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明的五星天皇 第133节

唯一的问题是,当铁匠们做了泥裹铁当炮芯,铸造完成后,外表看起来倒是很威风,然而郑诛和蹲下来大眼一瞧,和这门大炮眼对眼的看,发现凝固成型的炮壁上大大小小的气泡坑不少,整个变成了一块海绵内壁。这样的炮拉出去开火,怕不是要先把自己炸翻天。

由于泥范还是需要阴凉风干,否则铁汁沸腾蒸发水汽,会形成大量气泡,于是最重要的炮膛就废了。

第一次往往都会失败,但连续失败就有点挫伤士气,而且郑诛和提出的铁范造炮,要是炮芯还在用泥导致必须调整,那相当于木桶的短板,整个计划都报废。

所以郑诛和站起来大度的宽慰大家:“这炮废了。泥包铁做炮芯不行,大家伙合计一下,有啥办法改进?比如木范啥的。”

龚振麟怎么做的,郑诛和不知道。

但龚振麟的确是外

面用铁范,炮膛用泥包铁做炮芯,这是个大问题。

总不能等泥巴风干吧?

大家又商议了很久。

泥范不行、木范也不行,那还是用铁范吧,就拿一个大铁柱子涂抹上灰浆米浆等捅进去,等铁汁凝固成炮体,再抽出来。

简单粗暴的插一下,或许很有用?

几个人建起一个架子,像做撞钟一样,把一根铁柱吊起来,涂抹防粘的浆水,插进沸腾的铁汁中。

这一试,反倒很成功。

最后,炮匠拿起镗刀,开始沿着炮口向里面镗火炮的内壁,经过他的一番修整,再去摸内壁,确实十分光滑,可以说是大成功。

眼看着第二个火炮竟然就这么生猛的硬顶了出来,连温尚贵都觉得不可思议:“亲娘啊,得亏是这里的铁品质极佳,用的还是木炭,否则这生猛的铁范造炮法,可不得造出一堆废炮来。要是还在江西,就那烂铁还用煤焦炭,别说是千斤大炮,就是造个小炮都费劲。”

很显然,郑诛和的民科技术能成功,主要依靠的不是这技术理论有多少,而是本地的铁质量高,可以省略掉许多提纯铁质量的步骤,跨越掉基础材质的不足。

也是好运了。

这样一门千斤大炮的总造价和建造时长很快就计算出来。

很显然建造单独一门炮是比较浪费的,所以一次开工就造十门炮,分摊人工费用。

造十门千斤大炮,耗费两天、铁价总共支出一百五十两、工时费算一门五两,其余杂物支出也不到十两。均摊下来,一门炮才二十两。

而这二十两,简直廉价到了极点。

以这个价格,可以买五到十个日本娘们,或者平掉几户农民每年的各种苛捐杂税。

再简单直接一点,养一个大头兵一年也花二十两。

然而用了铁范造炮法,一个职业大头兵干一年,就等于一门千斤炮。

这就是铁范铸炮法的优点。

人海战术或许不行,但炮海战术一定可以。

只有火力覆盖是战场的最终答案。

当然了,千斤炮也就是个步兵炮,舰船上用不太到。像郑诛和乘坐的旗舰和平号,好歹能装十五门炮,其中左右各五个炮门,可以放入三千斤的大型加农炮。剩下的则是小炮口,可以放小炮、榴弹炮或者臼炮。

所以快马加鞭,千斤炮马上开造,三千斤舰炮的建造也提上日程。

舰炮嘛,主要就是扩张体型,增长炮身,整体形状仍然不变,问题不是很大。

不过在此之前,好铁汁冶铁公司的开幕式要开始了。

郑诛和、旁观的千总李洮、将作大监温尚贵、众铁匠、众日本人,都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股份书,因此一起聚集在室兰湾,看着十门千斤大炮一字排开,向大海开炮。

