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明的五星天皇 第190节

因此,到傍晚的时候,郑诛和带着人,提着几百斤猪肉,前来慰问这些战场上疯狂开香槟的倒数差生。

“大将军!”

见识了战场,有些神经质的浅野长矩坐在床边呆愣愣的望着大海,看到郑诛和来了以后,急忙爬起来跪坐。

拍了拍浅野长矩的肩膀,看着他单纯纯真的面孔,郑诛和十分激励的夸赞他:

“以后叫我哥就行。长矩,你打的好啊。我任命你为挺身拔刀队的队长。你要记住,武士都是很单纯的,都是为国家尽忠而生的!”

作者的话:感谢大家的支持。章节里提到的关于日本思想的转变只是一点点边角料,如果有空,还是要看看相关的论文研究。

第三百一十四章 皇明拔刀队歌

浅野长矩是赤穗藩的藩主,幕府大名,同时还是郑诛和的妻弟。

这关系就非常良好了,因此浅野长矩担任挺身拔刀队的队长便十分合适。

传统的华夏体系中,国有多层解释。可以是大明国、可以是藩国、可以是各人所属的国家,也可以是所属国家的分封国等等,但一切都属于一个名为‘天下’的国。很显然,郑诛和不可能鼓励浅野长矩忠于日本国。

谁代表日本国,在日本都属于一个扯不清的烂事。

“嗨!”浅野长矩顿时以头抢床,接受郑诛和的任命。

周围的赤穗藩藩士也放下饭碗,赶忙一起行礼,感谢郑诛和的信任。

郑诛和让人把猪肉放下,安抚道:“我从不觉得日本位于华夏之外。日本人,也是华夏宗家天下的一份子。朝鲜人,也是天下的一份子。哪怕是满洲鞑虏,当年不也是建州卫龙虎将军?天下失序,于是内有乱臣贼子趁机图谋不轨,祸乱中华。外有洋夷鬼虏伺窥神器,侵略广南、占碑、吕宋诸国。后进诸辈多多努力,匡扶社稷更需要天下人一起砥砺。”

这一番话,说的一群日本武士泪流满面,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和认可。虽然日本儒生经常神神叨叨的讲些宗藩秩序,但这可是大明大将军的亲口认证,铁证如山啊。

不过郑诛和的初衷,倒只是培养拔刀队对大明的忠诚,以及华夏宗藩家国一体的理念。

到了次日,双方的生力军也磨合的差不多了,该开始比菜鸡互啄更提升一点的战法了。

龙保保亲手策划了一个方案,交给郑诛和。

然后,明军竟然出城挑战,挑衅清军。

一般来说,由于所驻守的城池不一定好守,为了追求更大的展开面积,军队出城作战是很正常的事。但海参崴堡如此狭窄的地域,出城挑战本来就很离谱。

因此,岳乐根本没敢动用精锐,还是让炮灰上前挑战。

乱哄哄的野人女真被驱赶着,无情的变成战争的齑粉。对面则是一群穿着奇形怪状铠甲,背着各式家纹靠旗,额头缠着白带,手拿武士刀的大群日本武士。说的不文雅一点,就好像野猪群和猴子群的大战。

可是,当战鼓敲响,唢呐与战鼓一起高歌时,日本人却纷纷原地突然匍匐趴倒在交通壕中,露出了站在他们身后,已经装填好十三年式步枪的明军三排火枪阵。

一声尖锐的唢呐奏响,扳机带来机械碰撞,燧石敲击

出火星,爆燃的火药在药室中蓄势待发,瞬间又撒欢般飞出枪口,在空中各自乱飞,或落在地上,或飞向天空,抑或着在七十步的距离上,穿入肉体,带起横飞血肉,肝烂肾飞肠胃破烂,许多人临死之前低头才发现,肚子上多了一个大洞。

然后,炮台瞬间喷射。

虽然这时代的大炮开炮纯靠玄学,但是基础的望山瞄准法、炮耳调整射程、副炮手观察等手段,明军早就学会了。因此炮台上的十余门大炮一齐轰鸣,地动山摇中轰的这一群被抓来的壮丁蒙头转向不知所措。

冲上去的几千野人女真顿时就丢了指挥。

“竖子不讲武德!儿女戏弄乃公。”安亲王岳乐都看傻了。

还有这么耍花招欺负老同志的?

野人女真仓皇的后退。

走?

