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沙俄当皇帝 第152节

作为俄国的国家元首,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口头不可能明确对法国以及俄军说,“我们的目标不是德国人”、“我们要坐视法国遭受德国的攻击”。

因此在1914年上半年俄军总参谋部最新制定的“A计划”中,在确认德军主力西进进攻法国后,俄军会将主力布置在靠近奥匈帝国加利西亚边境的波兰突出部和西南乌克兰地区。

俄军的计划是,集中4个方面军呈口袋状吸引奥匈帝国军队进攻,由两个较弱的方面军向后退却吸引和牵制奥军冒进,再由两个较强的方面军作为强大的左右翼收拢包围圈,1个方面军布置在华沙沿维斯瓦河南下快速机动,切断冒进奥军的撤退后路。

为了帮助法国盟友减轻德国进攻的压力,1个方面军将从维尔纽斯出发,沿着铁路线向柯尼斯堡方向进攻德国的东普鲁士地区。

余下1个最弱的方面军布置在高加索地区负责防御奥斯曼帝国的进攻。

这是“A计划”在俄军动员第20天以内对由210万军队组成的7个方面军的配置情况,这段时间中确认日本加入协约国阵营后,还能陆续解放十几万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军队前往欧洲作战。

在整个1914年上半年,俄军总参谋部对“A计划”反复修订却没有再涉及“G计划”,这是因为俄军连续在1912年和1913年分别得到了奥匈帝国泄密的好几份作战计划原案。

1913年,奥匈帝国布拉格第八军参谋长阿尔弗雷德·雷德尔上校吞枪自杀,他的死在维也纳新闻圈平平无奇。因为奥匈帝国的军费低下,不少中高级军官待遇在中产阶级看来都颇为寒酸,因此时有军官因为无法忍耐贫困导致个人名誉有损而自杀。

有气节的军官自杀,没气节的呢?当然是无所不贪,想尽办法捞外快。

早在1912年,奥匈帝国就查获好几起军官把自己手头知道的情报一股脑卖给俄国人换钱的泄密案件。

但是雷德尔上校的自杀令人震惊。

在一些好事之人的挖掘下,逐渐发现,这位上校是斐迪南大公的亲信之一,被授命组建奥匈帝国自己的反间谍组织。因此有人觉得此人是因为负责秘密工作导致精神紧张,心理崩溃而自杀。但是有一位记者不满足于此,他不断

探究后发现,原来这个雷德尔上校是个同性恋!

不仅如此,雷德尔上校出身加利西亚的伦贝格(今乌克兰利沃夫)的一个铁路职员家庭,没钱没背景,进入参谋部工作后他年收入也不超过1万克朗。微薄的收入不足以让他租住在维也纳的豪华公寓、雇佣5个仆人、开一辆价值1.6万克朗的戴姆勒汽车还能积累超过200万克朗的财产。

于是腐败、同性恋和自杀事件三合一,引爆了奥匈帝国的新闻圈。

最后根据政府的调查挖出来的猛料比上述所有信息还要猛:在超过十年的时间中,雷德尔上校因为杰出的反间谍功绩被授予荣誉勋章,就这样一位精明能干的反间谍机构首脑是一名向俄国出卖奥匈帝国军事情报的间谍——奥匈帝国的舆论圈爆炸了。

虽然沙皇尼古拉二世从来不对俄国的间谍工作在外界说过什么,但威廉二世兴致勃勃地蹭热度锐评说,“一定是尼基搞的鬼!我知道他手下特工的厉害!”

原来在1901年,雷德尔在圣彼得堡学习俄语的同时,他还深入学习了某位俄国英俊青年,这次学习课程的证据不幸落到了暗探局的手里。

在接下来十年中,雷德尔一边奉命培训奥匈帝国的情报机关,一边把这些间谍的名单交给俄国人,导致奥匈帝国的情报来源几乎等同于暗探局编造的假情报。另一方面,雷德尔在总参谋部工作的时候,把奥匈帝国对俄作战的进攻计划、动员计划、军队序列、要塞资料等等,所有情报全都卖给了俄国人,借此换取俄国资金来维持自己奢靡淫乱的同性恋生活。

