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沙俄当皇帝 第92节

芬兰大公国现在看起来很平静,维特不确定大动干戈地干涉这个自治公国的自治程度是否会激发顽固的抵触情绪,他倾向于消极看法。

“可是我们什么都不管的话,某些民族的独立运动只会越来越强。”

俄国陆军部当然是倾向于铁腕政策的,所以维特认为此事还需要陛下圣裁。

既然维特已经把尼古拉二世搬出来,那么这场简单的交谈就此终止了,但是更大范围的讨论也随之而来。

陆军大臣万诺夫斯基不知道是从故纸堆中翻出,还是新拟定了一份奏折,总之他又把这件亚历山大三世时代就关注的芬兰自治问题提交给了沙皇裁断。

第四十二章,少数民族政策的讨论

如今的俄罗斯帝国决策运行机制大概如下概括:

对沙皇尼古拉二世本人的权力、皇权、罗曼诺夫家族的存续,这类最重大的问题,都是由尼古拉单独召见大臣或者重要人士独立完成的。

有关俄国政府基本政策的重大事务,都是由大臣会议主席联络有关各方进行小规模御前会议决定。

而那些日常性的、鸡毛碎片的事务,则是由人数众多吵吵闹闹的国家杜马表决。

总结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事不开会决定,大事开小会决定,小事开大会决定。

那么芬兰问题属于俄国众多边疆区之一,对其他地域的帝国边疆或许还有示范效应,不可谓之小事。因此维特立即联系利益有关各方召开联席会议,就目前而言,虽然俄国存在杜马作为民选议会,但大臣会议作为俄国的“内阁”还是为沙皇负责,所以尼古拉在场作为会议主持。

这次的专题会议目的就是讨论芬兰大公国在俄罗斯帝国中的地位应该是如何的?

先前,鲍勃里科夫已经同维特讨论过这些问题,如今则是由俄国陆军部正式提出一份他们认为应该解决边疆少数民族问题的有效方案。

军队一向是当下欧洲各国沙文主义、军国主义、民族主义和右翼思想滋长的温床,俄国陆军也不例外。

因此在会议一开始,陆军大臣万诺夫斯基就代表着军部的诉求向与会各方提出了军方的意见。

“芬兰的军队编制标准比俄罗斯帝国的其他地区低得多,所以将芬兰军队纳入帝国的军事体系所需的努力或许比我们想象得麻烦,因此最好把芬兰大公国的武装力量解散

,由我国陆军部另外征召芬兰人组建一支俄国标准的军队,然后让芬兰国会承担军费开支。”

以万诺夫斯基为首的陆军部认为,磨合现有的芬兰独立军队融入俄国陆军需要的努力太多,所以不如干脆解散了,另行建立一支俄军编制的芬兰军,但是军费还是让芬兰国会承担。

“改革草案将在芬兰国会遭遇什么样的命运,在这里我就可以给出明确的答案,也就是说这份方案不可能得到芬兰地方自治官员的任何支持。”

参与会议的大臣除了大臣会议主席维特、陆军大臣万诺夫斯基、内务大臣戈列梅金、司法大臣穆拉维约夫、国务会议代表弗里希之外,还有俄国驻芬兰总督海登和俄国政府对接芬兰大公国事务总局局长杰恩及其助手普洛科比。

芬兰总督海登专程从赫尔辛基赶到圣彼得堡,他的立场完全是站在俄国政府内部怀有俄罗斯民族主义情结的反方。

海登的理由非常简单。自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允诺芬兰人在尊奉沙皇为芬兰大公国的前提下拥有芬兰自己的国会、宪法以及诸多自治权力,在这近一百年的时间中,芬兰十分和平,没有发生任何的独立运动和革命,发展水平也远高于许多俄国省份,为什么要突然改变一个已经运行良好的制度?