谁都别想走。

郑诛和立即命令打开塞门,派出数十骑明军去追逐驱赶,抓捕那些被强行抓来的炮灰。

这些倒霉蛋本来抵抗意志就不强,很快就被明军围堵住两千多人,把他们驱赶到明军这边,一个个都抓起来运送到熊岛上。

当然,郑诛和不会杀他们,反而好吃好喝好招待。

在把几个死硬分子剁碎了喂熊吃以后,这些野人女真便老老实实的开始给明军打下手。反正在哪不是混。

宁古塔将军辖区,一共就那么十几个部落,野人女真拢共就十几万,甚至不到十万人。剩下的全都是流放或逃亡来种地的汉人。汉人是生产资源的宝贵工具。因此岳乐能用的炮灰就这十万人。

郑诛和一次抓两千炮灰,慢慢跟岳乐抢夺人口,岳乐就没炮灰可以使了。

这是打人口牌。

双方你来我往,奇招诡计频频乱出,几乎打成了王八拳对殴。

明明都有各自的精锐,可是在如此诡异狭长的‘君士坦丁堡’地形上,精锐也只能各自避战。然而即便是炮灰对轰,清军的火炮运不上来一时间也没有好办法,可谓是把清军憋屈到了极致。

倘若三千斤、五千斤的大将军炮能运到海参崴,倒也好。可是东北地形复杂,未曾开发的外东北更是泥泞非常,沼泽、湖泊与森林阻拦着大炮的运输。纵然吉林乌拉城就有大炮,可怎么运到这大海边呢?

岳乐坐在书桌前,摊开了许久未曾展开的画纸。

今年67岁的爱新觉罗岳乐,作为支持汉化改革的改革派,虽然战场上总是一副满将打扮,私下里反而和汉人关系不错。他很善于写字、画画,是业余文学家和画家,非常善于画捉鬼的钟馗图。

可是拿起画笔,在纸上画了数十笔,笔笔都是‘郑’字。

“烦!小郑贼,真是个臭苍蝇。”

岳乐把毛笔一扔,心绪纷乱的在窗前不停的踱步。

“老夫戎马一生,生二十子、二十三女,自认也是功绩、儿女并在,得以考终命,颐养天年,怎么会...唉...”

岳乐有四十三个儿女,不过实际上里面活下来的不多,二十个儿子,只有六个儿子活到成年,十四个早夭的儿子最大的十岁,最小的满月;二十三个女儿,十三个没能活到成年,还有两个是在刚成年的档口死的。

也就是说,四十三个子女,只有十四个完整的拥有成年的人生,其余的全都死在成长的路上。这大概也算是古代人口为什么平均年龄低的真实例证。

想到这里,岳乐已经遏制不住心中那一点点的心思。

还要打吗?

而在同一片月光下,浅野长矩作为拔刀队的队长,也终于在战场上历练出了几分能力,开始按夜巡营,抚慰伤兵,安葬战死之人,记录他们的家乡与亲人,准备烧埋抚恤。

“刺刀啊,你是鞑子的爹娘!你是哥哥的脊梁!快跟哥哥入洞房,哥哥今晚当新郎!”

窗外同样响起明军们的荤歌。这首刺刀歌不知道是谁写的,调子还是典型的民歌调,很像郑诛和印象里的《王大娘锔缸》,高雅一点可以说是《好汉歌》。但反正传开的时候,想改已经没法改了。

忙碌的一晚上结束,浅野长矩像是跨入新大门的人一般,感觉自己脱胎换骨。

他听过明军的刺刀歌,写的粗俗而野性,虽然富有生机,但粗鄙之语难登大雅之堂。

因此,拔刀队也要有自己的军歌。

浅野长矩把自己的心腹,家老大石内蔵助喊来,大家一起群策群力,要写一首称颂皇明正统,支持忠孝仁义的歌。

浅野长矩觉得,武士刀是日本军人的代表,因此命名为拔刀队歌。

“吾为官军敌为贼,天地难容篡逆军。我军大将好一位,天地无双大英雄。强将手下无弱兵,皆是彪悍决死士。”

“鞑虏骁勇乱鬼神,滔天篡逆理难容。从来乱臣贼子者,未见荣华富贵人。”

“直到敌灭亡,并肩共奋进。寒光齐出鞘,决死冲向前。

“皇明雄风为护身,武士勇登白刃山。腰间宝剑如白玉,魂与灵兮不可污。乱云轰雷枪炮鸣,忠孝一步不可退。”

“争先甘做刀下鬼,若是大明男儿魂。今日不死待何时,勿落人后留骂名。”

“直到敌灭亡,并肩共奋进。寒光齐出鞘,玉碎在此时。”

第二天,这首歌就在日本武士中传唱开来,同样是用轻松明快的民歌小调配乐,而且立意高雅,忠孝仁义皆存,连龙保保听了都觉得可以作为参考,改一改粗俗的老刺刀歌。

当然,何麒正和一群老兵嗤之以鼻,觉得还是曹植的白马篇更高雅,而论传唱,还是刺刀歌大俗大雅,兵哥哥就是想和刺刀入洞房,所以白马篇和刺刀歌都坚决不能改。

总之,除开打不赢战斗这个问题,皇明的日协军还是干了很多不错的事。

作者的话:拿拔刀队歌改了改,感觉还挺有精神的。感谢你老爷子我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投票投币!有什么建议可以在间贴和书评里写,我都会看的

