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明的五星天皇 第157节

黄百家踌躇满志,准备在四十八岁的年纪,正式开始接触政务,做政务官。这和以前当文学家、武术宗师可完全不同。

郑梁纯纯一个学者,很单纯的老先生,他儿子和他性格一样,父子二人都酷爱藏书。让他们去教书正好。

崔蔚林就和他之前的翰林学士身份一样,是清高的学术研究者,所以物质待遇可以低一些,但精神待遇一定要多多重视,具体上就是时不时给他发点新学问,让他慢慢想。

郑诛和先安排郑梁:“这样,我为郑先生分三进庭院,做藏书阁与书院。防火那方面,请这里的灭火队头领廻船清兵卫帮你看管。郑先生每个月薪俸三十两,可自行支配。学生方面,官办支持一些学生免费入学,也可以自行招收,但束脩和吃住就由他们家自己负责。”

郑梁很高兴。

包吃包住还给钱,免费办学,藏书的庞大费用也省了,条件优厚。

其次是崔蔚林。考虑到这位之前是皇家学士,肯定不能让他就空坐着,会让人觉得不够重视,郑诛和就给他分配职务:“我为崔学士单独分一处宅院,薪俸同样是三十两,请先生勤奋写作,暂时替我作宣抚司文书,给陛下与日本将军写公文与贺表。”

崔蔚林这边也接受了。

黄百家还主动出面帮忙安抚:“这边的三十两黄金,回京师可以换一百五十两白银,万事无忧也。”

二人一听,更感觉自己被尊重了。

一年近两千两白银的收入,可比朝堂诸公的工资还要高。

虽然读书人不能把钱看得太重,但钱至少证明得到看重不是吗?

就这一方面的思维,读书人和相亲时的女孩心理一样一样的。

令郑诛和没想到的是,黄百家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竟然烧到了郑诛和的头上:“我既然已经接了同知的职务,那我也给你提提建议。像你之前那样软硬兼施的凌迫幕府将军,实在是有点过了。我看你之前的行事作风,幕府肯定被你逼压得苦不堪言吧,何必呢?转变一下,才能让日本幕府给你更多的地啊。”

郑诛和请黄百家详细论述一下,他准备怎么搞幕府外交。

黄百家便陈述起来:“军国大事我就不懂了,但移民实边的事就交给我吧,我来为您争取您想要的下总国那片海边荒地。”

“请先生试着论述一番。”郑诛和倒很好奇。

这个,黄百家也想好了。

他成竹在胸的说:“我来的时候在伊豆大岛停留,那岛上不是有种特殊的灰吗?我听洋人的传教士说有人用这种灰,调和石灰与水,可以制作防水大坝。我得知关东年年发大水,想可以以帮忙防治水患为理由,让幕府将空荒的利根川河下游几十万亩的土地都交给我们来养护。既然是养护,移民看管不是很正常吗?我们给幕府虚名,得到其中的实惠。”

这就是知道火山灰可以做成水泥,来防御水患,开垦下游荒地,果然有两把刷子。

浙江沿海,有不少欧洲来的传教士在这边定居传教,想必是意大利传教士告诉他的技巧。

郑诛和很重视黄百家的投奔,这就好似萧何投奔刘邦,邓禹投奔刘秀,诸葛亮投奔刘备,如鱼得水啊。

他起身主动说:“接下来,我陪黄先生在日本游历一下吧。乡下的刘贵、函馆的郎尹德,我都带你认识一下,还要探讨下各县该如何安置移民,以及今年各官署的财政预算的事。”

在郑诛和这边,郑诛和没时间管理他们一个一个的申请,所以准备改成预算机制。每年给各郡、各县、各军一个预算上限,处理日常政务开支。爆了预算之后再向上申请。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把爆掉的账目一起上交,让宣抚司的账房先生们好好审一审。

黄百家连连摇头:

“这就不用了。我自己的职务,还是得自己去办好。您还是想想儿子的事吧,我听门口的女人们说,那个叫张玉贞的朝鲜妖王后,好像孕吐了。您还是想想,怎么给朝廷上表解释吧。”

郑诛和的笑容顿时呆滞。

坏了,临走的时候怎么折腾,白天黑夜的耕耘,闵骊都没怀上孩子,怎么这张玉贞才玩了一个半月,中招的几率这么大呢。

但仔细一想,好像没有错。

张玉贞本身就是出名的易孕体质,而闵王后则一直都生不出来。

现在问题来了,张玉贞再怎么有错,那也是正牌朝鲜王后,就算废了王后,也是禧嫔,这样的人物按理来

说应该上交给朝廷的。

郑诛和头疼不已。

再搞下去,又要多背几张弹劾表了。

作者的话:历史记载,李焞很难生孩子,于是生不出来的闵王后推荐了已经被废张禧嫔回宫。结果张玉贞回来就给李焞生了男孩,又把恩主挤了出去。当然这里面涉及到朝鲜西人党和南人党的党争,主要的问题在于李焞自己和两党。

感谢色孽大魔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投票!

