户一千六百多万人口来说。他们是属于一小部分人。你让他们损失一点,他们只会极力反对。却不会谋反。可百姓不一样。百姓如果吃不饱,那是会造反的。你读过史书,王朝的更替都是因为百姓过不下去了。才会跟着造反的。要不然谁会安稳的日子不过去玩命呢。就像吐蕃,突厥。薛延陀,为什么屡次犯边。因为穷牧民吃不饱。如果我们可以解决牧民的温饱。我就不相信他们还跟着可汗来送死。”

李世民也思索起来。唐朝建国就是因为世家望族的支持,所以现在很多事情李世民都是一让再让。怕世人说他们李家忘恩负义。但今天李慎的说法改变了他的认知。

“慎儿说的有道理。这些大族损失的一点小钱,就可以养活很多百姓了。而且对于世家来说不疼不痒。”韦贵妃见儿子这么得李世民器重。也不管自己是世家出身了。帮腔道。这个时候儿子才是她的全部。母凭子贵在这个年代根深蒂固。

“十弟,我突然觉得你做太子比我做更适合”李承乾不知什么原因说了这句话。

“你可拉倒吧大哥。还记的我在亭子里说的话么。人各有志。我志不在此。等你以后继位了封我个逍遥王那才好。我的志向是逍遥快活。大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啊。”李慎立马拒绝。韦贵妃听到李承乾的话眉头都跟着一跳。要说她不想那是不可能的。

“行了行了。别说这些了。高明。你做的很好,朕都看在眼里。不用妄自菲薄,这大唐江山将来还是要交给你的。”李世民赶紧打断李慎。怕李慎把这个太子再给说没了。

“是啊大哥。我们兄弟十几人里面。我最看好你。没人比你更适合了。要我说啊,男人三十而立,最好的帝王就应该在三十岁以后再继位。其余的时间就是学习和成长。这不是当县令,这是做帝王。天下每天的事何其多,不经过学习是掌握不了天下的。阿耶当年继位也是二十七岁了。”李慎安慰李承乾。

---------------------------------------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季是丰收的季节让人向往。李慎的王府在经过上千工匠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入冬前建好。建好当日李慎跟阎立本两人亲自验收,一些小的细节,李慎让工匠立刻修改。验收过后李慎准备晾晒通风几天就搬进去。毕竟这时候没有什么甲醛。

李慎还特地找了太史局将士郎李淳风给选了一个黄道吉日。这是当时的规矩,不然出了什么事都能扯到他乔迁的问题上。李慎甚至还亲自制作邀请函在李世民大朝的时候挨个给大臣们发。他也不管人家爱不爱搭理他反正都发。包括正怒视他的李世民他都给发了一张金帛做的邀请函。上次的赏赐除了一万亩良田外什么都没有。用李世民的话就是李慎不差钱。李慎喊冤啊。他这个王府已经把他掏空了。上千人的工钱每月都要七八百贯。一共七八千贯的工钱。王府用了五十万贯的建筑费用。他还修了一条十几里的路。李慎现在每月也就二十万贯的收入,还动不动就给李世民点。也没有多少了。

首节 上一节 27/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