第三百一十五章 阴间战神郑大帅

又是王八拳对打的半个月,日本武士面对野人女真的战斗倒是逐渐好了起来,经过大米、咸鱼和蔬菜的涵养,这群日本武士的体格和耐力逐渐恢复,可以进行一对一的肉搏战,击溃未经训练的野人女真了。

时间来到了八月初。

郑诛和逐渐烦躁起来。这是一场只要再坚持一个月就能该胜利的战争,但越靠近这时候,越开始胡思乱想,在击败敌人、守住就是胜利、快点跑路的选项中徘徊不已。

“我们要分兵了。”

就在第二批两千余人拔刀队抵达海参崴的时候,一封朝鲜的情报也到了。郑诛和把何麒正喊来,准备和他谈谈大局。

“什么?宣抚,现在正是危险时刻,为何要分兵?”

何麒正不理解,对面的清军随时都有可能猛烈进攻,怎么能在这时候冒险?

郑诛和已经观察了几天,最近清军出场挑战的频率看起来越来越频繁,但实则没几个人,一天打两个钟头,死几个人就立刻鸣金收兵。他不敢保证爱新觉罗岳乐是不是在藏拙,试图欺骗他,但经过审慎的思考,郑诛和依然认为这不像骗人。

如果要欺骗郑诛和,岳乐应该放更多的炮灰上来才对。看岳乐的表现,倒更像是逐渐开始摆烂了。

“因为我需要你帮忙到朝鲜的咸镜道、吉林的图门江、珲春一代袭扰满清的补给线。”郑诛和扬了扬手里的情报。

这是朝鲜王国中心向大明的读书人冒死送来的绝密信件。为了维持岳乐在宁古塔的补给,满清驻朝鲜衙门强制搜刮了朝鲜东北咸镜道的所有粮草,沿着图门江,走珲春河,逆流跑到绥芬河,然后转河运到海参崴。

朝鲜人一向都是血包,但压榨到骨髓都被挤出来的,大概还真就满清有这本事。

正面战场无法突破,郑诛和开始尝试截断敌人的粮道。

“补给...好,我去。不过海参崴这边...”何麒正卷起地图,拍胸脯答应下来。

这是个轻松的活,珲春河在山里,是长白山区的东部边境,在这里打仗,远来的清军想找到明军可能都需要几个月。

郑诛和不以为意:“放心去,我再给你五百老兵,一千拔刀队,你在那边打的越出彩,我这里反而越安全。到九月初一,我就会立即撤离,在海水结冰之前离开海参崴,因此你不用回海参崴,直接带着军队回函馆和鬼子李汇合即可。”

虽然海参崴12月才结冰,但那是后来的温暖时期的数据。这边的江边女真都交代,十月中旬海参崴就会大面积封冻,因此九月就有船只触冰沉没的危险。

战局焦灼,郑诛和开始努力的想办法突破。

派何麒正截粮道是一方面,自己再努努力影响到岳乐是另一方面。

郑诛和开始给岳乐写信。

一天两封,早晚各一封的派俘虏送回去。

收到郑诛和的信件时,岳乐焦虑的整宿整宿睡不着觉。

他实在不知道应该如何回应这封信。

不回应?

可是十万大军在海参崴外顿兵两个月,后勤补给日夜难以维系,甚至不得不派出军队抢劫汉人村庄,收他们的绝户粮补充军用。

回应?

那又该怎么说,才能让郑诛和投降呢?

不投降,哪怕撤走也可以。

还有另一条路,那就是一直守到十一月,等坚冰彻底封冻海面,清军就可以派骑兵踏冰而行,从海面上进攻明军的后方,终结郑诛和。

“可是...十余万人在海参崴一直坚持到十一月...”

岳乐带兵多年,十余万人在冰封万里的十一月继续作战,那还能活多少回去?寒冷的冬日,士兵时常会被冻掉手指、脚趾、耳朵、鼻子,彻底变成废人,或者落下各种病根,变成

瘸子、残废或什么。

粗估一下,岳乐估计至少要拼掉五六万人才能消灭郑诛和。

所以巨大的压力覆盖在岳乐身上,让这个身体本来就不好的67岁老人痛苦万分。这时,困扰岳乐多年的痛风、创伤一起犯病,疼的岳乐无暇顾及回信,躺在床上只剩下喘息的份。

大概两个主帅的身体比起来,岳乐已经行将朽木,身体状况影响着他的神经大脑,而郑诛和的年轻有着巨大优势。

首节 上一节 190/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