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明的五星天皇 第282节

还是看看远方的爱尔兰大饥荒吧,骷髅们。

作者的话:感谢大家的支持。这一章谈一谈如何宏观控制领地的经济稳定。最近几章主要的基调是对过去一年的发展做出总结,还有新改变的调整。过完年就是打西班牙人了。

第四百八十三章 工贼和真正运营天

江户新闻的办公室,在二国宣抚城西南拐角的金座附近,一个十字路口的对街门面二楼。

新闻所刚刚开办一个月,目前有五个员工,两个负责出去采集新闻,三个负责调整活字印刷印报纸,大家只知道老板是儒学者新井白石,不清楚幕后老板是谁。

这里原本就是一家印刷色情市井文学的小作坊,在郑诛和的‘关照’下,转给了新井白石。

早上七点,街头巷尾的铜锣已经敲响,告知百姓们现在的时间。这也是明国人带来的变化。确切来说,这是工场的变化。为了避免员工们睡过头,江户织造的江东织造场,专门聘请了打更人按照进口的西洋钟表的报时来喊工人们起床。因而逐渐与明国人过去就有的早晚报时制度融合,成为一种提醒快节奏都市生活的计时器。

新井白石目前的月薪有三两,因此他得以用八百文的价格租下一间带厕所的小院,再雇佣一个半大小子做仆人。

早上用十五文钱租坐私人马车慢悠悠的到新闻所门口时,两个采编的记者已经在讨论这周印什么了。目前新闻所的工作进度很慢,一周才能印一版报纸。而且实际上没什么销量。只有城里的大名家族、豪商富贾,以及一些颇有钱的小商人、店主或者经理,才会看在大将军的面子上,订一份报纸偶尔看看解乏。

目前每周的销量只有两百张左右,每一版定价五文钱,赚的都不够找中介送报纸的跑腿费。

不过新井白石明确表示,我上面有人,烧钱不是问题,所以记者们也就只好继续采编工作。反正薪水也不错。这俩记者都是旅日华人的后代,兼通中日二语。

“你看这条消息如何,值不值得做头版?按照明国大将军定的规矩,江户织造、室兰冶铁等大公司率先要实行十日一休的制度。每九天必须让员工休息一日,并且这一天得折半发一半工钱。”

“好是好,不过怎么让市民感兴趣呢?要是他们听了发现自己一年休息不了几天而更想骂人,不就不买了。”

“不如就取个标题,叫‘镇守大将军惠及百姓,从今以后全体人民作十休一?’,到时候百姓们肯定兴高采烈的来买报纸,看完了骂人也没用,反正都买了。”

两个狗记者已经自然而然的开始搞标题党了。

新井白石进门,打断了他们的取材:“不要用这一条。最近江户织造的女工们叫歇,聚起来要求休息,打死了七八个压榨过甚的女工头目。大将军为了消弭人怨,才出的这条新规矩。可能过几年就取消吧。这事要是热吵起来,总要出乱子的。”

至少在新井白石看来,郑诛和是个很奇特的人。对于平民闹事他总是很妥协。去年农民闹粮,放开了耕垦的管制。今年女工叫歇,便直接给了做十休一的休息制度。

但事实上,这次叫歇的问题不在于江户织造。

因为江户织造的工场是大棚制,每一个厂房里有一个女工头目,由此人和女工们商量着上工日期。只要能完成目标即可。管理上突出一个分散。

然而新涌入进来的女工往往起早贪黑的疯狂加班,而原有的女工之间较为柔和的默契就这样被卷飞了。在新女工的逼迫下,很多工棚都已经连续两个月疯狂加班了。如此结构性的矛盾,导致女工们彻底愤怒,并最终酿成了一次打死女工头目数人,打死打伤女工数十人的女工内讧。

郑诛和得知后,为了掩盖里面的问题,才把它美名其曰为“叫歇”。

实际上就是老女工对阵新女工的厂内大战。女工们拿着裁线刀、纺线锤与扫帚互殴,死伤数十人,四个工棚都被烧毁。

厮杀之激烈,放在战场上都相当惊人。

而且女工们的团结也十分令人侧目。不分中日朝的国籍与语言,老工一拨,新工一拨,泾渭分明。

老女工觉得新女工是工贼,卷的大家一起筋疲力尽,新女工则委屈的认为自己勤恳努力想攒钱有错吗?