也正是雷德尔孜孜不倦地提供情报,俄国不仅知道奥匈帝国的作战计划,还得到了奥匈帝国配合德军在波兰和加利西亚协同作战的计划。因此俄军基本可以确定,德国的主力将在西方进攻法国,等到击败法国后才会调转枪口向东。

根据俄国在1913年获知的奥匈帝国的作战计划,俄军针对性的“A计划”大致预估是,奥军将会把军队布置在克拉科夫至伦贝格之间,因为奥匈帝国已经知道自己的计划泄密,因此具体布置地点肯定会做出修改。

所以俄军的解题思路简单粗暴:利用军队数量优势将4个方面军覆盖在奥军有可能移动的任意集结点上,等到奥军开始进攻后,根据奥军进攻的方向进行相应机动保证口袋的灵活性。

假如奥军放弃原先进攻性的作战计划,转入防御作战配合德国主力西进的施里芬计划,那么俄军也会调整各个方面军的布置,主动进攻奥属加利西亚地区。

3个方面军由波兰伊万哥罗德-卢布林向桑多梅日进攻,2个方面军由乌克兰西南部向加利西亚首府伦贝格进攻。

至1914年6月,有关于“A计划”的兵棋推演也基本在一遍又一遍的反复论证中得到修补和完善,剩下的便是等待情报和战争真正爆发后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变通了。

第二章,各参战国的应战状态,其上

1914年7月31日,德国向法国和俄国发出“双重最后通牒”。

8月1日,法国、德国开始战争动员,德国宣布与俄国进入战争状态。

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英国开始战争动员。

尼古拉从未向亚历山德拉坦露过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在7月末全欧洲都惶恐不安的日子里,皇后还带着玛利亚与伊琳娜两位公主每天在圣像面前祈祷欧洲的“和平”。

当8月3日确认到德国向法国开战后,夜里皇后掩面哭泣了一阵,时至今日她血缘上的祖国和精神上的祖国都遭受了德意志帝国的威胁。

“战争!我之前一无所知,”亚历山德拉对尼古拉说道,“一切都完了!”

“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去避免战争……既然这是日耳曼人强加给我们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打开通往柏林的通道,赢得最终胜利。”尼古拉安慰皇后说。

自8月4日开始,亚历山德拉每天都会为协约国的胜利祈祷。

8月5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

“战争全面爆发了!”

早餐时刻,相较于女士们对战争的不安,彼得有些兴奋地对父亲说。

“我们很快就可以打到柏林,不出一年这场战争就会结束,三国协约会赢得最终的胜利。”

现在俄国高层中弥漫着与全欧洲类似的关于速战速决的幻想。

乐观主义者认为不出六个月,战争就会在决定性的战役后由协约国取得胜利;悲观主义者认为这场战争的规模空前,会给人类历史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但是不超过一年,各参战国就会因为人员和财政的枯竭而不得不停下来和谈。

“你觉得呢?保罗?”

尼古拉剥开水煮蛋的蛋壳时,询问正捏着刀叉划拉着煎蛋的保罗。

17岁的保罗从各方面来看都非常

平庸,他的家庭教师有些担心保罗是否有进行高等教育的学习能力,毕竟现在的课程他就读得很吃力。

“啊?……哦……呃……不知道。”

保罗不知道在想着什么其他的事情,心不在焉的时候被父亲点名显得局促不安,脸上完全显现出大脑一片空白的茫然模样。

“你觉得战争会打多久?”

“大概……可能……2年?”

“2年太久了,那样对各国的经济和工业能力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不可能在付出那么大代价的情况下仍旧坚持战争,国民也会对这样旷日持久的战争感到厌倦。”

彼得摇摇头,认为保罗的发言纯属无稽之谈。

“嗯,没关系,我们已经为战争做了很多准备,不论不到1年还是2年。”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和出色的彼得相比,调皮的保罗长大以后性格比小时候要内向许多,兴趣爱好比如说集邮、摄影、爬山,都是自己一人进行的。对此尼古拉也只能对保罗以鼓励为主。

“今天我们要去接见民众的公众集会对吗?”