海登不仅仅反对俄国陆军部的强行干预,他还反对在芬兰强制推行俄罗斯化的政策。

在亚历山大三世统治的19世纪80年代,这位巨人般的铁腕沙皇所捍卫的统治规则就是尼古拉一世所发明的保守主义公式:君主专制+东正教+俄罗斯民族=俄罗斯帝国。

亚历山大三世时代,随着欧洲经济从70年代的经济萧条中再度活跃起来,民族主义的思想也逐步渗透到俄国的西部地区,令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这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边疆区产生了自己的民族意识。

这无疑令秉持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俄国中央政府忧心忡忡,为了回应这种普遍的少数民族独立意识觉醒,亚历山大三世开始着手撤销西部地区的自治特权,开展强制俄罗斯化的民族同化政策。

在波罗的海三国,原本给予波罗的海德意志人特权的波罗的海总督区被撤销了,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人摆脱了波罗的海德意志贵族的压迫,但俄国官僚的统治也好不到哪里去。

芬兰由于长期的自治地位,亚历山大三世认为将芬兰民族同化为俄罗斯民族至少需要几百年,因此解决方案还没讨论完,他就驾崩了。

这就是亚历山大三世留给尼古拉二世的遗产之一,有好也有坏。

很明显,芬兰总督海登的反对态度不仅仅触怒了陆军大臣万诺夫斯基,还间接站在了决定推广民族同化政策的一批站在大俄罗斯立场的大臣反对面。

因此司法大臣穆拉维约夫认为海登说话过于偏袒芬兰少数民族了,背叛了俄罗斯民族和国家的利益。

“据我所知在1892年,芬兰语成为了芬兰大公国的官方语言,芬兰大公国的政府部门也鲜少有人会俄语。”

穆拉维约夫认为在芬兰推广俄语不仅是亚历山大三世的重要决定,还认为以后也应该一如既往推行下去。

“是否应该从法律层面促使芬兰纳入俄罗斯帝国的秩序下?”

国务会议代表就芬兰的宪法提出意见。

国务会议的成员都由沙皇尼古拉二世任命,目前大多数人都是官僚、世袭贵族,少数是大资产阶级,因此都是俄罗斯人。

“我认为修改芬兰宪法不会制止芬兰民族主义促使芬兰走向独立的企图。相反,他们中的一些人会将此视为我们破坏了原来的承诺,而另一些人则会肆意编造

出对自己观点有利的结论。”

大臣会议主席维特建议不要从修改宪法的角度关注芬兰问题。

“我的意见和当时的大臣委员会主席本格的设想一致,即使我们在芬兰采取一些确保芬兰不会独立于俄罗斯帝国的措施,也应该参照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的经验,即关税同盟。”

维特在海登和其他大臣的意见中进行折中处理,不强制俄罗斯化,但优先确保经济上的统一,为政治统一做铺垫。

值得一提的是,已故的本格作为基辅大学的校长和教授,教授的课程正是政治经济学。李斯特的经济理论也是他大力引入俄国国内的,本格的学生维特正是这一思想的信奉者。而李斯特可以说是德意志关税同盟思想的起源之一。

至此,会议上形成了三种意见,以陆军部和一批文官支持的强制民族同化方案;以芬兰总督海登支持的不变应万变消极方案;以维特提出的经济一体化方案。

第四十三章,带孝子尼古拉

到此为止,尼古拉的决策考虑已经显而易见了。

作为一个拥有超前视角的现代人,特别是生活在主体民族占绝

对优势的内陆地区的共和国公民,尼古拉对少数民族和边疆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

对尼古拉来说,数千公里之外的民族矛盾很难有直观的感受,但汉民族内部的阶级矛盾倒是吃了不少。

所以尼古拉更倾向于维特和海登的方案,他不认为强制俄语教育能取得什么成功,如果真的有效果,历史上的俄罗斯也不会炸得四分五裂了。

反正尼古拉的性子就是忍,这是东方的特有观念,只要最终能够一朝翻盘,前面的故事就不值一提了。

等大臣们各自争辩、论述完观点后就轮到皇帝陛下的圣裁了。

“军事上的调整我认为没有必要,芬兰现在的自治环境不应该特意打破。”