第二百五十八章 麻烦送点日本娘们

不出意外,意外还是发生了。

郑诛和把张玉贞的肚子都搞大了,自然得给朝廷一个解释。

于是他请崔蔚林这位前朝侍讲学士,能给康熙当老师的人物帮忙写一个上表解释。

崔蔚林表示这算什么,于是挥笔就把郑诛和挽留闵骊和张玉贞的事前后解释了一下,接着开始发明历史,表示郑诛和没儿子,日本人不沐王化,身份卑微,所以朝鲜王后闵骊主动帮忙请求代孕,借腹生子。但闵骊生不出来,她就请张玉贞继续帮忙。

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以孝治天下的大明,孝可是最大的政治正确之一。

当初闵骊是这么说的吗?

那无所谓,反正崔蔚林是这么写的。

光有上表可不行。张玉贞的肚子里那不知是儿子还是女儿,但至少有朝鲜血统,以后肯定要发挥重要作用。所以郑诛和搜刮了一下自己府库里日本人送的各种宝物。

比如说日本的特产漆器、各种俵物、漆金屏风、漆金扇、日本名刀等,装了足足五船,一起送到皇帝这边,请皇帝给个好话。

然后在四月初的朝会上,这件事果然被御史们集体弹劾,一起骂郑诛和这个狗日的贼寇子孙,怎么又搞到女人了呢?

你的风流韵事,是不是也太风流了?

面对弹章无数的现状,收了郑诛和好处的皇帝其实是偏心眼的,所以他很想把这事忽略过去。

但内阁与御史可不乐意,继续跟圣武帝据理力争。

李润兴出面解围:“他没儿子啊。”

虽然李海月和郑诛和结拜,互相支持的消息已经在军队里成了公开新闻,但李润兴也没有和妹妹撕破脸,毕竟是一家人,她不想给王府三卫就不给吧。郑诛和也算老流寇系统出身,而且还是李自成系的红娘子部,属于根正苗红的老贼。在各地新派将领逐渐崛起的现状下,李润兴反思之后,也依然决定帮助郑诛和。

老将们纷纷称赞。

对啊,他没儿子。

再说了,草一个朝鲜王后又算什么。没杀她全家就是天朝的恩德。

不服憋着。

此时,吏部尚书耿介怒了,他也是鸿儒孙奇逢的弟子,但他可不待见郑诛和这种出仕三年,弹章已经等身高的混蛋,厉声怒斥:“他有儿子!叫郑直和,名犯父讳,何其不孝。官身还是老臣盯着写的,把他的和字改成了兼!”

中国人不允许儿子起和父亲一样的名,所以有避父讳一说,会把相同的字换成近义词。耿介亲自盯的时候,就让人把郑直和写成了郑直兼。

耿介人如其名,人很耿直。

他就觉得,郑诛和这种屌人实在是太嚣张跋扈了。虽然两次攻入汉城,俘虏两个朝鲜王后,连克朝鲜三京,但人越打越不懂事。两个朝鲜王后你至少分一个给京城,给大家展示一下大明已经在努力恢复朝鲜藩国吧?

哪怕是将军去塞外打猎,也知道给朝廷送个羊皮,展示一下战利品呢。

好家伙,你自己俩全都独吞,还准备借腹生子,何其狂悖。

在朝廷文官的眼里,朝鲜王后就和那羊皮一样,是个活的战利品,放在动物园里,或者放在什么地方都无所谓,可必须得有。

怎么解释呢?