彼得就像现在全欧洲的大部分热情洋溢的青年一样,对战争爆发充满了英雄主义的浪漫幻想。他还是俄罗斯帝国的皇储,担任了斯托雷平的秘书,因此对尼古拉的一些安排也有所了解。

因为8月5日奥匈帝国主动对俄国宣战,那么俄国面对德奥同盟的战争状态已经事实上成立了。与尼古拉的设想大致类似,俄国现在的内宣完全将战争指责是日耳曼人强加给斯拉夫民族的罪行,俄罗斯帝国是神圣的自卫反击战。

为了调动民众对战争的支持度、促进国内团结,今天两位大公殿下和两位女大公殿下都盛装打扮,就连尼古拉自己都穿上好久没有穿过的华丽的军事统帅制服了。

在冬宫的房间里,此刻就已经能听见细微的来自宫殿广场上的人声了,今天大约有5万人参加此次沙皇检阅的民众集会。

“是的,接下来我们还会去接见国家杜马的代表。”

与各参战国类似,俄罗斯帝国国家杜马的所有党派全都被战争团结到了一起,护国主义成为了此刻“神圣团结”政府的唯一立场。就连一直持有反战立场的孟什维克也被策烈铁里、普列汉诺夫的“革命护国主义”说服,加入到了支持战争的阵营中。

在民间,左翼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放下了一直批判资本主义的立场,与无数作家一起联名,呼吁全俄国为战争团结一致,打倒邪恶的日耳曼侵略者。

在冬宫的尼古拉耶夫斯基厅,在整整齐齐500位国家杜马代表的一致高呼“沙皇万岁!”的口号后,尼古拉宣读了战争演讲。

沙皇尼古拉二世要求全俄所有阶级所有人民放下一切的矛盾,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努力奋进。只要全俄团结一致,那么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俄罗斯帝国将会走向辉煌的胜利。

随即,各党派代表手拉着手齐声高呼:“沙皇万岁!俄罗斯万岁!人民万岁!”

在窗外,宫殿广场上的人山人海也齐声高呼:“沙皇万岁!俄罗斯万岁!人民万岁!”

调动民众的激情是有目的的,8月6日斯托雷平提出了一项在祖国党内部都屡屡得不到支持的新税种提案,以补充战争资金为理由。

斯托雷平计划开征累进个人所得税、累进资本利得税、累进企业利润所得税这三个税种。这个议案一直以来都被俄国的有产者所抵制,就连祖国党内部反对声音都无比巨大,但趁着俄国民族主义激情澎湃之际,国家杜马居然以多数票慷慨通过了这项颇有社会主义气质高额征税二次分配的税法。

新税预计在1915年会给俄国财政带来至少3-5亿卢布的额外资金。

至1914年,俄国的财政收入在1913年的大丰收抵达41亿卢布的年收入高峰后,因为战争的影响很难再达到这样繁荣的景象了。

对比欧洲各参战国而言,假如以卢布计算,各国1913年财政收入大致是:

英国本土及其殖民地财政年收入约合80亿卢布。

法国本土及其殖民地财政年收入约合50亿卢布。

德国本土及其殖民地财政年收入约合38亿卢布。

俄国财政年收入约合38-40亿卢布。

奥匈帝国财政年收入约合22亿卢布。

德国财政之所以如此少,是因为这是德意志帝国政府的财政收入,组成德意志帝国的各个邦国还保留了许多地方税收,因此德国长期以来比起征税更喜欢借债来扩充军费。

除了财政收入外,截止至1914年6月,各国工业数据的比较大概是:

俄国钢产量1100万吨,煤产量1.7亿吨,发电量50亿千瓦时。

德国钢产量1820万吨,煤产量2.8亿吨,发电量80亿千

瓦时。

英国钢产量810万吨,煤产量2.92亿吨,发电量40亿千瓦时。

法国钢产量480万吨,煤产量0.5亿吨,发电量20亿千瓦时。

奥匈帝国钢产量270万吨,煤产量0.55亿吨,发电量10亿千瓦时。

如果比较工业数据的话,可以发现在没有英国下场参与战争的话,法俄同盟对抗德奥同盟仍旧趋于劣势。

但是工业实力并不完全和发生于即将到来的8月份的欧陆战争有直接的关系,因为英国至今仍然没有采取广泛的征兵制度,仅仅有一支不超过20万人组成的职业常备军。

因此1914年的陆上战争,在西线将会是法国与德国的对决,在东线则是俄国对抗德奥两国。

就战争潜力而言,法国拥有大约不超过600万适役人力,而德国拥有差不多是1000万左右的适役人力。俄国的人口更加庞大,因此不必征召所有适役男性服役,在国家计委制定的征兵花名册中挑选出了大约1500万适役青年在未来的战争中分批次动员、增补军队。