铁匠点火,众人纷纷捂着耳朵蹲下,期待的眺望。

然后,十门大炮一起悦动,随着火药的轰燃而喷射出弹丸,大地为之震颤,大海波涛汹涌,连风声都似乎在逃避火炮轰鸣带来的震撼。

即便捂着耳朵,不少人直接被火炮震得颠仆摔倒,滑稽一片。

这给郑诛和了新的感受。如果说六七百斤的青铜炮发射起来像在耳朵边放大喇叭,那这十门千斤炮一起射,就好似大象在身边漫步,那种微微的震感令人骨头酥麻。

说句不合适的,大炮确实比女人还爽。

大家然后拿出红缎子做成花,挂在公司门口,放鞭炮、吃席,中国人的庆祝流程一气呵成。

此情此景,简直太适合张宗昌那句‘大炮开兮轰他娘’了。

但郑诛和觉得还可以更好一点。

所以他提笔给好铁汁公司的门匾下,写了若要被御史看到,便要弹劾他的一句。

“不须放屁,试看天翻地覆!──德胜”

作者的话:最后一句引自主席的念奴娇鸟儿问答。

全词: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第二百一十五章 东亚最强战列舰

另一边,在长崎、朝鲜活动的马千户与郑利默也开始跑向福建广东,在当地采购战略物资。

特别是硝石与硫磺来制作火药,以及各种小式样的军用物资,比如钩子、小刀、扎营钉等随军必备的小物件。

而最大的采购物,就是战船。

马千户不懂这些,他买够了军用物资等就转头回江南,去苏州买簧钢了。

而郑利默就在福建与台湾活跃,到处询问老朋友:“有没有船卖啊?”“有没有好水手啊?”“日

本宣抚使衙门招人,钱多事少,敢来的送日本娘们一个。”

这种招摇的行径,很快就被人汇报到吴王那边。

数日后,郑利默这个红头荷兰佬,就被几十个吴王府亲军架起来,一直从澎湖带到了厦门的思明州,郑成功在这里有府邸,偶尔过来居住。

今年已经66岁,白发苍苍,但依然精神矍铄的郑成功挂着一身蓝道士袍,缓缓的走了出来询问这荷兰奴:“你这些日子为日本的那个郑宣抚做的卖力,他的军队如何?”

郑利默赶忙再拜,赞赏郑诛和的好:“郑宣抚对大兵好啊,恩赏有加,军饷从不拖欠,甚至还帮忙在本地找日本女子结婚,所以将士们每次作战都推锋直进,奋勇杀敌。”

这就是答非所问。

郑成功干脆直接问:“那他座下的兵,是不是我们福建人?”

“这...都是北方侉子...当然,也没有广东佬。他那边都是鲁、豫和南直隶的人。”郑利默这才明白,赶紧解释。

原本郑成功只是生气自己座下的荷兰奴给他人效力,但听到郑诛和座下的战将大都来自河南山东,而正要开始大建的船厂竟然也用北方人后,他开始皱眉。

“你在此处等等。”

郑成功拂袖起身,去往隔壁的朝堂。

郑利默也不敢问。郑成功性格狭隘刚烈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郑成功的儿子,现任吴王郑经操着手,不悦的抱怨:“怎么这个郑,造船也用北边人?他造船要是也用别人的三流船匠,那事就麻烦了。”

这又涉及到了永历复国以来的某些不能讲的矛盾。

简而言之,民间认为,晋王李定国系和吴王郑成功系各自支持一位皇帝,郑成功支持在南京定都的洪宣帝,以经营海军和经商为业。洪宣帝死之后,圣武帝起兵夺位,又把首都迁到北京,那就是晋王系的功劳。

晋王系是北方人,以骑兵大炮的作战为主,目标是消灭满清,封狼居胥。

吴王系是福建人,以开船经商为主,在福建、广东和南洋有很大势力。

这是民间的私下总结。毕竟圣武帝登基后,郑成功就选择归隐田园,福建系的将领也的确大都转回福建和台湾,势力大有收缩。

当然,实际上的问题要复杂的多。

譬如广东人和广西人就不服福建人,他们那边自成一体,也不能说两广系就都是晋王系了。甘肃、蒙古也有自己的小圈子,和郑成功的关系就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关系很差。

