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明的五星天皇 第129节

这时,黄百家这就要回京师了。

当然,也到郑诛和割肉的时候了。

给皇帝老头子交保护费。

“唉,这老头子也是虎狼之人,不给钱肯定不乐意。”郑诛和心虚的从所得财物里扣出来十万两的财物,都是货真价实的真金白银,拿到国内不用运作,都能换出三十多万两,若仔细操作,换五十万两不是问题。

所以,这批财物就自称是五十万两的供奉,由黄百家一起坐船带回去。

数日后,财产分割完毕,给皇帝的那一份已经装船。

大阪港口,并不在出海口,而就在河道上。

黄百家乘坐的船只,由郑诛和特别安排,会把他送到长崎,在那里换用行人司里的船只再去京师。

郑诛和与黄百家沿着河渠走了很远,也聊了许多。

“临走之前,我有一言和将军提一提。”黄百家也是思索了很久,他和郑诛和在路上也时常会讨论天下大势,特别是殖产兴业学说、国家财政改革、建军思路等方向,可以说郑诛和反向变成了黄百家的老师,给他讲了一大堆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中适合说出来的内容。

譬如给江南织工法定

假期、有计划的将政府投资用于建立国有企业、鼓励商人海外殖民、鼓励移民海外给人口泄洪等等。这对于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来说,当然几乎不可能执行。

但思想总是比实践先行,不提出未来预期,以后真实践的时候怎么做好准备呢?

虽然郑诛和说的只是些具体方向,不提一句政治倾向,但还是把黄百家弄的心里七上八下。

他从这里,就已经读懂了郑诛和的尖锐,宛如囊中之锥,放着他也会脱颖而出。

这是一个在新时代新生的年轻人,对殖产兴业学说的解释,对来自大吕宋的红毛人的白银与国内经济的动荡的研究,黄百家自己都没弄懂。

“先生请说。”郑诛和也驻足。

黄百家深吸一口气,指着船上的巨量黄金、白银、铜矿与各种日本特产,他劝诫:“我也来你这里几个月了,和你共事许久感慨良多。这些财物我会原原本本,列出账目送到京师给陛下充内帑。那个被你斩首的日本假皇帝,我也会给朝廷上表求赞赏。但我私下里说些刺耳的话,你这人行事自由、率性而为、做事大胆、没有变通,要是在国内,迟早被弹劾下狱。你最好就呆在日本朝鲜,不要回国,千万不要回国啊。”

在黄百家看来,郑诛和做事之自由随性,简直比察哈尔总兵李查哥不花还疯狂。

可李查哥不花是个弱智,郑诛和是弱智吗?

“率性自由?”郑诛和其实没太搞明白。

他明明很谨慎啊。

不就是砍了个狗天皇嘛。

黄百家一看,就知道郑诛和根本没听进去。

他叹口气,继续劝:“这里面的门道,我再给你盘一盘。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国家将军、文臣,举事都谨慎,行军拔营、驻地何处,乃至于开不开战,都要时时上奏。而你非但不上奏,甚至和日本国的公卿、僭君与武夫们暗中联合,合纵连横。这好是好,可太逾越规矩。所以我劝你,别回去了,就在日本做个小霸王罢。”

仔细解释,郑诛和才好似明白了。

他毕竟是现代人,对古代封建制度下的束缚还没有建立一个真正的预期。

就他在日本做事的出格程度,在京师可以被砍十回脑袋还饶他两个。

御史隔着大海都弹劾他两回了。

普通总督、总兵,有这么牛逼吗?很多总督、总兵,御史都懒得搭理。

这种高规格的待遇,其他人还享受不起。

黄百家在皇帝身边追随了许多年,对官场的这些事非常了解,所以苦心劝郑诛和,收收心。

但可能吗?