而预备役的建设上来说,德国的多级动员机制建立得最早、最为优秀。德国男性根据他的役别,最先服常备役2或3年,接着是4或5年的正规后备役。然后调至地方国民兵服役12年;最后,从39岁至45岁,转入地方民兵团服役。这样的组织以及完整的训练,致使德国拥有500万的充足后备军力,以备战时扩充为实际陆军之需。

由于人力的不足,法国不得不征召几乎所有体能合格的男性服役。男性最先于20岁时入伍,经过3年的常备役,即是11年的后备役;最后是两阶段各7年的役期,分别在地方自卫队与地方后备队服勤。这种兵役制度使法国在开战之初,相较德国的500万人,拥有近400万经过训练的战斗力。

但是法国并不信任后备军人的作战能力,因此法国陆军仅依赖半职业性的100万第一线兵力来作为他们期待中短暂且决定性凶猛进攻一搏之用。

以己推人,法国陆军还认为德国的后备军想必也不会有很大用处。于是在1914年的战事中法军因为轻视德国后备军吃了大亏。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俄国陆军作为法国陆军的学生,预备役建设上与法国陆军大致相同,仅仅是后备役和转入民兵部队的年限有所调整。

除了常备役120万人外,后备役分成两类共200万人,可以转入三线部队的地方民兵还有另外的200万人。除了这大约520万人的预备役外,还有额外经过挑选的1000万适役人力可以随时根据花名册调入军营开始训练。

至于奥匈帝国,虽然其军制模仿德军建设,但长期军费匮乏、腐败猖獗,因此大而无当,很难与法、德、俄相提并论,所以不多赘述。

第三章,各参战国的应战状态,其下

8月5日晚,不出意料地由俄军目前的灵魂人物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担任总司令的角色。

尼古拉沙大公是一个行动直率果断、举止威严的人,70年代毕业于总参谋部军事学院后参加了1877年的俄土战争。

他的军事生涯从下级军官开始,担任过骑兵团长、骑兵总监,一步步在圣彼得堡军区担任更高的职务。尽管有时候他的脾气很大,有时举止还非常粗鲁,但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这些性格特征也不那么明显了。

当尼古拉沙大公得到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亲自任命时,在场的几位俄军高级将领无人反对,毕竟大公的资历、威望和身份无可置疑。

“我们必将获胜。”

大公得到尼古拉的谕令后先是坚决地回应沙皇说道,旋即掩面抽泣了一阵。

“恕我直言陛下,虽然我很早就已经做好了这一天的准备,但是直到我接下这份殊荣时,我仍然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为好。”

大公的哭泣,也许不是为了本人,而是为了俄国,为了整个欧洲的命运感到彷徨。

1914年的大战笼罩着一种气氛,使感受到的人都为欧罗巴各国的前途感到不寒而栗,即使最有胆识、最为果敢的人,也会为之泪下。

法国陆军部长梅西米在政府会议的开场演说中充满了勇气和自信,但讲到一半,突然中断,掩面而泣,难以为继。

温斯顿·丘吉尔在送别亨利·威尔逊,祝上帝保佑英国远征军一路平安和胜利时,也控制不住情绪,泣不成声,不能再言。

在圣彼得堡,多少也可以感受到大致相同的情绪。

“没事的,就按计划走,计划走完了就再制定新的计划。我们的准备最充分,一步步积累优势,就可以最终抵达胜利。”

现场伤感的气氛中,唯独尼古拉表现出了不为所动甚至非常强势的态度,受到鼓舞的众人点头允

首节 上一节 152/2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