“那用什么?”

“就用...御台所即将诞下麟子如何?反正江户人基本都知道那孩子的爹是谁,不写明百姓都感兴趣。”做了一个多月主编,新井白石也开始不要脸的标题党起来。他的任务的确是在腊月炒热朱安宁与郑诛和的假婚礼没错,可新井白石觉得,要是不能拿出

点功绩来,恐怕在那之前就会被遗忘,所以他大胆出格的用了这一条。

两个记者纷纷翘起大拇指,还是主编高,连这种紧要的事情都能打听出来。

江户新闻火爆的未来不远了。

府邸里,郑诛和则是与家人们围坐在走廊边,看着稀稀拉拉的小雨。

郑诛和告诉前来拜会的李二娘:

“我也不能评判,我也无话可说。只能先这样掩盖掉其中的腌臜。你作为总经办,你自己想想,为什么没有规定最高工作时限?人有高有低,有胖有瘦,我们没办法阻止。但为了整体的安全和稳定,从今天开始,你回去立刻告诉所有工棚,每人每日最多工作五个时辰,从早上朝日初生到傍晚太阳落下,撤掉所有灯烛,不许点灯夜战。也不许一人加班逼迫她人加班,反正是计件工资,愿意早点走的可以早走,做一个签到册子,让她们签字便算上工一日。”

李二娘很委屈。

江户织造的工作模式一直都是女工散户,即便造了工场也倾向于让女工们自己决定,哪知道管理的太过松散,也会出问题。

谁又知道,那些女工头目对自己人那么狠。

“你也别委屈。虽然没有相关法条,真要追究起来,春秋决狱,我就得把你这总经办也送进监狱。你监督不力,闹出这场乱子。”郑诛和看得出李二娘不服,也只能继续恐吓恐吓她。

“你敢!”

李二娘一声尖叫,又赶忙给自己找补:“我...我...,小女子请讼师打官司去。又没有法条规定,我要得为这事蹲大牢。我来的时候可是问过讼师了,他说大明律里只有军政法里有一条,激变良民者斩主官!”

“好家伙,你竟然敢威胁我。你就不怕我把你就地拿下,送到千里之南的八丈岛上关禁闭?”郑诛和自然是好笑的看着李二娘表演。

“我...我...”

李二娘跪坐着,小手捏着裙边,一句话也不敢说。这才想起来郑诛和可是军阀,看起来是真的害怕了。

不过这是郑诛和乐于看到的变化。

工人们在罢工,法律不够完善,这些窟窿都是一一暴露的问题。是问题就得解决。

整个明朝,城市居民罢工、罢考、罢市、罢矿、罢税的情况贫频发。不管是对抗朝廷还是对抗其他城市居民、外来手工业者,容易被煽动,也确实生计无所依凭的平民只能用激进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而明朝对此的标准对策,就是安抚为主。因为大明律也没搞明白城市发展的后果,只有军政法里有一条关于此的补充,叫‘凡牧民之官失于抚字非法行事激变良民因而聚众反叛失陷城池者斩’,简而言之,就是执政主官要对导致民变负主要责任,官逼民反者斩。这也是儒家政权普遍的柔软手腕。

因此明朝的城市运动还算勉强稳定。总体上来说,偏向于现代的城市激进游行示威,官府的对策则是柔和劝说。

但是在清朝,当民族压迫与封建统治叠加在一起的时候,以镇压为主的清朝办法,就显得血淋淋而无情。一方面,清政府严格禁止汉人结社反抗,另一方面,城市居民一旦发生暴动,里面肯定会掺杂入民族对立情绪,因此最后的结果往往以血腥收场。这种镇压从清初持续到清末,当汉人越发组织起来,组成革命党时,终于镇不动了。

“算了,你不读书识字,我和你说那么多也没用,以后多读点书,谨防被骗。说说江户织造今年的收成吧。去年的经营在转型期,今年呢?”