要是让郑诛和拉个屎都给皇帝写报告,那还不如杀了他。

“主一着相了。此处是日本,又不在中原。”郑诛和很没有诚意的推脱。

也只有日本这样的海外藩国,才能让郑诛和这么玩。

黄百家也能看懂,所以没有再追着劝。

船只启动,逐渐离岸。

这时,黄百家才拿出他准备的奏报:“我们之间恩义一场,像你这样的好汉子,我只有一个办法保你,但我也知道你心有大志,所以只能等船开了再告知你。我准备向皇帝私下帮你求婚,以这五十万两财物为聘礼,求娶陛下的爱女永宁公主。若事成,虽然前途略减,但可保你这辈子性命无忧啊。”郑诛和一脚踩空,差点掉到河里去。

在这个年头娶公主,等于娶了免死金牌,保命倒的确保住了,可前途基本就没了。

驸马的工作范围,特殊身份,会让人很难混出头。

“老黄,你这不是害我吗?”

郑诛和沿着河边,一边追一边骂。

而船上的黄百家还很自我感动:“灭倭啊,人生天地间,该弯腰就弯腰,该吃软饭就吃软饭,都是命要紧,哪有那么多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你要侥幸娶了公主,得陛下青眼有加,护着你胡来,你就知道我没辜负你了。”

作者的话:由于要赶飞机等事,明天和后天的更新我会短一点,毕竟是在机场或者旅馆里写的。

第二百零八章 凑不出嫁妆的圣武帝

黄百家坐着福船,悠悠的离开了大阪。

这几个月来的经历,让黄百家感慨万千。跳出朝廷的政治控制之后,再看日本的这些政治,连空气都显得如此自由。

但黄百家也敲着栏杆感慨:“只可惜如此美好,也只是弱肉残食的厮杀场。怕是只有郑灭倭这样的人才,才能在里面厮杀。”

不说别的,只提郑诛和历次参与的几场大战,换成黄百家自己都后怕。

从大阪向西,途径广岛、萨摩,船只抵达长崎。

到这里,黄百家拿出皇帝特赐的腰牌,找行人司司正沈昊换乘官船去北京。

到这里时,黄百家还和沈昊开起座谈会,表演名士风流。

席间讲的就是郑诛和杀穿日本中轴线的故事。

听说了郑诛和的功绩后,沈昊的脸上不为人注意的抽搐了几分。很勉强的凑出一个微笑,道:“我与灭倭亲如兄弟,看到他立下大功,我也心有所向啊。”

会谈结束后,沈昊就召见了岛津萨摩藩的使者,开始谈论走私的生意。

至少在日本西方,沈昊觉得自己并不比郑诛和差。

几天后。

运载着巨额财富的船只离开长崎,在十日之后抵达天津卫,又随着黄百家的秘报传到了御马监。

然后,听说郑诛和给他送钱的皇帝大爷,直接骑着马带着几个侍卫就连夜飞奔到了天津的塘沽口。

隔着封死的船舱往里看,金光灿灿闪瞎了圣武帝的眼。

他声音颤抖:“这是给我的?”

实在是穷啊,堂堂皇帝每年搜肠刮肚,都时常财政亏空。

黄百家一看时候到了,便拿出了他替郑诛和写的聘书:“这是我替灭倭的求婚聘书。灭倭,今年24岁,祖籍河南府卫,后调入京师,住在卢沟桥下。举人功名,身兼二国宣抚使,文韬武略,无不精通。想以五十万金银,求聘永宁公主。”

“啊?”圣武帝的表情凝固了。

“灭倭行事自由,有少年英雄气,我这是给他找个免死保障嘛。”黄百家不是官身,也敢直说。

“你啊。”圣武帝无语的摇头。

随后赶到的禁卫们严阵以待,破拆开封死的木板,将里面一箱一箱的黄金白银都抬出来,还有几百斤的大铜矿石,站满了塘沽码头。

这事当然也藏不住,很快大家都知道了。

日本灵元天皇的脑袋随着上表一起公开在朝廷,马上引起轩然大波。

众多御史也不含糊,首先当然要赞扬一下郑诛和有‘班超开西域、杀胡王之勇’这当然要好好的赞赏。

但马上,都察院就开始对着郑诛和开炮。

内容也是五花八门。

有说郑诛和行为不轨的:“杀僭称皇帝的日本老国王可以,那为什么没有送回京师,明正典刑?”

也有追究郑诛和代天判案的:“他凭什么明正典刑诛杀那数万叛军?岂不知这是皇帝陛下才能判的大案。”

还有人追究:“听说他娶了十几个日本老婆,比大明律规定的亲王妾室还多,我们都没有!”