最搞笑的是,作为晋王,山西将领反而不支持晋王,毕竟李定国一家是陕西人。

“日本乃是我们福建人经商的要害之处,不能就这么丢了。”郑经又说。

对此,郑成功当然十分清楚。

所以他回到堂中,先安抚郑利默,又开始赠礼。

郑成功面色肃然的说:“我有一艘战船,造于十三年前,叫大明万胜号。原本想着征讨吕宋岛上的西班牙夷,报他们屠杀我汉人的仇恨。但我身体不好一直没能成行,还有船匠、水手,也都不能让他们在这里虚度年华,你就带着这艘船和人去送给郑宣抚吧。告诉他,有朝一日,一定要讨平吕宋的西班牙夷,若能全杀了,我把台湾送给他都可以。”

战船、船匠、水手,直接一步到胃,全都送。

“多谢大吴王殿下!”郑利默赶忙磕头,感恩郑成功的赠礼。

郑成功扶起他道:“你记住,以后在那边,要大力培植我们福建船匠和水手,不能让两广、江浙的三流货色上来丢人。大明的海疆,用那些三流货色怎么展示大明煌煌天威?”

这时,郑利默才好像勉强弄懂了什么。

郑利默稀里糊涂的带着一大群船匠水手,驾驶着郑成功赠予的大明万胜号回到函馆。

这时,郑诛和刚离开室兰冶铁场,准备去江户休息准备一段时间。

然后他就看到,一艘极其高大壮观的福船开进了港口,引得在这里的华商纷纷惊叹。

大明万胜号,是郑成功的安平造船厂建造的仿荷兰式硬帆旗舰战船,长十丈(四十米)、宽三丈三尺(十米)、船舷高四丈(十二米)、排水量大概在六百余吨,有三根桅杆挂改良的中式硬帆,整体仍采用福船架构,但降低了福船的上层建筑,龙骨极其坚硬,模仿欧式战船增加大量船肋骨,船板极厚,极大的增强了整体结构,使之能够承担火炮的后坐力。

这是一艘战舰化的真正战船,几乎没有给货仓留出多少空间,左右各开十五个炮口,加上舰首和舰尾,可以容纳三十四门大炮。不过郑成功没有给炮,还要自己加。

船头用木雕搭配鲜艳的颜料绘制出恐怖骇人的鸟首,这是中国人的老习惯,用舰首的绘像比拟水神,震慑敌人。

不得不说,这战船已经是东亚的巅峰水准。放到欧洲也达到了大型战

列舰的级别。

郑利默下船,把大船与船上娴熟水手、船匠的事告诉郑诛和。

这把郑诛和惊到了。

郑成功白送自己一艘旗舰,还有这好事?

不会真把咱当成本家亲戚了吧。

“吴王还送了咱船匠,可以就在函馆造船。不用买广东人的船了。”郑利默又提醒道。

郑诛和一开始没注意,说:“现在造船没用。我早打听过了,木料若不阴干去水,造出的船也就一两年的寿命。时间赶不上,还是买一买吧。”

但船匠们可不乐意。

船匠头领是一个瞎了一只眼的老水手,他喝道:“几十年前对抗满鞑子的时候,别说是不阴干,就是现砍的木材,我老林也能造出海船来。大战当即,哪还顾得着那些,广东人造的船,无非也就是模仿荷兰人改的破烂海盗船,我老林现在就能照着大明万胜号造大战船!你就说要不要吧。”

这时,郑诛和才若有所悟。

感情这是福建人想独霸日本海上线路,不想让外人掺和,所以才送船送人。

不过问题不大,反正他手下其实一个船匠都没有,而且福建船匠的确有东亚顶级的战船建造水平。

“要,哪怕是一年寿命的船,那也是战船啊。”郑诛和急忙答应。

事实上,在大规模战争里,谁都没时间去等着木材阴干晾晒,所以紧急用现砍的湿木造船的案例一堆一堆,英荷西葡都时常这样干。打完了就拆船或者直接沉掉,还能省去维护费。

首节 上一节 133/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