这次轮到圣武帝给郑诛和解围,解释道:“他...没儿子!那个叫郑直和的,是他在日本收的养子,虽然给了九品官身,然而毕竟不是亲生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啊。”

接下来,圣武帝化身复读机。

不管文臣怎么追问,他都是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最终这事也不了了之。

文臣毕竟不是国家的主人,圣武帝死死坚持,他们也无话可说。

最后,圣武帝下令:“之前因战功封长宁伯,但他上书固辞,朕不能苛待功臣,所以不许。如今他犯错,便褫夺长宁伯封爵,戴罪立功罢。”

而对圣武帝而言,郑诛和这次的事也影响到了他选女婿的事。

虽然他都二十五了,也的确该生儿子,可未经允许就与朝鲜王后搞到一起,也让圣武帝多了几分顾虑,决定再拖一拖,再观察观察。

不过郑诛和送来的那五艘船的日本特产,倒是帮了皇帝大忙。

这一整年,大明京师的文武官员收到的封赠,全都是日本特产,甚至还有春宫图,令人很是

无语。市面上的日本特产价格贬值了200%。

大家纷纷开始骂郑诛和。

你就不能送点日本娘们?

毕竟不敢直接骂皇帝嘛。

解决了朝廷那边的事后,郑诛和这边还在忙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结构。

首先是正式将宣抚使衙门,从伊豆大岛迁移到江户城,由宣抚司同知黄百家作为主官,设置各种文职官员,直接管理北海道岛、江户东侧的潜龙县,遥控管理朝鲜王国济州行辕。每年普通财政预算五千两,重大财政预算直接跟郑诛和申请。

在二级行政区划上,刘贵与郎尹德同级,一人管一块地。刘贵的财政预算是一年一万两,郎尹德则为一年三万两。

军队上,三个核心千户,分别设置在济州、函馆和室兰。

海军,则全部转入商业用途,除了还在维修的旗舰外,都分别布置在济州岛、大阪南岛做生意。

除此之外,明国学院正式开门。

院长是浙江大儒郑梁,副院长前翰林侍讲学士崔蔚林,讲师包括郑梁的儿子郑性等博学多才的儒师。

学院主讲黄宗羲、孙奇逢的学术思想,调和朱子理学与阳明心学,成一家之言。同时,郑梁、崔蔚林都主张兼容并蓄,容纳多学派的加盟。

于是这个藏书一万卷的超大型图书馆,配属国家级学者的新学院,瞬间成为了全日本的贵族都侧目观望的文化圣地。包括幕府的官方学者头领,大学头林凤冈,民间学者如德川纲丰的侍从新井白石,都纷纷在开幕礼当日就跑过来,穿着明国儒生的衣服前来拜访。

不只是这俩人,幕府各地有钱没钱的大名,只要心向儒学就纷纷赶来参加开幕礼。

水户藩藩主德川光圀、仙台藩藩主伊达纲村、南部藩藩主南部重信、彦根藩藩主井伊直兴等,排着队的过来拜访院内的孔子像,顺带拐弯抹角的打听可不可以把自家子弟派过来。

再然后,更让郑诛和没想到的是,德川纲吉竟然亲自来了!

作者的话:今天稍微出门忙了点事。还贷款去

第二百五十九章 食草民族

鸣锣开道,鼓乐奏响。

十几位大名匍匐在路边,几百个臣仆为将军开路。

德川纲吉进入明国学院,先到孔子像前恭恭敬敬的跪坐拜谒,并奉送上一千两金小判作为束脩,让几名德川家的近亲子嗣入学读书。

别的狗将军可能作假,但对待菩萨和孔子这两样,他是很认真的。

有狗将军带头,十几家大名都或多或少的送子弟过来读书,凑足了六十多人。

不过狗将军也不是只为了来拜孔子。

私下里,德川纲吉着急的询问郑诛和:“听闻黄夫子有修理关东水患的志向与本领,可否代为引荐?”

郑诛和没想到他是为这事而来,便引德川纲吉到屋内,与黄百家见面。

黄百家似乎早就预料到了,穿着儒袍和德川纲吉谈起了治理关东水患,讲的头头是道,还拿浙江的水利工程通济堰等举例。

简而言之,由大明宣抚使衙门帮日本幕府,来修缮利根川的水利工程,开垦下总国的大量荒地、沼泽。

而日本幕府不但不用花钱,还可以从宣抚使衙门这里拿到钱和物资,来充实财政开支。

当然了,为了修缮河道,那设置一些检测点肯定是必要的。而观测的人显然不能光蹲着,就在河边顺势开垦一些荒地补充粮食。既然都顺势开垦荒地了,那顺带再建立一下聚居点也不过分吧?

宣抚使衙门也不亏待日本幕府,每一亩开垦的荒地,都会取三成送给幕府,作为馈赠。

此话一出,委婉的敲打着德川纲吉与牧野成贞等佞臣的心。

白给的权力,真金白银的回馈,还会为幕府维护河堤,以后也能提供人口和耕地。

首节 上一节 157/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