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红楼,开局签到项羽传承! 第178节

白莲教圣女方晴直勾勾的盯着贾玚,说道:“.?但是我有一个条件。”

“我希望你可以留圣教一条后路。”

从方才的对话中,方晴知道眼前这个年仅十六的少年想要做什么。

正因如此,她才会提出这一要求。

因为她知道这天下能够拦得住贾玚的没几个人,要不了多久,国朝便姓贾了。

若是不和贾玚定下这一约定,恐怕白莲教会荡然无存。

“不。”

“绝不可能。”

“白莲教必须亡。”

然而,贾玚大手一挥,直接打消了方晴的幻想。

“为什么?”

“这天下如此多的贪官污吏,圣教做的有错吗?”

“你不是也在朝这条路前进?”

白莲圣女方晴质问出声,眼神满是不解。

贾玚看着她,淡淡道:“你们要的是天下安康吗?”

“你们是要天下大乱,从中牟利,以图定(吗王赵)鼎江山。”

“为此,这无数沃野将沦落为荒无人烟、尸骨遍地之地,百姓过的更加艰难。”

“你凭什么认为我们是一种人?”

这番话说的方晴娇躯剧颤,气愤道:“难道我们该就任人欺凌,受尽苦难?”

“噗!”

贾玚忍不住笑出了声:“你受人欺凌妄?”

“白莲教从来不是什么老百姓组成的,那是野心家组成的。”

“要真是看不惯,那为什么不去杀贪官污吏,杀亲王皇帝。”

“哄骗老百姓入教,让这些人当炮灰,正义使者?”

“你!!”

方晴又羞又怒,脸都涨的通红。

“既然你想不明白,那就接着想。”

“来啊,把方姑娘送回房间。”

“诺。”

几名新月骑押着方晴朝后院走去.

第一百九十四章:真正的噩梦,思维差距

江宁巡抚衙门,大堂内。

“这..你...她....”

林如海指着刚刚离去的方晴,欲言又止。

贾玚笑了笑,说道:“姑父。”

“正是你像的那般,那人是白莲教圣女,她父亲是上一任教主。”

闻言。

林如海脸色变得更加诡异。

丹阳精兵,白莲教,九五至尊,这种种一切联系在一起,无一不说明贾玚在谋划的大事。

可正是这件大事让林如海发自内心的害怕和恐惧。

古往今来,争夺天下之路无不是尸山血海,胜则君临天下,败则家破人亡。

贾家发展到现在,族人何止上千,真要是起事,别的不说,林家肯定跑不了。

“姑父以为贾家有负天下否?”

“没有。”

林如海摇了摇头。

“那姑父以为贾家负了皇室否?”

“也没有。”

对于这个问题,天下人都能回答。

贾家几代人死在战场上,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因为贾家几代人的努力,这才保住了陈氏江山。

“既然我贾家080没有负天下,更没有负皇室。”

“为何我贾家沦落到只剩下一个一品将军、一个三品将军的地步。”

“我父不过是参与了夺嫡,最后也认输了,于内院厮混数年。”

“为何雍熙还是不愿放过他?”

“姑父可知为了算计我贾家,雍熙封贾元春为贤德妃。”

“让贾家倾其所有去建造省亲别墅,只为让贾家犯错,好把贾家一网打尽。”

“这样的皇室,这样的国朝,我贾家凭什么还要继续去为它效忠?”

“塞北一役,我击溃了三十万鞑靼铁骑,使得鞑靼五十年无力南下牧马。”

“辽东一役,我全歼了二十万女真鞑子,将战线推往辽河一线,时刻威胁盛京。”

“辽南一役,还是我亲率大军渡海收复复州、金州,解救两百四十万辽民。”

“于天下,于百姓,试问皇位上的人有我做的好吗?”

“他能坐天下,我为何不能坐,我敢说我坐在上面,绝对要比陈氏三代人做的更好。”

直视林如海,贾玚把藏在内心的野望全部吐露出来。

方圆十里都被黑冰台暗卫控制着,他根本不担心自己的话会传出去。

听到这里。

林如海同样无言以对。

因为,贾玚说的是事实。

他不由得看了一眼林黛玉,只见林黛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贾玚身上。

顿时,长叹了声,说道:“你想让我做什么?”

“这些事都是后话。”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处理两淮盐政。”

“八大盐商已经被一网打尽,两淮官场同样覆灭。”

“在这个时候,姑父若是能把新的盐政体系确立下来,就有了在朝堂立足的功劳。”

“届时,姑父才有资本去完成我要做的事情。”

“我有一点很不明白,姑父为何要对抗两淮盐商这一群体?”

“不对付两淮盐商,如何开展新盐政。”

林如海有些懵懂的说道。

贾玚却摇了摇:“不不不!”

“盐政和两淮盐商并非等同,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两淮盐商体系是愚蠢行为。”

“真正阻碍盐政的并不是两淮盐商,而是盐枭、扬州八大盐商和那些江南士大夫。”

“中小盐商都是本本分分的生意人,他们只想赚钱混口饭吃。”

“我认为姑父把矛盾点选错了,没有切合到实处上。”

听到这里。

(bcbe) 林如海眉头一挑,问道:“玚哥儿,你的意思是...”

“两淮盐商只要去除了为首的八大盐商,那就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这些人贩卖的官盐同盐枭贩卖的私盐有着天然的对立成分。”

“他们才应该是新盐政的主要力量。”

“拉拢一『派,打压一派,盐运衙门不偏不倚,这才是保证盐政进行下去的根本没。”

贾玚微微一笑,淡淡道。

‘咯噔!’

这番话把林如海的思维瞬间打开。

对啊,他为什么要把所有人都拉到自己的对立面去。

何不把一部分人拉到自己阵营,去对付另一部分人,这不是更省事吗?

“在来之前,我了解过姑父推行的新盐政。”

“说白了,就是用缩小官盐产量,提高价格、税收、损耗来保证上缴银两。”

“的确,这样一来,利润更高,国朝能够得到的钱更多了。”

“但姑父并未考虑过其实国朝对于盐的需求量一年大过一年。”

“姑父可知雍熙元年,大乾的人口是多少?”

突然间。

贾玚提出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关的问题。

“雍熙初年,全国在册人口约合一万万。”

林如海好歹是曾经的探花郎、翰林院编撰,对于这些记录还是很清楚的。

“没错。”

“正是一万万人。”

贾玚嘴角微微勾起一丝弧度,继续道:“雍熙三年,也就是年初户部统计。”

“全国人口约合一亿两千万。”

“但是,淮盐一年两百万引,这是建国之初设立的标准。”

首节 上一节 178/2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