不过,尼古拉的话还没有说完,万诺夫斯基又在沙皇讲话的间隙提醒了一句:“陛下,我不得不向您指出,芬兰问题的讨论,在先皇尚在世的1893年,已经得到了认可。”

这句话让会议上的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尼古拉二世和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的统治风格几乎是完全相反的:亚历山大三世铁腕独裁,尼古拉二世主动放权;亚历山大三世镇压一切异见,尼古拉二世推行政治自由化;亚历山大三世支持俄罗斯民族主义、东正教和迫害犹太人,尼古拉二世显然倾向于民族共存、信仰自由和全民平等。

可以说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时期的许多被沙皇引以为傲的功绩都被尼古拉二世推翻了。

作为父死子继的君主国,完全推翻上一代的政策某种程度上是一件哄堂大孝的事情。特别是如今尼古拉二世还没有等到经济成果带来的威望被大多数人接受的程度,这段时期内,可以说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权威大体是呈现下降趋势的。

六十多岁的陆军大臣万诺夫斯基作为亚历山大三世时代的老臣,对堪堪三十岁的尼古拉虽然表面上一直是尊敬的姿态,但遇到对立的情况,比如现在,他还是会以一种过来人、长辈的心态对待。

反过来说,亚历山大三世的果决直爽和雷厉风行更令吃硬不吃软的俄国人钦佩,这也是尼古拉的不足之处。

当下许多政府内老一辈大臣普遍对尼古拉二世的态度介于沙皇和小辈之间,包括维特也是如此。

万诺夫斯基可能是由于沙皇没有选择他的方案,作为军人多过政客的性急而脱口而出这段隐约是在逼迫尼古拉的话,也可能是故意而为之,让沙皇难堪。

总之,万诺夫斯基主动踩到了一个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没有人点破的雷点。

但是尼古拉也不能发作,这样会显得恼羞成怒,所以沙皇先是反驳了万诺夫斯基的言论:“我的父亲在制定有关于芬兰问题的政策时,他已经知道这是一件需要很久才能完成的功绩,绝不是像你这样的直接用180°的政策大变动可以划等号的。”

尼古拉的意思是说,亚历山大三世的御批和万诺夫斯基提出的方案不符。

你不是把先皇抬出来逼我追认吗?那我直接告诉你,我在当皇太子的时候看过父皇的御批,你没见过,所以我告诉你方案没有被先皇认同。

至于到底有没有这个御批,尼古拉完全是扯出来的,但是沙皇显然具有最高解释权,尼古拉说有,那就是有。

后知后觉的万诺夫斯基似乎读到了身边大臣们传出的紧张氛围,他这才反应过来对沙皇表示道歉。

于是尼古拉接受头冒冷汗的万诺夫斯基致歉后,当即决定采取维特的方案,优先进行经济一体化的尝试。被人诟病的芬兰总督海登则继续担任总督职位,延续他先前的统治方针。

“万诺夫斯基阁下。”

“怎么了,维特主席?”

等到这个插曲结束后,御前会议就解散了,备忘录和正式方案交由大臣会议行政办公厅制订,之后会提交给芬兰总督海登,由他转而交给芬兰大公国国会讨论。

维特叫住了正要离场的陆军大臣,二人站到一旁的过道上交谈起来。

“我知道这件事的起因是前几天在接待罗马尼亚国王的宴会上,鲍勃里科夫将军与他提及的缘故。”

“哦!你是说他啊。”万诺夫斯基捋着自己花白的大胡子说道,“弗拉基米尔大公推荐他继任芬兰总督,可没想到海登的位置还在,那就做不成了。”

还好尼古拉二世皇帝陛下没有听万诺夫斯基的方案。

维特这样心想,要是让军方的人去管芬兰大公国,恐怕风平浪静的芬兰都要被他们惹出来革命运动了!