有人觉得:“据兵部报,他手上有三千骑兵,明明才给了两个千总的名额,他私自建军,僭越了!”

还有些傻逼御史,竟然公开直白的追问皇帝:“听说朝鲜、苦兀宣抚使行日本事、武毅将军郑灭倭给您送了五十万两黄金白银,钱呢?我们还清汤寡水等俸禄呢。今年正旦的赏赐可一直没给啊。”

总而言之,有功要赏,有错要罚。

但首先,赶紧把五十万两发一发,家里揭不开锅了。

如此汹汹大潮,倒是让许多对郑诛和这个人不关注的官员,开始逐渐了解这厮到底在干什么。不了解还好,一了解...大家就纷纷吐槽,这是老流贼派系里出新人了。

以李定国留下的晋王府为首的一批大西军、农民起义军将领,则更加青睐这家伙。

主要是出手真阔绰,给钱很大方。童死国、祖成明、秦昭义等纷纷点赞。

到了初一朝会时,内阁宰辅、六部尚书侍郎,几十个人如狼群一般盯着皇帝,手里攥着的弹劾郑诛和的谏书、赏赐郑诛和的公文,那是汗水不停的往里挤。

皇帝大爷当然捂紧钱包,赶紧躲开这群绿眼睛的恶狼。

“不行,这是给我闺女的聘礼,是内帑,不是公费。”

但很显然,朝廷官员今天也是准备拼死一搏,把钱扣出来的。

很快,户部尚书就原地躺倒,开始撒泼打滚:“户部仓库空空如也,老鼠都饿死了。边军吃饱穿暖,京师大家却还在打补丁,忍饥挨饿,许多官员靠借钱过日子。总得给点吧!”

一般来说,朝廷的财政还是充裕的。

但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万两黄金就全拿去犒赏抚慰军队了。锦州大战一场,把户部存的几百万两都消耗枯竭。

所以京师的京官已经俩月没见荤腥,有人办公时都能饿晕过去。

还好各地官员进京,多少会送点,才没饿死京官。

无奈,圣武帝只好认怂:“咳咳,灭倭毕竟是在日本,化外藩国,我也给了他专断之权。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我就给...十万两吧,不发折色的物件了,大家把过年时的钱补上。”

如此,众人才山呼万岁,期待着十成本色的俸禄与赏赐。

本色就是拿钱发俸禄,折色则是拿物资顶替一部分。可想而知,这批物资必然质量稀烂不好使。发布帛还好,要是发大葱、蒜之类的菜,那真是气死个人。

不过也有人出来帮郑诛和说好话,那就是李定国的三子,当今晋王李润兴,他上前:“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灭倭既然在日本,不

如加日本宣抚使,有专断之权,也好便宜处置。不引争议。”

李定国的长子死于贵州炎遮河之败,次子则有投降清朝的举动,所以晋王府现在传给了谨慎的老三。

晋王李润兴为直隶总督,负责京师周边的宿卫工作。他的弟弟李远在山西当总督,妹妹李海月为邯郸总兵,参加了剿灭仙晋起义,一家都在军队里,是老流寇派的顶梁柱。

“准了。”

圣武帝从善如流,顺带盘算着怎么再从郑诛和那里敲一笔钱过来。

最倒霉的,或许是永宁公主了。

退朝之后,十六岁的姑娘裙带飘飘的杀进老爹的书房:“爹爹!听说有人给我送聘礼,我去看内帑里明明空空如也,我聘礼呢?”

圣武帝思索片刻,马上开始睁眼说瞎话:“那什么,我不同意。所以聘礼给人送回去了。所以就没有聘礼了。”

但永宁公主又不傻,她早在城门口数了,太监们扛着几百个箱子进了内城,又出了内城,分别送往了户部、吏部和兵部。

给了官员的俸禄,其他的资金要求也不少,这一笔钱,圣武帝终究是没能留下多少。

“啊!爹爹又骗人!”永宁公主跳起来揪圣武帝胡子,“你这样我怎么嫁得出去嘛。连民间都知道,多给嫁妆儿女才能过得好,我却连一点嫁妆都攒不住。”

民间风气,男婚女嫁,男的要厚给彩礼,女的要厚给嫁妆,这样才能组成一个新家庭。

首节 上一节 129/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