郑诛和知道李二娘肯定不敢违抗自己,所以也没真的收拾她。

李二娘哆哆嗦嗦的从兜里取出一个锁在匣子里的小账本,委屈的说:

“照会计说,江户织造今年共采购棉花约四千万斤,销售棉布一千二百多万匹。共计得今年卖出九百一十万两。扣除生棉花的采购费一百二十万、八万织工的工薪约四百一十万两、收购棉纱和雇佣家庭提供棉纱等约九十六万两、租房置地等运行成本三十七万两。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收入来源于墩布、代销袜子、里衣、官府订购军装和官服的合同大单等,一共计结余分红三百四十万。其中到您这里,大概是三百万两。”

听到这些数字,郑诛和当场就把嘴里的茶喷了出去。

“多少?”

“三百万两。”

非常的令人震撼,李二娘运营江户织造,从丝绸转型棉布到现在才经历三年,然后就用三百万两的结余分红,干爆了去年郑诛和从金矿上累积得到的两百万两储蓄。

这才是真正的运营天才。

郑诛和懂个屁的运营。

作者的话:感谢大家的支持。求一下月票。现在的更新时间是早上九点半,下午五点半。我提前一天写完,以避免有什么突发事情。

第四百八十四章 勃勃生机,万物竟

从身份上来说,李二娘从有户籍那一刻开始,就一直跟着郑诛和干。

所以她的身份介于家臣与家仆之间。因此李二娘是绝不敢和郑诛和隐瞒公司经营中的隐情。

郑诛和再三确认,终于不太能接受的发现,江户织造公司一家,就已经从全日本国的商贸市场上捞取到了远超过二国都统使司所能征收到的税额。差额在六倍以上。这还不算一样很赚钱的室兰冶铁、北海渔业、北海皮草、二国民贷。

这大概也能看出来,为什么农业政权明明民间很富裕,政府却相当羸弱。

不过从明年,圣武十七年开始,这些公司的收入也将进入纳税范围,二国都统使司想必也会迅速汲取到其中的财富而增长。

“你再给我详细讲一讲里面的关节。”为确保稳妥,郑诛和要李二娘给他讲一讲为什么能赚这么多。

目前每匹布需要两斤到四斤的棉花,视纺织什么水准的棉布而定。便宜的棉布一匹400文,好点的600、800文,然后便是一两以上的中上品棉布。这些棉布在工场纺织好,便打包发卖给三井越后屋或其他棉布商,在江户与大阪的棉布市场上热销。

之所以盈利能推的这么高,一是因为棉花成本低,二是因为女工工资低。

隐性的条件是,室兰冶铁为江户织造提供了纺纱机与织布机,通过铁构件的补强,让它足够的稳定耐用。

合起来,就是规模效益做起来之后,在成本端都能做到尽可能的低。

第三,则是三井高利这个经销商卖的非常起劲,以薄利多销、安全可靠的经营理念,把便宜好用的棉布卖遍了从近幾到关东的各个领国,结结实实的靠薄利多销猛赚起来。

在成本上,每斤棉花的收购费用则低至只有三十文!

要知道在同时期的江南,一斤棉花的收购费用是这个数字的十倍,高达三百二十文。

这十倍的差距,来自于越后之乱导致的灾荒,也源自于武藏国五十多万亩的棉花种植面积。尽管日本农民还不是特别能搞懂棉花怎么种,棉田单产量不高,甚至有人大面积的歉收,但是由于江户织造有先见之明的先拿下了订单,鼓励农民转种棉花,所以棉花扩张十分狂暴,把原先农民种桑树养蚕的习惯都给干没了。

现在的武藏国,每十户人家就有一户专门种棉花。这批棉农,不知不觉之间就成为了二国资本体系的一部分。如果幕府现在要和二国都统使司干仗,那棉农们第一个不答应。

尤其是棉农里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被幕府赶回居住地的武士。他们普遍有不少撂荒土地,接了江户织造的种植合同,转包给佃农,然后不知不觉就发现,当自己有几十亩棉田的时候,这简直就是白色的黄金!