这件事解决之后,尼古拉二世先是前往莫斯科参加阅兵仪式、发表演讲,然后继续南下巡游,最终目的地是去克里米亚半岛在黑海畔的利瓦吉亚宫度假。

这座海滨宫殿在历史上也很有名,不过是在未来。因为它在雅尔塔,是举行二战三巨头会议的会址地。

8月12日,

俄罗斯帝国外交大臣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拉姆斯多夫向各国驻圣彼得堡外交代表提出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建议。

“俄罗斯帝国并非强烈呼吁全面裁军,沙皇陛下也并非寻求立即实现内心深处的目标,而是希望进行努力,逐步取得成效。”

为了避免陷入“空谈”的嫌疑,俄国外交部的口吻十分谨慎,力主着眼现实。

拉姆斯多夫还强调说:“沙皇陛下拥有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提出该照会完全发自肺腑。”

“拉姆斯多夫照会”也可以被称为“沙皇诏书”。

考虑到政治因素,俄国外交部认为此次会议不宜在大国首都举行。

在经过各国的交换意见后,俄国向荷兰王国提出请求,将海牙作为会议的举办地。荷兰王国欣然表示同意。

最后经过各方商议,海牙国际会议被定在了1899年5月举行。

第四十四章,全俄人口普查及发展目标

进入1898年秋季,一项耗时一年多的国家工程终于完成了。

以1897年2月9日为基准日,在俄国著名统计学家,担任内务部中央统计委员会主席彼得·彼得罗维奇·谢苗诺夫-天山斯基的领导下,俄罗斯帝国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完成了。

此人之所以叫天山斯基,是因为他于1856年在天山进行探险活动,并著有《天山游记》一书,因此特许其在姓氏上加上天山字样。

这次全俄人口普查统计范围不仅涵盖了俄罗斯帝国的全部89个省和州,而且还包括了居住在布哈拉、希瓦、芬兰大公国等这些自治地区的俄罗斯公民。涉及人口总数、人口分布、年龄构成、性别比例、家庭状况、宗教信仰、身份登基以及各民族和部落人口的文化程度等。

尼古拉自然也是拿到了一张人口普查登记用的卡片。

“我应该填什么?”

当他把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填写上后,尼古拉在职业一栏犯了难。

“俄罗斯帝国的主人?”

皇后亚历山德拉很有创造性地给尼古拉出了主意。

“那你就是俄罗斯帝国的女主人了?”

夫妻之间的玩笑后,尼古拉还是一本正经地在职业后的空格填写了“皇帝Император”的字样。

其实按照1897年修订的新版国家根本法的官方正式名称,尼古拉的职业应该是这样的:“蒙上帝恩典,全俄罗斯、莫斯科、基辅、弗拉基米尔、诺夫哥罗德的皇帝和独裁者,喀山沙皇,阿斯特拉罕沙皇,波兰沙皇,西伯利亚沙皇(以下省略300字)……”

这既是头衔也是尼古拉的职位,只不过在这里拿出来讲颇有作者水字数的嫌疑,所以省略。但这也反应出了俄罗斯帝国还是一个散装国家的现实,就好比提及中国天子的时候,脑海中自然而然就可以浮现出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南湖北等等一连串的普天之下莫为王土的概念,而非一个一个掰扯河北的皇帝、山西的天子、河南的领主。

扯远了,回到全俄第一次人口普查的话题上。

维特主持工作的圣彼得堡中央政府为了更好规划未来的经济目标,决心跟在欧美各国之后开展具有数据价值的人口普查活动。

鉴于俄国遍地是文盲的现状,俄国的人口普查不采用问卷的调查形式,而是培训了一批更有职业素养的人口普查员深入各个省县乡开展普查活动,因此耗时更久。好在进口了一批制表机,采取了最先进的穿孔数据编程让时间压缩到了15个月。

经过内务部整合归纳后,一份浓缩了几十万人耗费一年时间进行普查工作的统计总结报告放置在了尼古拉的办公桌上。

首先是俄国当前的人口总量。

截止至开始人口普查的1897年2月9日,俄罗斯帝国人口总数为1.26亿(不含芬兰人口),其中城市人口2010万,占16%,农村人口1.081亿,占84%。如果将芬兰人口计算在内,则总人口为1.28亿。

首节 上一节 92/2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