这谁还愿意跟着苦哈哈的幕府干?只恨皇明协助军没有把征兵单贴到自己家门口。

如果可以,武藏国武士很愿意武力保卫自己的果实。

城市女工的价格也非常之低。

一个女工一年只需要五到八两金判的价格就能雇佣来为自己工作,盖因她们之前就普遍没有工作,在家庭里是依附品。而这时,她们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纺织换钱,在经济上逐渐走向独立。即便女工不选择到工场里纺织,也可以选择在家里合作,比如专门纺纱,提供纱料,也能获得一笔收入。

在江户织造上班的女工可以获得餐补,那自然是来自于北海渔业的便宜咸鱼、海鲜,补充营养。这里的成本也是大规模订购压下去的。

顺带,纺织女工的队伍数量增大,有效的遏制住了越来越高的妓女增长势头。

即便有这样那样的不便利,郑诛和还是感受到了纺织行业的惊天巨变。

此时,江户织造既没有飞梭,也没有珍妮纺纱机。

江户织造公司盈利主要还是以女工们一天织一到两匹布的人力劳动为主。但是大工厂生产,规模订单和机器改进,已经让郑诛和感到,不管他会不会干预,飞梭与珍妮纺纱机是一定会出现的。

因为工场的发展需要它。飞梭可以大大增加织布速度,珍妮纺纱机能极大增强纺纱速度,两者强强结合,就是工业革命的黎明。

尤其是珍妮纺纱机。纺织手工业目前的工业软肋,就是纺纱五天,织布一天。这其中纺纱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一旦能改出纺纱机,生产效率立刻三倍五倍的翻腾。

但是,郑诛和却不敢在此时说出纺纱机里面的秘密。

无他,赚钱赚的太猛了,而且钱累计的太快,结果都没花出去。

工厂的结构没有调整好,法律没有完善,工人还在闹腾,各种千丝万缕的麻烦事都在牵绊着手脚。

光是棉布纺织一门生意,就直接将日本本土的各种丝绸、绢缎作坊干的痛苦难分。便宜的二国棉布涌入民间,让其他纺织手工业如何自处?随着

大量其他同行业人员的破产,还有棉布疯狂的席卷天下。

此时再把珍妮纺纱机拿出来,棉布价格成倍下跌,把日本民间财富狠狠搜刮,这么搞下去,日本的经济还是要出问题。

因为赚走的钱,都压在郑诛和的仓库里了。

一个不能将钱花出去的政权,基本上证明它极其不合格。因为现在已经不是农业时代那样,靠积累去获得财富了。

现在是征服与殖民的时代,花钱才能获得财富。

“给你个任务,明年多花一百万,买地也好,和室兰冶铁商量怎么改进缫丝机也好,给工人发福利也好。”郑诛和交给了李二娘一个奇特的命令。

回过神来。

在鹰司信子进入最后等待孕育阶段的时候,郑诛和开始考虑怎么花钱。

今年是结余大年,按照江户织造一日千里的起飞速度,恐怕结余到手里的资金不会少于五百万两。

除了把这批钱送到铸币所重熔再铸之外,郑诛和准备设立一个自己的开发基金,借钱给有想法的人让他们去负责把钱花掉。

因此,郑诛和先给家里人下了又一个奇特的命令:

“你们,把能动员的亲戚都动员起来。每个人都要上交一个开公司做生意的项目。”

家里的姑娘们都不解。

能躺下为什么要站着?还让她们想做生意的点子,那恐怕是问错人了。

不过无奈,郑诛和执拗的要她们想,她们也只好慵懒的动员一下认识的家人和朋友,看有没有可靠的点子。

当然,郑诛和随后也收到了一批不可燃垃圾提案。

像那些做连锁和菓子店、连锁小吃街的,统统扔进垃圾堆。

首节 上一节 282/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